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研究

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4 12:56:26

Ⅰ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企业活动的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相继产生,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开始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对手开展竞争。经济全球化不仅扩大了企业的活动范围,还增加了其竞争环境复杂的复杂性,进而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竞争环境。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对国内企业的各种保护政策将不复存在。中国几十年来形成的贸易壁垒将轰然倒塌。我国许多领域和行业都将对外开放。这一切,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和竞争。学习来自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生存与发展,便成为中小企业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在“以人为中心”、“人本化管理”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国外企业早已在这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中小企业应看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改善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机制,从意识上到制度上做相应的调整,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培训,企业文化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所有培育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个,是企业的最重要财富。只有对人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和发挥人的潜能,提升工作绩效,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企业不断成长发展。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重点研究了如何科学地进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人力资源的作用。
1.2 研究方法
本文在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审视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以中小企业A为案例,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该企业内部逐步细分,逐个击破,致力于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 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 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1]
2.2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竞争力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持,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以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为基础,以预测组织未来对人员的需求为切入点,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积极的应变性。组织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计划的制定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紧密相连。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任何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组织内拥有的以及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而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2)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满足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如果不能事先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则很可能受到人力资源不足或过剩的困扰。普通员工的短缺,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也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以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当企业经营中面临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短缺问题时,则完全不同,因此,必须未雨绸缪。
(3) 人力资源规划能使企业有效控制人工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而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中的人员分布状况。人员分布状况是指企业中的人员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当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低层职位的人员工多,人工成本相对便宜。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职位水平上升,工资成本增加。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未来的人工成本是未知的,难免会出现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趋势。因此,根据人力资源规划中所做的预测,有计划地调整人员分布状况,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支付范围内,是十分重要的。
(4)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规划展示了企业内部未来的发展机会,使员工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哪些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如果员工明确了那些可以实现的个人目标,就会去努力追求,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否则,在前途和利益未知的情况下,员工就会表现出干劲不足,甚至有能力的员工还会采取另谋高就的方法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有能力的员工流失过多,就会削弱企业实力,降低士气,从而进一步加速员工流失,使企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3.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即使同一国家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部门也有不同的标准。中小企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是中等企业。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但是,作为总的变化趋势,其数量规模也在扩大,素质水平也在提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比较小的经济单位。[2]
3.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一些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大企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因此在人员管理上比较灵活,人员的调动和安排以及命令的下达和执行比较及时;岗位设置饱满,人员浪费的现象较少。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族制管理色彩较浓,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很多地方不适合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环境下长期发展。据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分析和总结。
3.2.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因人设岗。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称为人事部,要么就人事处或人事科,这正是这种管理性质的体现。近些年来,虽然一些企业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主,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执行和事务操作,缺乏战略和战术的谋划,特别是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总的来说,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2.2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认识不充分
很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角色未受老板的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虽然有很多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但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他一些管理职能。即使有的企业专门设置了人力资源部,他们也只是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操作。有一些企业主也尝试着制定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努力加以贯彻执行。但从其内容来分析,大都是员工考勤、奖励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限制,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从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尽管员工心存不满,但由于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现实,大部分员工只得接受各种条件限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目前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片面性,主张“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得不到重视。
3.2.3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需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以及由此形成企业环境来影响和感召企业的员工,并最终使企业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因此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却仍然处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阶段,多以宣讲灌输为主,这样就难以形成合力,营造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就容易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背离,所谓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2.4 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等隐私限制,很难及时提高自己员工队伍的能力水平、聘请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数员工的素质较低,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稀少。许多生产型企业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量用地价格、大数量的劳动力代替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一定限度,很多人不能很好的适应其所在岗位的需要。即使少量员工素质较高,但由于发挥空间有限,能力限制和浪费现象也很严重。企业大多是“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因此便忽略了员工本身的作用和需要。这种管理方式把员工看成是企业附属,从而导致员工在工作上表现为不积极主动、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越位讨好上级领导、结成小集团、随意破坏团结的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员工的不到应有的尊重,就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很多人只是将眼前的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士气得不到提高。
3.2.5 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还在沿袭传统的一些做法,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些特殊人员的“安置所”。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往往随便安排一位非技术人员,或者是将不适合某一岗位的人暂且调到人力资源部来从事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严格来说,目前我国整个中小企业领域尚没有一批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4.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原因,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不重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不重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缺乏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人事、劳动管理制度阻碍了人才的流动而难以实现,机制的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在管理中,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原则难以体现,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而无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综上所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主要原因为:观念的滞后;理论的滞后;机制的滞后。
4.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4.2.1 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空前诱人的发展机会,伴随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管理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企业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的发展,人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只有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不断地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有发展。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备战略高度,必须能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决策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制定出符合本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能有效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从而把人的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上升到现代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2.2 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在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之后,就要设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予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因此必须全方位开展工作,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制度的制定到实施到监督,要有一套完整而紧密的体系,其中可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好新的制度,从基层员工到上层领导都要按规章和程序办事,特别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丢弃家长式作风。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在考虑了人的需要和感受后建立起来的,它的实行是有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4.2.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它的引进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但既然需要有人来担任此职位,就不能随随便便安排一个人顶替。这是一个对专业素质有高要求的岗位,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购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资料,以增加他们的知识,也可以组织他们到有这方面经验的公司去学习交流,还可以通过外部招聘,来聘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资深专家来担任此职务,并鼓励他们将所掌握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传授给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这要认识到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是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发展的。
4.2.4建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于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显著降低员工的流失率,给员工以安全感,进而达到稳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中小企业A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5.1.1中小企业A的人力资源概况中小企业A是隶属于某集团公司下的一家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注册资本1.8亿元,是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生产的综合性企业。2004年初,A企业计划内破产,并将优质资产剥离重新组建。由于历史和破产的原因,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使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目前A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存在销售、技术人员队伍比例偏低,闲富人员比例偏高;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尤其是技术研发、管理人员受到人才青黄不接的困扰。
5.1.2 中小企业A人力资源队伍的构成:
A企业在册员工总人数458人,其中,管理人员64人,占总人数比例14%;技术人员36人,占总人数比例8%;销售人员18人,占总人数比例4%;生产人员319人,占总人数比例69%;辅助人员21人,占总人数比例5%5.1.3 中小企业A员工年龄的结构分布:A企业目前29岁以下的员工有33名,占总人数比例7%;30-39岁的员工有57名,占总人数比例12%;40-49岁的员工有181名,占总人数比例40%;50岁以上的员工有187名,占总人数比例41%.5.1.4 中小企业A员工学历层次构成情况:A企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有7名,占总人数比例1.5%;拥有本科学历的员工有31名,占总人数比例6.8%;大专学历62名,占总人数比例13.5%;高中及以下学历有358名,占总人数比例78.2%. 5.1.5 中小企业A员工技能等级分布情况职称等级分布情况:具有高级职称等级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比例1.7%;具有中级职称等级的人数为19人,占总人数比例4.1%;具有初级职称等级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比例6.7% 技术等级分布情况:高级技师0人,技师12人,占总人数比例2.5%;高级工80人,占总人数比例16.7%;中级工193人,占总人数比例40.4%;初级工32人,占总人数比例6.7%。从上述的4种情况数据分析说明:(1) A企业员工年龄结构明显偏大,并且没有形成阶梯式的发展趋势。存在到龄退休的员工会集中出现,面对这一情况,该企业并没有做好接班人的培养工作。(2) A企业管理人员中没有形成一支成熟的高职称、高学历的科技研发队伍,知识型员工明显短缺,这样的情况使得该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力显得格外薄弱。(3) 操作人员中,技能等级有待进一步提高。5.1.6 中小企业A在人力资源培训上存在的问题A企业的培训内容大致有:入职培训、技能培训、资质培训、体系管理培训、核电管理培训、复训、讲座、其他管理培训等;各类培训参加的人数与比率分别为入职培训81人,占总人数比例17.7%;技能培训88人,占总人数比例19.2%;资质培训41人,占总人数比例9.2%;体系管理培训103人,占总人数比例22.5%;核电管理培训144人,占总人数比例31.4%;复训22人,占总人数比例4.8%;讲座76人,占总人数比例16.6%;其他管理培训48人,占总人数比例10.5%A企业共有10个部门,分别为总经办、党群办、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设备部、质保部、采购部、销售部和制造部,其培训参与率分别为:总经办53%,党群办100%,人事部86%,财务部10%,技术部100%,设备部52%,质保部31%,采购部31%,销售部26%,制造部32%(表5-4:各部门培训参与率)表5-4:部门培训参与率

