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领导激励的概念和含义据此你认为物质激励是否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物质激励是一个方面,企业的培训机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很重要的。
❷ 如何做一个激励性领导
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领导者必须自我"修炼"大量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优秀的领导者往往都注重自我“修炼”,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其自我“修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判断力的自我修炼。预测是领导活动的起点,对团队起着指示的作用。第二,创造力的自我修炼。作为领导者,不仅有引路的责任,也有开辟新路的义务。领导者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作出决策的创新,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第三,自制力的自我修炼。领导者要保持情感的自我控制,遇事不慌,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逆境中不沮丧,并把自身的情感转化成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要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即领导者要从小事做起,按行为的重要性确定先做哪件事,并以身作则,诚实守信,敢于挑起组织的重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四,沟通力的自我修炼。领导者应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单位的员工,通过聚会等方式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做到言而有信、公平正直。(二)领导者必须重视对企业及单位的管理一个企业及单位在成立之后,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组织的管理是否得当。因此,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对组织的管理。1.不能放松对企业和单位的管理:首先,领导者要使下属产生紧迫感。领导者必须时刻提醒下属准备迎接新的形势变化,并在不影响下属士气的前提下对企业和单位中的低效率者进行培训甚至辞退,同时把企业和单位竞争对手的资料告知下属,迫使下属重新考虑其业绩及在单位中的地位,使其产生紧迫感,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必须为下属营造一种更随意、更民主的氛围。其次,对下属进行充分授权和适当的监控。领导者可把自己不懂的领域的管辖权下放给下属,使其有一种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加充分发挥其创造精神和积极性。领导者在下放权力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监控。领导者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加强对组织、工作及员工的监督,并采取适当方式激励下属及员工为单位的发展贡献应尽的力量。最后,领导者要积极追求“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即领导者要懂得分离职权,为下属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单位的制度“有为”行自身之,“无为”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2.适当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领导者要采取“铁腕”作风来处理事务,即领导者要尽职尽责的工作,鼓励下属努力工作,不要惧怕失败,做到赏罚分明,并勇于承担经营失败带来的后果,以组织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属。(三)领导者必须对下属保持民主的态度,重视对下属的招聘与培养现代组织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单位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如何对待人才,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领导者要重视组织的招聘,千方百计的招聘合适的下属员工。领导者招聘员工时要广泛征求应征者的意见,清楚应征者的需求,以便使招聘更加顺利的进行;同时领导者在招聘前要制定出适宜的人才标准,即要有敬业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对问题迅速的反应能力等。其次,领导者要让下属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掘其潜能。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合理区分不同才能和素质的员工,发掘每一位下属的优点,根据其优点安排工作,充分利用其长处,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其三,领导者要重视对下属员工的培养,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领导者要为组织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制定出培训下属员工的培训计划。根据组织特点和下属员工实际情况,采取工作指导培训、脱产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下属员工自身素质和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四)领导者必须具备应对与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现代的领导者,面临社会上出现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其应对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领导者必须掌握以下应对策略:1.密切防范和控制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突发事件。2.保持沉着冷静和机智灵活,果断的做出决策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面对现实,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应该沉着应对,敢于正视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积极稳定的态度分析问题,并采取机智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对突发事件做出果断的决策,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从而确保将突发事件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规章制度是领导者行使其权力的依据。领导者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行使权力。具体来说,领导者应严格遵守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据此采取相关强制措施,并严格惩处违犯法律法规规定的下级领导及其他责任人员,明确下属在突发事件中的职权和应尽的职责。(五)领导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领导艺术领导科学其实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第一,善于激励人。作为领导者,必须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用物质激励使下属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用感情激励使下属感到温暖,用晋升激励使下属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危机激励使下属居安思危以求进步;用荣誉激励使下属感到受到尊重,用正确评判激励使下属感到很公平,用许诺激励使下属感到一诺千金的份量。只有如此,才能使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用制度约束人。制度是领导者领导下属开展各项工作的规则基础。领导者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善于用制度约束人,从而管理好自己和领导好下属,同时也可以减轻领导压力。第三,合理授权和运用权力。作为领导者,必须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结构,否则,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对待权力的现象。从领导科学得知,领导的权力至少有三种权力构成,即职位权、威望权和专长权。其中职位权是组织授予的权力。而威望权和专长权是属于你自己的权力,如何在职工中树立威望,如何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和提高,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靠领导者本人的努力。第四,用精神统领下属。任何一个领导者,一般都有一种值得下属敬佩的精神,使下属在其领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组织的领导者应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要不断地去鼓舞下属的士气,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最为关键的时刻要有献身精神。
