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怎样看待劳动创造价值

怎样看待劳动创造价值

发布时间:2021-12-15 06:44:43

① 怎样理解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系
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有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缺一不可。生产的结果从实物形态看,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物质财富,当然离不开物的要素。所以,财富是由人的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配第语),就是对这一关系的形象表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结果从价值形成看,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它包含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实现。因此,价值的创造反映的只是与他人的劳动的关系,而与物的要素没有关系。这是从生产的结果来看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即人的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财富的共同源泉,价值则惟一地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
在把握这一关系时,应该指出的是,说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并不等于说价值的创造不需要其他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其他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价值的创造又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要素,它们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离开了生产,价值的创造就无从谈起。仅有劳动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劳动只有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从而才能创造价值。而且其他生产要素的状况又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劳动效率,进而影响到价值的创造。例如,当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时,就能够提高人的劳动效率,使人的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但是,这只是影响作用,即其他生产要素影响的是人的劳动效率,而直接与价值创造相联系的仍然是人的劳动,劳动仍然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
总之,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它们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并且对价值的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劳动,其中不包含任何物的要素。尽管在今天各种生产要素对价值的创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人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这一关系是不会改变的。科学技术的功能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在于创造价值。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始终存在于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存在于现在,还将存在于未来的生产过程中。人们运用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功能大小无疑是有差别的,但不能说不同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而较落后的科学技术则不具有这一功能,那就会导致逻辑上的混乱,从而得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够创造价值的错误结论。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可以说一戳即破。早期资本主义也有科学技术,尽管比现在显得落后。能说那时的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现在的科学技术就创造价值了吗!说科学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并不否认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是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前提,而且也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运用直接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的劳动不断地起着自乘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在相同的时间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劳动起着自乘的作用,它可以等于多倍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劳动。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正是通过把科学技术这一要素融进其他生产要素来实现的,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够得到自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所以,直接创造更多的商品的是人类高效率的活劳动,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

② 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非被人们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即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这意味着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权力或者说社会关系,与具体财富(使用价值)无关。商品(货币)拜物教之谜就是把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说成是物质的属性或者物质属性的转化率。并且政治经济学的错误,都多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
正如阳光、空气有用,但阳光、空气不包含任何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即不包括金钱关系,不包含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诚然,在这里价值的定义与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价值的俗约定义——“有用性”相冲突。但劳动价值论是冲着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去的,因为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就是金钱,劳动价值论正是揭示这种金钱游戏的。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自然就成为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

③ 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为什么能创造价值 如何创造价值

任何劳动都能创造价值。
因为劳动代表了劳动者的付出,凝结了时间与劳动者本应享有的安逸。
劳动就能创造价值,但价值不一定是货币价值。

④ 对劳动创造价值的启发

劳动创造价值,要热爱劳动,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质量。

⑤ 如何正确理解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今天,世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0.7%,在发达国家,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物质生产劳动”的投入量仅占不到30%。这种现象与马克思在19世纪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第三产业还“微不足道”的情况有重大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向前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阐述的有关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对象化为商品价值的原理,经济生产中的多种生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实物形态产品或是非实物形态产品,只要它是使用价值,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投入于其中的社会劳动就“体现”、“对象化”为某种作为交换对象的“东西”(ein Ding),形成价值。在这里,“东西”(ein Ding)可以是实物形态产品,也可以是非实物形态产品,它泛指一切交换对象。这是我们把“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范围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所有社会经济部门的理论依据。 根据马克思的这个理论,创造价值的劳动就不仅仅包括传统上理解的“物质生产劳动”,还应包括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文化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劳动。服务劳动范围广泛,有商业、金融服务,有设计、运输、仓储、安装、维修等生产服务,有休闲、文化和个人生活服务如旅游、餐饮、健身、影视等,还有医疗保健、城市供应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追求品位的提升,信息技术、文化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劳动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

