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鼠标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啊
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Engilehbart 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鼠标.1983年苹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计算机的启发,在当年推出的I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GUI界面操作工具。1982年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机鼠标,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大的发明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 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使用安捷伦H2000光学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一样 2001年底微软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以后,独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与前一代相比它的改变极为重大—微软重新设计了CMOS和DSP 算法,将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时将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时一举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和表面适应性问题,同时全部控制电路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合度。不过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学部分并没有重新设计,所以其分辨率仍为400DPI。
2002年初罗技推出了光电鼠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极光飞貂来与IE3.0竞争 2002年下半年,罗技推出了和安捷伦合作一年的成果—新一代MX光学引擎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 Wheel”滚轮,这种滚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左右倾斜可以实现对水平方向移动的控制。
㈡ 鼠标中键(就是那个滚轮)有专利吗
有
是微软研发出来的,下面的相关资料,至于具体是谁,无从考证,估计是团队成果.
微软硬件始终坚持“创新”的原则,并在技术上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在这二十年中,微软发明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款带滚轮的鼠标(1996年)、第一款光电鼠标(1999年)、第一款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键盘(1994)、全球第一套使用Bluetooth技术的键鼠产品组合(2002年)……。2001年,IntelliMouse Optical和Trackball Explorer鼠标不仅获得了工业设计杰出奖,而且Trackball Optical和IntelliMouse Optical还被纳入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Work),作为工业领域中创新设计的优秀典范进行展出。另外,先进的IntelliEye芯片专利技术和无线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鼠标的性能。简而言之,微软硬件产品在不断的技术变革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将产品的性能、舒适性、时尚三者完美结合。
㈢ 鼠标发明的目的或者说背景是什么
最原始的鼠标为道格拉斯博士于1964年所设计,原始鼠标只是作为一种技术验证品而存在,并没有被真正量产制造,也没用体现出像现在这样的价值。对发明者来说,发明鼠标器纯属偶然,在他所有的成果中显得无足轻重,但他所提出的那些深奥的计算机理论却远不及鼠标器所广为人知。以至于在后来的二十余年中,道格拉斯博士的这项发明基本上被束之高阁。
在苹果电脑出现之后,鼠标的价值终于被发现。1983年,苹果公司在推出的Lisa机型中首次使用了鼠标,这也是鼠标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尽管Lisa机型并未获得多大的成功,苹果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但鼠标之于计算机的影响开始体现。紧接着,微软在Windows 3.1中也对鼠标提供支持,而到了Windows95时代,鼠标已经成为PC机不可缺少的操作设备。在此之后,鼠标得到了迅速普及。
㈣ 鼠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鼠标发展的里程碑: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1968年12月9日,世界上的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这只鼠标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用鼠标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从而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这只鼠标的外形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其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继而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并将信号传至主机。
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的光电鼠标,这类光电鼠标具有比机械鼠标更高的精确度。但是它必须工作在特殊的印有细微格栅的光电鼠标垫上。这种鼠标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最早于Mac广泛应用)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电机械式鼠标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机械鼠标。这种鼠标结构成为了事实上的业界标准。