❸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领导激励员工能够给带来什么作用
领导激励的实质,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激励中,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人、鼓励人、尊重人、爱护人,必须以人本理论为指导。把握人的各种行为与人的需要和发展的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激励是领导活动中重要的职能之一,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提高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可以提高员工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程度,解决员工对工作价值的认识问题,使其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因为,利益是调节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领导者在设置目标时,在保证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尊重个人利益,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尽可能协调一致,一致性程度越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反之,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解决工作态度和认识倾向问题,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努力。兴趣是影响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强烈而稳定的职业兴趣,是保证员工掌握技术、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对工作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持久的注意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形成对自身职业的热爱。
3.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以世界观为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以处于积极活跃状态的需要和动机为核心因素,并含有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及对实现目标可能带来结果的判断, 以及工作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因素。这样,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干劲,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心理学家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了充分的激励,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 。同样一个人,通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4.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环境。领导者可以通过营造有利的环境,促使组织成员的动机更强烈,使群体中的个人很好地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质量优、信誉好的组织里,员工往往受到信誉的激励而努力工作。
5.引导员工活动的方向。所有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些行为或精神方面的活动。问题是员工在某一时刻会产生什么行为,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而行动是要看目标的, 因此,领导者通过激励引导员工在某些活动上做出贡献,有助于社会或组织达成它们的任务和目标。
需要是促使员工行为的原动力,任何有效的激励方式都必须从满足员工的某种需要出发。由于员工的需要多种多样, 因而领导的激励方式也要具有多样性。
1.目标激励。目标是活动的未来状态,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诱因。领导者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时,可以设置适当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动机。合理的目标应该具有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它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群体需要和个人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实现, 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对员工的激励。
2.参与激励。所谓参与激励,就是让员工参与本部门、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管理,并对领导者的行为进行监督。这种做法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十分有效;通过对话达到参与激励的目的,员工可提出各种意见和质疑,领导者听取意见、回答质疑。这样就可能在领导者和员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彼此沟通、交流思想、相互理解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的目的。通过参与激励,领导与员工之间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氛围,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3.奖罚激励。在奖励激励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善于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奖励要及时,过时的奖励,不仅削弱奖励的激励作用,而且可能导致员工对奖励产生漠然视之的态度;奖励的方式要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奖励的程度要同下属的贡献相当,领导者要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拉开奖励档次;奖励的方式要富于变化。
惩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领导者要做到惩罚合理,达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惩罚要和帮教结合。实施惩罚时,一定要辅以耐心的帮助教育,使受惩罚者知错改过。掌握好惩罚的时机,查明真相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惩罚时要考虑其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对行为不当或过失但动机尚好者,或主要因客观原因所致者,宜从轻惩罚;对一般性错误,惩罚宜轻不宜重。在对过失者进行惩罚时,应考虑到错误的性质和过失者本人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惩罚。
4.公正与公平激励。人对公平是敏感的,有公平感时,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而感到不公平时,则会怨气冲天,大发牢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公平激励是强化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公正就要体现于领导者对部门利益的合理分配,所以在工作过程中,领导在对员工的分配、晋级、奖励、使用等方面要力求做到公平、合理。
5.关怀激励。领导者关心支持下属的工作,是关怀激励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支持下属的工作,就要尊重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领导者要经常与下一属谈心,了解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并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下属在领导者的支持下,就会干劲倍增,更有勇气和信心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6.荣誉激励。荣誉激励,主要是把工作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 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 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管理办法,自己的思想,别人的行动是管理的精髓,而激励就是达到管理目的的必要和重要手段,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领导者能在公司现有的资源基础上最大的整和人力资源的潜能,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那么就达到了激励的本意。