这样的数据表明:(1) A企业属于制造业,但是其制造部的培训参与率比较低,生产一线的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缺乏持续不断的培育高素质员工的文化氛围。(2) 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培训方式的设计上,针对性不够强,尤其在员工主体工种的培训上,缺乏系统的培训方案,等级晋升培训机制,技能培训的比率相对比较低。(3) 对于培训结果缺乏考核机制,无法反应出员工通过培训后,技能得到了怎样的提高,在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上,也无法和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拉开差距,挫伤了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更新的动力。5.2 中小企业A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5.2.1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竞争。重视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开发,而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舍不得投入,或者是只管使用,不管培养。这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条件。5.2.2 找到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最适合企业的才是最有效的。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既要依据科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又要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现状。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盲目照搬照抄。“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目前仍然是企业设计组织结构和工作系统的基本原则。企业的岗位必须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管理,重点是对岗位的动态与制度化管理,同时开发出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通过工作再设计以适应劳动力多元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的内在激励性。5.2.3 分析企业员工能力员工能力分析的前提是有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出的岗位任职要求,以此来检验企业的员工是否有能力胜任他所在的职位。他的能力是不足还是闲置,是否真正起到了他应起的作用,这是中小企业往往会忽视的一点,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有效工具测评出员工的能力,借以更好的合理用人,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 5.2.4 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与管理模式
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企业绩效结合,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包括绩效目标确定、绩效管理平台和绩效结果应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对象,加强绩效考核,实施不同类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考核评价内容分为量化指标、评议指标、综合指标,不同的高层管理人员,其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把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报酬兑现的依据,与其应付薪酬的计算直接挂钩。对一般员工绩效考核应坚持遵纪守法、公开化原则,简便适用、客观真实的原则,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考核方式可分为操作岗位考核和管理、技术岗位考核。从而突破原有的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等不科学的局限,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的行为引向企业目标,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5.2.5 建立与本企业特点相结合的薪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企业在制定薪酬时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对工资制度做出应变选择,不断寻求和应用各种灵活的措施,以弥补工资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岗位薪酬和技能薪酬为主,引入绩效薪酬,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传递给员工,并以员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在工作中的表现为薪酬分配的依据,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挂钩,使之激励的作用更加有效。5.2.6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在员工培训上应结合企业的现实及发展要求,既要重视对企业现有技术熟练工人的培训,更要重视对员工创新精神的培训,使员工的产品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要有战略眼光,要加强对员工进行高新技术生产方面的系统教育,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增加员工的革新观念和创新意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的支持。5.2.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维系员工的方式除了合理的薪酬激励和公平分配外,更主要的是企业文化的牵引。树立企业价值观,吸引广大员工参与,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提出企业的精神和理念,让所有员工真正认识到在企业中如何做是正确的,什么是企业所提倡的,让员工自然而然地向企业靠拢,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变成员工能看得见的实在东西,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要懂得“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培养家庭氛围,将企业视为一个大家庭,使员工真正找到归属感。 结论

