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份政治学习发现美创造美心得体会
高考、中考终于在一群经过多年努力的中小学生的拚搏和家长们的盼望中降下了帷幕。在考完后,许多的中小学生,不管考得好与差否,他们都感觉松了口气,感觉苦难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了。
"学习、考试实在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的事。"--一位中学生说。
"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从小到大也没有什么痛快、自主的日子。"--一位家长说。
从这可以发现,大家普遍都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就是因为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现而美丽,能够在学习中因创造而辉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不缺少美丽的东西,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必须在学习中发现和创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就代表着力量,创新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民族的未来依赖于我们能否不断在学习中创新,创造出美的未来。
我们在小的时间都会有过出于好奇,把家里的闹钟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拆开了看其里面的结构,会发现事物原来的面貌是如何,而这种学习过程是我们自己非常乐意做的事。虽然大多数的家长会对我们"训斥"或"警告";而对我们的提问,家长也会以"不耐烦"、"不屑于回答"或是"敷衍"的方式对待,并要求我们努力使其恢复,但作为我们却在这装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快乐,这说明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如何理解把学习当作一项创造美的途径,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那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辛苦的东西,而会感觉到,学习其实是一种创造美的享受。而把学习当作一项负担,当作一种苦差那是非常不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
有调查表明,大家对"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与创造力培养的目标相矛盾",这个问题反映较大,青少年对中学阶段的12门课程兴趣普遍不高,尤其对自然科学、美术和政治课程的兴趣最低。从社会角度看,各类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竞赛活动,普及程度也是不高的。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一直比较重视各类知识的传授,轻视个人创造潜能的开发,再加上升学率的压力,使得很多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在学习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所以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我们如果能够在学习知识中用我们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那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愉悦,才能够摆脱压力。这主要是要大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如何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发现美、培养对美的感受。
那我们怎么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找回我们发现美的眼睛了,这就要做到:
一、要有开拓进取的勇气
看到似乎很复杂或几乎不能解答的问题时,平常人就会闭上眼睛,与之相比,我们要大胆行动和敢于向困难挑战。对于未知世界、未涉领域、未解课题要充满探索的欲望、进取的勇气。
二、要有思维开阔的头脑
要拥有更大程度的观念灵活性(思想开阔)、个人独立性和对环境约束和限制的相对自由。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兴趣浓厚、有好奇心,对"事物的结构"感兴趣。
三、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品质是青少年成功的基石,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的青少年学习工作刻苦,在其学习中能享受到极大的乐趣。并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越挫越坚,面对困难富于挑战性的品质,这才能发现独特的美。
四、要有健康和谐的心境
首先要具备心理健康者的全部特征,我们可能在学习中有焦虑,但这种焦虑和那种有个性障碍的神经过敏者极不相同。我们的焦虑可能仅仅体现与自我期望相比对自己进步感到不满。
五、要有打破困境的超脱
对于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美、创新美的青少年来说,另一个必要的特征是超脱,他们往往集中于"我的目标"和"我的经验",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把"分析推理"解释成"反人文主义"的思想框架。正因为这种超越现实的抽象性思维才构成了他们对待问题的多重透视焦点而不是单一透视焦点。
美的发现主要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指对事物有不同寻常的独特见解,提出不同于群体中他人的观念。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处于从儿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所以他们的对美的创造力发展特点也既不同于学前、小学儿童,也不同于成年人。中学生的美的创造与学前、小学儿童相比,带有更多的现实性特点,美的发现也常常是由学习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情境激发起来的,因而不再有超脱现实的幻想;中学生美的创造力中的主动性和有意性也较以前得到很大发展,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缘故,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自己的成绩,独立性及其它内在品质,自我监控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认知活动并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促使其思维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发展。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所以受到的束缚就较少,思路更开阔、更敏捷、更灵活,更有热情。
因为,把学习过程当作美的发现就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新思路,点燃更近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得自己思考独特的见解,不断酝酿,最终达到一个理性的认识。所以说,找到了在学习中感受美,也就找到了自我创新的源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感受生命的乐趣,感受到生活的美丽。
生活着是快乐的,学习着是美丽的!
B.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以发现美才能创造美为题的作文,急求!!!!!