❹ 有效的领导激励方法
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就应该懂得正确的人事激励原则。要在正确的激励原则指导下制定激励措施。
1.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
激励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满足人的正当的、合理的需要而实施的行为,因此在制定激励措施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确实掌握人们的基本需要是什么?满足的程度如何?哪些需要的满足最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较好的确效果。不同的人格,其取向也不同。人格类型划分方法很多,主要指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取向。内向者态度内向,受追求权力,受社会尊重等需求推动。
员工不同心理需求和人格取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动机,这就要求管理者针对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2.正确地分析员工的工作动机
员工的工作动机的强度,不仅取决于他从工作或劳动中获取什么,而且还取决于员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和外在报酬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感。研究材料表明,员工努力工作可能取决于下列因素:
(1)计自己做出的努力能否达到或超出管理目标的可能性;
(2)若达到目标,其获得奖偿的可能性;
(3)外在报酬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4)工作中满足心理需求的可能性;
(5)对这些需求的满足所做的评价。
3.满足员工的外在需求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最一般的最普遍的满足就是工资和奖金,这是外在满足。工资不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社会地位、扮演出角色、受人尊重以及个人成就与权力的象征。工资的激励作用取决于许多具体的条件:①人格特征;②成就需要;③经济背景等。
4.注重员工的内在需求
工作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外,还有满足其他心理需求的功能。工作是各种社会需求满足的工具。通过完成工作可以满足社会交往,显示才能,施展抱负,行使权力,取得成就,发挥创造力,获得社会尊重等需求。员工若只把工作看作赚钱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可能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厌恶态度,不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追求心理上需求满足的人,则把工作视为高尚,视为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
5.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
激励的效果与激励措施的科学合理程度有密切关系。激励措施科学合理,人们的心理接受度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大。激励措施不合理,人们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感,甚至于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激励措施合理的重要条件是要使人员心理上都能接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6.贯彻人尽其责
要求人员各尽其力,各负其责,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每个人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整体工作就做好了。
7.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制定激励措施的重要原则,这不仅可以克服平均主义,避免挫伤贡献较大的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体现脑力与体力劳动,复杂与简单劳动,熟练与非熟练劳动,繁重与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异,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8.重视社会心理
一个团体其人员的积极性,不仅与员工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集体风尚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整个社会舆论、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因此,制定激励措施,不仅要立足企业本身,也要考虑社会心理的作用,尽可能利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心理的消极作用。
日本的一个青年烟中伸夫,在京都花了3亿日元建了一所“京都贵妇人大饭店”。
他的经营方法跟别人不同。开业典礼时,他没有招待任何一位同行的领导,他雇用的员工,全是20岁左右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他对员工们说:“这个大饭店是个可容纳150人的旅馆。员工只有12个人。与国内其他旅馆业一间套房平均有员工1.5人比较,确实够少了。但是我会给你们优厚的薪金。你们自己事实上就是领导。”
“士为知己者死”。这种不把员工当下人的经营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本来要50名员工才做得好的工作,因为这些年轻人被领导看重,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拼命卖力。因此,12个人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直线上升。
可以说烟中伸夫赚钱的秘诀就是很好地运用了人事激励的基本原则。因此,领导者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应该按照正确的激励原则去制定,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八招有效激励员工:
第一招 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把大、中、小和远、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属员在工作中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这些目标紧紧联系。目标激励包括:设置、实施和检查目标三个阶段。在制定目标时须注意,要根据团队的实际业务情况来制定可行的目标。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起到鼓舞士气,激励属员的作用。相反,那些可望不可及或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目标,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主管可以对团队或个人制定并下达切合年度、半年、季度、月、日的业务目标任务,并定期检查,使其朝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拼搏。
第二招 数据激励
运用数据显示成绩,能更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地激励属员的进取心。对能够定量显示的各种指标,要进行定量考核,并制定公布考核结果,这样可以使属员明确差距,有紧迫感,迎头赶上。主管可以在每月、每季、每半年的考核期中、结束后或者业务竞赛活动进行当中、结束后,公布团队或个人业绩进展情况,并让绩优者畅谈展业体会,分享心得,以鼓舞全体部属的士气。
第三招 领导行为激励
一个成功的寿险团队主管,他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在于主管99%的行为魅力以及1%的权利行使。部属能心悦诚服地为他努力工作,不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权是不能说服人的,即使服了,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绝大多数原因是主管有着好的领导行为。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属员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部属,使其心甘情愿地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作为主管要加强品德修养,严于律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要学会推销并推动你的目标;要掌握沟通、赞美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招 奖励激励
