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绘画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绘画

发布时间:2021-12-14 20:55:28

❶ 如何引导幼儿创造性绘画的几点体会

【热点导读】:幼儿园中班教学笔记:我在马路边 幼儿园教师成长规划——反思是教 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再来六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儿 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还要有革新、创造的本领。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早期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绘画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让幼儿将观察到的事物,赋予美好的情感去联想、加工,并以幼儿独有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的智力。但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 绘画是对现实的再创造,要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地绘画,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创造的基础,创造就成了无米之炊,孩子们除了模仿老师没有其他办法。生活中,我们带领幼儿接触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动物园、商店等地方,结合具体环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想象,引导他们有顺序地感知事物、景象的色彩、形态,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使幼儿在创造性绘画中能够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二、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sp;绘画内容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所以,内容的选择要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我们遵循这一原则,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选择了“未来的汽车”、“小树叶的旅行”、“会变的图形”、“手的造型联想”等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效果都不错。如在“小树叶的旅行”这个内容中,一片小树叶随着风儿来到了天空、海洋、城市,绘画的内容便是请小朋友们帮助小树叶实现它的愿望—小树叶变成什么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过的地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说变成云彩、小鸟、飞机、轮船、鱼、汽车、高楼......于是,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诞生在孩子们的笔下。在“未来的汽车”创作中,有的孩子给汽车装上了自动翅膀和螺旋桨,汽车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自由行驶;有的孩子还设计了“我的房子汽车”可以把家安在任何地方......这种留有创造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的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发挥了幼儿的潜能。 三、不设固定绘画模式,允许幼儿自由创作。 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却有很多人走入了热心教孩子画模仿画的误区。幼儿喜欢模仿示范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面面俱到,先画哪一笔,后画哪一笔,让幼儿照抄的示范,不但会造成幼儿消极模仿和绘画依赖性,而且会形成画法上的守,构图造型上的固定模式,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多以意愿画形式为主,因为我们并不是用绘画去教幼儿画画,而应为他们提供用绘画工具进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在绘画活动中产生自主精神它将鼓励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如:在参观动物园之后,我组织幼儿绘画“可爱的动物”,并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画笔颜料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位幼儿画了一只长有很多腿的乌龟,他说这样乌龟就可以跑得很快了;另一位幼儿画了几只头在水里的天鹅,他说天鹅看见许多小朋友都在看她们,不好意思了,就把头伸进了水里;还有的小朋友把老虎画得很小很小,原因是老虎长得小,就不敢吃别的小动物了。多么有趣的想象呀!幼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所以,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中,幼儿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夸张性,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并适当给予必要的技能技巧的指导。 四、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创造性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幼儿年龄小,对老师情感上特别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教师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心态和创造行为。教师在活动中不拘言笑或缺少情感渲染,则活动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思维也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的语言,使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表达上流畅自如,为幼儿营造创造氛围。活动中,我经常用商讨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在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画汽车时,我先与幼儿一起观察马路上各种各样的汽车,查找有关汽车的资料。并引导幼儿一起研究汽车的画法,有的幼儿说应该先画车身,有的幼儿说应该先画车轮子。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约束幼儿听到他们不同的意见时,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两种方法都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容易画,画得美,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幼儿敢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想法,长久下来,幼儿的想法、观念都具有个性色彩,幼儿的语言、行为无拘无束,创造火花不时闪现。 在幼儿绘画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不断引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如画汽车活动后,幼儿对汽车有了一些了解,也学会了画车,于是,我以“汽车的过去”和“汽车的未来”为题引导幼儿推测过去的汽车和想象未来的汽车,这极有效地激起了幼儿的创作激情,一辆辆神奇各异的汽车便跃然纸上。当然,幼儿创造激情也有渐退之时,教师始终要做幼儿创造的鼓动者、引导者。这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作品,从中发掘创造火花,适时地启发鼓励,激起幼儿新的创造热情。 五、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作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他心中的满足程度并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的幼儿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赞赏。这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看待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做自己作品的解说员,为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内容,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去理解,多加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勇气,不能以画得“象”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幼儿对事物不同的观察方式以及各自拥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儿的画面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从每一幅作品中发现闪光点,予以肯定,加以启发引导,保护诱发幼儿可贵的创造力。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儿

