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相片不发明

相片不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16 19:56:22

A. 相片是怎么发明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此时就是黑白照片。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B. 相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部照相机的诞生 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诞生。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C. 为什么有些人照相会“不上相”

因为冻脸效应。

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频中的人比同一个视频的截图更好看。换句话说,就算你觉得自己在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无须担心,别人就会觉得会动的你比你的照片要好看得多。视频中某人在说话时画面被暂停时,此人的静态形象通常没有视频播放时的动态图像好看。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冻脸效应”。

(3)相片不发明扩展阅读:

这可能跟动态脸的印象形成方式有关。人们会把在不同位置、不同侧面的同一张脸进行平均化。这与先前研究所发现的“平均脸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个可能是“他们(动态脸)更好地激活了我们的面部识别神经机制”。毕竟,相机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我们大脑的脸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演化来加工动态脸,而不是静态脸。

研究者认为这并非因为视频包含更多信息:对比视频以及从同一段视频中截出的多张静态图的集合,最后还是视频得到更多好评。记忆也不会是影响因素,好看的肖像并没有比普通的好记多少。不过,研究者发现,要想被认为更有吸引力,那些视频需要顺次地播放。帧次混乱的视频并没有比静态图得分更高。

研究人员也不能完全确定原因,有一种可能是,随着进化,我们更习惯于看动态的面孔,而非静态的面孔。因为大脑更容易识别动态面孔,这不需要费太多精力,这一结果可能意味着动态面孔可能被认为更加有魅力。

D. 求一强人,告诉我照片的历史。现在照片已经退出了生活,请告诉我照片的发明历史,普及以及后期来衰落

照片是从摄影得出来的图像,始自1826年。 通常是由感光纸张收集光子而产生出来的,相片成相的原理是透过光的化学作用在感光的底片、纸张、玻璃或金属等辐射敏感材料上产生出静止影像。绝大部份相片均是由相机拍摄所得,其种类有正像或负像。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名为《在 Le Gras 的窗外景色》)由法国发明者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于 1826 年所创。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楼上看到的窗户外的庭院和外屋。而拍摄的方法则是通过在针孔照相机内的一块沥青金属板上曝光而形成的。

1841年,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1800-1877)发表了卡罗式照相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底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在中国,摄影于清朝经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摄影技术的。民国初年,许多以此为业的商家才开始兴起。

日本最古老的相片是1854年拍摄的田中光仪像,摄影技术则于1905年正式被引进日本。台湾于日治时期引进照相技术,故沿用日本译名称写真。而在大街小巷以此为业的店家,称为写真馆。不过1950年代后,国民党迁台以一律改称摄影、写真与照相馆,直至1980年代,日本娱乐事业开放,写真一词才又兴盛。

1860年,英国麦斯威尔(Maxwell 1831–1879)研究彩色底片,率先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叠放影之方式,成现彩色影像。这是色彩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此法引发现今彩色电视机(Color Television)能显示出彩色的原理。从此,引发世界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开始。也就是人们所称谓「彩色摄影时代」的崛起。

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克奥隆(Ducos Hauron)是有史以来第一人提出,依画家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不同比例作调和,而制作出彩色照片者。其作品虽不尽人意,但是彩色摄影照相已有了突破。

1873年底,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教授佛克尔(H.W.Vogel 1834–1898)将火棉胶感光版,浸在苯铵液后,就能感受绿色光,试验一发表,鼓动了科学家们,寻找其他色彩的感光增添剂。摄影软片,最早仅能感应蓝色光,再改善可感应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应黄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进步可以感应到红色光。底片到此,已可以对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有了「色感」,不过,照片的缤纷明丽程度,需要加予改善。

188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美国爱迪生(Edison Thomas Alva 1847–1931)制造有史来第一部电影摄影机器(Kinetograph)。长达50呎的软片上,连续已拍摄有600幅画面影像,放影在一大箱内,有一个看孔,供一人可以看到约一分钟的景物,也就是在中国称之谓「看西洋片」。

1889年,爱迪生与伊斯曼合作,建立今后的电影及照相机,胶片的格式与边绞孔距。这是制造摄影器材全世界「标准化」的开端,其意义重大。

1894年2月,爱迪生首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拍摄厂棚,拍摄第一部影片运囚车(Black Maria),接著「看西洋片」风靡於世。