奖励就是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发展。奖励分为物质和精神奖励。人在无奖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50%-80%;在适当精神奖励的状态下,能发挥80%-100%,甚至超过100%。当物质奖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作用递减的现象,而来自精神的奖励激励作用则更持久、强大。所以在制定奖励办法时,要本着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方式要不断创新,新颖的刺激和变化的刺激,作用大。反复多次的刺激,作用就会逐渐衰减。奖励过频,刺激作用也会减少。通过奖励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全体属员的积极性。
第五招 典型激励
树立团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经常表彰各方面的好人好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使全体部属向榜样看齐,让其明白提倡或反对什么思想、行为,鼓励属员学先进、帮后进、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作为主管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并运用典型(要用好、用足、用活)。比如,设龙虎榜;成立精英俱乐部;借用优秀员工的姓名,为一项长期的奖励计划命名;还可以给成绩优秀者放员工特别假期等等。
第六招 关怀激励
了解是关怀的前提,作为团队主管对属员要作到“九个了解”,即了解属员的姓名、生日、籍贯、出身、家庭、经历、特长、个性、表现;“九个有数”即对属员的工作状况、住房条件、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心里有数。经常与属员打成一片,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并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属员。
第七招 集体荣誉激励
主管通过给予集体荣誉,培养集体意识,使属员为自己能在这样优秀的团队而为荣为傲,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主管要善于发现、挖掘团队的优势,并经常向属员灌输“我们是最棒的”的意识,让属员觉得他们所在的团队是所有同类团队中“最棒的”。最终,使属员为“荣誉而战”。作为团队的主管在制定各种管理和奖励制度时,要考虑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形成竞争合力这一点。比如,开展团队间的擂台赛、挑战赛等。这样既培养了集体荣誉,又可激励属员。
第八招 支持激励
主管要善于支持属员的创造性建议,充分挖掘属员的聪明才智,使大家都想事,都干事,都创新,都创造。支持激励包括:尊重属员的人格、尊严、创造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属员,放手让属员大胆工作。当属员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属员排忧解难,增加属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团队主管向上级夸赞属员的成绩与为人时,属员是会心存感激的,这样便满足了属员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其干劲会更足。支持激励既是用人的高招,也是激励属员的办法之一。
❺ 企业领导者应如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班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任何一名管理者要有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家的审时度势,更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管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全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体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尊重员工,对每个员工都要充满兴趣
一个好的领导对员工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工作中对什么感兴趣;二是工作之余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员工的工作兴趣不能保持,那么他们的工作动力就会很快消失。作为领导者,你除了了解员工的兴趣之外,更主要的是,要从他们身上找出令你产生兴趣的地方,这对你与员工的沟通,共同完成你们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不主动对员工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压抑,工作的范围就相当狭窄,而且所做的工作与公司期望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最主要的一点是:你要在他们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如员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情上遭受打击,技术上出现问题或者与某个员工无法相处时,如果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非常感激,并试图在工作之中极力回报于你。对员工充满兴趣,你与员工之间就可能创造出一种互相信任、理解和尊重的气氛。你对他们的帮助就成了他们积极工作的动力。
二、多赞扬员工,激发她们的积极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所有的员工和同事都是平等的,同样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扬。要善于赏识赞美员工,使一个人发挥更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最有力的鼓励与赞许之言,等于是在对员工说“你完全能够做,你完全具备这些素质”。这是一种感情的支持。好的领导就是充当这种重要角色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员工面前放上一面镜子,让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给他们增添信心,让他们相信。即使再艰巨的事情也能做好。
没有人会喜欢别人的批评。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更不愿听到别人的批评。在这方面,你我他都一样,如果实在是要批评人,也要用极含蓄的语言很委婉地表达出来,使被批评者在友好的气氛中接受批评,批评的目的在于改进错误而不是进行人身功击,因而批评的态度应该是和善的,友好的,语气委婉含蓄。
然而批评别人更要尊重别人,要说服而不能压服。批评所引起的愤恨,常常会降低员工的士气和情感。而所指责的状态仍然没有获得改善。
❻ 领导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有效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才干;
给他们“空间”,不要试图控制他们;
对他们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发展。
分析所需要的创造力类型;
给不同的领导者配以适合于他们的任务;
针对任务来选择、培育适当的团队并给予支持。
各种类型的团队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发展自己的组织文化,以培育创造力、创新能力。推进组织改革。因此,创造性领导者的角色对于团队活动是否能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目录1. 激发创造潜力
4. 选择合适的领导
5. 设计障碍——领导运用压力
7. 能量和阻力——领导构筑紧张情绪
8. 创造刺激——创意的制造者和激励者
10. 学习支持——领导是“学习心理学”家
11. 聚集好手——选择适当的团队成员
12. 取人之长——发展创造性团队的协作精神
13. 混合、糅合——塑造文化和环境
14. 消除障碍——不健康的团队文化
对创造性管理者的培训不够
研究政务会在管理培训方面投入很少,而且他们的投入与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中的大组织用在管理培训上的花费相比只是一小部分。例如,医学研究会虽然承认需要更多的管理培训,尤其在一线管理上,但发现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所涉及的众多单元中有着广泛的不同的文化。韦尔卡姆信托公司同样表示了对管理的兴趣,因为他们的第一批获得奖金的科学家对自己的一线管理上司的做法有看法。
科学家谈到管理时,好像它是知识的一个领域,是通过阅读和理解就能掌握的。在这里他们忽视了有关的技能和艺术,并且误认为技能都是从经验中学来的。
在个别创造性领域确实有过一些研究工作,包括表演艺术中的一些粗浅尝试、体育中的一些实践。在科研开发方面也有一些研究:除了实验室、小组或组织研究外,还有对大的科研院所管理者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了解了科研开发实验室成功的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研究.如领导艺术和“创造性领导艺术”、“解决问题的小组”、“创新”、组织创造力和力和高效率团体。当然还有一些研究是针对领导者如何学习技能、发挥才干的。…… 书摘与插画