当代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与资本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建设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必备条件,谁拥有的人才越多,人力资源越丰富,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越强,因而谁的竞争力就越强。虽然竞争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意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的结果,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一是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二是核心技术,在核心竞争力中,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创新是企业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其拥有稳定的竞争优势地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落后有其客观的原因,有必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可能的措施予以改进,但需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小而灵活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无需像大企业那样面面俱到,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当前存在某些不良状况,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战略,发挥人才在企业资本运作管理作用,注重从人才战略角度去探索,即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Ⅱ 中小企业的研究背景

1.1.1课题背景 截至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己达到61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并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最近,国务院专门就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措施,可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其实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作用也非常突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革命的深入,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动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研究。美国政府将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脊梁”,里根总统曾指出:“中小企业是我们自由经济制度的心脏和灵魂”。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欧盟从1994年便开始实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第四个科技发展研究框架计划》,当时的预算已达123亿欧洲货币单位,1997年又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新战略的政策报告。德国把中小企业的发展看作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我国的台湾省也把中小企业当作是“台湾地区经济的中坚力量和柱石”。以美国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为首的革新者,更是提出了世界经济规模越大,则中小企业经济实体越有力量的理论。然而,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各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其中融资难问题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需要面对的困难更多。这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一般的融资问题,即直接融资缺口和间接融资缺口的问题,而且需要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问题,即所有制歧视、社会信用文化匾乏、法制法规的不健全及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等深层次的问题。 就直接融资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目前仅有主板市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筹划近10年之久,却仍未出台,另外,债券市场虽己启动,但中小企业希望从债券市场上融得资金,并不容易,我国中小企业第一只集合债券—“07深中小债”于2007年11月14日甫在深圳正式发行,发行总额为10亿人民币,这是我国首只由中小企业捆绑发行的债券。目前第二只集合债券中关村7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尚处于筹备阶段。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属不易。 就间接融资渠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过渡依赖于银行。但是,己经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基于贷款安全性考虑,更可能对广大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与经济的多层次相对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应是多层次的。然而,这种对应在我国正处于一种断层和缺失。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些障碍。 1.1.2课题意义 在我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政府、银行、中小企业自身都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创建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并尽量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及税收优惠政策;银行应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本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因地制宜的选择融资途径。 综上,鉴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平稳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Ⅲ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论文

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内 容 摘 要(选题动机)我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4 KB 日期:2008-03-08

7、 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的活力 3第一节 民营企业发展简史 3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优势 6第二章 “草根”与“贵族”—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障碍 10第一节 举步维艰 10第二节 全...
类别:其他 大小:153 KB 日期:2008-02-24

14、 家族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人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我国家族制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家族化倾向,这种选择有其理性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本文对家族制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激...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3 KB 日期:2008-02-19

15、 绿色物流与企业发展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5 KB 日期:2008-01-28

22、 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索
摘 要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1 KB 日期:2008-01-15

23、 论信息经济环境下新的企业战略模式
摘 要互联网的崛起正式宣告了信息经济的形成,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使企业生产运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及新现象入手,引出企业竞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4 KB 日期:2008-01-14

28、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和对策分析(硕士)
摘 要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混合经济格局的形成,民营经济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获得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0 KB 日期:2007-12-21

34、 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成套解决方案
目 录前言1.目标体系.…………………………………………(1 – 9)1.1公司总目标及分解 ……………………………………………………….…( 1 )1.2市场部目标体系…………………………………...
类别:其他方案 大小:170 KB 日期:2007-11-28

41、 皇明企业文化手册
导 言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对于人类不可或缺。给予地球生命与温暖,以无限的热情亘古存在,无论白天或夜晚,默默地燃烧且更新着。 日出有信。每天清晨自世界的东方冉冉升起,亿万年不曾...
类别:发展规划 大小:41 KB 日期:2007-11-19

