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曲海顿

创造曲海顿

发布时间:2021-12-16 22:25:22

㈠ 论述海顿一生的音乐创作及成就

海顿出生的年代,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日趋衰败和文化史上的巴洛克后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开创的“开明专制”,而他逝世时,整个欧洲正面临着法国大革命的冲击。这种时代背景使海顿在思想上倾向当时的启蒙运动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然而他并不理解革命。
海顿爱好日常生活的亲切题材,长于表现人类朴实明朗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但不喜欢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冲突。他不是以戏剧性而是以美妙和幽默的情趣引人入胜,快乐和充满希望构成了海顿艺术的气质。
海顿表面上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他每件手稿的开头总是写上“以上帝之名”,结尾总是签上“荣耀归于上帝”。但他虔信上帝不过是随从习俗,宗教在他的思想与情感中并未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F大调小弥撒曲》中,“求主怜悯”乐章的音乐主题却是快乐欣喜的,著名的《圣母悼歌》充满了人情味;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这部7个乐章的管弦乐曲(后来加入独唱与合唱),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末乐章模拟地震的画面。这些都说明海顿的作品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即使在他的宗教音乐中也是这样。他喜好田野、森林、钓鱼和打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下于莫扎特和贝多芬。
交响曲 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一生创作了不下于104首交响曲(有人估计达150首之多)。他早期的交响曲多为生活娱乐题材,形式接近室内乐。18世纪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乐派的成就,具有较深刻的内容和古典风格,往往既严肃又幽默。例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72),据说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海顿不同寻常地在第4乐章急板后面加上了慢板的第5乐章,奏至中途,乐队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吹熄其谱架上的蜡烛而退席,最后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交响曲带到深深打动人心的终止。80年代创作的“巴黎交响曲”(有人说是为宗教音乐会写的那几首,也有人说是为奥林匹克音乐会写的6首,目前尚无定论),抒情性的曲调更为丰富、生动、风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其中《第八十三交响曲》(1785)第1乐章副题的音响如母鸡咯咯叫唤,被称为《母鸡》交响曲。《第八十三交响曲》(1786)末乐章的主题听起来象一首脚步沉重而笨拙的风笛舞曲,故被称为《熊》交响曲。《第八十五交响曲》(1785)因受到法国王后的喜爱而得名《王后》交响曲。海顿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其中4首得了绰号:《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1791)、《第一00交响曲》(《军队》,1793~1794)《第一0一交响曲》(《时钟》,1793~1794)《第一0三交响曲》(《鼓声》,1795)。这12首“伦敦交响曲”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开创了交响曲的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并使复调手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发展。他摈弃了古老复调中那种拘谨而神秘的性质,而代之以率真、生动的音乐语言;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个乐章体现统一的艺术构思,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
海顿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
约瑟夫·海顿
海顿的交响曲具有鲜明的形象,能使人联想起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人们据此给他的交响曲标以别名。除了早期创作的《晨》、《午》、《夜》等极少几部作品外,海顿从不写标题交响曲,上述那些如《母鸡》、《熊》《惊愕》之类的标题,都是别人加上的绰号。
四重奏曲 海顿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写下80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内容大多是欢乐、热情的抒发。50年代所写的10余首弦乐四重奏,在它们5个乐章的排列中清楚地显示了古典舞蹈组曲的影响。从《第十七弦乐四重奏》(1771)开始确立了4乐章的形式,此后的作品很少例外。在他某些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间两个乐章调换。1781年他为俄国皇储保罗大公爵所写的《小鸟》、《你好》等6首《俄罗斯四重奏》(1781),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2乐章。1772年所写的6首《太阳四重奏》中,复调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复杂的赋格结束。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形成“对话的原则”,即把主题的叙述分置在各个声部,如同4个人的谈话,具有在主调和声基础上产生的复调性,改变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声部,而把其余声部处理成单薄伴奏的机械状况。90年代创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乐四重奏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华彩,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与“伦敦交响曲”相媲美。
