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吗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吗

发布时间:2021-12-19 02:11:40

❶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链接:

提取码: vyx8

❷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这个词是由英文Critical thinking 翻译过来的,最早来自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教导,批判性思维不是说要批判谁,或者推翻谁的理论,也不是要跟人抬杠,它指的是在人格平等状态下,对自己和他人观点做谨慎多角度地思考和理解。跟《中庸》说的“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一个道理。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对某一观点进行质疑,并给出合理依据和论证,支持这一质疑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个体的理性思考、客观决策,对于我们个人乃至企业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促进企业合理决策的重要抓手。通常来说,企业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面临较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批判性思维是推动个人理性思考的有效助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而且有时也难辨真假。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个人树立理性分析的意识,优化看待问题的方式,提高对于信息的辨别、分析、提取能力。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信息辅助自身的决策。

教育是希望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取得成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的核心能力去培养呢?我一直都相信,批判性思维能力,真的是刚需,只是大多数人没意识到。

人们按照自己被社会塑造的样子生活,却从未思考过人生另外的可能性。很多人也习惯了这个社会现在的模样,没想过我们的孩子可能生活在怎样一个更好的社会中。改变,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思维开始。

❸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的发散性,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思想角度。回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答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主流的价值观,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的主见,甚至这种见解是带有冒犯性的,反其道而行之。
逻辑性思维,指的是对事物的前因后果,表象内涵,能够串联起来,思维连贯具有合理性

❹ 创造性思维和一般思维有什么区别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造性思维,就是可以更多面、更多变得看待同一事物、产专生不同的属想法,比一般思维更有前沿性,更有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 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它的破坏性和假设性上.所以,一般思维强调分析性,注重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强调假设性,注重破坏性。