1891年,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斯(Lippmann Gabriel 1845–1921)公布不用染料,新颖的彩色摄影方法。他是巴黎大学著名教授,因首位以科学方法制作出「彩色摄影感光版」,在公元1908年荣获诺贝尔奖。他利用科技在一张全色感光乳剂上,加层反光汞,使光影通过感光乳剂,再反映回来与射入光影「干涉」成潜影,其潜影会接受,各色彩有不同影像,观看时很明显,鲜艳真实。可是,因李普斯方法制出的彩色底片过程很复杂,不能重复印制,又需很长时间的曝光,所以不能够普及。但是他应用科学於摄影上的开发,居功甚钜,诺贝尔奖颁授,实至名归。

1894年,法国鲁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公认「彩色摄影」革命性的大事。

中国国内是彩色照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盛行,并在国内一线城市流行。如果盛行是指广泛使用的话,当时先用的是非数码的相机,后用的是数码相机。它的铺开不是光是胶片价格决定的,因为彩色冲洗不是自己能做的,所以要看配套设施的的发展,所以真正在国内普遍应用是在九十年代,因为冲印设备开始普遍应用。

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拍摄时间按照历史资料记载,应该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照片。

国外盛行大概是在60年代。彩照发明是在1839年美国摄影大师莱维·希尔发明的,从此以后缤纷多姿的天然色彩一直是摄影师们热烈追求的目标。当然在这以前,一些顾客往往要求摄影师们为他们在照片上进行手工着色,但这些人工上色与真实的色彩实在是相去甚远。

1990年代,原本以底片与相机的摄影技术逐渐被数位电子科技所取代。

E. 照片是谁发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院大厅里,展出了一张光学照片。这一人类回历史上的新发明,标志着世界答上第一张照片的诞生。

这张光学照片的发明者叫路易斯·达意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和舞台布景设计师。他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制作了一种暗箱式万花筒:一个小木匣子,一端开有小孔,另一端固定着一张风景画,通过太阳光的照射,风景画就能反映到墙上或幕布上。后来他又不断对暗箱进行改进,给它装上磨光镜头和反射镜,使幕布上的布景显得更加逼真。但是,这种光学布景不能永远固定在幕布上,这使达意尔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张薄片感光,忽然天阴下来,阳光消失了。他只好把这张感光不足的薄片放进化学药品柜子里。3天后,他取出薄片,发现上面的景物异常清晰。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兴奋异常,他忙取出各种化学药品,做起试验来。他先把碘化银薄片短时间感光,然后放入稀释水银溶液中显影,再用苏打碱溶液冲洗定影,终于获得了一张清晰的风景照。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问世了。

F. 为什么摄影术并没有在中国被发明出来

从广义上来说,摄影术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400多年前,大家都知道,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小孔成像,而这一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前480?~前389)的著作的《墨经》中就有记载。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但这仅仅是对这一现象的记录,而并非是成型的试验结果或理论。

小孔成像

而西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现象的描述来自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论问题》。

中国首次对小孔成像原理详细描述出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他用『格术』对小孔、凹面镜成像做出了解释,开辟出『格术光学』的新领域。

由于中国农业社会重农轻工商的传统,在摄影术由原理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也致使现在大家所用的相机,基本上都是舶来品。

我们现在公认的现代摄影术诞生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后人将法国政府买下『银版摄影法』的这一天 —— 1839年8月19日 —— 定为现代摄影术的诞生日。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触即发。

虎门销烟

摄影术的诞生,给人类文化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很快风靡了世界。

国外一些书中描写到:

“摄影技术!它以彗星爆炸式的威力,突然涌现于一向平静而又自满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达盖尔在1839年发表了他的摄影制作法,几个月内,欧洲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新的技术、新的艺术形式以及新的流行玩意。不论是巴黎还是伦敦,两地的光学商店(人们在那里购买到镜头),以及药房(那里出售冲洗药品)都突然挤满了摄影爱好者,急于购买自己的摄影机和感光版……”