奏鸣曲与协奏曲 海顿的52首钢琴奏鸣曲主要是为教学和个人演奏而写,大多纯朴而稍平庸。海顿最早的钢琴奏鸣曲通常不用奏鸣曲快板曲式,末乐章用小步舞曲。其后海顿又较多模仿北德乐派大师C.P.E.巴赫的奏鸣曲。1771年海顿受到“狂飙运动”影响,写下了豪放而略具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习惯的欢乐结束,而是激烈爆发的高潮。80年代海顿在旋律的风格与结构上受到莫扎特影响,他十分重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成就。作于1789~1790年的《降E大调奏鸣曲》与晚期最后一首《降E大调奏鸣曲》奔放、激动,感情幅度较大,更接近贝多芬的风格。
海顿写过20余部协奏曲,但这不是海顿创作的主要领域,虽然《D大调钢琴协奏曲》(1784)和《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783)现在还常被演奏。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变奏曲、钢琴幻想曲等,都不能与他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相比拟。
其他作品 海顿没有写出什么著名的戏剧音乐,他的18部歌剧多数是小型喜歌剧,包括《月中世界》(1777)《天长日久》(1780)、《荒岛》(1779)、《奥兰多·帕拉迪诺》(1782)、《阿尔米达》(1783)等。这些歌剧早已被人遗忘,有若干部连曲谱也找不到了。目前已有人对它们进行挖掘和研究。
海顿写了不少声乐作品,包括8部清唱剧和12部弥撒曲,而以后期创作的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为最著名。《创世记》的诗篇取自英国诗人J.弥尔顿的《失乐园》,第1、2乐章叙述上帝创造万物直至人类,第3乐章叙述亚当和夏娃在地上乐园过着幸福生活。海顿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与生态转化成一幅幅音乐的画面,出现了鸽子的咕咕声和狮子的咆哮,亚当和夏娃则唱着一首谐和纯朴的二重唱。他的最后杰作《四季》纯粹是一部世俗清唱剧,脚本是从英国诗人J.汤姆逊的同名诗改编的,象征春夏秋冬的四个乐章表现了农民的劳动和欢乐,抒发了他们天真质朴的情感。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由于海顿天生一副好嗓音,使他在8岁时被著名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选中。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一般刻苦地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逐渐沙哑。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皇在欣赏圣斯蒂花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里传出一声很不协调的怪音,女皇当场就挖苦道:“这个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乌鸦叫!”从此,海顿结束了他的唱诗被迫流落街头,靠拉琴卖艺糊口谋生。
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1759年,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的音乐指导。
1760年,他娶凯勒为妻,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为自己招来莫大的痛苦。凯勒体魄强壮而智能低下,性格凶狠暴躁,素质极差!她不仅在生活上虐待海顿,还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手稿随便擦桌椅、包糖果、制点心盒等等。对此,海顿只有仰天长叹,而这又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后来,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
1961年,海顿被匈牙利最有权势的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在此,他度过了长达30年之久的音乐仆役生活。受雇于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时必须穿上绣金花背心,白色长统裤袜,头戴假发或梳辫子,脸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后,要恭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有关当天音乐活动的安排指示。在创作上,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按主人的命题或要求,准时写成音乐作品。此外,还要监督乐队的纪律,看管好每件乐器,给新歌手上课,提高乐队水平,等等。海顿曾悲哀地写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几天我也不知道我是乐长还是剧场验票员......要知道经常作奴隶是很可悲的......”。
“尽管有时宫适生活强加给他的种种约束惹他生气,他还是居住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既不怀疑王公的至高无上,也不怀疑穿制服的伟大艺术家的天才。关于他在埃斯特哈齐家中的地位,他自己的最后评价认为有利条件超过了不利条件。‘亲王总是对我的作品感到满意。我不仅经常受到鼓励,而且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我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什么产生了效果、什么减弱了效果,我可以改进、替换、作一些增删,可以大胆地按我喜欢的那样去做,我与世隔绝,没有人来扰乱或折磨我,我被迫成为‘独创才’。”
