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
塞缪尔·莫尔斯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
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1872年于纽约逝世。
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是圣经的诗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电报机有人工和自动两种,还有有线发送和无线发送两种方式。人工电报机是由人来按动电键,使电键接点开闭,形成“点”、“划”和“间隔”信号,经电路传输出去,收报端接到这种电信号后,便控制音响振荡器产生出“嘀”、“嗒”声,“嘀”声为“点”,“嗒”声为“划”,供收报员收听抄报。
在无线通信情况下,发报端除有发报电键外,还必须有发射机,以便将电键发出的电脉冲信号变换(即调制)成高频载波信号,才能发送出去。在接收端,除了耳机外,还必须有接收机,它将发射端发送的高频载波信号接收下来,再变换(即解调)成音频信号,供人工收听抄报。
自动电报机的发报端在发报时,事先将准备发送的报文用专用的凿孔机凿成发送凿孔纸带,然后用快机发送出去。在收报端,使用波纹收报机来收报,即在移动的纸带上自动记录莫尔斯电码波纹信号。
电报的发明,为各地气象资料的迅速传递和集中提供了条件,使绘制当日天气图成为可能。
(1)有线电报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做为一种实际上已经绝迹的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使用不太一样的点、划和独特地间隔来表示数字、字符和特殊符号。这种摩尔斯电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面报务员通过电报电线传输的,而非通过无线电波。
这种古老的、交错的电码是为了配合报务员接听方式而设计的。不象现在可以从扬声器或者耳机中听到电码的音调,你只能从这些最早期的电报机的一个机械发生装置听到嗒嗒的声音,甚至是从发送电键接听:这种电键在不发送信号时被设置为从动模式,负责发声。
❷ 有线电报是谁发明的
莫尔斯.
美国人莫尔斯(S.F.B.Morse)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19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858年,横跨大西洋联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66年第二条海底电缆铺成,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1875年,法国的巴特发明了多路电报,它能以一条导线传送8路电报.1915年美国的甘培尔和德国的瓦格纳发明了滤波器,从而可以能用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并由此产生出能够同时发报的载波电报的设想。
❸ 是谁发明了电报 电报的发明历史
有线电报,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莫尔斯。他在1837年研制成功电报机,后来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成点线系统,为电子通信开创了新纪元。
还有一个说法:
提起电报,人们立即会联想起这是美国著名画家莫尔斯发明的.事实上,虽然这项发明的专利是莫尔斯首先获得的,但是韦伯和他的导师、合作者高斯却是真正的发明者.
19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效应可用来传送信号.以后许多人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1833年韦伯和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相距9000英尺的天文台与物理馆之间架设了一条电线,用电池作电源,利用电磁力打铃,以此传送信号.这是有线电报最早的装置,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937年)并获专利要早4年.
❹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 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有线电报
有线电报是美国人莫尔斯(S.F.B.Morse)经过潜心研究,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版电报机的成功。1837年,权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
2、无线电报
无线电报由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当时他首先采用无线电报的方式实现远距离无线通讯的。并且公众认可马可尼无线电报实用化成功的那次试验距离为3320公里。
(4)有线电报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是1871年,由英国、俄国及丹麦敷设,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由于清政府的反对,电缆被禁止在上海登陆。
后来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6月3日起开始收发电报。至于首条自主敷设的线路,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所建,1877年10月完工,连接台南及高雄。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讯。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两国关系紧张,李鸿章再以“用兵之道,神速为贵”为由,得以准奏开办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并在1881年12月开通天津至上海的电报服务。
❺ 有线电报是谁发明的
在近代军事通信的创办与建设中,李鸿章、丁日昌等洋务大员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兴办近代军事通信的迫切性,李鸿章早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为:“铜线费钱不多,递信极速”,“中国人或依照外洋机巧,自立铜线,改英语为汉语,改英字为汉字,学习既熟,传播自远,应较驿递尤速”。为了取得建立电报线路的经验,进一步用事实来说服清政府中守旧的顽固势力,1877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上海和天津两地同时试设同城电报,修建了两条电报专线。第一条于1877年6月15日建成,是从上海李鸿章行辕到江南机器制造局的电报专线,当天从行辕发电至制造局,电文为“行辕正午一刻”六字。第二条于1877年6月27日建成,是自天津李鸿章的总督衙门到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电报专线。这两条电报线路虽短,但却是中国自办电报线路的开端。
与此同时,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福建巡抚丁日昌也开始在台湾架设电线的工作。早在1875年,丁日昌即在福建船政学堂中附设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1877年,丁日昌利用赴台视事的机会,提议设立台湾电报。李鸿章完全支持丁日昌的建议。他指出:“铁路电线二者相为表里,无事时运货便商,有事时调兵通信,功用最大。
……丁日昌到台后迭次函称该处路远口多,防不胜防,非办铁路电线不能通血脉而制要害,亦无以息各国之垂涎,洵笃论也。”