❺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不是先后关系

批判性思维,通俗地说,就是批判性地思考。根据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创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1]198亚里士多德将“创新”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目前,关于创新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此处不一一列举。创新离不开创新主体,而创新主体可以是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本文所谈论的创新是一个狭义概念,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个体。我们对创新做如下定义,创新是指由个体发动、从事和实现的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
下面我们主要从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几组概念间的关系出发,来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密切关系。
二、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
批判性思维态度即批判性思维者的态度,“指的是一种养成习惯的愿望和理智素质,它们以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为核心。”[2]30也有学者把批判性思维态度称为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批判性思维气质。通常认为,一个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者应具有的理智素质包括:理智的谦虚、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换位思维、理智的诚实、理智的坚持、相信理性、心灵公正等。[2]30-34
1990年,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在《德尔菲报告》的“专家共识声明”中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喜欢探索、了解全面、信任理性、思想开放、立场灵活、评价公正、诚实面对个人偏见、判断谨慎、愿意重新思考、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2]15
国内有学者根据《德尔菲报告》,把批判性思维态度概括为: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和好奇性。[3]352
恩尼斯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具有如下意愿:“寻求替代的假说、解释、结论、计划、来源等,并对它们持开放的态度;一个立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支持,就严格在这个程度上认可它;追求见多识广;认真地考虑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看法。”[2]364
创新个性是“创新者的个性”的简称,是创新的构成要素,其中“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它影响着个体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性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个性特征包括:(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4]226
依据上述内容,下面我们对批判性思维态度和创新个性加以比较。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要求思考者敢于反潮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思想,要有高度的独立性,“理智的自主性”要求思考者克服“顺从倾向”,树立自我意识,在学习时形成一个不同的观察面和思考角度,最后得出独立的判断。这些与吉尔福特指出的创造性人才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是相同的。
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是批判性思维态度的核心,其中“求真”精神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喜欢探索”等恰是创造性人才特征“(2)有旺盛的求知欲”的体现。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对事物的“好奇性”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和特征“(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
恩尼斯提到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追求见多识广”,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了解全面”、“思想开放”体现了“知识面广”;理智素质中“理智的自主性”强调“以审慎的态度、怀疑和拷问的态度来学习,尽量去发现事情的多重侧面”,这些都是“善于观察”的体现。可见,批判性思维态度也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坚持”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与创造性人才的“特征(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非常相似。
“相信理性”以及“求真、公正、反思”精神都强调抽象思维。显然,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进行抽象思维的意愿。这一点与创造性人才特征(6)中的“喜好抽象思维”相同。
由上,我们看到,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的大部分特征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有创造性人才特征(6)的部分内容和特征(7)在上述批判性思维态度中没有明确提到。这就意味着,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当我们去培养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态度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培养这个人的创新个性。
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而进行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有时亦称“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等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关联。
1.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和判断好论证。理由、推理和结论是论证的基本要素。批判性思维通常依据如下标准来分析和评价一个论证的好坏: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重要性、充足性、深度、广度、逻辑、公正性等。[2]45-50寇茨(E.Coats)概括出批判性思维的4个特有原则:“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2]3董毓先生把目前公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所包括的必要工作概括为:“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考察替代论证,综合组织论证。”[2]52不管是分析、评价别人的论证,还是构造自己的论证,都需完成这些工作。
“挖掘隐含假设”是指“挖掘和拷问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这时要问:“在这个论证或推理中,有没有还没有表达出来,但又是论证所必需的条件、前提和原理如果有,它们合理吗”需要尽力去设想有关隐含前提和可能性,进行发散式思维。若揭示出论证的隐含前提或假设,常常导致推翻原来的论证,更可能导致根本的创新。比如,“地心说”就包含一个隐含前提,即“太阳围绕地球转”。对这个前提的揭示,最终导致“日心说”的提出。
“考察替代论证”是指“创造、考察不同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竞争比较、排除”。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思考或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思考者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寻找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考虑其它逻辑可能性。这时要问:“关于该论证,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综合组织论证”是指“综合各方面论证观点,形成一个全面和合适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对论证做出整体评判、修正或综合,是对各方面、各环节分析思考的综合,聚合思维起着重要作用。综合组织论证是达到好论证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达到好论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真理和进行最优决策。
在“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这些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环节,也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思考,其中包含着创新思维的要素。
综上,一个好的论证是经过正反多方面思考、探索、比较、分析、综合之后的结果,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果。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常见表现形式。批判性思维是获得新知识、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人类发展中上的创新成果往往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2.创新思维过程中需要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G.Wallas)提出,创新思维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5]21
准备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并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需要思维者具备一种灵活、敏捷、细致、全面的发现和推理能力,需要思考者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知的观点或论证,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发现理由、解释、推理中的不合理性因素。可见,这里所需要的正是批判性思维。若对他人观点或论证毫不批判地被动接受,没有批判性意识和眼光,发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并对之进行整理加工也需要批判性思维。获取、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材料,审查所搜集的材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等等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酝酿阶段的任务是在第一阶段搜集材料、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作试探性解决,提出各种试探方案。明朗阶段的工作是提出新的认识成果、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虽然想象力、直觉、灵感、顿悟等方式在这两个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两个阶段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对各种可能试探方案评价、比较、分析,并在各种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以促进新思想、新认识的提出,这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设想各种问题解决方案也不能天马行空,需要的是合理想象、具有可能性的想象,这要受到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原理的制约。
验证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思想、新认识进行检验和证明。这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中的逻辑原理与方法,检验新成果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检验证明方法是否可行,实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会支持新成果,等等。通过检验,也可能会修正原来的部分观点,也可能会证伪以致完全抛弃原来的观点,又提出新的问题。对新思想、新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批判性思维过程。要根据解决问题具体方案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证明策略。显然,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论证是最为有效和可靠的论证。但很多新思想,新认识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为例。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红移现象。而后来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这个推理背后的结构是:(I)如果P,则Q;Q;所以P。这在逻辑上是无效的。通常,把具有(I)模式的推理称为假说演绎推理。因此,只能说广义相对论被“暂时”证实了。目前来讲,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只能把评价假说的推理看作一种达到最佳解释的推理,即通过分析和判定各种解释,找到最佳解释。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了严格检验的新思想、新认识才是可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创新成果。
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只在于批判,在于“破”,会阻碍创新。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在重视“破”的同时也重视“立”,寻找好的论证和正确的知识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标。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出,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育和鼓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也需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各有侧重,前者更强调观点或论证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后者更突出观点或论证的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等方面。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的基础上从事活动的功能与力量。通常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少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校准六种基本能力。本文在狭义上定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新能力至少包括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研究认为,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创新学研究则认为,每一个体都有创新能力,个体的创新能力可以开发提高。我们认为,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
1.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而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学习。学习能力是认知能力中的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理性思维能力,它要求任何信念和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上。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体在学习时,不是去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进行合理质疑,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学习者的阅读是批判性阅读,在阅读时要与文本进行对话,要经常问“是什么和为什么”,不盲从和轻信他人观点。批判性思维要求学习者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了解知识的推出过程。这样习得的知识,会得到真正的消化,容易与个体已有知识、信息和理论等以新的方式加以整合,并自觉转化为能力。可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中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校准等能力本身就是认知能力,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清晰而准确地理解他人和自己观点、分辨证据或理由的真假、检测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假设与推理、进行综合判断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注定会提高这些认知能力。
2.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并且任何创新成果都要经过逻辑的检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是非形式逻辑的规则、原理与方法,而非形式逻辑的主体内容就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推理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会提高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对创新有决定性意义。虽然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理性推理能力,但它并不束缚想象力。相反,它会激发想象力。“亨特(David Hunter)提出‘三的原则’,要求突破个人的思考框架,发现对象的多维性:对一个问题,应该寻找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对一个目标,找出三种行动方案;定义一个观念,找出三个例子;对一个论证,寻找三个反驳,等等。”[2]370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环节,也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空间。
创新思维过程是由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包括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追求可靠知识和真理,使行动最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反思性能力,强调突破思维定势,向流行观点和权威挑战,去挖掘和发现他人论证中的不足,在综合组织论证基础上得出合理结论,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
3.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
批判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目的之一在于决定我们的行动。离开思想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只有在合理或正确观念指导下的行动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创新实践能否成功依赖于创新思想或观念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审查、分析和评价创新思想或观念的能力,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动。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结果,需要个体及时调整实践方案,做出最优选择。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体实践能力的过程。
五、小结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于推进创新、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掀起了“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运动”。这一运动最初源于对美国国内教育模式的反思,进而催生了批判性思维的诞生。近年来,全美上千所高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纳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等教育的各阶段,成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测量指标。比如,俗称美国高考的SAT(即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总共考三门课程,其中有两门即“阅读”和“写作”重在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北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设有专门的“分析性写作”,重在考察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国家也特别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尚未受到国人的充分重视,甚至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教育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被严重忽视。2010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指出,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此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基于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在诸多要素方面的密切关联,在国民教育的各阶段重视并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一条可行途径。