从未有人对海顿的音乐天才表示怀疑,但却发生过面对着艺术家本人而怀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顿的怪事。由于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爱海顿音乐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见到他时竟失声问道:“你是真正的海顿吗?......” 尽管我们的大师其貌不扬,却十分善良、纯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与崇拜者们都亲切而风趣地称他为“海顿爸爸”。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见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请求,除了向您提出,还能去找谁呢?”善良诚恳的海顿立即慨然允诺。到了约定之日,他果真写成一首典雅的《C大调小步舞曲》屠夫千恩万谢地取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窗外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混杂声响,着实把海顿吓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奏乐。是什么曲子呢?......大师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听了半天才终于恍然大悟:天哪!这不正是自己前几天作的那支《C大调小步舞曲》吗?他赶紧跑到窗口向外张望,只见台阶上立着一头强健的公牛,牛角上还挂有金色的彩带,喜笑颜开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后是满面春风的女儿女婿,一支由流浪艺人组成的我队正在起劲地吹吹打打!屠夫庄重地走上前来,恳切地说:“尊敬的大师,对一个屠夫来说,用健壮的公牛来对优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谢忱是最好不过的了。”
海顿在宫廷供职的30年里,埃斯特哈齐王宫两易其主(召海顿进宫的保罗.安东王子于1762年去世,继位的胞北尼古拉王子于1790年病故),1790年继位的新主人只聘请他作挂名的音乐指导,海顿从此得到自由,于是他移居到维也纳。
1791年,应英国之邀,海顿前往伦敦访问。在此期间,他出席了纪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会。当大厅里回响起亨德尔的名作《哈里路亚》时,年近60岁的海顿激动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全场听众无不肃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遗体被葬于圣麦斯公墓。。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
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墨蝉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
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弦乐四重奏中,他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呜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海顿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8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还有大量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其中,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London);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㈡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除少数外,大多数交响曲的标题是后人根据他写作的地点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响曲写于海顿初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之时。他做了许多尝试,如《早晨》、《中午》、《夜晚》交响曲(第6-8首)描写了太阳的初升(《早晨》第一乐章),夏夜的暴风雨(《夜晚》第四乐章)等。这时期的小步舞曲乐章愉快优美的音乐形象,明朗的配器和丰富的乐思,都已显示出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从1762年左右《G大调第三交响曲》起,他采用了4个乐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后人称为标准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这里,他对古典交响曲的突出贡献在第四乐章的写法上:由于他意识到小步舞曲轻松的情绪和过于简短的结构不足以与前面两个乐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备终曲所应有的份量,因此,海顿从60年代末开始创造了终曲乐章的形式,用2/2节拍快板或急板写成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两者的结合。海顿写作时,经常考虑到具体的演奏者,为那些有能力的人谱写难度大的段落。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的影响。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第三时期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一方面恢复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时又变得更流畅,更细致,更光彩、自信,并有较多的个性。这时期海顿的交响曲开头乐章的主题更简洁、朴素和更柔和,并且更有意识地为以后乐章的展开奠定基础。而对展开与发展的写作,恰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注意要点;乐队色彩变化更活泼更频繁,注意由整个乐队分担主题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单个乐器孤立演奏;终曲有了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混合的倾向。此间他的六首《巴黎交响曲》(1784-1786)和第88-92交响曲(1787-1788)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创作开始走向全盘,它们大都体现了上述风格。其中第82交响曲《熊》(因舞蹈性的末乐章持续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乐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声)、第83交响曲《母鸡》(因第一乐章双簧管的咯咯声得名)、第85交响曲《法国王后》(因采用可能是法国王后喜爰的法国曲调为变奏的主题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响曲《牛津》流行最广。需要注意的是,海顿当时极少用对比性的主题,整个乐章的展开也都是主题的展开。