美丽的清晨,美丽的校园 转眼,我已经在校园度过了三个春秋,校园的一切都是美的,美得让人无法忘记,校园清晨的美丽,成为我记忆中最亮丽的风景,把那美的一角展示出来,表达我对母校培育我三年的感谢与对她的祝福。 当第一道曙光爬过校园那道阻隔外界世俗喧嚣与烦恼的围墙,投向这一方圈着知识与智慧,圈着永远至尊的净地时,最早迎接黎明的是我们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清早锻炼的同学在五线谱似的跑道上跳着,跑着,就像一个个跳动的活泼的音符,构成了一曲生气蓬勃的交响曲,不断奏出“拼搏、奔跑、追赶”的强音和“嬉戏、玩耍”的乐章。校园早晨独有的节奏之美,成为我最熟悉的旋律。 第二道曙光给了种满花草的花圃。白茫茫的浓雾渐渐地散开了,水晶般晶莹的露珠,成了点缀花瓣和绿叶儿的花边。花瓣上的饱满的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晨风吹拂下像一个个水晶玻璃球在滚动。一阵阵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的校园,清晨的梦。我的初中三年,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度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走了,但那情那景那美依旧永远在身边。 太阳把第三道霞光投向了教学楼,金色的霞光把它从背景——广阔的天空中勾勒出来,好巍峨!透明洁净的窗玻璃映衬着初升太阳的光华,明敞的空间洋溢着温暖与活力。辛勤的园丁与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着知识的传承与人性的提升。校园中的水潭也倍受着晨曦的青睐。闪烁着细碎鳞纹的清澈见底的水与斑驳弯曲的石桥给人的是一种古老的平静与祥和。潭边那参差的垂柳却在晨光下伸展和梳洗自己嫩绿的枝叶儿,它们身上洋溢着绿色的生命活力。 校园的香气与色彩,总是美得让人动容。 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衡山县第三中学后面的小山上。在三中后的小山上,有一水潭,名曰白龙潭。 这天傍晚,我来到山上,来到白龙潭边。这向西缓缓流去的潭水,清澈,晶莹,透亮。白龙潭很蓝,它蓝似天空,但比天空蓝得纯正;它蓝似海洋,却比海洋蓝得晶莹;它蓝似俄罗斯小姑娘那蓝晶晶、水灵灵的眸子。白龙潭潭边,有一层石块。石块有棱有角,虽参差不齐,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晚风轻轻吹,潭水微微地涌向前方,却着小小的涟漪,一层又一层。风大了,潭水猛烈地向前涌,拍打着边的怪石,溅起小小的水花。呵,真美。 夕阳西下,残余的,微微的阳光,终于恋恋不舍地告别这晶莹的潭水。夕阳的倒影映在水中。啊,那一层一层,那一条一条的半圆的水纹线条,难道不是在勾画着夕阳的身躯?线条慢慢向下勾画着,很深,也很密。仿佛已到了水底,颜色也由赤变黄,渐渐过渡。嗯,很美。 看着潭水,我心中感慨万千。猛一抬头,看见对面的草地上,有朵朵小花:紫的、黄的、红的、蓝的……不计其数。似乎要把这碧绿的草地点缀得光彩夺目。草地的深处,是树林。在这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几座黑瓦白墙的砖瓦房时隐时现。我似乎已到了诗中画处。哇,好美。 “扑嗵”的声音一阵接一阵。我回过神来,看着下水游泳的人把平静的潭面打破。嬉戏声、打闹声、尖叫声汇成一片,给这寂静的白龙潭带来了生机。 几个不会游泳的小姑娘坐在石块上,静静地看着别人戏水,任凭潭水漫过她们的小脚丫。 “扑嗵”!一个戏耍的女孩踩在石块上,脚下一滑,不慎跌落水中,她大声呼救,游泳的人们立刻游过来,大家纷纷拉住女孩,将她送上岸。又从自己带来的干净衣服中取出外套给女孩披上。啊!真美。 天蓝,水蓝;草绿,林绿;心美,人美。这是诗中,这是画处;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美,就在山上的白龙潭;美,就是人们美好的心灵;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C. 发现美 翻译 我要英文的 发现美 创造美 就这两个词
explore beauty
create beauty
D. 作文题目 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
美并不遥远。美就在我们平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的心灵如果不美,就不能发现美。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就不可能具有正常的审美需要;而如果没有正常的审美需要,就不可能去发现美、欣赏美,甚至还有可能以丑为美。我们只有具备了美的心灵,才能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人类最高贵的审美感官,它通常最喜欢美的形式。事实上,形式美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眼睛这个最重要的审美感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喜欢看什么,不单纯是眼睛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责任。人的心灵喜欢什么,人的眼睛就会去自觉地看什么,即心灵的爱好直接决定着眼睛对事物的好恶。
如何发现和欣赏美?薛教授在文中从五个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一,我们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天人合一是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天人合一体现了最高的自然和谐美,也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人生观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各种自然美琳琅满目。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杨柳依依、雪飞梅红、茫茫林海、小溪潺潺、月朗星稀、山清水秀、江南水乡、塞北沙漠、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优美的黄山、秀丽的漓江、浩瀚的大海、广袤的沙漠、葱绿的草原、皎洁的明月、闪烁的繁星、茫茫的雪原、浩浩的长江、咆哮的黄河、冰清玉洁的荷花、傲霜斗雪的菊花、昂然挺立的翠竹、威风凛凛的老虎、展翅高飞的雄鹰、昂首挺胸的雄鸡、驰骋千里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牧牛等各种自然事物,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自然美的丰富多彩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多方面的人生智慧。从自然美的丰富性来看,琳琅满目的自然美能够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启发人们体验审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就有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自然美的风格具有多样性,这有利于启发人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审美的差异性。既有江南水乡的四季常青,又有北国风光的茫茫雪原;既有林深山高、白云生烟的幽静、高远之美,又有闲云野鹤、竹林疏放的雅致之美;既有小溪潺潺、泉水叮咚响的优美,又有长江黄河、狂涛巨浪的壮美……各种不同的自然美都能够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愉悦,丰富人们的审美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感,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激发人们的智慧。