❻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思维是有方法可循的。好的思维方法能更好地触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反复训练,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后,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让你变得更聪明。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 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维便是其中一个特例。比如开发产品,最 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是不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他们的情况,多 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和完善。

2、求同求异。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将他们一 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 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是思维的入口,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如 果你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比如,研究生 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你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你 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你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 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非常规思维。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 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 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你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比如,你开发一个产品,想象一下要是小孩子拿了就可能猛敲,战场上就可能颠簸和损伤,坏蛋就想搞破坏,你的 产品是不是可以往这方面革新革新。

5、艺术性。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 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 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增加新特征。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所以要时时想着是否可以给你的产品赋予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

7、胡乱联系,也就是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思维。把 大量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让他们任意组合,胡乱联系一下,再经过筛选分析,启发思维,寻找灵感。所以,有时候随便走走,或者随便翻翻不相关的书刊,跟无 关的人员聊聊天,都可能启发思维,不一定要老是呆在某个地方苦思瞑想才叫工作。我的导师常教导我们,吃饭也是工作,说的就是希望我们吃饭时能多结识些外面 的科研人员,有意无意中就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8、思考社会需求。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认真思考。实际上, 对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社会意义,包括理论的,技术的,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开来,考察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 能建立一种关联。比如,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不一定就只做实验室工作,可以拓展一下是不是可以与国计民生联系一下,比如垃圾处理,口腔卫生,食物监控,生物 能源之类。你也可以先考察社会需求,然后看看哪些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突破的方向。

9、移植思想。是一种发 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断或上升到哲学层次。彼箱 子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什么想法,赶紧先记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再然后就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广到相关领域,或者更宽的领域,其次就是实用性考虑,诸如可不 可以用到日常生活或医学研究中去,可不可以申请专利、开发产品或工业化大生产。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会连带出更多配套性的问题,思维也就活跃了。

10、形象思维。一 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所以,想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画画图,建立 模型,用想像力去弥补思维空缺。你也可以用形象去类比,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构,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者,建立一定 的符号,进行逻辑运算,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矛盾。

11、关注矛盾。问题就是机会,不应逃避,而应把它当成取得突破的机遇。每次遇到困难,你最好问问自己,是不是里面暗藏什么机制性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先记下来再说,然后尽可能提出各种设想,逐个加以分析排除。

12、数学化。对 任何事,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去量化、标准化。毕竟世界上很多事还无法量化,这实际上既是挑战,也是发挥创造力的机遇。比如生物医学,目前很难量化,但某些 方面却又存在数量关系,很多人就不考虑这种关系,做的研究就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十几年前,彼箱子就喜欢问一个细胞里到底有多少特定的某种蛋白分子, 这种蛋白与其它分子定向结合的几何几率到底有多大,某一种蛋白量的变化对最后效应又会有多大影响,并提出好几种量变模型,而且这些模型是可以设计实验验证 的。可是生物医学界一直就很少有人考虑这些问题,现在也只是慢慢被人意识到,说明本人的想法还是超前的。

13、预测未来。你 可以想象一下,20年后人们会怎样生活和工作,然后把目标聚焦到具体领域,细化一下,这些预测结果就可以作为你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比如计算机行业,未来肯 定是功能大整合,一台掌上电脑就可以满足你几乎所有的信息处理工作,比如打电话、看电视、上网、教育、咨询、服务、仪器控制等等。所以,这个行业的一个创 新就是不断整合,今天有iPhone、iPOD,明天就可能有i100,后天就可能有iALL,做饭、看孩子这样的事几个按钮就可以控制。那现在的任务就 是围绕这些去开发,去完善,要做出比iPOD功能更多更好的产品应该是一种必然。对于其它领域,思想也是可以超前的,比如人体那么多奥秘,有些很少人问 津,虽然技术上相当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的,至少可以确定为目标,可以一步一步往前摸索。也只有这样,你的思维才能超过别人,才有可能取 得大的突破。

14、关注最新技术最新思想。新技术新思想实际上就是创造力的最佳生长点,一定要敏锐地把 握最新信息,了解前沿动态。彼箱子对新事物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创新的机会,一定要琢磨一番,是不是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者拓展开来,为我所 用。即使这样的想法没什么实际价值,也要把它记下来,权且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所以,越是自己不明白的,越要去接触它,不能完全由着兴趣(喜好有时候就是一 种思维定势)。因为新技术必定不完善,有太多值得拓展的空间,获得新想法的几率更高。

15、逻辑推演。读 书的时候,我的一位导师曾经让我无拘无束想各种问题,鼓励我大胆设想,先不考虑任何技术可行性,或者是不是荒诞不经,先根据已有材料建立假说再说,然后大 胆推演,寻找证据,不断改进。没有证据的,就用想象来填补,留一个空缺。比如,假定自己的模型正确,它必定会有很多衍生特征,可以分解它的这些特性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假定它不正确,在验证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了解很多信息加以修正。所以,一定先要有模型或假说,不管对不对,有总比没有好。有了之后就要不断推 演,分解细化。所以那时长进最快,学到很多东西,也提出很多自己都觉得惊奇的设想。

16、哲学思考。学 点哲学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哲学是归纳的结果,具有普适性,下意识地用哲学思想去分析具体问题,往往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质,触发灵感。比如要学会辩证、系 统、动态地分析问题,从不同层次分析系统要素,研究其结构特性和信息调控机制。也可以从具体研究对象由此及彼地推广应用,甚至上升到更高层次或哲学层次。 有些人很反感哲学,以为学不学无所谓,其实这也是一种感情用事的定式,因为关键是你会不会用,或者你用了还以为没用。比如,生物学家学点耗散结构等哲学思 想,就可能会去思考生命现象中的自组织机制,研究自组织中心,猜测系统运作机制,所以他就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可能性。