❷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所限,知识、阅历、经验较少,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偏重以技法为主,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五、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提供宽松作画环境,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研究表明,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提供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绪是波动的,来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处于较低年龄阶段(4-5岁)的幼儿有的正处在初级的涂鸦阶段,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的再现阶段。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对绘画的过程很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各种儿童喜爱的事物。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纸和笔,多给他们涂鸦的机会会使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而已经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的幼儿则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应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积极启发引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过程中,有的老师和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层次、心理需要和体力状况,一味苛求幼儿的绘画结果。这样不但不会出现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厌恶之感,更无从谈起什么兴趣。而此时,老师和家长们总是不明就理的叹息“这孩子,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这种忽视幼儿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学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好作品了。教师在设计主题时,选材要来自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喜欢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使幼儿想画,愿画,并能画。难易程度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能使能力强的幼儿尽可能的发挥创造性潜能,又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幼儿经过努力也能成功。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命题画创作教学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现力或是其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避免坚持使用集体指导的方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采取个别交谈或辅导的方法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不要过分苛求整齐划一的效果,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求真、求善、求美的创造性发展过程。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特征的世纪。

❸ 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表现

一、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最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我发现自信心强的孩子,他们的画面表现力特别强,想象力丰富,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画面生动,色彩也丰富。而自信心弱的孩子画起画来胆小、谨慎,缺乏生动性,而且画面也较小并且空洞。对自信心较差的孩子,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线条画得不直、画得不圆而批评他。当孩子们听到总控画得不好,又画错了的批评,就会更胆小,更不敢画下去甚至失去了画画的兴趣。对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启发鼓励。当我遇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首先对他们画的图画加以肯定,并尽量多与他们交谈,通过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想表现的是什么,并设法协助他们把想表现的东西明确地表现出来。孩子们只有解决了困难,才能增强自信心,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去画画,会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去描绘精彩的世界。 二、启发幼儿学会观察,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观察是学习和创造的基础。通过观察,培养幼儿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仔细地观察,才会抓住物象的特点。通过绘画让幼儿逐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审美感知能力,是美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辅导好幼儿画画,就要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从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幼儿经过记忆和分析,把生活中的物体用笔画出来,表现在画纸上。经过观察,幼儿能对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加上在绘画过程中的情绪和想象,就会画出一幅幅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例如,在让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的美术活动中,先带孩子们到马路旁,启发幼儿观察在马路上跑着的各种汽车,并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如汽车是什么形状,由几部分组成的,各种汽车有什么不同等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启发和观察,在孩子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又出示汽车的图片、模型等,使幼儿进一步取得表现汽车造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去安排画面。不一会儿,马路和各式各样的汽车就在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又如画“下雨的时候”,就让幼儿在雨中亲身经历一下。幼儿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所等到的感受是不同的,他们面对着街上的雨景,有的孩子看到的是人们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在路上匆匆行走,有的孩子看到的是雨点落在水塘里泛起阵阵涟漪的情景,更有的孩子看到汽车开过水花飞溅的情景。由于观察和感知不同,表现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幼儿的作品都充满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可见画画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诱发他们的创作动机,推动孩子们的想象和创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启发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对生活的观察又必然导致思维中想象之阀的打开。