“这种潮流及活动,遍及世界各地,仅1853年,美国就有一万多人拍摄了三百多万幅照片。在伦敦,人们可以租用装有玻璃天棚的摄影室来拍照,租用黑房进行冲洗;1856年,伦敦大学的课程甚至增开了一门摄影技术课。一种新的行业——一种新的消遣事业诞生了”。
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沿海五个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划为通商口岸。优惠的关税协议吸引了大批外国商人,各国传教士也接踵而来。在日益频繁的外交、经济贸易活动中,摄影术开始传入中国。

1844年10月,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 (Jules Alphonse Eugene Itier) 作为法国海关总检察官随同赴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法国外交使团,乘坐法国“西来纳号”三桅战舰带着达盖尔摄影机抵达澳门,拍下了一批澳门最早的照片。其后,又换乘“阿基米德号”赴广州黄埔港,拍下了一批中国内地最早的照片,包括现在收藏在巴黎法国摄影博物馆的两广总督耆英的半身像。他的照片以银版相片为主,集中在澳门以及广州,拍摄数量极少。

G. 照片的历史发展


化学和光学经过几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及针孔照相机的发明,给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1826年,法国科学家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在他的家中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名为《在 Le Gras 的窗外景色》。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楼上看到的窗户外的庭院和外屋。而拍摄的方法则是通过在针孔照相机内的一块沥青金属板上曝光而形成的。
把感光纸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在信息时代很多照片都是以数字形式保存,数码相机高速发展,而传统的使用胶卷的相机逐渐减少。 首先从内容和主题上说,画面中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含义、从那个视角表现的什么、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总之要上升到一个高度),然后从照片本身光与影的运用把握中说明他的明暗阿、对比阿、映衬阿、主题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阿、远近大小等等构图上的问题,最后就是说明他照相的技术,是不是抓拍的准、是不是清晰、是不是突出主题与主体景物、或者是否经过电脑处理等。

H. 彩色相片哪年发明的

是1839年发明的,自从那年制版照相法发明以来,缤纷多姿的天然色彩一直是摄影师们热烈追求的目标.在彩照发明以前,一些顾客往往要求摄影师们为他们在照片上进行手工着色,但这些颜色与真实的色彩实在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是希尔发明了最早的彩色制版技术,首次在摄影照片上留下了真实世界五彩缤纷的影像.

I. 照片是谁发明

按理说,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理所当然应该出自摄影术发明人之手。然而,最近在看《摄影师》一书时,才知道世界第一幅照片并不是出自摄影术的发明人之手。

1827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景色》(见附图),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有人说2002年发现的尼埃普斯拍摄的第一张图片摄于1825年见附图)。照片拍的是一些村庄建筑和天空,现存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它是采用“日光摄影法”(也称“沥青法”)得到了这一照片。尼埃普斯的方法是:将涂有“犹地亚沥青”的合金板放在一个绘画中的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用了8小时的曝光时间,然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未受光的部分很容易被薰衣草油溶解,而受光部分则变硬,终于获得了一副能够永久保存的照片。这样,世界上第一幅照片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人是同一国度的法国人达盖尔。

达盖尔于1787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近郊,学过舞台美术,并以发明“西洋镜”而闻名。有意思的是,达盖尔曾与尼埃普斯合作过,并就尼埃普斯的“沥青法”进行改进,但收效不大。达盖尔提出的改用“银盐”做实验,却遭到了尼埃普斯的拒绝。

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后,达盖尔打破常规,采用铜板镀银,再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处理,使铜板形成碘化银涂层。这一重大改进,与尼埃普斯的“沥青法”相比,其感光性能好了许多,在拍摄明亮光线下的景物时,曝光时间缩短到了30分钟,比“沥青法”提高了10多倍。但真正使摄影变为现实的,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一次,达盖尔正在做拍摄试验,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他只好停止拍摄,将曝光时间不足的碘化银铜板存放在一个装有水银的柜子里。三天后,当他从柜子里取出铜板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惊讶地发现,这张曝光不足的照片竟然比以往的还要清晰!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是水银强化了铜板上影像的显现效果。尔后,他又用硫代硫酸钠溶解掉未感光的碘化银,使其“定影”,这样,曝光时间可以缩短到了15分钟。

1839年8月19日,在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后12年(或曰14年)、尼埃普斯去世6年后,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法”,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盖达尔成为摄影术的发明人,而尼埃普斯却与摄影术发明无缘。不过,还是有不少学者把尼埃普斯称为“摄影之父”。(参考《摄影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阅读全文

与相片不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