17、行胜于言。很 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一些事情,你才可能在某方面形成独到的见解。文学家如此,做科学研究的也一样。比如创立肿瘤血管抑制治疗的科学家就因为他发现临床上 肿瘤血管增生与预后有关,而那么多只呆在实验室的肿瘤学家就很难了解这一点,也就无从谈起发现新规律了。所以,有时候不一定要有成熟想法才去做,而应边做 边发现,摸索前进,很多美国学者就是这么干的。

18、跳出定势。下意识地问问自己的思维模式是不是一种定势,是否可以跳出来呢?这样想的时候,也许你可以感悟到自己的局限,并把思维带到另外的角度或方向,甚至可以天南海北自由驰骋,突破常规。

19、把自己想象成上帝。这 是我舅舅给我的启示,虽然他没做过研究,却很有启发性。比如,做生物医学研究的,不要老是在自己圈子里打转,看大量文献,而要把自己看成上帝,想想要是自 己来设计人体和世界,会怎样做。有很多问题,用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很多人就不敢碰,却又是人类认知突破的节点,只有感悟世界可能的规律,你才可能用想象 去填补事实与知识间的巨大空缺,才可能从高处俯视你的研究领域。当然,能达到这种思维境界的,非一般人能做到,需要刻苦磨练和高超的悟性。

20、学做有心人,学会收集资料和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知识和资源,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洞察研究前沿,这些都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所以赶紧收藏本帖吧。