不久,丁日昌又以列强觊觎台湾,催促清政府早下创办电报的决心。1877年5月8日,丁日昌制定了修建台湾电报的具体方案:“台湾南北路途遥远,文报艰难,设立电线,尤为相宜。臣现拟将省城前存陆路电线移至台湾,化无用为有用,一举两得。”这一方案很快就得以奉旨施行。台湾电报于同年8月动工,11月竣工。尽管由于经费不足,仅修成从台湾府到旗后一段,长95里,但这是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长距离电报线路。
1879年,中俄因为伊犁交涉而关系紧张,沙俄政府在中国西部边界附近加强了兵力,并将舰队派往远东,边防海防同时告警,举国备战呼声十分强烈。为了加强军事通信,李鸿章于3月在天津鱼雷学堂教习贝德斯的协助下,架设了一条由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间长约40公里的电线,这是中国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
1880年9月16日,李鸿章又以电报有利于防务、便利通讯,奏请架设天津至上海的电线,以沟通南北联系。李鸿章在奏折中说: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泰西各国,于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以此用兵飞行,绝迹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于是和则以玉帛相亲,战则以兵戎相见,海国如户庭焉。近来俄罗斯、日本均效而行之,故由各国以至上海,莫不设立电报,瞬息之间,可以互相问答。独中国文书,尚恃驿递,虽日行六百里加紧,亦已迟速悬殊。……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且其铁甲等项兵船,在海洋日行千余里,势必声东击西,莫可测度,全赖军报神速,相机调援。是电报实为防务之必需之物。同治十三年日本窥犯台湾,沈葆桢等屡言其利,奉旨饬办,而固循迄无成就。臣上年曾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设电报,以达天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现自北洋以至南洋调兵馈饷,在在俱关紧要,亟宜设立电报以通气脉。
此时的清政府,对于电报的作用已有相当的认识,因而李鸿章的奏折两天之后即获批准。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成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同时,在天津成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人博尔森及克利钦生为教师,学习电学和收发报技术。1881年3月,上海电报局成立,李鸿章委任郑观应任总办。同年夏,电报线路由天津、上海两地同时开工。工程委托上海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承造,并由大北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10月28日,南北线路工程在山东境内会合。
整个线路共长3075里,沿线除天津设总局外,另设紫竹林、大沽、临清、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共8个电报局,各局均配置莫尔斯电报机。为了管理电路,电报总局规定沿途每隔四五十里设巡电兵房,派驻汛兵。津沪两局各制编号烙印竹签75根,间一日发一根,汛兵每天巡查杆线,逐段接力传递竹签至两端局,以150天为一周期,借以检查沿线汛兵巡线值勤情况。另外由电报局派员不限时密查两次,两端局按日测量线路,发现障碍,立即通知工头前往,协同汛兵修理,以保证全线畅通。
津沪线建成之后,“南北洋消息往来,瞬息互答,实于军务、洋务大有裨助”。由于电报线路占地少,耗资低,架设简便,效益明显,所以津沪线建成之后,并没有引起朝廷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这使得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十分乐观。1883年7月,总理衙门决定将天津的电线延伸到通州,以方便京城对外联系,李鸿章奉命筹办,于同年9月中旬建成并交付使用。其后,总理衙门又授意李鸿章将电线延伸到北京城内。其后,清政府又批准修建了苏浙闽粤线、长江线等重要线路。1884年,李鸿章又以“津沽北塘至芦台、乐亭、昌黎、山海关经营口直达旅顺,俱系北洋沿海扼要之区,已分驻水陆各军妥筹防守。惟距津道途遥远,军情瞬息易变,非有电报无以速传递而赴事机”,建议修建了北塘经山海关、营口至旅顺的电线。
电报一经创办,便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81年津沪电线建成,次年7月,朝鲜汉城发生“壬午兵变”,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得知日本乘机派兵赴朝,立即给朝廷发电,建议“速出援师,为先发制人之计”。清政府马上做出反应,及时派兵入朝,使日本侵略者未敢轻举妄动。两广总督张树声事后在一份奏折中说:“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上年夏间,臣在天津遇朝鲜内乱,调集南北洋水陆各军,刻日东渡,得以迅赴事机,实赖电报灵通之力。”电报的作用,在中法战争中更充分体现了出来。就在上海电报局筹办之时,法国侵犯越南北方,进而对我国滇桂边境构成严重威胁。应越南政府的请求,清政府于1881年底开进越南北圻。由于当时电报未通,军情往返,仅广州至龙州即需月余,往往贻误军机。张树声在奏请将广州电线展延至广西龙州时说:现在法越构兵,事关全局,宫廷宵旰,南顾为劳。凡庙算指挥传电臣处,前敌军报由臣处转电者,南北七千余里,顷刻可达。而由粤东至广西镇南关外三千数百里,发递紧报,水陆兼程,急如星火,非半月不得达,非月余不得往返。法人则已自西贡赶造电线,接至海防。往往越南战事,洋报喧传而边军文报迟之又久而始至。军情瞬息千变,似此缓不济急,常落彼族后尘,能无贻误之虑?清政府接到张树声的建议后,派盛宣怀前往兴建广州至龙州的电线。至1884年6月,2000余里电报线路全部架通,大大加强了战场军情的传递速度,保证了北京与滇、桂驻越军队的联络迅速畅通,极大地改变了过去闭目塞听、被动挨打的局面。中法战争期间,各局电报员忠于职守,“日夜值班,刻无暇晷”,沿途杆线也是随损随修,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鸿章在为电报员工请奖时说:“将帅入告军谋,朝廷发纵指示,皆得相机立应,无少隔阂”,“中国自古用兵,未有如此之神速者”。
❻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贝尔出生在英国一个声学世家,后移居美国。在波士顿曾开办过增益聋哑人教师的学校。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他研究过听和说的生理功能。后受聘为波士顿大学声音生理学教授,187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开始专心研制电话。 要研制成电话,先要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在贝尔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问题。1875年贝尔在工作中看到电报机中应用了能够把电信号和机械运动互相转换的电磁铁,这使他受到了启发。贝尔开始设计电磁式电话。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音叉振动引起铁芯相应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信号传到导线另一头经过转换,变成声信号,随后,贝尔又把音叉换成能够随着声音振动的金属片,把铁芯改作磁棒,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实用的电话装置。1876年,贝尔又获得了美国的电话专利,他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话公司。
❼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
❽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