1999年,安捷伦公司(Agilent, 后改组为安华高, Avago)发布了IntelliEye光电引擎,继而市场上出现了不需要专用鼠标垫的光电鼠标,光电鼠标的普及由此开始。
2003年,罗技与微软分别推出以蓝牙为通讯协定的蓝牙鼠标。
2005年,罗技与安华高合作推出第一款激光鼠标(无线, 可充电, Logitech MX1000)。
2006年,第一只克服玻璃障碍的有线激光鼠标问世(DEXIN, ML45)。
2006年,蓝牙激光鼠标问世(Acrox)。
2008年,微软推出采用Blue Track技术的蓝光鼠标,几乎兼容所有表面(Microsoft SideWinder X8)。
2009年,罗技推出DarkField激光追踪技术。此技术基本上仍是采用激光辨识,结合运用在实验室的“暗视野(Darkfield)”显微镜技术,让鼠标也能看到透明材质中的小瑕疵、灰尘、微粒等微小物质,并借此提供辨识定位资讯。(Logitech M905、M950)
2009年,苹果公司推出新鼠标Magic Mouse,采用承袭自iPhone、iPod Touch、MacBook的多点触控技术,把所有鼠标按键、滚轮都拿掉,只以一整片多点触控板,就能提供等同一般鼠标的左、右键,以及360度滚轮功能,并能以两指操作更多手势功能。
㈤ 鼠标是哪年发明的
鼠标
“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
(2)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
(3)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
(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四种鼠标的区别:
光机鼠标: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与纯机械式鼠标一样,光机鼠标同样拥有一个胶质的小滚球,并连接着X、Y转轴,所不同的是光机鼠标不再有圆形的译码轮,代之的是两个带有栅缝的光栅码盘,并且增加了发光二极管和感光芯片。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会带动X、Y转轴的两只光栅码盘转动,而X、Y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会照射在光栅码盘上,由于光栅码盘存在栅缝,在恰当时机二极管发射出的光便可透过栅缝直接照射在两颗感光芯片组成的检测头上。如果接收到光信号,感光芯片便会产生“1”信号,若无接收到光信号,则将之定为信号“0”。接下来,这些信号被送入专门的控制芯片内运算生成对应的坐标偏移量,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学鼠标:它的底部没有滚轮,也不需要借助反射板来实现定位,其核心部件是发光二极管、微型摄像头、光学引擎和控制芯片。工作时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照亮鼠标底部的表面,同时微型摄像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进行图像拍摄。鼠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图像传送给光学引擎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再由光学引擎中的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比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信息,便可以判断出鼠标的移动方向与距离,这个分析结果最终被转换为坐标偏移量实现光标的定位。
机械鼠标: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光电鼠标: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途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此种光电鼠标在精度指标上的确有所进步,但它在后来的应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电鼠标必须依赖反射板,它的位置数据完全依据反射板中的网格信息来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脏或者磨损,光电鼠标便无法判断光标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严重损坏或遗失,那么整个鼠标便就此报废;其次,光电鼠标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动方向必须与反射板上的网格纹理相垂直,用户不可能快速地将光标直接从屏幕的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第三,光电鼠标的造价颇为高昂,数百元的价格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只愿意为鼠标付出20元左右资金,光电鼠标的高价位显得不近情理。由于存在大量的弊端,这种光电鼠标并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作图场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随着光机鼠标的全面流行,这种光电鼠标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鼠标发展里程碑:
.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仍旧是机械鼠标,出现滚球鼠标;
.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
. 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它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 1999年,微软公司与安捷伦公司合作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学鼠标。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自从有了计算机,键盘就一直陪伴着它,也一直扮演着主要输入设备的角色。用键盘打字确实不错,但用来移动光标时,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了。于是,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恩格尔伯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用“点控”的方法代替敲击键盘呢?