49、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主...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1 KB 日期:2007-10-31

56、 民营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研究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它在一定程度上限...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7-10-21

57、 2007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权威性,促进研究成果向行业生产力的转化,2006 年11 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决定共同主办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因此百强系列研究工作将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
类别:行业研究 大小:200 KB 日期:2007-10-21

58、 200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 研究组”,自2004 年开展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以来,已连续进行了四年。百强研究成果...
类别:行业研究 大小:252 KB 日期:2007-10-21

59、 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机制
摘要相对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企业并购实践才刚刚起步,因此企业并购理论在中国还不成熟。由于我国企业并购是在经济转轨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所以中国企业并购理论也明显地带上了转轨经济的历史特...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5 KB 日期:2007-10-17

60、 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在共同经济利益的感召下,依靠血缘关系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使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3 KB 日期:2007-10-17

61、 论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中国入世后,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家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旨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以增强综合国力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各行各业均肩负着在其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4 KB 日期:2007-10-17

66、 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等,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从总体上把握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其次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特征、发展战略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28 KB 日期:2007-10-11

72、 试论我国企业绩效管理
内 容 摘 要绩效管理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对现代企业的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纷纷想要跨出国门,却苦于管理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掉”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5 KB 日期:2007-10-04

73、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管理手册
部门职能1、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2、 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奖惩、任免、储备3、 公司《管理手册》修订4、 岗位职责、考评标准及考核5、 薪酬设计、制定6、 岗位编制管理7、 企业文化建设(《大中...
类别:人事管理 大小:49 KB 日期:2007-10-02

7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用评估
摘 要电子商务本身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人们固有的消费与购物方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国际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网上交易面临种种风险。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7-09-30

75、 110~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验评(企业标准)标准说明及表格填写范例
1、本验评标准是按照一个新建500kV及以下变电站的规模和内容进行编制的,共划分了16个单位工程,在实际使用时,单位工程的划分及数量可根据变电站工程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删减和增加。 2、本...
类别:建筑工程 大小:1.57 MB 日期:2007-09-26

76、 家族企业成长的障碍与对策
摘要:家族企业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社会范畴。家族企业的成长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家族企业在我国从无到有,已大量存在。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正处于企业...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9-23

77、 浅谈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近几年来出现频率非常之高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 KB 日期:2007-09-23

78、 家电企业分销渠道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当今家电行业是我国竞争最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也较为充分的典型行业,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家电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为...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54 KB 日期:2007-09-23

79、 河北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三项制度”(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近282页.2007年8月9日编制一、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1.企业经理2.公司党委书记3.主管生产副经理4.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5...
类别:安全专项 大小:230 KB 日期:2007-09-21

80、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激励问题的探讨
摘要:一个企业的销售团队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的命运取决于一个销售团队,一个销售团队取决于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的激励是影响销售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4 KB 日期:2007-09-20

81、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我国现已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经济共同体中的一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0 KB 日期:2007-09-20

82、 浅谈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推进,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转向人才的管理。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主宰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把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然而,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 KB 日期:2007-09-20

83、 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研究
摘要: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领航人,是领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带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精神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和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上已有了快速的发展...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9-20

84、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营销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开展绿色营销,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现如今...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3 KB 日期:2007-09-20

85、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9 KB 日期:2007-09-20

86、 XX企业管理公司6s全套资料
6sigma概念Ⅰ3sigma水平的公司 6sigma水平的公司销售额中10~15%是损失费用百万中有66,807个不合格品依靠品质检查保证高品质需要很多费用不能按体系进行承认并满足于99%内部决定C...
类别:后勤管理 大小:175 KB 日期:2007-09-20

87、 企业集团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白皮书
目 录方案特点 3企业需求背景分析 4系统建设的意义 4用户需求 4网络环境 4接口形式 5网络结构 5系统建设规模 5组网方案 5基本配置、需求 6技术要求 6MCU 7会议终端 8视频会议系统说明...
类别:企业MIS 大小:469 KB 日期:2007-09-15

9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而且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存在着中小企业问题。各国经济发展表...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81 KB 日期:2007-09-10

Ⅳ 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具体有哪些重

(一)建立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待遇。积极扩大就业,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扶持生活困难群体自主脱贫。继续完善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

(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积极发展专用粮食和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高收益产业,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营销网络,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培植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分散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城镇聚集,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积极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治理乱摊派、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

(三)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完善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分配制度。合理调节行业收入分配,加强对垄断行业和收入过高企业的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管。规范职务消费和公务消费,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待遇货币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加大监察力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禁止拖欠、克扣工资等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发展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式扶贫机制。认真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医疗、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Ⅳ 如何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一、不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既获得收入来源,又实现人生价值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还是要靠发展,进一步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现在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