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孩子在幼儿时期,观察力远未完善,但想象力却极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现实、幼稚可笑的,但这恰恰是幼儿最闪光的地方。因而,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激发幼儿的潜能,着力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丰富的内容用一定的构图形式给予充分的刻画,形成一幅幅完美的画面。如画“鱼”,是一个很普通的课题。我让幼儿观察了鱼的生活习性以后讨论:“你们看到鱼儿在干什么呢?”小朋友的答案有很多: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鱼在做游戏、捉迷藏……,于是我因势利导,启发幼儿进行扩散性思维:“老师想的和你们不一样,我想鱼儿正想游到海底龙宫跟美人鱼跳舞呢!”孩子们立即展开了无限的想象,“老师,我看到鱼儿变成大潜艇,带我们到海底世界游玩。”“我看到小鱼在水里开音乐会。”老师别开生面的构思,唤醒了幼儿潜意识的想象。果然,幼儿画出来的作品大胆完整而且内容丰富,没有一幅是相同的。有的画了小鱼跳出水面跳舞,有的画了我跟小鱼打电话,还有的画了鱼妈妈带着小鱼去上学。只有不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才会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有新的想法,新的画法,幼儿的作品才会妙趣横生,富于儿童情趣,孩子们就会创作出许许多多出人意料的好作品,并画得那么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 四、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个性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创造就是表现的独特创新,区别于他人已有的内容、形式或方法。由于每一个人的审美与个性都有所不同,对同一事物美的感受和想象都不同,以至表现出来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孩子们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幼儿依样画葫芦地临摹成人画作来抹杀孩子们独创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潜能,而应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特有的童真创造力。我在美术教学活动的辅导中,从来不要求以幼儿画得像不像老师的范画为标准,而是让孩子在临摹老师的范画时,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加入自己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改变老师范画的构图,力求创作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这样不但让孩子们去掉那种依赖老师,自己不动脑筋的坏习惯,还促进他们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大班的“小小建筑师”活动中,我没有要求幼儿临摹范画,而是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建筑,让幼儿了解建筑设计,即楼房都有门口、窗户、屋顶、墙等。但不同的楼房都可以有不同的外型特点:房屋有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竖着的长方形和横着的长方形。屋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许多房屋排在一起,有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墙上还有一些不同的花纹,门窗也有不同的装饰。根据这些特点,孩子就可以主动地进行创作。他们有的画了一排排的房屋,有的画了前后遮挡的楼房,有的画了别墅式的建筑。他们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房屋上添画了各种图案。孩子们还添上与建筑相适应得环境,如云朵、树木、小鸟、花草等等,是画面更充实完美。一副副造型丰富、独特大胆地建筑设计,充分展示了幼儿的创造才能。就这样使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被点燃了,照亮了通往自由想象王国的道路。 另外,在实施以上教学辅导的同时,更应通过绘画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就应适时给予赞扬,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独创性。利用课堂展示、实物投影仪等让孩子和老师在课堂共同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是一个比较直观、最具操作性、最受欢迎的互动形式;利用画廊专栏展示孩子的优秀作品,也是调动孩子创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每年举行儿童美术展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绘画水平。

❹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教育...活动,分析儿童艺术活动的特点,用新理念剖析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标准,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着变化。 一、“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出示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得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纲要》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绘画过程: ●示范的环节中,教师画一步,孩子画一步,教师画什么,孩子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只是学会了照着教师的范例画画,脱离了教师的示范,儿童依旧什么都不会画、不敢画,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操作环节中,如果教师认为太阳是红的,孩子的笔下就不能画出其他的颜色。教师用公认的造型符号代替了儿童的双眼,孩子画出的是教师眼中的世界。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要和其他小朋友画得不一样,可孩子的作品却像克隆的一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正是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与《纲要》的理念是相悖的。那么,我们的艺术活动应该追求什么呢?在不断地思索中,在无数次的观念碰撞中,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 “我能画”。 二、“想不想”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教师要为儿童“大胆地想”“富有个性地想”创设条件 1.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大胆地想” 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在进行画鱼的美术活动中,针对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教师播放了《海底总动员》,动画片马上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看动画片并非放任幼儿,教师在观看中提示幼儿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鱼的形态、变化,引导幼儿去捕捉自己的兴趣点。“你们喜欢哪一种鱼?”“它长得什么样,你能说一说吗?”然后同家长、孩子们一起营造自己的“鱼世界”。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鲸鱼模型、动画鱼、毛绒玩具鱼,教师在班内安置了水族箱,家长带来各种关于鱼类的书籍。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关于“鱼”的问题, “鱼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鱼睡觉不闭眼是真的吗?”“为什么鱼的尾巴长得不一样?”教师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整理,有的又抛给孩子,有的请家长帮忙回答,有的需要教师和孩子进行现场观察后再找答案。这个过程,看似与美术活动无关,其实这正是儿童感知鱼、体验鱼、喜欢鱼、探索鱼的过程。随后教师注意到孩子们有了捏鱼、画鱼的需求,刚开始,只有几个孩子在美工区用彩泥捏鱼,教师立刻为孩子们提供了烤箱,将他们的作品烘干,并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海底世界的背景图。这一行动立即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为自己班内的海底世界出谋划策,有的要剪鱼、有的要画鱼、有的要折鱼。