第二,我们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各种劳动产品的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美学已经开始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审美几乎无处不在,就连日常生活也仿佛变成审美化和艺术化了,生命美学、生活美学、劳动美学、建筑美学、服装美学、技术美学、生态美学等各种部门美学交互辉映,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美学新潮。在美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之际,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劳动产品似乎在不知不觉中美化了,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于是,也许就在人们不经意间,各种美的产品已经铺天盖地朝我们走来,迅速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学习中,以往看似非常枯燥的书本,也开始变得具有审美效果,从书面设计到版面的安排,甚至在书店里各种图书的排列也具有了美学效果;在工作中,各种劳动环境的美化、劳动工具的美化以及劳动产品的美化都在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审美视野;在日常生活中,从消费美丽,到家庭布局的美化,乃至色彩搭配的美味佳肴(视觉美餐)等等,各种生活美已经大大方方、其乐融融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三,我们还要发现和欣赏各类人才的美。只有拥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心灵,只有把人才的美视为最高的社会美,我们才能够有一双发现人才美的眼睛;没有尊重人才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发现人才美的眼睛。即使发现了人才美,对人才美也会视而不见,甚至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因此,要欣赏人才的美,就应该学会发现人才美的内在意蕴。人才美虽然形态各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其共同的特征是求真向善,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或者进步性的实践活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社会整体而言,对于人才的美,可能会出现三种态度:(一)羡慕人才美,自觉欣赏人才美,同时,以人才美为榜样,能够自我激励,发奋成才。(二)面对人才美,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愤愤不平,不怪自己不努力,而盲目攀比,缺乏自知之明。(三)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哀莫大于心死,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面对人才的美,好像视而不见,既不羡慕,也不嫉妒,感觉人才美与自己仿佛没有什么关系。
第四,我们还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各类艺术的美。在琳琅满目的艺术世界里,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令人心醉神迷。人们经常鉴赏艺术美,能够促进心灵的丰富性。这些艺术世界的美总是以千姿百态的审美风格感染和熏陶着人们,让人们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领悟艺术美的价值,接受艺术美的启迪。在艺术家的笔下,各种不同的艺术展现了豪放、婉约、典雅、古朴、平淡、清新、自然、沉郁、浪漫等等各种风格,通过浓郁的诗情画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的对象,也为我们产生丰富的美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五,我们在欣赏自然美、产品美、人才美和艺术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欣赏那些平凡的美。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那些见义勇为者,那些拾金不昧者,那些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座者……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到处闪烁着美的光彩。我们只有学会发现和欣赏各种美,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灵充盈起来,完善起来,美好起来。我们如其怨天尤人,到不如扪心自问:我们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E. 2012开学第一课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怎么写
发现你身边的美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本期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气腾腾的早餐摆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脚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一天。却不曾留意到,这时的路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远处还有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早餐有营养,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准备早餐。清洁工为了让我市能在第一时间变得干净,在人们都酣睡时,已经开始工作了,难道这不是重活动中的?
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与老师往返于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身影,不觉的感受到这也是一种美。
在街上,你有时也许会发现,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时,也会将桶外的垃圾随手扔进去。
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走在校园里,有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这也是美。
身边美好的事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当我们合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候,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还在守边疆,我们的监护人员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忙碌着。他们总是这样年复一日的继续着,这不禁使我们赞叹他们的美。
除夕之夜,当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春晚的工作人员们还在为带给更多人欢笑而忙碌着,他们也应该是美的拥有者。
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来源于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启示,你会感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边,你会觉得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就我们而言吧,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作文进步了,这就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把它归于美。
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双眼,生活就会给你其实,去读它吧,用心的去读吧,你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
F. 什么是发现美 欣赏美表达美 创造美
发现美:发觉美。欣赏美:享受美。表达美:把美展示出来。创造美:从新的角度来欣赏美。
G. 美在你身边作文600字发现美创造美和谐美传递美
美就在身边
有人说,夜空中的美,是闪烁的繁星;溪流中的美,是飘落的花瓣;歌曲中的美,是舒缓的旋律……终于有一天,我领悟到了美的真谛.
