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刺身发明

刺身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18 14:49:34

㈠ 什么叫刺身

刺身 是来自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最出名的日本料理之一,它将鱼(多数是海鱼)、乌贼、虾、章鱼、海胆、蟹、贝类等肉类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着山葵泥、酱油等佐料,直接生食。日语汉字将“刺身”写作“刺身”,罗马音为sashimi,中国一般将“刺身”叫作“生鱼片”,因为刺身原料主要是海鱼,而刺身实际上包括了一切可以生吃的肉类,甚至有鸡大腿刺身、马肉刺身、牛肉刺身。在20世纪早期冰箱尚未发明前,由于保鲜原因,很少有人吃,只在沿海比较流行。

㈡ “刺身”起源日本我们祖先已吃了三千年,巅峰时期在唐宋呢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吃日本的刺身,特别是海鲜刺身,三文鱼、金枪鱼等,不为别的,就为那股未经修饰的鲜甜味!很多人都认为“刺身”为日本人所发明,其实不然,在我国生食鱼类的历史相当的悠久,我们称之为“鱼脍”。

南北朝时出现了一道关于“鱼脍”的名菜“金齑玉脍”。这道菜在配生鱼片的佐料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这道鱼脍佐料的名称和做法,"八和齑"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真的不用吃,看看这些料已经觉得鲜、甜、美了,更不用说配上鱼脍了!据说这道菜也是隋炀帝的最爱。

“食鱼脍”巅峰期唐宋: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

唐朝是食“鱼脍”的高峰期,人们对鱼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受地缘限制,当时受欢迎的鱼类依然是淡水鱼,讲究的肉质鲜嫩、厚实且刺少。

㈢ 刺身是什么来的

刺身是来自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最出名的日本料理之一,它将鱼(多数是海鱼)、乌贼、虾、章鱼、海胆、蟹、贝类等肉类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着山葵泥、酱油等佐料,直接生食。日语汉字将“刺身”写作“刺身”,罗马音为sashimi,中国一般将“刺身”叫作“生鱼片”,因为刺身原料主要是海鱼,而刺身实际上包括了一切可以生吃的肉类,甚至有鸡大腿刺身、马肉刺身、牛肉刺身。在20世纪早期冰箱尚未发明前,由于保鲜原因,很少有人吃,只在沿海比较流行。

㈣ 刺身起源于唐朝时期,为何在我国没能得以流行

刺身起源于唐朝时期,为何在我国没能得以流行?

说到生鱼片,很多人自然认为日本食物,事实上,在历史上,在唐朝,人们把生鱼片当成时尚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许多城市产生了不同国家的食物,其中与中国饮食习惯相似的日本食物尤其受欢迎。

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生鱼片占据着很高的地位,甚至成为日本的象征,但吃生鱼片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在铸造时代有吃生鱼片的记录。唐朝,吃生鱼片的习俗达到了顶峰。

盛唐时期,吃生鱼片的习俗被狮子带到日本,在当地发扬光大,演化成现在的日食刺。日本是个岛国,所以经常吃鲑鱼。其中鲑鱼因肉质柔软,质地美丽而备受喜爱。

生鱼片在吃的时候要非常讲究,把鱼切成薄片,切肉的刀不能沾在水里,切好的生鱼片用芥末和酱油蘸,杀菌和开胃,日本邀请朋友吃生鱼片是最高的礼仪。

随着国内饮食文化的丰富,喜欢吃生鱼片的人正在增加,几千年前全民吃生鱼片的时尚潮流再现,国内对三文鱼的消费也在增加。

㈤ 何为“刺身”

