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其他科学与技术成就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
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 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廷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http://tieba..com/f?kz=165172991
❷ 唐朝到唐太宗时候最大的发明是什么
在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简车和曲辕犁。在唐朝,冶炼技术得到显著提高。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在造船方面,唐朝在使用推进器上开创了先河。还有就是唐三彩。
附(唐朝的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朝为中华文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首都长安小雁塔近景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从唐传奇起,小说真正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唐朝的传奇代表作有:《枕中记》《莺莺传》和《李娃传》等,这些作品为后世宋朝的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附(唐朝经济):
唐朝经济虽不如其后的宋朝那样发达,但亦可圈可点。
农业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此外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比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商业与交通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唐朝的城市商品经济仍不发达,但已有成长。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内的商业中心。唐朝国内交通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为主。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自安史之乱后,由于大批士绅与工匠南迁,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的经济财政亦仰赖南方的补给,当时有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而江南最大城市、江南东道治所苏州的繁华程度在中唐时已逐步超越扬州和洛阳,在全国仅次于长安,成为整个中国南方唯一的、最高等级的州——雄州,有“甲郡标天下”之说,即所谓“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此外杭州、湖州等地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和扬州等地成为海上贸易中心。而坊市分开的制度在苏州、扬州等商业城市被打破,还出现了夜市。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飞钱又叫便换,类似于现在的汇票。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后期的繁荣。
❸ 唐朝发明了什么,建筑了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5)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颁刊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6)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❹ 唐朝的三大发明
印刷术、火 药
雕版抄印刷:袭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法是将图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 刚 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 伦敦博物馆中。唐代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
唐朝火药的运用: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 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 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❺ 唐朝的科学家有那些,主要发明什么
孙思邈,医来学家,时人尊源为药王,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
李淳风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僧一行,一行高僧原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测量学家。
王孝通,唐朝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代数方程解法的数学家。
❻ 唐朝有什么著名的发明
唐朝时期抄比较有名的发明创造有:火药、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和雕版印刷等。
其中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❼ 唐朝的发明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其他科学与技术成就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
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 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廷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❽ 唐朝的三大发明是什么
印刷术、火 药
雕版印刷: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法是版将图权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 刚 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 伦敦博物馆中。唐代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
唐朝火药的运用: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 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 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❾ 唐代一行发明了什么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内行之学。唐玄宗容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❿ 唐朝重大发明和科技创新有哪些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一行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刘宋时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开始对此提出了怀疑,但长期未能得到证实。
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他说:“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他建议:“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
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
其二,当时发现,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测量。
(10)唐朝发明的什么扩展阅读
唐朝,唐朝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疆域辽阔、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周边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等都为唐王朝国力的强大和文化的发达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