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行行出状元,只要是劳动就值得尊重,大家都要尊重劳动。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目前,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已全面推进,如果再考虑到其他过剩产能行业的经营困难企业及“僵尸企业”出清,职工安置任务更加繁重。同时,一些长期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降薪甚至欠薪、欠保等问题多发,由此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可能也会增多。要着力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不忘按劳分配为主体,既注重激发经济效率,又兼顾社会公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提出过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二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将实行按需分配原则。低级阶段则要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上述分配原则: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认真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Ⅵ 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其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生存和就业的问题。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就业,首先就没有物质生活保障,也不会有人生的发展,更不会有做人的尊严和体面。所以,有岗位、有事干、有职业,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大家就得到一个共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创新,就必须创造,就必须创业。因此,大家又形成一个共识:创业是富民之源。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与社会稳定和谐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广大劳动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须的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实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就业问题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就业问题已经很尖锐,只是这种矛盾被一些表象所掩盖。事实上,在六七十年代,在我国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失业问题已经很突出。城市青年学生为什么要“上山下乡”,那是因为在城里没有岗位,只好将城市的就业问题转移到农村去,使就业的尖锐矛盾和人口风险远离大城市。在当时的城市人看来,在广大农村不存在失业问题。换句话说,当时普遍认为,凡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口,都是有活干的人,都属于有岗位的人。当时动员城市的青年学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动员,教育引导城市里的年轻人向农村转移。当时它至少达到了两个功效:一是对城市青年进行农业生产的教育锻炼;二是确实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政府信息的透明公开,就业现状、就业困难、失业问题才得到了正视,就业工作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进入90年代,国家更加重视就业工作,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的稳定。我们对今后的就业形势应该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与向往,原因有三:

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毕竟始终在增长,而且保持着7%以上的速度,这意味着会持续不断地制造出新岗位;二是我国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今后会更关注就业增长。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由过去“增长优先”到“就业优先”的重大转变时期。从今以后的数年中,“就业优先”是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战略,也是国家发展最重要、最优先的战略,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目标。这使得我国在推行新的改革措施,进行结构调整时会一并把对就业的影响考虑进去,并把扩大就业作为政策的一个内容。三是目前我国就业工作已有一套制度保障,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的新体系以延伸到了中央、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六级服务手段日益完善。有以上三条,今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越来越好,就业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就业的质量会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促进就业工作的论述中,最关键的是11个字: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那么,更高质量的就业有什么标准?它包括哪些内涵?按照人社部领导的提法,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从宏观层面上讲,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基本有5句话: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从微观层面即劳动者个人角度上讲,大概也有5句话:体面的职业,稳定的岗位,较高的薪酬,美好的发展前景,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指整个社会成员或者说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如果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业质量自然不能说是好的。我们过去,一提起就业,更多强调的是就业数量。而现状往往是,一方面,从全国到各省、到各市各县,每年都完成了就业计划任务;另一方面,“找工作难”的抱怨却还是不绝于耳。原因何在?这固然有就业需求日益增长的原因,但是好工作、稳定工作难找,也是许多人的真实的、日常的体验。所以,提高就业质量,就成了人们的共同期盼。

那么,高质量的就业怎样实现?我有几点思考,期望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的就业机会从何而来

国际上,评价就业质量时,一般也是先要看就业机会的获得,如果失业率较高,大量劳动者得不到就业机会,就谈不上提升就业质量。所以说,充分的就业机会,是劳动者能够顺利寻找到就业岗位的前提和基础。更多的、充分的就业机会,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一项重要标志。

从本质上讲,充分的就业机会来自发展。即经济社会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就会增多;出口增长,外贸活跃,就业规模就会扩大;消费扩大,就业机会就会充分。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今后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我最近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宁夏的公务员总数是3.93万人,占人口的0.6%,占劳动力资源的0.8%;全区事业单位人员17.22万人,占人口的2.7%,占劳动力资源的3.6%;两项加起来21.15万人,占人口的3.3%,占劳动力资源的4.4%。由此可见,依靠机关事业单位来解决就业问题,真是杯水车薪,95%以上的人要到各类企业就业或自主就业。同时,鼓励创业,作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作就业机会的提供者,也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不要轻视个人的自主创业,因为这是最高端、最长久、最稳当、最能够自己掌控未来的就业形式。同时,一人成功创业,可带动十人、百人、千人,甚至万人就业,创业的过程也是就业机会不断产生的过程。因此,国家的就业指导思想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这个就业方针,将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市场的配置作用、政府的促进作用划分的非常清楚,也符合就业的客观实际。