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卡纸、皱纹纸、牛皮纸、彩色橡皮泥、本色陶泥、牙签、玻璃瓶、易拉罐、颜料等,教师发现没有教孩子怎样画鱼、捏鱼,可孩子们画得五彩缤纷,捏得惟妙惟肖,当教师从烤箱中拿出孩子们自己捏的作品时,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是我捏的!”“这是我的海马!”“我的章鱼真漂亮!”一个孩子们自己营造的“海底世界”呈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巨大的成功带给孩子无比的自信,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提供的丰富材料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地想”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儿童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儿童富有个性的表现予以鼓励,支持儿童大胆地想。在“我是小小坦克手”活动中,教师首先和孩子们共同参观了坦克训练基地,各式坦克的型号、速度、作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偌大的坦克试验场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为什么坦克的跑道是拱形的?”“为什么坦克能走坡路啊?”在乘坐坦克之后,大家对坦克的作用了解得更加全面而且具体。尤其在听完坦克叔叔讲关于每’一辆坦克的故事后,一种神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与各式坦克、与英勇的坦克叔叔合影留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孩子对于坦克的认识都

❺ 如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竭发展的动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拔得头筹的关键。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公司中,其创新能力的强与弱能够最终决定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的存与无。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巨头与它拥有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团队密切相关――没有这支创新团队就没有今天的苹果。因此,在现在乃至未来社会中,创新型人才仍旧是社会对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创新型人才也极为短缺。
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意义重大,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同一张未被玷污的白纸,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成人不同,能够发现我们忽略的美。他们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在这一心理的驱使下,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意地为儿童创造出一片能够任由他们自由发挥的天空,注意呵护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励,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儿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契合点。美术是美的艺术,它能够培养一个人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够在不断的欣赏和品鉴中形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其次,美术过程本身就是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它并不是对现实事物“镜子式”的描摹,而是经过作者的创作和加工后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艺术。因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诚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教师心中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一认识的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一些需要及时更正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然后着手找到解决策略是改进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关键。
1.对儿童创造力的呵护度不够
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呵护。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来评判和限制儿童的创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幼儿敢于创造,勇于付诸行动,少一些对创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却没有给儿童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发挥。比如,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雪花必须画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们可以是彩色的;我们也无需告诉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现,在他们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判的时候,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正。儿童也有好胜心,当他们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时候,会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会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气去创作。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逐渐形成的。
2.有时未能抓住引导幼儿教育的时机
一些教师不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比如,一个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树叶在夏天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黄色的呢?”这时,有的老师就会解释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师就会反问:“那你觉得秋天的树叶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此时,儿童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为雨后的彩虹把他们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为粉色能够让他们变得更漂亮啊”。显然,后者抓住了对儿童进行创造力引导的时机,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儿童的创造欲望。
3.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儿童的美术绘画能力按照年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和写实期。涂鸦期属于有意识但是无目的的随意涂鸦时期;象征期的儿童有了图形的概念,开始能够利用一些图形进行创作;写实期的儿童能够形象化,能够对现实当中的事物加以创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遵照儿童在不同绘画期的创造力的特点,在美术教室布置中悬挂一些复杂的素描、油画,这看似从小培养儿童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但实际上儿童对这些画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讲求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成果:
1.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创作的特点