❼ 关于批判性思维

【基本介绍】
“批判性思维”是关于能力型考试也是关于GCT-ME逻辑考试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能力型考试的设计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之上的。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编辑本段]【名词简介】
研究心理学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仅能了解大脑运作的一般知识,还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批判性思维基于充分的理性和事实、而非感性和传闻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他们认为,批评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判性思维批评持有此种观点的人。他们非常热衷于进行激烈的辩论,以探明一种观点的合理性。不过批判性思维也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够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
大部分人都知道要保持体形必须坚持锻炼,殊不知保持清晰的思维同样需要努力锻炼。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很多惰性思维的例子。人们有时懒得思考,还往往得意地告诉他人自己的思想有多开放。很多科学家认为,思想开放固然不错,但也不能空穴来风!
批判性思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还是包括心理学在内所有科学的基础。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你就能把真正的心理学同那些散布于电台和书店里的伪科学区分开来。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逻辑能力,拥有许多其他的能力与性格倾向也很重(Anderson;Halpern,1995;Levy,1997;Paul,1984;Ruggiero,1997)。
作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发展方向,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主要是北美出现了一场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这场运动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出现了如前所述的这种以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为基础的风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试模式。
“批判性思维”理念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地,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显然,任何有成果的思维离不开知识。但是,掌握的知识越多,是否意味着思维能力越强?特殊地,掌握的逻辑知识越多,是否意味着逻辑思维能力越强?承载各种不同知识内容的具体思维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之间,是否具有一般的可比性?是否存在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如果存在的话,是否与生俱来存在差异?后天可否训练?这种能力的差异是否可测试?人的素质,主要由什么决定?知识还是能力?
[编辑本段]【界定划分】
批判性思维“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将critical应用于思维,意味着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某物的真实价值,以明确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哈贝马斯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emancipatorylearning),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
但是,对批判性思维存在三个基本误解。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上是发现缺陷。然而,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不仅仅是悬疑判断。质疑、批判是为了寻求理由或确保正当性,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进行理性奠基。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价值、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人们还以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应避免的东西。可是,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控制的)或自我指示的。自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还有一个误解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这源于一个错误观念:创造性本质上是打破规则。相反,创造性常常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批判性思维循。一个原创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给定的情景中解释和应用规则。智力是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信息加工过程三者的平衡。三种主要思维模式是:批判-分析性思维(critical-analyticthinking)、创造-综合性思维(creative-syntheticthinking)和实用-情景性思维(practical-contextualthinking)。对大多数人来讲,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
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批判性思维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主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
[编辑本段]【主要技能】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技能的维度也包括气质的维度。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一)解释
解释理解和表达变化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标准的意义或重要性。
1、范畴归类使用范畴进行归类、区分,理解、描述信息的特征和意义。例如,识别一个问题并无偏见地定义其性质;确定对信息进行分类及亚分类的有用方法;使用特定的分类框架对数据、发现或意见进行分类等。
2、解读意义觉察、关注和描述信息内容、情感表达、目的、社会意义、价值、见解、规则、程序、标准等。比如,察觉、描述一个人询问某个问题的目的;鉴别特定社会情景中一个特殊面部表情或手势的意义;洞悉辩论中反讽或修辞式询问的使用;解释使用特殊仪器获得的数据。
3、澄清含义通过限定、描述、类比或比喻性的表达式来解释或澄清语词、观念、概念、陈述、行为、图画、数字、记号、图表、符号、规则、事件或仪式等的语境的、惯例的或意欲的含义,消除混淆、模糊或歧义,或者为这种消除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
(二)分析
辨识陈述中意欲的和实际的推论关系,辨识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
1、审查理念确定各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或企图扮演的角色;定义概念;比较概念或陈述;辨识难题或问题,并确定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确定它们之间以及它们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概念上的关系。