二、公平的就业环境怎样营造

在一个文明的法制社会,“公平”二字最为重要。就业市场中存在竞争,这是一种必然。如果竞争失去公平,不仅破坏了规则,后果也更加可怕。多年来,我们不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不断维护就业公平,对城市劳动者与农村劳动力一视同仁,提供均等化、无差别的就业服务,在宁夏,就业政策总体上是公平的,就业环境是公正的、宽松的。但是,就业不公平现象在个别领域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一是垄断行业的“就业垄断”。在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岗位当中,几乎很难见到电力、煤炭、石油、金融、铁路、保险等系统的岗位招人。这些行业招用人员,不是内部招聘,就是靠关系、靠权力、甚至靠财力招进,“肥水流不到外人田里”。二是一些岗位的
“就业世袭”。在宁夏没有发现这类情况,在外省经常可以看到“接班就业”、“暗箱操作”、“萝卜招聘”等现象,这种事件,虽属个案,数量很少,但是影响极坏,它破坏了公平就业的秩序,损伤了老百姓对平等就业的梦想。对许许多多的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出身的人而言,就业,特别是谋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就业岗位,几乎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就业世袭”则把就业演化为一场“拼爹”、拼关系的游戏。这无疑堵塞了弱势群体、草根们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渠道,扼杀了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梦想,加固了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身份堡垒。前段时间,我看到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活动报告》,报告中显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报告说,如果长此以往,多年后,这个倍数会更高。“就业世袭”的存在,无疑是对政治文明与公众情感的巨大伤害,必须杜绝。湖南省委党校人口研究所曾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抽取了湖南在校毕业生样本,分析其“职业发展”与“家庭出生”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父辈的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75.7%的采访者对“父辈地位很大程度影响子辈职业地位”表示认同。但也有16.8%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坚持“奋斗能改变命运”。同时调查显示,不少“草根”对自己的处境、职业、发展不满意,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比较强烈,甚至普遍有仇富心理,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和警惕的信号。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热点舆情案件中,社会民生事件占28%,反腐倡廉事件占23%,社会安全类占12%。由此可见,以前引发社会成员“爆点”的是民族情绪、违背社会伦理纲常的事件,但近年发展变化成以“仇官”、“仇富”为主,这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富人不敢堕落,穷人看到希望。只要公平存在,穷人的孩子只要肯奋斗,就能有收获,他们就不会怨天忧人,仇视富人。因此,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说:“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达到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有了就业的公平,贫寒子弟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逆袭”。相反,即使父母再荣华富贵,如果子女不成器,坐吃山空,甚至以身试法,最后被社会淘汰则完全属于正常。

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应该做公平正义、公平规则的拥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宁夏多年来的阳光招考、阳光应聘、阳光遴选等为我们公平的就业环境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这种好传统、好做法。一方面严格坚持就业的机会公平,一方面努力消除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经验歧视、相貌歧视、身份歧视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同时,努力做好同工同酬,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公平公正。制度的公平公正,要比个案的公平公正重要得多,也持久得多。

三、良好的就业能力如何培养

良好的就业能力,更多的是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技能有高有低。就业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得具备以下几条:

一是学习积累,努力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大学生走出校门,新生劳动力步入社会,要首先认清自己,这叫“知己”;其次要认清就业形势、认清市场需求、认清现实社会,这叫“知彼”。选择一个理想的岗位,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实践锻炼,提高做事的能力,提高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本领。对用人单位来讲,它不注重招来的员工是否具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在企业看来,阅历重于学历,能力高于文凭,经验大于学识。三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先当士兵,再当将军。没有一个老板不喜欢爱岗敬业的员工,诚实守信永远是就业稳定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必备素质。有了立足的本领,有了竞争的能力,有了丰富的经验,个人的就业质量自然会高。四是劳动者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是那些国家有需求、社会有需要、市场有需求、企业有渴求的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自我陶醉的所谓知识。只有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用的知识,才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才能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添希望。
五是青年劳动者在选择职业时,既要有利益的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在追求高工资、高待遇等物质利益之外,年轻人也应多一份人生理想。有人想一夜暴富,有人盼一举成名,但人间正道是苍桑,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经常更容易看到别人成功之后的光环与荣耀,却很难体会到别人成功之前付出的艰辛和磨难。人要生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实际上,物质利益并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一个人走上就业岗位之后,也要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这样的事业才能更持久,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四、合理的就业结构怎么调整

理想化的就业结构就是:对个人来说,人人能就业,人人有事做,没有失业现象;对用人单位来说,能招到想要的人,所有的活儿都有人去干,没有空岗位。但理想总归理想,任何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失业现象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解决总量矛盾,要依靠发展,依靠就业规模的扩大;解决结构性矛盾,关键要靠市场去调节,要靠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要靠就业观念的改变,普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方面的任务非常艰巨。可以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就业结构的调整。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大约1/3的大学毕业生在从事着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不足30%,“市场需要的是蛋糕,学校送去的是包子”。我们普通高校每年的综合录取率都在70%左右,换句话说,今后每年进入就业领域的劳动力中70%左右的都是大学毕业生。如果高校毕业生培养方向、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继续错位的话,那么,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不说,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永远难以消除。

我认为,调整就业的结构,从根本上讲,要根除依然存在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的高校普遍重招生、轻就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两张皮。目前急需市场的力量进行调节,市场有需求就培养,没需求就要转方向。一句话,人才也是产品,其培养也要适销对路。另外,由于大学生就业不顺利等现象的存在,2013年全国出现了大批弃考的学生,将近100万人,大家称之为“弃考族”。如何看待“弃考族”,我个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弃不弃考,一定是当事人反复权衡之后的合适选择,旁人不应妄加评判。不上大学先就业,或上了大学再就业,都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作为从事就业工作多年的同志,我的看法是:放弃与不放弃高考无所谓,关键是能拥有生存于社会或驾驭社会的本领。放弃高考失去的是一张文凭,不代表能力不会提升,也不代表不会拥有超出那张文凭的能力。应该用机制培养全民求知的欲望,而不是全民紧盯着能代表什么的文凭。社会本身就会锻造出不同的改变社会的能力。