❼ 如何用激励原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树立起职工的思想觉悟素质及科学发展观 我们需要调动什么样的积极性?李端环同志曾经指出:“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这种积极性是职工的理想、道德、纪律、文化诸方面素质综合的现实表现。因此,那就是在提高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上下功夫,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职工,使职工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观念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结合我队实际情况,对职工教育和激励就应该从经济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入手,在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职工的精神品质。 二、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注重人格力量 人格是一面旗帜,一杆标尺,一种示范,崇高的人格,引人向上,供人效仿,催人奋进。企业中的风气如何,关健在领导,如果领导能做到廉洁自律和关心职工,那么企业中的气氛、友爱、互谅、愉快和向上的,反之,必然是敌意、欺诈、争斗和消极的。在这一种企业里根本谈不上什么凝聚力、向心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凡是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人常说:公生明,廉生威,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为此结合本队实际情况,首先应该从领导干部做起,要自上而下,只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群众观点,关心职工痛苦,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扎扎实实办实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上,使职工真正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在工作中产生高昂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真理与人格相一致,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劳动的分配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社会利益群体的收入仍呈现不公现象,收入明显呈两极态势。对此,要抑制行业上的分配不公,把分配重点倾斜到直接创造财富的职工身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政策要向一线工人倾斜。听一些不理解的人说野外作业的职工工资过高芸芸,这是不科学的思维和说法。从工作时间上讲,施工现场一日两班倒纯工作12小时,管理人员往往不止12个小时,无公休日和节假日,每月纯工作时间是360小时,同那些按部就班的工作岗位相比,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都可以比,野外作业人员每月究竟该拿多少工资。从工作环境上讲,荒郊野岭,露天作业;餐不定时,宿不定居;风吹日晒,暴雨袭击;天涯海角,信息闭塞;等等。同那些暑夏有空调,寒冬送暖气;作息定时,风雨不扰的工作条件相比,津贴上该如何体现呢?比较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尊重科学的今天,如果能够科学地处理工作就用不着弄虚作假。科学的态度是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以一处、八处为例,由于遵循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些并不是普遍的,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及全年工资发不到规定水平的单位也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应该深思。 四、振奋精神,全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企业单位是广大职工劳动和生活的依托,职工的精神状态与单位的生产经营及经营效益密切相关。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首先党政领导班子要勇于改革,务实创新,廉洁清政,团结协作,树立以生产经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观念,在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益上做文章。要使更多的职工有活儿干,得到实惠,看到前途和希望。结合实际,我队应更改机制,放开手脚,向同行业已迈开步子的单位学习,如一水、物探队、测绘队等就是很好的典范。应顺应时代潮流,走股份制道路。为我队以后事转企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教育职工看清形势,增强危机感,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先走为快,才能闯过门槛。 只有通过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才能调动起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积极性,给企业添注一种用之不竭的源泉,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我本人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批评指正。
❽ 领导激励下属有哪些作用
激励是领导活动中重要的职能之一,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提高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可以提高员工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程度,解决员工对工作价值的认识问题,使其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因为,利益是调节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领导者在设置目标时,在保证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尊重个人利益,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尽可能协调一致,一致性程度越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反之,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解决工作态度和认识倾向问题,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努力。兴趣是影响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强烈而稳定的职业兴趣,是保证员工掌握技术、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对工作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持久的注意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形成对自身职业的热爱。
3.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以世界观为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以处于积极活跃状态的需要和动机为核心因素,并含有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及对实现目标可能带来结果的判断, 以及工作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因素。这样,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干劲,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心理学家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了充分的激励,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 。同样一个人,通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4.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环境。领导者可以通过营造有利的环境,促使组织成员的动机更强烈,使群体中的个人很好地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质量优、信誉好的组织里,员工往往受到信誉的激励而努力工作。
5.引导员工活动的方向。所有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些行为或精神方面的活动。问题是员工在某一时刻会产生什么行为,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而行动是要看目标的, 因此,领导者通过激励引导员工在某些活动上做出贡献,有助于社会或组织达成它们的任务和目标。
需要是促使员工行为的原动力,任何有效的激励方式都必须从满足员工的某种需要出发。由于员工的需要多种多样, 因而领导的激励方式也要具有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