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银行流动性创造

银行流动性创造

发布时间:2021-12-17 21:35:24

1. 银行流动性创造

你问的问题根本用不着高手出面回答,这是基本常识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ABCD...银行贷出去的款,通过种种途径有(1-存款准备金率)%又回到了DCBA...银行,于是还可以再次贷出去...最终实际释放的流动性大于初始值,基本等于初始值/存款准备金率。

2. 什么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概念

两会的词语解释如下: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由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金融机构持有的库存现金构成,是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基础。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外汇占款、财政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流通中现金等。

3. 商业银行经营的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这三个原则的关系是什么

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的关系: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流动性是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依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1、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2、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3)银行流动性创造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经营的其他原则:

1、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

3、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业银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4. 简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的来源渠道

流动性供给增加: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客户偿还贷款,资产版出售,货币市场借权款,发行新股。

流动性需求增加: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偿还非存款借款,提供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4)银行流动性创造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是客户对银行所提出、必须立即兑现的现金要求。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包括存款客户的提现要求和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银行必须满足其客户的正当现金需求,否则,银行的可靠性与健全性便会受到怀疑。银行一般说来.银行通过适当的现金头寸管理来满足客户不同种类的现金需求。

银行准确地顶侧流动性需求是保证其头寸管理与现金支付的前提条件。如果银行的现金准备过低,银行在出现异常现金需求时将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发生挤兑现象.银行在严重的悄况下甚至还会导致银行倒闭。如果银行现金储备过多,银行而创造收人的资产较少.又会严重地影响银行的利润。

5.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转换资产、 借入资金、 运用资本市场工具、 抵押贷款标准化、 成本最低。

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5)银行流动性创造扩展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信用将不再是商业银行信誉的支撑者,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以致倒闭将不再是神话。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引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

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改革现行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比例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为宗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

6. 现阶段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分析,怎么实现的

(一)金融结构调整——银行业综合改革是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内在原因

首先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取代传统金融组织体系导致存差的出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系列金融法律颁布后,我国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基本确立。但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在这体系下,专业银行都是国务院直属的经济部门,分别履行不同职能,根据政府的计划安排承担不同的贷款业务。国家主要采取“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调配资金,实施其对金融的管理。宏观上,按照“贷款-存款=现金”发行,这三个科目就构成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科目。如果贷款大于存款,就称存在“贷差”,意味着流动性不足;如果存款大于贷款,则称为“存差”,意味着流动性过剩。1995年后确立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与传统计划经济下金融体系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建立了由实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中央银行和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双层结构。在这新的结构下,货币发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缴存的准备金存款构成的“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核心。然而,构成基础货币主体的准备金存款是商业银行吸纳的存款的一部分,商业银行上缴准各金存款就意味着它不能将自己吸收到的存款用于全部发放贷款,于是出现了存差。

(二)相关金融法律的制定决定了存差的必然出现是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

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我国于1991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时应遵守的资产负债比例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应保有不低于25%的存差。但根据统计数据来着,我国贷款与存款的比例直到2004年才降到75%以下(2003年为76.4%, 2004年为73.8%)。事实上,贷款与存款的比例规定是一个全球金融界的通则。下表将我国存贷款比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

表:2006年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美日存贷款比例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泰国
巴西

存贷/贷款
66.58%
64.24%
64.05%
63.89%
65.36%
66.53%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IMF数据资料以及各国年度金融报告、银行业报告与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存贷比的下降在同类新兴国家中并非罕见。事实上,我国的存差在与美日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数据比较中仍然稍高。因此,银行业存差的出现并非危机信号,而是我国金融体系向现代化、国际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三)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加强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推动力

传统金融组织体系下,央行以计划为核心,通过下达指标来控制贷款规模,从而控制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了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业绩考核既不与风险挂钩也不与回报挂钩,只与贷出的数量挂钩,这使得商业银行大规模放款成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次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1997年,人民银行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关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管理的通知》,逐步推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2002年,我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加强了对贷款风险的审核力度。同时,股份制改革后的商业银行成为独立的产权载体,自行承担贷款的风险和损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信用”已不复存在,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然秉持审慎原则,导致贷款规模的下降。

(四)外资持续流入引起的多倍存款创造和对国内信贷资金投放的挤出效应是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诱导原因

2002- 2004年期间,我国每年引进外资规模一直超过500亿美元,2006年更是超过了一万亿美元。随着外资流入规模的持续增加,外资从旱期对中国国内资金存在的挤入效应逐渐转变为挤出效应,这一点己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江小娟(2006)。外资的流入除了直接增加企业外部资金来源进而代替银行贷款外,还因中央银行出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需要,频繁干预外汇市场而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并通过银行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引起金融体系中因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加剧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过剩压力。