同时我提醒大家,“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些经不起推敲、只想吸引眼球、而不负责任的网络用词,我们从事就业的同志以后最好不要用,也不要相信。原因有三:第一,2013年有699万毕业生,如果称为“史上最难”,那么,2014年将有700多万,2015年以后每年将有800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今后“史上”这个词怎么用?第二,国家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好政策一年比一年多,全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市场化就业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今后“最难”这个词还能用么?第三,我们不能犯常识性错误,也要尊重和维护中国汉字的严肃性。“最”的本意应该是全面比较之后的第一名,具有超出同类的唯一性。“史上”的本意应该是“历史上”或“历史长河中”,当“史上”与“最难”连接在一起,就具有了唯一性和排他性。但事实是:今后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是一个必然趋势。面对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的现实,以后谁还能创造出一个比“史上”和“最难”更厉害的新词来?!

五、和谐的劳动关系怎么建立

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岗位就稳定,有了稳定的岗位与职业,就业质量自然就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是大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小微企业)用工不规范。为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用劳务派遣、内部用工等方式,甚至在“五险一金”上“偷工减料”,损害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对提供低端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来说,如果抛却良心道义的话,不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确实比较划算,如果不签合同,就可以视为“临时工”,可以随便辞退,随便加班,随便欠薪,不上保险,不受约束。但,这是法律法规不容许的。二是劳动者频繁“跳槽”,使企业受损。最近,我看到由北京市教委主导,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3年内,变动2次以上工作的占57%,变动3次工作的占32%。南京一家叫“智通人才”的调查公司,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明了高校毕业生“闪辞”现象严重:第一份工作,65%的毕业生坚持不到1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占37.98%;25.58%的毕业生只干了一两年,仅9.3%的大学生能干2年以上。所以,媒体上就有了“首份工作周期不到一年——超六成应届毕业生都是闪辞族”的报道。研究原因,固然有专业吻合度不够的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太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大,独生子女大学生普遍责任意识不强,吃苦能力、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

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一是企业要遵法守规,规范用工,维护劳动者权益;二是劳动者要树立责任意识,诚实守信,要有契约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三是劳动执法的力量要跟上,让人们相信法制的力量,用普遍的法制代替个体的自觉。

六、要提高就业质量,劳动者个人的努力奋斗是核心

劳动者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我认为两个字:奋斗。事实上,人世间很多美好的梦想,更多地要靠个人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辉煌,也只有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奋斗才能铸就。比如说我们现行的社会保障,它的重点只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我们每个人的奋力提供一个支撑。公平的就业环境,也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平台而已,而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个人的努力奋斗就不可或缺。在人生漫长的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固然急需大力纠正。然而,用人单位终究要用人,科研院所需要有才华、能钻研的人才,医院需要懂专业、能吃苦的年轻人,企业需要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高校毕业生拓展业务,求职者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永远是用人单位考虑的核心因素,没有谁会希望招录一批有背景、没能力的人。

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不是说社会就没有责任。在现实生活中,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的情况确实存在,这就需要社会成员共同重视,共同携手改变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畅通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渠道,不要让寒门子弟在起跑线上就输了。要坚决打破垄断行业和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尽可能地实现就业公平。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踏实肯干的劳动者更多地积累财富,让“勤劳致富”成为劳动者可以触摸、能够实现、进而深信的事实。

畅通社会成员、劳动者向上的渠道意义重大,一个文明、公正、理想的社会理应有这样的机制保证。但无论怎样的通道,都不会是笔直的。公平地进入好大学,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公平地获取好工作,不等于必定有好前途。人人有上升的机会,不是人人必定能上升。任何时候,奋斗是人生的底色。

Ⅶ 求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论文谢谢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此项法案制定过程历时3年,也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该法的出台,无疑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联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专家发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据本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

地区差异正在显现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调查显示,1988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是72.32%和38.79%,发达地区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构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有关。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业、轻工业,其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其次,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长期以来国家的产业布局和区域政策有关。不发达地区化工、建材、冶金行业的比例高于发达地区。此外,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行业的技术含量有关。调查显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机械业、电子及仪表业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较不发达地区。

从产业结构的布局来看,专业化分工越细,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越高,地区经济越有活力,容易形成中小企业群。中小企业群发展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形成整体竞争力。本次调查显示,发达地区的专业化分工细致,已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群。

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改革力度大,发达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比不发达地区的比重相对较低。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的比例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是16.71%、41.91%。

从企业人员主要来源看,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较小,而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较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本次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盈亏方面不同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越是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盈利越少。

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一般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而地区经济越不发达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弱。

但本次调查显示,地区经济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越强。从研发部门的设置看,发达地区比例最高为32.1%,欠发达地区为25.9%。其次,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均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起步阶段,地区间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特征尚不明显。从企业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看,仅占营业收入2%—3%和5%以上这两项指标上,发达地区比重最大。此外,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来看,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本次调查显示,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发达地区在最高的20%以上及5%—10%这两个指标上比重最大,基本上可以反映地区越发达,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越高。从产业的构成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越大,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例越高,反之亦然。