傍晚,夕阳的一缕余晖照射在雪白的墙上,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安详,就连“曲不离口”的百灵鸟,也静静地呆在树上,观赏着这美丽的夕阳.
我正疾步回家,却发现前面正有一对鹤发童颜的老人手挽着手,面带微笑,在夕阳之中散步.
这对老人温和的面容里闪过一丝智慧,咧开的嘴巴里,有他们的欢欣,有他们的快乐,那对一条条已经成形了的鱼尾纹,非但没有躲藏起来,还越发让人看的清楚、明白.白得如雪的银发,就更加醒目了.难道就是童话故事中的“智慧老人”吗?
他们手挽着手,依靠着一根长长的褐色拐杖,弯着身躯,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虽然尽管行动如此不便,但是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心情.老公公轻轻拍拍老婆婆的背,示意她前面有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老婆婆微微地笑了笑,他们继续走着.
看着看着,眼前的夕阳便不知不觉地又向下溜了一截.过了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逐渐变深,变深,再变深……最后,变成了一个熟透的“大苹果”.周围的白云,都成了火烧云.
夕阳洒下的红光照在两个老人的脸上,泛着红晕,特别有味道儿……咦?这不是,这不是我苦苦寻求的“美”吗?“美”,是“美”.原来这就是“美”,我苦苦寻求的“美”.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我以前也曾追求过美,总觉得美是圣洁无暇而虚无缥缈的.但是我现在才发现,我错的好离谱!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H. 什么才叫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
简单比喻如下:
创造美:乔布斯→创造了iPhone手机。
发现美:我们→发现了iPhone手机。
分享美:我们→把iPhone手机分享出去。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确消费,减少浪费...By 派森一族
I. 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以表现自然美的《草原》、《火烧云》;表现社会美的《捞铁牛》、《诚实的孩子》;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等等。这些文章不仅表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和经过加工塑造的艺术美,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 引导观察感受美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名言:“只要动手去采,随时都会发现晶莹的宝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世界就像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间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感受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小池》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想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泉眼,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J. 启迪智慧,让发现美和创造美成为习惯"是什么意思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引导朗读领悟意境美;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用生动的语言揭示艺术美;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不仅表现在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还可体现在它的语音、语法修辞、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征。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这些美通过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师不断渗透美育知识,才能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鲜明的想象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每的体验。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教育学、心理学认为:“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受过美育的人,也不能算全面发展的人”语文教学审美化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学策略,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成语文教学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挖掘美育,引导学生感知美、导行美、创造美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美,首先要营造美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二是借助,进行审美感受。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图画入境法。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
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丑、恶,什么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为了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迁移,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作铺垫,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想象是促使学生产生美感的重要条件。学生丰富的审美联想和正确的审美想象,能够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变的生动丰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甚至产生亲自参与其中的心理体验,如学完了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课文,看完录象你想说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美的展现,学生由课文中的铺路人想到了生活中的与铺路人有同样奉献精神的教师、园林工人、清洁工以及献身航天事业的航天人等,然后学生合作写出了一篇篇生动优美的短文,说写结合达到了语文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目的。
四、品词赏句,陶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语言生动优美,而且大部分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赏来体验教材的语言与情感形式的美。
1、美读。如在教学苏教版的《二泉映月》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在语言形式上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语言,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可以问学生,阿炳还爱什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品赏。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虽然数量不多,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慢慢想象品尝,领悟其中美的内涵。古诗中的语言美表现在独特的音乐美以及语言的精确、凝练和含蓄美,同时,古诗中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及形象化的哲理,也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净化学生情感的宝贵资源。因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设法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达到品赏的目的。
五、深读添画导行美
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切磋文章的谴词造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画景物,为画配词,在发展他们的研读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步骤(1)默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写路险的句子,老师要做好读的引导。(2)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这条路来。(3)为自己的画添上配词来表达路险。这样为学生后面体会铺路人的辛苦作铺垫。同学们画出了一条条狭窄而陡峭的山路,周围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景物,一个个背着石块艰难爬行的铺路人。他们有的在歇息,有的在擦汗,有的在爬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语文教学除了以上的“感知美、导行美、拓展美”以外,还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美仪态美板书美教学情景美及师生关系和谐等。众多的美的因素,只要善于挖掘和展现,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或潜移默化似的影响
所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就会有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无处不在,美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