2、发现论证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一个(或一些)理由以支持或反对某个主张、意见或论点。
3、分析论证对于那些意欲支持或反对某一主张之理由的表述,辨识它的
(1)主结论;
(2)支持主结论的前提或理由;
(3)深层前提或理由(用以支持主结论之前提的前提或理由);
(4)推理的其他未表达因素,如间接结论、未陈述假设或预设;
(5)论证的整个结构或推理链;
(6)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性的、包括在表述整体之内的任何项目。
(三)评估
对陈述、说明人们的感知、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的表征的可信性进行评价;评价陈述、描述、疑问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存在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量。
1、评估主张认识那些与评估信息或意见源的可信度相关的因素;评估问题、信息、原则、规则或程序所指示的语境相关性;评估可接受性,即任何特定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之表征的真或可能真的置信水平。
2、评估论证判断一个论证前提的可接受性能够证明该论证所表达的结论可被当作真的(演绎确定性)接受,还是当作很可能真的(归纳或合情论证)接受;预期或提出质疑、反对,并评估所涉及的这些点是否为被评估论证的重大弱点;确定一个论证是否依赖虚假或可疑的假设或预设,然后确定它们如何关键地影响论证的力量;判断合理的和谬误的推论;判断论证的前提和假设对于论证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力;确定在哪个可能的范围内附加的信息能增强或削弱论证。
(四)推论
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从数据、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导出逻辑推断。
1、寻求证据尤其要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并且谋划寻求和汇集可能提供这种支持性批判性思维信息的策略;一般地,需要对与决定某个选择、问题、难题、理论、假说或陈述的相对优点、可接受性或合理性相关的那些信息做出判断,确定获得这些信息的合理探查策略。比如,当试图发展支持某人观点的说服性论证时,要判断有用的背景信息有哪些,并形成一个计划,对有关如此信息是否可利用的问题给出一个清晰回答;在断定某些缺失的信息对于决定某一观点是否比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有密切关系之后,要筹划对这些信息的搜索,揭示这些信息是否可利用。
2、推测选择阐明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假定关于某一问题的一系列推测,设计关于事项的可选假说,发展达至目标的各种计划;描述预见并设计决策、立场、政策、理论或信念的可能后果的排序。
3、得出结论应用合适的推论模式决定在给定的事务或问题上一个人应采取什么立场、看法或观点;对一个陈述、描述、问题或前提集,以恰当的逻辑力等级得出推论关系以及它们所支持、担保、蕴涵或推出的结果或假设;成功地使用推理的各种形式,确定一些可能的结论得到最强的担保、得到手头证据的最强支持,确定哪个应被拒斥,或依据给定的信息应被视为较不合理。
(五)说明
陈述推理的结果;用该结果所基于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相关术语证明推理是正当的;以使人信服的论证形式呈现推理。
1、陈述结果对推理活动结果予以精确陈述、描述或表征,以便分析、评估、根据那些结果推论或进行监控。
2、证明程序的正当性表述用于形成解释、分析、评估或推论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考虑,以便能精确地记录、评估、描述、向自己或他人证明那些过程是正当的,或者以便补救在执行这些过程的一般路线中觉察到的不足。例如,在从事一个耗时而困难的问题或科学程序时,保持记录探究的进程和步骤;对为了数据分析的目的所选择的特殊统计试验进行说明;陈述在评估一篇文献时所使用的标准;当概念的澄清对推进给定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的时候,说明如何理解关键概念;说明对使用的技术方法一直感到满意的先决条件;报告用于旨在以合理方式做出决策的策略;设计一个用于描绘证据的定量的或空间的信息图解。
3、呈示论证给出接受某个主张的理由;对付那些就推论、分析或评估的判断之方法、概念阐释、证据或语境的恰当性所提出的异议。
(六)自我校准
自觉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用于那些活动中的元素和得出的结果,特别将分析和评估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以质疑、证实、确认或校正自己的推理或结果。
1、自我审查反省自己的推理并校验产生的结果及其应用,反省对认知技能的运用;对自己的意见和坚持它们的理由做出客观、深思的元认知评价;判断自己的思维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知识不足或老套、偏见、情感以及其他任何压制一个人的客观性或理性的因素的影响;反省自己的动机、价值、态度和利益,以确定已尽力避免了偏见,做到了思想公正、透彻、客观、尊崇真理和合理性,而且在将来的分析、解释、评估、推论或表述中也是理性的。
2、自我校正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序。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批判性思维”理念的基本点是:
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异的;第三是可训练的;第四是可测试的。人的素质差异,本质地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目标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上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能力型考试特别其中的逻辑批判性思维部分,测试的就是考生的这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能力型考试来说,逻辑试题的设计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解题过程对相关逻辑知识及其运用的依赖;一道逻辑试题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越高,这道试题的质量就越高,否则,就越低。
尼斯(Ennis,R.H.,1987)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决定什么可做,什么可信所进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有以下12项特点:
1抓准“陈述”的意思。
2判断推理是否含糊。
3判断多项“陈述”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4判断结论是否必要。
5判断“陈述”是否正确。
6判断“陈述”是否根据某一原理引申出来的。
7判断“观察性陈述”是否可信。
8判断“归纳性结论”是否其有来自。
9判断“问题”是否已经确定下来。
10判断所说的是否只是假设。
11判断所下的定义是否合适。
12判断引述某一权威言辞是否可接受。
[编辑本段]【智力价值】
对思想和行为的质疑和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完成的。在其典范形式里,批判性思维以超越主题内容的普遍智力价值为基础。只要一个人对检核关于一个问题、难题或境遇的论证的质量感兴趣,那么,普遍智力标准就必定被用于思维。这些标准主要有: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和公正。批判性思维
(一)清晰性
清晰性是最基本的智力标准。如果陈述不清晰,就谈不上它是否正确或相关。清晰性要求的目的是,免除混淆或含糊,消除晦涩,使人们能较好地理解话语。清晰性是思维的基础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目标。认识到“您所意谓的”和“您所说的东西意谓的”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澄清的关键是具体、详细而精确的例子。
(二)正确性