“刺身”是日本的传统食品.‘刺身’是日本料理出了名的食品,是日本料理中最‘清淡’的菜式。也非常受日本人欢迎,但是实际在日本内陆,20世纪早期冰箱尚未发明前,很少有人吃。只是沿海比较流行。现在随着保鲜和运输技术的条件改进后,食用‘刺身’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受世界各地人的欢迎。
一 刺身及其附带物品。
1.刺身的材料和形状。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多数是海鱼。常见的是金枪鱼、鲑鱼(三文鱼)、鲷鱼、比目鱼、鲣鱼、多春鱼、鱼参鱼、鱼师鱼、鲈鱼、鲻鱼,等等;也有鲤鱼、鲫鱼等淡水鱼。在古代,鲤鱼则是刺身的上品。但刺身并不限于使用鱼,所用材料的范围很广,有螺蛤类(包括螺肉、牡蛎肉和鲜贝),有虾(一种红色的甜虾)和蟹,有海参和海胆,还有鸡肉(sasami,鸡胸脯嫩肉),甚至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但又很贵重的鹿肉和马肉。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不,居然还有我们俗称“魔芋”的植物“蒟蒻(jǔ ruò)”。至于早期,据说还有蔬菜,也可以作为刺身的材料。
再深入一步,即使是鱼的刺身,除了用一般鱼类所制成的生鱼片之外,还有用一些特别的鱼制成的刺身,例如章鱼、鱿鱼、墨鱼、鲸鱼也是常见的材料。鲸鱼可以片成较厚的鱼片,但章鱼、鱿鱼和墨鱼却不能片成鱼片,而是利用这些鱼自身的体形切成不算太薄的鱼块,当然也可以算成鱼片。除了鱼片,还有整鱼,一些长不大的微型鱼,如果生吃、活吃的话,也就是一种美味的刺身。鱼肉之外,还有生鱼子,也可以成为刺身。至于香港人食用的生鱼翅,在日本人看来也是一种刺身,必须用刺身去翻译指称。
刺身的形状不外乎片、块、条,一般要根据材料而定。鱼肉细腻的可切成薄片,也比较高级。一些大鱼,肉质较粗的就切成较厚的片(几乎可称为“块”了)或小长条。这些鱼的皮一般都去掉,但是也个别鱼的特殊做法是保留鱼皮的,例如在鲷鱼上浇热水的一种刺身(名叫“鹿の子作り”,其做法叫“烧霜作り”)。至于章鱼之类只能根据各部位体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块了。还有的刺身,如牡蛎、螺肉、海胆、寸把长的小鱼儿、鱼子之类,则就无须劳动快刀,可以整个儿地食用。
从上所述,我们翻译成“生鱼片”就其通常情况来说是可以的,生鱼和薄片状毕竟是最常见的形式。这样的翻译“虽不中亦不远矣”。
2. 刺身的数量、佐料和盛器。除了食物本身外,刺身的特点还可以从数量、佐料、器皿三方面去观察。
刺身的量不会太大,仅仅是一次用餐里的一小部分,最初的原因是刺身比较贵,以后就成为一种规矩,以此显示其身份。
刺身的佐料大致有这样几种:酱油,山葵泥(浅绿色,类似芥末,日语称为wasabi),醋,姜末,萝卜泥,酒(一种“煎酒”)。在食用动物性刺身时,前二者几乎是必备的,后数者则视乎地区不同以及各人爱好和食肆特色增减。酒和醋在古代则几乎是必需的。有的地方在食用鲣鱼(katsuo)时使用一种调入芥末/芥子泥的酱油。在食用鲤鱼、鲫鱼、鲇鱼(ayu)时放入芥子泥、醋和日本黄酱(miso,汉字“味噌”),甚至还有辣椒末。
盛刺身的器皿必须用浅盘,现在一般是陶瓷浅盘,形状则五花八门。根据器皿质地形制的不同以及片切、摆放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命名。
国内目前较常见的刺身种类有:红魽、鲑鱼、鲔鱼、鲷鱼(加纳鱼)、旗鱼、龙虾、芦虾等等。
刺身并不一定都是完全的生食,有些刺身料理也会稍微的经过加热处理,例如:
(一)炭火烘烤:
鲔鱼腹肉经由炭火略为烘烤,将鱼腹油酯经过烘烤而让其散发出香味,再浸入冰中切片而成。
(二)热水浸烫:
生鲜鱼肉以热水略烫过后,浸入冰水中,让其急速冷却,取出切片,即会呈现表面熟但内部生的刺身,口感与味觉上会有另一种风味。
刺身料理通常出现在套餐中或是桌菜,同时也可以作为下酒菜、配菜或是单点的菜色。
二 刺身的名称。
1.刺身的早期名称。 刺身至少在十四世纪末已经产生,并已相当流行。最早使用“脍”(namasu,也作鱼会)字来概括刺身和类似食品。“脍”是指生的鱼丝、肉丝,也可指醋泡的鱼丝、肉丝。而sashimi(刺身)在那时只是指“脍”的一种烹调技法。只是到了酱油传入日本并广泛使用后,“刺身”(sashimi)才发展成指称类似目前刺身的名称。
2.刺身的书写形式。“刺身”二字是用训读汉字书写的形式;古时也常用假名书写(如《御汤殿上日记》文明十五年十月一日,即公元1483年)。前两个音节sashi现在用“刺”来书写,那完全是一种想当然。最初写法并不稳定,古代曾经使用过“指味、差身、差味、差酢、刺子、刺躬”,读音都是sashimi,较多的是用“指身”来书写(见《铃鹿家记》,应永六年,即公元1399年)。“指”读音也是sashi;后来觉得与“指”无关,而是动刀子的,于是找到了有立刀旁的“刺”,于是也就把sashi解释成“切拼盘”和“切好并摆好”。这确乎有点俗词源学的味道。后一个音节mi 倒是多用“身”来书写,意思是指肉。至于用“味”来书写,则显然也是望“音”生义的想当然。
3.刺身的异名。“刺身”原是关东地区的称呼,有的时候也被称为“uchimi”(“打身”,义为覆盖物)和“tsukurimi”(“作身”,义为拼盘。是关西的一种称呼,一般简单称为tsukuri;也可称为tsukuritoiu)。
至于“刺身”一词在日本还有多种方言的语音变异,如:富山县的sashin和shyashin;八丈岛的sasumi;静冈县、鸟取县的shyashimi。
三 “刺身”的语源。据现在了解,sashimi(刺身)一词是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年)开始产生的。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
一种解释是“刺身”是tachimi的转音。tachi是日本的刀的称呼。(《言元梯》)
一种解释则认为“刺身”是“左进”之义。(《黄昏随笔》)“左”的音读是sa;“进”的音读是shin。富山县正好把“刺身”读成sashin。
一般的解释是:“刺”为切成小块或薄片,或解释为切成并摆放成拼盘。至于“身”则大多解释为肉。
另一种解释是:“刺”是串起来的意思,因串起鱼腮而得名;而“身”就是腮的称呼。
此外,还有将“刺身”解释为覆盖品,因切成薄片的鱼肉可以在做寿司时覆盖其上而得名。
1954年12月21日郭沫若曾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刺身论》。郭认为:sashimi来自中国语的“三渗”。所谓三渗可能就是用酱油、醋和生姜汁三种来食用生鱼片。他说:samsham(三渗)的发音因日本人不能发鼻音而说成sashimi。正如日本人把“甘”(kam)发成ama,把“暗”(am)念成yami那样。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什么具体的材料可以支持他的说法。
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安田德太郎的在《〈天孙族〉附表》中的考证,他指出:“肉”在马来地区的Suman语里称为sich,在Sakay语里是sach,在喜马拉雅地区的Repucha语中则是man。sich,sach可以同 sashimi 中的 sashi 相联系, man 则可以同 sashimi 中的 mi相联系。他认为在这前后两种语言里存在着日语sashi 和mi的来源。