海顿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两次赴伦敦指挥和创作。此间,他总结了自己毕生创作的经验,写出十二部交响曲(第93-104),俗称《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听众熟悉的《惊愕》交响曲(第94首,固第二乐章的主题用弦乐拨弦弱奏之后,乐队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强烈的和弦,造成令人惊愕的效果而得名)、《军队》交响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铁、钹和大鼓),《时钟》交响曲(第101首,行板乐章中,采用像钟摆一样的固定的节奏伴奏)等。这些作品除显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结构方面也都是古典风格的代表。

㈢ 海顿创作交响曲的四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除少数外,大多数交响曲的标题是后人根据他写作的地点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响曲写于海顿初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之时。他做了许多尝试,如《早晨》、《中午》、《夜晚》交响曲(第6—8首)描写了太阳的初升(《早晨》第一乐章),夏夜的暴风雨(《夜晚》第四乐章)等。这时期的小步舞曲乐章愉快优美的音乐形象,明朗的配器和丰富的乐思,都已显示出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从1762年左右《G大调第三交响曲》起,他采用了4个乐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后人称为标准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这里,他对古典交响曲的突出贡献在第四乐章的写法上:由于他意识到小步舞曲轻松的情绪和过于简短的结构不足以与前面两个乐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备终曲所应有的份量,因此,海顿从60年代末开始创造了终曲乐章的形式,用2/2节拍快板或急板写成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两者的结合。海顿写作时,经常考虑到具体的演奏者,为那些有能力的人谱写难度大的段落。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的影响。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第三时期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一方面恢复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时又变得更流畅,更细致,更光彩、自信,并有较多的个性。这时期海顿的交响曲开头乐章的主题更简洁、朴素和更柔和,并且更有意识地为以后乐章的展开奠定基础。而对展开与发展的写作,恰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注意要点;乐队色彩变化更活泼更频繁,注意由整个乐队分担主题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单个乐器孤立演奏;终曲有了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混合的倾向。此间他的六首《巴黎交响曲》(1784—1786)和第88—92交响曲(1787—1788)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创作开始走向全盘,它们大都体现了上述风格。其中第82交响曲《熊》(因舞蹈性的末乐章持续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乐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声)、第83交响曲《母鸡》(因第一乐章双簧管的咯咯声得名)、第85交响曲《法国王后》(因采用可能是法国王后喜爰的法国曲调为变奏的主题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响曲《牛津》流行最广。需要注意的是,海顿当时极少用对比性的主题,整个乐章的展开也都是主题的展开。

海顿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两次赴伦敦指挥和创作。此间,他总结了自己毕生创作的经验,写出十二部交响曲(第93—104),俗称《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听众熟悉的《惊愕》交响曲(第94首,固第二乐章的主题用弦乐拨弦弱奏之后,乐队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强烈的和弦,造成令人惊愕的效果而得名)、《军队》交响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铁、钹和大鼓),《时钟》交响曲(第101首,行板乐章中,采用像钟摆一样的固定的节奏伴奏)等。这些作品除显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结构方面也都是古典风格的代表。

㈣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除少数外,大多数交响曲的标题是后人根据他写作的地点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响曲写于海顿初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之时。他做了许多尝试,如《早晨》《中午》《夜晚》交响曲(第6~8首)描写了太阳的初升(《早晨》第一乐章),夏夜的暴风雨(《夜晚》第四乐章)等。这时期的小步舞曲乐章愉快优美的音乐形象,明朗的配器和丰富的乐思,都已显示出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从1762年左右《G大调第三交响曲》起,他采用了4个乐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后人称为标准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这里,他对古典交响曲的突出贡献在第四乐章的写法上:由于他意识到小步舞曲轻松的情绪和过于简短的结构不足以与前面两个乐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备终曲所应有的分量,因此,海顿从60年代末开始创造了终曲乐章的形式,用22节拍快板或急板写成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两者的结合。海顿写作时,经常考虑到具体的演奏者,为那些有能力的人谱写难度大的段落。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的影响。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第三时期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一方面恢复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时又变得更流畅,更细致,更光彩、自信,并有较多的个性。这时期海顿的交响曲开头乐章的主题更简洁、朴素和更柔和,并且更有意识地为以后乐章的展开奠定基础。而对展开与发展的写作,恰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注意要点;乐队色彩变化更活泼更频繁,注意由整个乐队分担主题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单个乐器孤立演奏;终曲有了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混合的倾向。此间他的6首《巴黎交响曲》(1784~1786)和第88-92交响曲(1787~1788)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创作开始走向全盘,它们大都体现了上述风格。其中第82交响曲《熊》(因舞蹈性的末乐章持续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乐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声)、第83交响曲《母鸡》(因第一乐章双簧管的咯咯声得名)、第85交响曲《法国王后》(因采用可能是法国王后喜爰的法国曲调为变奏的主题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响曲《牛津》流行最广。需要注意的是,海顿当时极少用对比性的主题,整个乐章的展开也都是主题的展开。