⑥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不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而是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的理论。即马克思定义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说“价值是被货币奴役的流通人类劳动”。
马克思认为这个定义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完全正确。价值代表的不是什么具体的财富,而一种社会支配关系,即对劳动的支配关系,并且整个古典经济学都是这个逻辑。正如李嘉图所说:“政治经济学的错误都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而剩余价值就是交换中劳动剩余的支配形式,它不是什么具体的剩余财富。
资本主义的这种金钱游戏追求的就是最大化的榨取劳动者交换中劳动的剩余,即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而剩余价值(利润)就是货币(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剩余,它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这种剩余劳动的支配形式,来最大化的支配个人的行为(劳动),根本不涉及具体财富(使用价值)增加。剥削并不是指具体财富分配的问题,而是通过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劳动(行为)的问题,它根本不涉及具体财富(使用价值)增加。只有个人的劳动被奴役成价值(流通的雇佣劳动),这时货币才能变成钱。即价值量(钱)兑现的是一种抽像的人类劳动,而不是具体的财富(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它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以一个富(资本家)来说,他一天不可能吃一千个人的饭,穿一千个人的衣。但资本家(富人)用的奢侈吕确足以消耗大量人的劳动。生产奢侈品都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资本家追求用资本去吞噬更多的劳动,以交换更多剩余价值,本不涉及具体财富增加。
又如:以一套住房来说,只要不毁坏,其使用价值是一定的。但以前普通工人需要5年的工资,现在确需要10年或20年的工资。价值量增加,是因为大量的工人被资本吞噬变成价值。价值量的增加根本就与具体财富增加无关。而是追求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的生产方式会吞噬更多的劳动,让劳动者要得到与原来相同的财富会越来越累。利润压根就与具体的产出无关,而是交换中的劳动剩余。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说利润压根就与真真正正的效率无关,真正的效率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产出(满足)。
我们还可以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剥削问题。如:炸桥刺激经济之类的,就是变向的把作为公共资源的桥,一定时间私有化。以前公众过桥是不需要“流通的雇佣劳动”(钱)来交换的,而现在确需要付出自己更多的劳动来交换。劳动者因进一步失去生产资料,必须出卖更多的劳动力,资本赚到了更多的钱,但劳动者确越来越累,劳动强度和时间增加。同样教育、医疗市场化,都是一回事,就教育本身而言直接消耗不了多少教师劳动,相反教师的工资可能被私人资本压得很低。但资本就是要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读不起读,这样他们才能交换更多的剩余劳动。民众因失去了公共的教育资源,不得不出卖更多的劳动来交换。而医疗也是如此,大量的药品根本就是粉沫,根本消耗不了多少劳动就能生产出来,生产工艺也不复杂。但资本就是要人们读不起书看不起病,这样劳动者才会必须拿出更多的劳动来交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根本不是追求具体财富增加,而是为追求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这种剩余劳动。
价值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的一种货币控制关系,把它当成人与物的财富关系,是微观上引起的错觉。因此剩余价值的剥削逻辑并不是具体财富分配问题,而是劳动力支配问题。假如工人为资本家生产1块蛋糕需要1小时,那么工人需要超出多少1小时劳动的时间才能交换回蛋糕。认为是具体财富分配问题,那是商品拜物教或者说货币拜物教制造出来的假像。
某种意义上说,还可以这样定义价值:价值是被货币奴役或者说控制的流通人类劳动。在使用价值不增加的情况下,追求把劳动变成价值不是劳功,而是罪过。价值就如同汽车行驶,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样,相同的公里数消耗越高,其罪过就越大。如:机器效率提高,所消耗的“雇佣劳动”(价值)减少,但对于工人来说,其劳动时间不会减少,工人的数量会减少。工人会往其它领域转移,新的生产组合因技术进步而产生。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并没有改变,由于企业追求剩余价值,这种与货币交换产生的剩余劳动,而不是具体的使用价值,因此企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工业社会以来5%不到的劳动生了出来社会所需的所有物质社会财富,除去**管理,如教育、医疗等必要的社会服务,一半以上的劳动被资本吞噬变成价值,被白白浪费。本身应该很轻松的社会,让人们生活非常忽忙非常累。
在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人们想要得到的和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呢?不是任何实物,而是金钱或货币这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普通人为了生活和发财的梦想整天忙碌着,企业家和资本家在残酷的商战中沉浮,甚至一些政 府官员为了金钱而丧失良心和道德,他们所考虑和追求并不是实际变量而是名义变量,即货币本身。在这样一种比谁挣钱多的游戏中,出现了GDP或名义GDP,这个名义GDP包含着一组由货币量值构成的名义变量,其中有工资、利息、利润、资本、折旧和储蓄、消费、投资等名义变量,由这些名义变量构成了企业为获取利润而产生的财务帐户,即货币量值的成本收益计算。这种成本收益计算完全是以货币价值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的,而根本不涉及任何实物和偏好满足的考虑。
相反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生产是不追求利润的,生产以物质产品平衡表的控制形式直接指向了具体的使用价值生产,利润率或者亏损不是生产的目的,它们只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劳动形式再投入生产,在企业层面上是不追求利润或亏损的。
就算官僚主义再严重,官僚们顶多,多拿多吃点,根本消耗不了多少劳动。因为官僚再厉害,也不可能一天吃一千个人的饭,穿一千个人的衣。而资本主义就非常可恶了,资本家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支配人们大量的劳动,这些变成价值的劳动,多数与具体财富增加无关,完全被货币游戏浪费。因此计划经济下,只要实现了工业化,人们生活非常轻松悠闲,以苏联来说,在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下,平均每个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用上班而在公费渡假。这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角度,计划经济这是对个人自由的多大贡献。虽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具体财富存在一些分配不公,但没有了资本通过剩余价值来取大限度的榨取人们劳动(行为)的剥削方式,人们的自由得到了经济上的拓展。

⑦ 理解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人高于动物的本质在于,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思想指导行动,人的思想最终需要通过劳动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就是认识自身、认识世界,改造自身、改造世界,这种具体表现就是人的价值,即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⑧ 为什么说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以及劳动是怎样创造价值的/

你好,你这里所说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应该是指的商品的价值;商品有两重属性回:价值和使用答价值;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并不是商品,比如说空气,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并没有人愿意为呼吸的空气支付货币。要成为商品,必须通过人们的劳动去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人类的劳动逐渐凝结到物品当中,逐渐具有了价值,也就成为了商品,所以说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至于怎样创造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铁矿石还没有加工成钢铁之前是不具有价值的(你如果要建造汽车不会愿意购买铁矿石吧,而是会购买钢铁),通过劳动者开采,冶炼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加工厂钢铁,使其具备了价值,劳动者的劳动也就在这一个过程中凝结进去了。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⑨ 在当今时代,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源

由于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做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到“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 鹊娜ɡ

阅读全文

与怎样看待劳动创造价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