(五)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银行资产迅速分流是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随着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有些优质企业得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开始逐渐被直接融资所代替。2006年全国股票融资总量为22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3%,而今年1-9月最新数据显示:股票市场融资总量达到了3568亿元,是2006年全年的1.59倍。企业债券融资总量为2266亿人民币,增长12.74%。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整个金融资产从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银行贷款也不再表现为稀缺资源。

(六)金融创新严重不足是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以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形式投放于企业,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时,在以综合收益为还贷来源的风险控制理念卜,贷款发放似乎也不是难事;而当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时,按传统思维进行的贷款投放就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时,如果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不能寻求新的信贷替代品种和贷款增长方式,如若资金产品及技术创新不力,分业经营等政策限制导致资金运用渠道有限,资金运作效率较低,那么当存款大幅度增长时,流动性过剩就在所难免。

三、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潜在风险分析——我们如何理解?

(一)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生存压力增大

大量存款滞留于银行间市场或中央银行和债券市场,会导致银行资金收益率大大卜降,比如,中国一年期货币市场利率一度降至1.1%,远低于银行资金成本。在2006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人民币广义贷存比(各项贷款/各项存款)降到了63.14%左右,除去8.5%的法定储备金,有约24.5%的存款资金投入到了以下几项资产:一年以上的债券、一年以内的货币市场工具和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据估计,仅此一项商业银行收益损失就达到286.39亿元人民币。

由于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出现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明显上升。比如,2005年7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94242.9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32156.39亿元,占比34.12%,同比上升了3.15个百分点,比2005年年初上升了3.26个百分点。据估计,由于存款定期化使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从1.25%-1. 35%提高到了1.27%-1.38%,商业银行总体存款成本增加在54.2亿元至81.3亿元之间。但这些存款成本增加却难以经由贷款投放产生收益。从2005年9月21日起,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按年计结息改为按季度计结息,结果是商业银行在贷款尤其是优质贷款上的利率定价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在激烈竞争的存款市场上对存款利率的定价则同样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我们粗略计算后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引起的利润损失至少5645亿元,最高达14507亿元,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至少损失4235亿元,最高损失达10890亿元。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被进一步放大,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信贷危机

为了减少存款过剩带来的损失,银行将被迫把资金投放到风险较高的企业和投资项目,使得企业出现过度投资,引起资本收益率和企业还本付息能力大大下降。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还会助长经济低水平重复扩张,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等结构性问题。因此,短期内大量增加贷款来提高银行收益,解决存款过剩问题,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狂热,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

2002-2006年期间,中国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高于美国银行,但其净利差收入远远低于美国的银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远远高于美国银行。安永(Ernst and Young)会计师事务所估计,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坏帐超过9110亿美元(约合7万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中国官方在2006年3月公布的1640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坏帐高达3580亿美元,几乎是官方公布的3倍。而另一些咨询机构认为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至少在3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之间。由于中国商业银行近50%的贷款资金掌握在不到1%的大客户手中,平均每个大客户的贷款金额为5亿元左右。银行存款过剩会引起商业银行贷款进一步向大客户集中,引发银行风险积聚,最后由银行为大企业买单。

流动性过剩还会促使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在价值重估以及财富效应的推动下,贷款者的信用会出现高估,使得信用审查变得相对容易,较低信用级别的潜在贷款对象可以方便地获取贷款,从而潜在风险隐患。一旦资产价格出现反方向的变化,便会直接导致债务人资产的缩水,出现债务人信用条件的恶化,加上债务关系的相互关联,形成债务风险的连锁反应,从而酿成更为严重的信贷风险。当资产市场占经济总量达到相当高的比例时,资产泡沫可能破裂,导致大量的债务人破产,通过信用风险的相互关联,便容易产生严重的银行危机。

(三) 大流的流动性累积资产价格泡沫,导致资本市场间接冲击商业银行体系

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金也会被迫以各种形式绕开政策限制向资本市场进入。但对我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体制远不完善、不良贷款依旧严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贸然将商业银行资金推入股票市场,不但不利于股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起作用,而且投机性极强的中国股票市场还会诱发商业银行新一轮不良贷款的出现。

四、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建议——我们如何操作?

