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失去创造

失去创造

发布时间:2021-12-18 00:02:24

❶ 作为个人失去创造力会怎样

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创造力的。

❷ IT已经失去创造性了吗

不会创造性是比较大的

❸ 中国人失去创造力了吗

我认为我们中国人的聪明表现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善于推卸责任,获不回了诺贝尔奖,出答不了大师,中国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这是教育的责任,海归派的教育空谈家们指责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指责高考制度造成高中应试教育,高中老师指责初中学生底子差,初中还可以指责小学老师年龄老化,教育跟不上时代。教育改革应该从下而上,我们现在是从上而下,空谈家们提出方案,大学开始改,中学、小学按兵不动,真正有教育实践的人都知道,这种改革最终会改成什么。
我以为,不是中国人失去了创造力,而是中国不允许存在创造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中国的习惯势力认为,哪些人应该有想象力,哪些人应该没有,领导应该有,权威应该有,大领导下有小领导,大权威下有小权威,一级一级压下来,创造力和想象力被一级一级地否定,哪怕一个很小的设想,如果过于聪明外露的话,会让领导和权威不加思索地否决。对于每一个有过独立思考的普通人,大概都经历过这种事。现在从上而下的这种改革,其实更加巩固了权威势力,更加忽视和压制草根的创造力。

❹ 中国教育失去创造力了吗创造力缺失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来,创新一直是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创新的时代,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就要找到中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方法出路。
给予学生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很多老师忘了,教育活动是让学生理解原理,“记住就能过关” 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失去创造力。应通过招生制度和教学观念的变革,让教育活动回归其本来目的。
学业负担阻碍创新伪命题
讲到创新,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诺贝尔奖,这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的一个“心病”。截止到2014年,日本拿了20个诺贝尔奖,今年又有人得奖。巴基斯坦也拿过一次诺贝尔奖,在科技领域的获奖数量和中国相同。这确实很让中国人着急,大家都在追问:中国的教育是哪里出了问题?
某些专家认为,中国孩子创造力低,是因为负担太重,怎么可能有创造力?这种负担是高考导致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减负”,要改革高考。
但是,“减负”解决不了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应该受到鼓励,孩子学得多我们应该高兴,怎么成为了负担?实际上,学业负担是一个虚假的问题。知识多了不可能是创造力减弱的原因。
中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不一样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学习方式不一样。中国的孩子认为笔记太重要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如果这样学,大学何必上四年呢? 美国学生似乎不认真,不但不认真记,还不断地举手,说教授,这个地方我跟你理解得不一样啊。
课后的情况截然相反。美国的老师,每堂课上完都要给学生开一百多条书目,里面既有论文又有专著。我当时发现,很少中国孩子在图书馆里看书,中国孩子告诉我,我们不去看书,看那个干嘛,考试又不考那个。
谈到中国人对于美国学生的印象,美国学生反问到:谁告诉你美国人不认真学习啊?我们不认真学毕不了业,不认真学找不着工作!所以只有一条路,拼命学。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发现,学习目标不一样。中国孩子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考试过关,答辩过关,不管我以后能做什么。美国公司雇主可不在乎这一套,他们只有一个标准,能帮我挣钱,我就聘用你。中国孩子学一门考一门丢一门,美国人却在学习中不断讨论为什么要学这个,这个要怎么用。
多元课程与开放的发展空间才能培养创新力
慢慢的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很多创造力高的孩子,他们中小学都来自非公立学校,如私立学校,特许学校,教会学校等。当我们看到私立学校的课程的时候,我们震惊了。我下载了一份普通私立高中的课表,用A4纸打印下来,竟然一共印了111页。
微积分这门课,中国80年代下放到高中,因为太难曾被取消过一段时间,现在拿回来,又被学生抱怨太难。这是因为学校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学微积分,它就难,只让班上的数学尖子去学,它就简单。美国高中一些数学天才在高中阶段就可以继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高中老师不能教,就送学生去旁边的大学去学,将来去任何一所美国大学,这个学分有效,不用再修了。
一个美国私立高中,会开地球与空间科学这门课。美国的高科技实力绝对不是“减负”减来的,能造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是靠美国人从小拼命学来的。思科微软证书是我们大学计算机系学生毕业要考的证书,美国高中生就可以考。
这些课程给了孩子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完全开放的教育支持。什么是开放,就是上不封顶,而且给学生丰富的选择。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学,将那些有应试科目之外的天赋的孩子排除在外,我们能说中国教育是公平的吗?

❺ 一个人如果失去想象力,失去创造力,失去进取力后,还能做什么

那时的他,只能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

❻ 当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价值观中也就失去了创造的能力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❼ 作为国家失去创造力会怎样

落后,像清朝那般

❽ 人们将会失去创造性的英文

People will lose their creativity.

❾ 微软为什么失去创造力

因为没有创新

阅读全文

与失去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