鉴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处于不同阶段的绘画期,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在不同时期内创造力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的很多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展现优秀美术作品的教学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过展示一些模范、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总是给幼儿展示这样的画作,幼儿会习惯于学习和临摹,难道这不是对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吗?笔者以为,这无异于把儿童的思维限制于条条框框之中。因而,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内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象征期,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图形后,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合、自己创作。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创造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❻ 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本文笔者形象地以"搭房子"原理,提出了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些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人的一生中,幼儿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六大解放"来培养幼儿创造力。而绘画活动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赋予了幼儿发展创造力的机会。怎样在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笔者以"搭房子"的原理,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行了论述。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如图纸是房子的化身。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过去只讲"形",不讲"神";只重"像",不重"美"的状况,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另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还需具有创新意识,为幼儿搭建创造的平台。试问没有创新意识的老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在的教学中,在引导幼儿创作时,教师要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包括开放式的提问、表现手法、开评价方式等,采取尝试性教育,使幼儿最大限度的展现自我。
二、幼儿的兴趣是基础,如搭房子离不开建材。
据《幼儿心理学》关于幼儿注意的阐述,幼儿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而创造活动是一种需要有意注意的高级思维活动,要想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必须使幼儿产生兴趣,包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创造的兴趣。
下面笔者针对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出了一些小策略。
(一)创设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在享受中激发兴趣。
根据《幼儿教育学》将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指宽敞的活动空间和操作台,富有艺术气息的室内环境和装饰;心理环境则是为幼儿播放美妙的音乐,结合适宜的自然光线或灯光,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儿童产生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帮助幼儿较快地找到创作感觉和艺术享受。
(二)生动地展示丰富多样的欣赏素材,在欣赏中激发兴趣通过提供多样的欣赏素材,不仅使儿童有机会欣赏各种美的实物,而且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让幼儿从小班接触一些美的图片,可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知觉和选择更加敏感,同时也可以积累美术素养,这些对他们的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激发兴趣多样化和富于视觉美感的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同时美的操作材料也有助于幼儿创作出美的作品,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兴趣就更浓厚了。
三、多样教学形式是催化剂,就如装修可以使房子更美(一)游戏教学着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只有当自己的天性得以发挥时,幼儿才能更好地投入。同时根据《学前教育学》可以从玩具和想象两方面进行教育活动的游戏化。
(二)运用动作进行教学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动作往往比语言更易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运用移情法进行教学《学前教育学》指出:"主要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等基本训练技术。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提示,组织儿童的绘画、表演、唱歌等活动,帮助他们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面部表情"例如大班绘画《各种表情的人》。
四、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就如对房子进行精加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边霞教授曾提出:"一个完整的幼儿绘画活动一般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价等几个基本环节。" 这从理性的角度说明幼儿的绘画活动离不开"欣赏与评价"。
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笔者从评价语言、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三方面进行了概述。
(一)采用"激励式"语言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创造第惠多斯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用激励式的语言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让幼儿在快乐中激起他们创作的信心。
(二)采用 "层次评价"标准,鼓励幼儿的创造力过去我们或许常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划一的成人评价尺度和审美标准来衡量幼儿的美术作品,忽视幼儿绘画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更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坚持"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的原则,激发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❼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❽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下,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向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看齐。因此在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初始时期,应当更好地针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并且其想象力较之更大岁数的孩子更加丰富。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因为美术课程的独特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实现自身的发展,应该开展美术教育,引导孩子不断将自身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其中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不断通过艺术的创造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既培养了孩子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在新时期下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对于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绘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