海顿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两次赴伦敦指挥和创作。此间,他总结了自己毕生创作的经验,写出12部交响曲(第93~104),俗称《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听众熟悉的《惊愕》交响曲(第94首,固第二乐章的主题用弦乐拨弦弱奏之后,乐队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强烈的和弦,造成令人惊愕的效果而得名)、《军队》交响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铁、钹和大鼓),《时钟》交响曲(第101首,行板乐章中,采用像钟摆一样的固定的节奏伴奏)等。这些作品除显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结构方面也都是古典风格的代表。

《弦乐四重奏》。作者: 列文(1915-)

㈤ 海顿共创作了多少部交响曲··

海顿一生创作的交响曲有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

海顿交响曲代表作品

1、《惊愕交响曲》

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然后浪漫派似的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

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2、《告别交响曲》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

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

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

3、《时钟交响曲》

d小调第一零一交响曲(《时钟》),本曲为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第二次到伦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响曲(第九十九——一零一号)之一。

依作曲时间顺序而言,应在第一零零号交响乐《军队》之前。在1794年3月3日举行的第四次沙罗门演奏会中初演。接着在3月10日的第五场演奏会中又再度演出。

(5)创造曲海顿扩展阅读

海顿其他代表作品

1、《小夜曲》

《小夜曲》,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普遍认为是被誉为小提琴、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所作,后为学者考证实为德国作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

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

2、清唱剧《创世纪》

这部著名的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

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1798),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㈥ “交响乐之父”海顿简介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风景秀丽的罗劳村,逝世于维也纳。海顿在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创作了约125部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35首钢琴三重奏、50余首各类协奏曲、24部歌剧、8部清唱剧以及大量小型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其代表作有:交响曲《告别》、《牛津》、《惊愕》、《军队》、《时钟》及《鼓声》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㈦ 海顿为何想要创作一首能振奋人心的歌曲

海顿在访问英国期间,每当听到庄重的英国国歌,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加上当时拿破仑军队在奥国的肆虐,促使海顿决定写一首能振奋人心的歌曲。

㈧ 《创世纪》是海顿如何创造完成的

海顿自小生长于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的家庭,他自幼的音乐训练,也是从吟唱圣歌开始的,因此海顿本身是一位虔敬的信徒,他所写的音乐有许多是为服侍神的。

海顿在英国期间曾聆听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受到深深的感动,他觉得能写出这么庄严的圣曲才是最伟大的音乐家。当时他得到英国诗人礼德勒的诗集《创世纪》,回到维也纳之后便开始着手构思,而在历时3年之后,海顿终于完成了清唱剧《创世纪》。

㈨ 海顿的成名曲

他最有代表性的的成名曲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弦乐四重奏《“云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

(9)创造曲海顿扩展阅读:

一、轶事典故

从未有人对海顿的音乐天才表示怀疑,但却发生过面对着艺术家本人而怀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顿的怪事。

由于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爱海顿音乐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见到他时竟失声问道:“你是真正的海顿吗?......” 尽管我们的大师其貌不扬,却十分善良、纯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与崇拜者们都亲切而风趣地称他为“海顿爸爸”。

二、人物成就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海顿29岁任宫廷乐长,从此绑定“老爹”的爱称,直到77岁驾鹤西游。

海顿旺盛的人气,接得住群众叫他“老爹”。有意思的是,连英国人赠送他的鹦鹉,但凡见了主人,也一口一个Papa。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不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㈩ 海顿在四重奏方面有哪些创造

除了支支动人的交响曲之外,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这种高雅轻松的室内乐特别将海顿的作曲功力表露无遗。其中《太阳四重奏》仍留着巴洛克的风格;而《俄罗斯四重奏》则是以民谣曲风为主题,明快的节奏已显示出这类作品的成熟。另外还有悠扬的《皇帝四重奏》,这首曲子原本可是奥国的国歌呢。

阅读全文

与创造曲海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