㈥ 酒店中 的“刺身间” 的由来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

用来制作海产品刺身的。
刺身是来自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最出名的日本料理之一,它将鱼(多数是海鱼)、乌贼、虾、章鱼、海胆、蟹、贝类等肉类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着山葵泥、酱油等佐料,直接生食。日语汉字将“刺身”写作“刺身”,罗马音为sashimi,中国一般将“刺身”叫作“生鱼片”,因为刺身原料主要是海鱼,而刺身实际上包括了一切可以生吃的肉类,甚至有鸡大腿刺身、马肉刺身、牛肉刺身。在20世纪早期冰箱尚未发明前,由于保鲜原因,很少有人吃,只在沿海比较流行。

㈦ 吃生鱼片是谁发明的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回王五年,即公答元前823年。据出土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的记载,那一年,周师大举出动,于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的彭衙迎击入侵的猃狁部落。凯旋归来后,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㈧ “刺身”起源日本我们祖先已吃了三千年,巅峰时期在唐宋吗

今天依旧风雅,聊聊“口腹之欲”,说说刺身那些事儿。当然,新冠病毒的特殊时期,还希望大家选择热加工的食物,今天梨白和大家只探究刺身起源和文化的一二事。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吃日本的刺身,特别是海鲜刺身,三文鱼、金枪鱼等,不为别的,就为那股未经修饰的鲜甜味!很多人都认为“刺身”为日本人所发明,其实不然,在我国生食鱼类的历史相当的悠久,我们称之为“鱼脍”。


南北朝时出现了一道关于“鱼脍”的名菜“金齑玉脍”。这道菜在配生鱼片的佐料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这道鱼脍佐料的名称和做法,"八和齑"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真的不用吃,看看这些料已经觉得鲜、甜、美了,更不用说配上鱼脍了!据说这道菜也是隋炀帝的最爱。

㈨ 为什么叫刺身

说法由来: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

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刺身就是指鱼脍、鱼生、生鱼片之类的东西,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拓展资料:

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据记载,公元14世纪时,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经成为时尚,那时的人用“脍”字来概括刺身和类似刺身的食品。

当时的“脍”是指生的鱼丝和肉丝,也可指醋泡的鱼丝和肉丝,而那时刺身只是“脍”的一种烹调技法。直到15世纪,酱油传入日本并被广泛使用以后,刺身才逐渐蘸酱油。

㈩ 刺身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这个容易,那是日本吧?

阅读全文

与刺身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