我国银行体系当前资金相对充裕,但投资和消费需求相对储蓄的增长显得并不旺盛,资金运用的不充分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自身的赢利能力。然而,以“存差”衡量的流动性过剩在我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有其独特的决策依据和必然性。其出现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存款准各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的加强、银行贷款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又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关于政府财政角色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出现的。因此,现阶段银行业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尚不至于引发对经济危机的预期,重要的是在避免盲目投资的基础上有效拓展资金运用渠道,防范较高流动性对经济的不稳定性的冲击。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汇率的市场化

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可以使央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被动地增发大量的基础货币,从而收缩市场货币总量,有效解决银行体系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过渡则使外汇由国家集中储备转为向民间分散储备,减轻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压力。另外,对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从而解决流动性过剩。

(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水平,加大金融创新的广度与深度

面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升综合经营水平,才能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山于一些优质企业有着良好的声誊,融资比较便利,而且成本较低。因此,商业银行目前使用多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己经不适应客户发展的需要。对此,当务之急是首先推进金融产品向综合化发展,在产品创新上卜功夫。要充分利用目前国家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机遇,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和工具,按照先一般产品再衍生产品、先资金业务再资本业务的顺序,全而发展金融产品。同时,还应把目前只注重融资领域的金融服务向史广泛的方而发展,力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便能够为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的一揽子服务。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大金融创新,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开发多种金融投资工具。一方面,创新金融市场,着力拓展资本市场,培养机构投资者并使之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在鼓励商业银行的合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创新金融产品,使多余的流动性转向新的投资方式,避免造成资本市场泡沫。例如创造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另外还应大力发展理财业务,不仅可以有效分流各类存款,从而大大降低银行业的流动性压力,还可以打破现有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经营模式。

(三)加快信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群体

在大公司、大客户离银行渐行渐远,对银行依赖性降低的情况下,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有必要调整发展战略,调整信贷业务结构,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客户能够提高银行收益,避免资金和资产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降低对少数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中小企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丰富和完善客户群体,从而成为银行未来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发展中小客户问题上,一是改革信贷模式,调整信贷流程,根据中小企业特点调整企业审查方式、还款能力分析方式和担保方式,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效率;二是根据中小企业金融需求,不断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创新。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创造出不同的金融解决方案。

五、解决流动性过剩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我们如何着眼未来?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需要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实施转型,对于目前处于转轨和市场开发时期的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转型需要观念史新,需要有良好的内部环境。转型本身同样也而临挑战,因此要搞好转型必须要处理好各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解决流动性过剩为目的业务转型,首先需要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进行大的调整。从当前转型的路径来看,降低信贷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信贷业务在整个授信业务中的比重,降低公积金贷款在信贷业务中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需要调整的业务正是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收益来源的部分。调整就意味着银行要减少盈利性较高的传统业务,这样势必影响银行当前的利益,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是必须的。

(二)处理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经营模式的转型,需要新的体制、新的流程、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手段。转型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但创新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可能,而且创新也会有风险。相比而言,开展传统业务、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风险性史低,因此,我们要对承担风险的创新行为实施鼓励,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处理好综合化经营和分业管理的矛盾

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挑战,必然要利用资本市场投资工具、金融衍生品、电子金融等新的渠道与服务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但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和严格的分业管理,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严格限制的约束条件下,对商业银行的转型会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当处理好综合化经营和分业管理的矛盾,处理好鼓励银行创新和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为此,一方而,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而,监管部门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采取国际上可行的办法,稳步推动混业经营的合法化。此外,在立法上,应考虑未来综合化经营、防范风险的要求以及国际金融法规的惯例,立法应具有前瞻性。

7. 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1. 方法:

    (1)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

    (3)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

    (4)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2.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

8. 银行经营中遇到流动性风险如何防范和控制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我们说,一家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对策:(一)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并聘请流动性经理,对流动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管理。第一,必须随时与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联系,确保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和明确的目标;第二,必须跟踪银行内所有资金使用部门和筹集部门的活动,并协调这些部门与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活动;第三,必须连续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需要和流动性供给,以避免流动性头寸过量或不足。(二)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金融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培育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现代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存贷业务和传统金融工具的交易,而是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创新的业务领域中来。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相对过剩,是银行体系运作效率低下的产物,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局面。创新的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是转移与分散资产的风险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产品创新可以疏导流动性,拓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水平。通过一系列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开拓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等优质信贷市场,同时利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的战略的有利商机,培育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三)拓宽融资渠道。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四)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 要搞好对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 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 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 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其次, 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 提高避险能力, 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应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 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五)调整信贷结构,改善资产储备质量。信贷资产是当前资产储备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资产流动性,首先必须从调整信贷结构着手,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贷款周转速度。一是调整客户结构,新增贷款必须保证投向优良客户,严禁向限制和淘汰类客户新增贷款;二是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户,坚决从限制、淘汰类客户逐步退出。三是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比例,紧紧依托总行票据中心,大力发展票据贴现等流动性强的资产业务。

阅读全文

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