免除过失、错误或失真。正确性蕴涵着一个人获得与事实或真理一致性的积极实践。正确性是批判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它几乎总是有程度的问题。应认识到,只要我们在一种视界或参照系内思维,常常就会出现某种扭曲失真。我们应带着这种思维的警觉进行思考,带着对自己的、课本的、教师的、学科的视角的局限性的认识进行思考。
(三)精确性
一个陈述可能清晰而正确,但并不精确。精确是正确、明确和确切的质量。达到精确性需要更详细、具体的陈述和解释。当然,精确性本身也是相对的,精确性的标准和方式随学科和语境而变化。针对不同的语境和目的,精确性的精确度要求是不同的。
(四)一致性
思考、行动或说话与先前早已思考的、做的或表达的相一致;具有智力或道德的诚实性。人类生活和思维充满了不一致性、伪善和矛盾。我们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朋友用一种标准,但对我们的敌手用另一种标准,并不惜偏激地证明我们赞同的思想或否定与我们的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一致性是批判性思维者的基础理念。他们努力消除自己信念中的矛盾并警惕他人信念中的矛盾。作为心灵公正的思想者要努力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同样的情形。或许,最难以达至的一致性形式是言与行的一致性。自私自利的双重标准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通的问题之一。
(五)相干性
批判性思维一个陈述可能是清晰的、正确的、精确的,但与所论的问题并不相干。相干性说的是陈述与当下的内容相关联,它意味着对考虑的事情是重要的、有密切的逻辑关系。批判性思维者必须能知道与问题相干的和不相干的事实之间的区别,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相干事实,并且不让不相干的考虑事项影响他们的结论。某事是否相干常常并不清晰,相干性往往需要加以论证。只有通过区分相干和不相干资料的实践,通过评估赞成或反对事实和意见的相干性的持久实践,才能养成对相干性的敏感性。
(六)逻辑性
思维把多种思想整合一起形成某种秩序。当思想的组合相互支撑,组合有意义时,这种思维是“逻辑”的。而当这种组合不是相互支撑,在某种意义上是矛盾的,或并不产生意义,那么这种组合不是逻辑的。逻辑性的标准要求推理只能得出理由所提供的那种可接受性强度的结论。同时,一个接受理由和推理形式的人,必须接受推理的逻辑后承。逻辑性是支撑信念和行为的理由是否具备合理性的问题。当然,逻辑性有程度或强度之分,它与不同的逻辑关系类型有关。
(七)深度
批判性思维者能深入追溯一个问题,全盘把握一个思考或讨论的广泛过程的各个方面。他们对所获悉的详细资料产生自己的理解,将它们置于学科的大构架和他们的全面视角之下。他们沉思所研究的主题和问题背后的重大难题和疑问。一个陈述可能清晰、正确、精确和相干,但可能是肤浅的,缺乏深度。比如,仅仅通过说“不”来阻止某种行为就缺乏深度,它没有对付问题的复杂性。有时一个表面的理由被认为是“借口”。批判性思维者应在这种表面的理由背后挖掘真正的理由。
(八)广度
推理路线是清晰正确的、精确的、相干的,也有深度,但缺乏广度,仅仅认识到洞察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必要性。我们需要考虑另一种观点吗?存在审视这批判性思维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吗?这样的审视像是从某某观点来看的吗?当考虑跨学科问题(大多数社会生活问题)时,批判性思维者借助许多学科的相关概念、知识以及洞察来分析。要理解伊拉克战争的原因,需要运用科技的、地理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学科见识进行分析。
(九)公正
批判地思考必须考虑对立观点的力量与弱点;想像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以便真诚地理解他们;克服带着我们的直接感知或长期存在的思想或信念来认识真理的那种自我中心倾向。这个特性与正确重构他人的观点和推理,根据他人的而非我们自己的前提、假设和理念进行推理的能力相关联。世界由许多具有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的社群和人们组成。如果人们仅仅从美国人、日本人或俄罗斯人的立场来思考,那他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世界。此外,批判性思维者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影响他人,因此要从他人的视角来考虑自己的行为。
[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敢于怀疑。保持开方的头脑。政客和广告商都会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你,甚至某些媒体和教科书的研究报告也难免有失偏颇。把感于怀疑纳入你的个人信条。这样你是否会发现,自己有一些态度和信仰也会是那么肤浅的、甚至是毫无根据的呢?记住,在亲自验明查实之前,请不要随便相信某种真理。
校验术语的定义。对于某些术语,我们以一种方式对其定义也许是正确的,但换一种方式后,这种定义就不一定正确了。来看这样一段论述“提前教育计划提高了儿童的智商。”这句话正确与否依赖于对“智商”定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你将发现“智商”有专门的定义,与智力并不完全相同。)检验假设或论据前提。考虑下面一句论述:没有人可以通过潜心研究动物了解人类的一切。这句话的一个前提之一似乎就是,人类不是动物。当然,我们也是动物。(难道你想做植物吗?)
谨慎地从证据中得出结论。长久以来,研究表明大多数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有所改善。因而一般人说来,人们会认为是心理治疗发挥了功效。而40多年前,一位名叫汉斯·艾森克(HansEysenck)的心理学家却指出,绝大多数未曾接受心理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病情也在好转。于是,这个问题转变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是否比未接受这类治疗的人,病情好转得更为明显。为此,最近一项关于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研究,将心理治疗的疗效,与通过其它科技手段治疗或者根本不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切记对所谓的逸闻轶事保持高度的怀疑。当听到“我知道有个人,他.......”这些话时,问问自己,将这一种个人经验报告作为证据,会满意吗?
注意对研究证据的选择性解释。喝酒是否会导致攻击性行为?我的报告显示,有证据表明两者有“显而易见”的联系,或者说饮酒与攻击性“相关”。例如,很多暴力犯罪的罪犯都有饮酒史。但朗(Lang)和他的同事的实验又说明了什么?有证据表明饮酒导致攻击性行为吗?其它因素,如性别、年龄、或者意愿等,是否也与饮酒和攻击性行为有关呢?
不要过分简化。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遗传与环境影响复杂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心理治疗对那些心理疾病患者是否有效?宽泛的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是”或“不是”——也许过于简单。更值得去问的问题是,
使用哪些心理治疗方法,对谁进行的治疗,或对哪种问题最有效?
不要过分泛化。考虑这句话,没有人可以通过潜心研究动物而了解人类的一切。事实这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吗?是不是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也能得到关于人类的某种信息呢?仅通过对人类的研究,你又更可能了解哪些事情呢?
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种怀疑的态度和一种对证据的渴求,并不仅仅只是在学术界有用,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中,他都是有价值的。当电视广告轰炸你时,要敢于怀疑;当政治目标席卷你时,要敢于怀疑;当在超市的招贴小报,看见最新的封面上报道猫王和UFO时,要敢于怀疑。多少次你听到“研究表明......”?也许这些说服是可信的,但问问你自己:是谁在进行这些研究?这些从事研究的科学家是中立的吗,还是他们对某些结构过于偏爱?
心理学家观察行为,进行研究,或是向患者建议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时,他们遵循的就是这些原则。也许这些原则也会帮助你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❽ 创造性,独立,想象,批判哪个是创新的源泉