经过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尔伯特的想法总算变为现实:一种名为“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的产品问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二是代替回车键。不过,它的名字太长,实在不便称呼。
一天,在恩格尔伯特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从电脑桌上掉下来,由于有连线与主机相连,它就悬在半空,从侧面看恰似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此景触发了恩格尔伯特的灵感,于是,“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这个名称。当“Mouse”这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在我国使用后,人们将它译为“鼠标”,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种设备的外观和功用。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㈥ 鼠标的祖宗是什么样的它又是谁发明的
鼠标 “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 (2)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 (3)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 (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四种鼠标的区别: 光机鼠标: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与纯机械式鼠标一样,光机鼠标同样拥有一个胶质的小滚球,并连接着X、Y转轴,所不同的是光机鼠标不再有圆形的译码轮,代之的是两个带有栅缝的光栅码盘,并且增加了发光二极管和感光芯片。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会带动X、Y转轴的两只光栅码盘转动,而X、Y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会照射在光栅码盘上,由于光栅码盘存在栅缝,在恰当时机二极管发射出的光便可透过栅缝直接照射在两颗感光芯片组成的检测头上。如果接收到光信号,感光芯片便会产生“1”信号,若无接收到光信号,则将之定为信号“0”。接下来,这些信号被送入专门的控制芯片内运算生成对应的坐标偏移量,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学鼠标:它的底部没有滚轮,也不需要借助反射板来实现定位,其核心部件是发光二极管、微型摄像头、光学引擎和控制芯片。工作时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照亮鼠标底部的表面,同时微型摄像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进行图像拍摄。鼠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图像传送给光学引擎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再由光学引擎中的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比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信息,便可以判断出鼠标的移动方向与距离,这个分析结果最终被转换为坐标偏移量实现光标的定位。 机械鼠标: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光电鼠标: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途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此种光电鼠标在精度指标上的确有所进步,但它在后来的应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电鼠标必须依赖反射板,它的位置数据完全依据反射板中的网格信息来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脏或者磨损,光电鼠标便无法判断光标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严重损坏或遗失,那么整个鼠标便就此报废;其次,光电鼠标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动方向必须与反射板上的网格纹理相垂直,用户不可能快速地将光标直接从屏幕的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第三,光电鼠标的造价颇为高昂,数百元的价格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只愿意为鼠标付出20元左右资金,光电鼠标的高价位显得不近情理。由于存在大量的弊端,这种光电鼠标并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作图场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随着光机鼠标的全面流行,这种光电鼠标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鼠标发展里程碑: .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仍旧是机械鼠标,出现滚球鼠标; .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 . 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它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 1999年,微软公司与安捷伦公司合作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学鼠标。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自从有了计算机,键盘就一直陪伴着它,也一直扮演着主要输入设备的角色。用键盘打字确实不错,但用来移动光标时,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了。于是,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恩格尔伯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用“点控”的方法代替敲击键盘呢? 经过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尔伯特的想法总算变为现实:一种名为“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的产品问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二是代替回车键。不过,它的名字太长,实在不便称呼。 一天,在恩格尔伯特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从电脑桌上掉下来,由于有连线与主机相连,它就悬在半空,从侧面看恰似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此景触发了恩格尔伯特的灵感,于是,“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这个名称。当“Mouse”这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在我国使用后,人们将它译为“鼠标”,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种设备的外观和功用。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㈦ 键鼠百科知识 鼠标滚轮究竟是谁发明的
我们对他的造型以及设计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你真的对鼠标有着深入的了解吗?知道他每一个参数的意义吗?想必很多用户并不太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是鼠标的滚轮是由谁发明的。
㈧ 鼠标时什么发明的
一、鼠标的诞生及其发明人 世界上最早的鼠标诞生于1964年,它是由美国人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发明的。恩格尔巴特于1925年1月30日出生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附近的一个小农场,1942年,他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二战期间,恩格尔巴特中断了学业去参军,在Phillipines作为一名电子雷达兵服了两年兵役。1948年,拿到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后,他留在旧金山半岛NACA Ames 实验室(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做一名电子工程师。 尊敬的鼠标之父——道格·恩格尔巴特博士 距离鼠标发明4年后,在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在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IEEE会议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鼠标(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那是一个木质的小盒子,只有一个按钮,里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滚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IEEE协会把鼠标的发明列为计算机诞生5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可见其对IT历程的重大影响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鼠标:木头鼠标模型 只有1个按钮的木头鼠标,下面是2个滚轮 恩格尔巴特博士和他发明的鼠标 木头鼠标的演示 这个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尾巴连线的装置,被恩格尔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戏称为“Mouse”。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那时电脑功能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那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当时主要用途也是用于科研、军事等领域。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发明家,恩格尔巴特博士已经意识到,随着电脑的发明以及普及,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鼠标自然也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他申请了专利,并且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也许是“Mouse”这个名字简洁而且形象生动,所以“鼠标”的称呼一直被流传下来。当然,那个时候的鼠标与今天不仅外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还需要外置的电源来给它供电。 参考资料: http://diy.yesky.com/input/56/22770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