批判性思维,通俗地说,就是批判性地思考。根据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创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1]198亚里士多德将“创新”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目前,关于创新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此处不一一列举。创新离不开创新主体,而创新主体可以是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本文所谈论的创新是一个狭义概念,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个体。我们对创新做如下定义,创新是指由个体发动、从事和实现的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
下面我们主要从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几组概念间的关系出发,来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密切关系。
二、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
批判性思维态度即批判性思维者的态度,“指的是一种养成习惯的愿望和理智素质,它们以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为核心。”[2]30也有学者把批判性思维态度称为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批判性思维气质。通常认为,一个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者应具有的理智素质包括:理智的谦虚、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换位思维、理智的诚实、理智的坚持、相信理性、心灵公正等。[2]30-34
1990年,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在《德尔菲报告》的“专家共识声明”中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喜欢探索、了解全面、信任理性、思想开放、立场灵活、评价公正、诚实面对个人偏见、判断谨慎、愿意重新思考、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2]15
国内有学者根据《德尔菲报告》,把批判性思维态度概括为: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和好奇性。[3]352
恩尼斯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具有如下意愿:“寻求替代的假说、解释、结论、计划、来源等,并对它们持开放的态度;一个立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支持,就严格在这个程度上认可它;追求见多识广;认真地考虑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看法。”[2]364
创新个性是“创新者的个性”的简称,是创新的构成要素,其中“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它影响着个体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性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个性特征包括:(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4]226
依据上述内容,下面我们对批判性思维态度和创新个性加以比较。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要求思考者敢于反潮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思想,要有高度的独立性,“理智的自主性”要求思考者克服“顺从倾向”,树立自我意识,在学习时形成一个不同的观察面和思考角度,最后得出独立的判断。这些与吉尔福特指出的创造性人才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是相同的。
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是批判性思维态度的核心,其中“求真”精神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喜欢探索”等恰是创造性人才特征“(2)有旺盛的求知欲”的体现。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对事物的“好奇性”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和特征“(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
恩尼斯提到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追求见多识广”,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了解全面”、“思想开放”体现了“知识面广”;理智素质中“理智的自主性”强调“以审慎的态度、怀疑和拷问的态度来学习,尽量去发现事情的多重侧面”,这些都是“善于观察”的体现。可见,批判性思维态度也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坚持”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与创造性人才的“特征(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非常相似。
“相信理性”以及“求真、公正、反思”精神都强调抽象思维。显然,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进行抽象思维的意愿。这一点与创造性人才特征(6)中的“喜好抽象思维”相同。
由上,我们看到,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的大部分特征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有创造性人才特征(6)的部分内容和特征(7)在上述批判性思维态度中没有明确提到。这就意味着,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当我们去培养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态度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培养这个人的创新个性。
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而进行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有时亦称“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等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关联。
1.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和判断好论证。理由、推理和结论是论证的基本要素。批判性思维通常依据如下标准来分析和评价一个论证的好坏: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重要性、充足性、深度、广度、逻辑、公正性等。[2]45-50寇茨(E.Coats)概括出批判性思维的4个特有原则:“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2]3董毓先生把目前公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所包括的必要工作概括为:“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考察替代论证,综合组织论证。”[2]52不管是分析、评价别人的论证,还是构造自己的论证,都需完成这些工作。
“挖掘隐含假设”是指“挖掘和拷问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这时要问:“在这个论证或推理中,有没有还没有表达出来,但又是论证所必需的条件、前提和原理如果有,它们合理吗”需要尽力去设想有关隐含前提和可能性,进行发散式思维。若揭示出论证的隐含前提或假设,常常导致推翻原来的论证,更可能导致根本的创新。比如,“地心说”就包含一个隐含前提,即“太阳围绕地球转”。对这个前提的揭示,最终导致“日心说”的提出。
“考察替代论证”是指“创造、考察不同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竞争比较、排除”。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思考或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思考者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寻找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考虑其它逻辑可能性。这时要问:“关于该论证,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综合组织论证”是指“综合各方面论证观点,形成一个全面和合适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对论证做出整体评判、修正或综合,是对各方面、各环节分析思考的综合,聚合思维起着重要作用。综合组织论证是达到好论证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达到好论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真理和进行最优决策。
在“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这些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环节,也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思考,其中包含着创新思维的要素。
综上,一个好的论证是经过正反多方面思考、探索、比较、分析、综合之后的结果,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果。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常见表现形式。批判性思维是获得新知识、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人类发展中上的创新成果往往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2.创新思维过程中需要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G.Wallas)提出,创新思维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5]21
准备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并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需要思维者具备一种灵活、敏捷、细致、全面的发现和推理能力,需要思考者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知的观点或论证,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发现理由、解释、推理中的不合理性因素。可见,这里所需要的正是批判性思维。若对他人观点或论证毫不批判地被动接受,没有批判性意识和眼光,发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并对之进行整理加工也需要批判性思维。获取、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材料,审查所搜集的材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等等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酝酿阶段的任务是在第一阶段搜集材料、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作试探性解决,提出各种试探方案。明朗阶段的工作是提出新的认识成果、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虽然想象力、直觉、灵感、顿悟等方式在这两个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两个阶段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对各种可能试探方案评价、比较、分析,并在各种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以促进新思想、新认识的提出,这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设想各种问题解决方案也不能天马行空,需要的是合理想象、具有可能性的想象,这要受到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原理的制约。
验证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思想、新认识进行检验和证明。这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中的逻辑原理与方法,检验新成果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检验证明方法是否可行,实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会支持新成果,等等。通过检验,也可能会修正原来的部分观点,也可能会证伪以致完全抛弃原来的观点,又提出新的问题。对新思想、新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批判性思维过程。要根据解决问题具体方案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证明策略。显然,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论证是最为有效和可靠的论证。但很多新思想,新认识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为例。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红移现象。而后来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这个推理背后的结构是:(I)如果P,则Q;Q;所以P。这在逻辑上是无效的。通常,把具有(I)模式的推理称为假说演绎推理。因此,只能说广义相对论被“暂时”证实了。目前来讲,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只能把评价假说的推理看作一种达到最佳解释的推理,即通过分析和判定各种解释,找到最佳解释。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了严格检验的新思想、新认识才是可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创新成果。
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只在于批判,在于“破”,会阻碍创新。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在重视“破”的同时也重视“立”,寻找好的论证和正确的知识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标。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出,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育和鼓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也需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各有侧重,前者更强调观点或论证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后者更突出观点或论证的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等方面。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的基础上从事活动的功能与力量。通常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少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校准六种基本能力。本文在狭义上定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新能力至少包括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研究认为,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创新学研究则认为,每一个体都有创新能力,个体的创新能力可以开发提高。我们认为,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
1.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而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学习。学习能力是认知能力中的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理性思维能力,它要求任何信念和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上。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体在学习时,不是去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进行合理质疑,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学习者的阅读是批判性阅读,在阅读时要与文本进行对话,要经常问“是什么和为什么”,不盲从和轻信他人观点。批判性思维要求学习者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了解知识的推出过程。这样习得的知识,会得到真正的消化,容易与个体已有知识、信息和理论等以新的方式加以整合,并自觉转化为能力。可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中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校准等能力本身就是认知能力,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清晰而准确地理解他人和自己观点、分辨证据或理由的真假、检测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假设与推理、进行综合判断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注定会提高这些认知能力。
2.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并且任何创新成果都要经过逻辑的检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是非形式逻辑的规则、原理与方法,而非形式逻辑的主体内容就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推理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会提高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对创新有决定性意义。虽然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理性推理能力,但它并不束缚想象力。相反,它会激发想象力。“亨特(David Hunter)提出‘三的原则’,要求突破个人的思考框架,发现对象的多维性:对一个问题,应该寻找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对一个目标,找出三种行动方案;定义一个观念,找出三个例子;对一个论证,寻找三个反驳,等等。”[2]370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环节,也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空间。
创新思维过程是由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包括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追求可靠知识和真理,使行动最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反思性能力,强调突破思维定势,向流行观点和权威挑战,去挖掘和发现他人论证中的不足,在综合组织论证基础上得出合理结论,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
3.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
批判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目的之一在于决定我们的行动。离开思想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只有在合理或正确观念指导下的行动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创新实践能否成功依赖于创新思想或观念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审查、分析和评价创新思想或观念的能力,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动。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结果,需要个体及时调整实践方案,做出最优选择。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体实践能力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