纵观整个调查结果,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好,而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差,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看,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等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共性问题。

Ⅷ 如何加强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践行机制和创新机制的研究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二)明确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鼓励其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五)切实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学等方式,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六)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七)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城乡劳动者的初级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应结合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八)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在职业院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九)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在产业集中度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地级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完善职业分类制度,加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题库的开发与更新,为职业培训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十)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十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民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职业培训机构学质量,推动民职业培训健康发展。(十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各地要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法,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鼓励地方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十三)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十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有条件的地区要安排经费,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十五)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十六)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2012年底前,各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要,合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种),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要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发放培训券(卡)的方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法,定期向全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五、加强组织领导(十七)完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八)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各地要根据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当地劳动者职业培训实际需求、社会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职业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状况、企业用工情况,对劳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指导本行业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培训政策措施。(十九)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并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优秀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国务院二○一○年十月二十

Ⅸ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论文 1500字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业务问题。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矛盾,企业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员招聘策略加强组织培训。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特殊的“21世纪的公司”中指出:“21世纪的经济是创意经济,创意是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来源。”创意从何而来?源创意人才弹簧,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人员的水平,质量和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司仅优于竞争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能在竞争中取胜,并保持优势,因此,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中小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虽然绝大多数商界领袖一般的人才,但由于内他们的专业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限制,他们缺乏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是等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没有特殊专长的事务性活动。由于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许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业务决策和活动缺乏组织和有效的保护建设。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兼职人员,甚至从其他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内容仅限于招聘,工资发放,保存记录和其他行政工作。

用人机制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在人才选拔往往重视人的资格,鄙视人的能力;重视人民的稳定,鄙视人类的创造力。高素质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导致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不值得,任人唯亲,使用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企业干部的选拔,使用,考核目标,方法,手段,往往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小型和中型国有企业,采用行政型模式选拔人才,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称职,不称职的模糊,导致在一个较高的质量,创新和人才流失淹没。

许多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业务,主要是针对实际的迫切需要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不够。不是人才战略池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人事积压和人员在企业内部往往缺乏的现象,大量的工作不能持久有效。知识,能力,形成一个特殊的路径,以及个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心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员工的能力,创意是很难复制,因此严重缺乏合格的人员职位往往会给公司的重大损失。根据获得的数据。亏损企业核心员工的重要位置,至少在两个月的时间,把4个月的工资是有可能找到新的合适人选,需要3至6个月的训练时间,新员工适应工作,发挥的作用。这种代价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可能是致命的。

4企业招工可以改善招收优秀的,理想的员工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但在现实中,有许多中小企业招聘过程中,没有方法,特别是招聘和选拔缺乏理论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的经验,面试缺乏精心设计的。主要是考虑在选择概念候选人的资历,经验和资历的应聘者较少考虑动机,态度和组织文化。这给员工的管理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个培训机制不健全

目前,中小型企业通常是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立,各业务部门一般较短共举办培训班,这种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往往侧重于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开发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发展,在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潜在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规划能力的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目前的状态,工人适合于自身素质,业务发展的需要,人才没有探讨。更何况人才储备。

6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对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人才是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人才管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投资价值。雇员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工作人员无法了解企业的所有职位,这是不可能了解每个作业所需的条件,不知道什么样的条件,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推广。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在企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发展。员工的积极性不足的一个直接结果,扼杀员工潜能,也使其难以提高整体素质。

7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分布系统已大为改观,但仍有许多问题。目前,尽管该公司已经取得了显着的分配自主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实施严格的评估,精力不足造成的工资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吃“铁饭碗”悬而未决的问题,治疗就拉不上档次,做得很好,做得很好,反映在工资分配不明显,平均主义严重。对于一些知识工作者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设计,使其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人员和服务人员难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8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去耦

核心的企业文化,主要指的想法?统一企业,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暗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的个性,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文化留在领导喊喊口号,贴几句口号,得到一些游戏和体育活动,并从而指望的东西。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不包含有电源功能为导向的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振兴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就没有经济发展本身作为一门学科的总结和应用,导致雇员所有权和缺乏归属感,这是很难主动。

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他们的所有权地位,现代化的管理
>,是谁的出发点和目标管理,所有的管理活动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一个组织的生存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增加取决于很大程度上对合格人员的大局,通过创建一个人力资源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该组织将继续增长重要性魔法。因此,企业应始终被放置在核心岗位员工,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员工在企业中建立统治地位,所有成员企业被看作是发展的资源和人的潜力。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尊重工人的劳动,尊重工人的人格,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尊重工人的创造性的精神,人民好,用活,用最合适的地方玩了。要制定一个适应的系统,考虑到工人的利益的不同方面。特别是,它是公平和公正的员工考核评价,激励和约束,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的各类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创作潜力。例如,知识型员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工作,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使用工作丰富化,让更多的自主权,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成共识。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旨在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职位降级竞争,合理流动机制。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择优竞争系统的员工,惟才是举,不看资历,经验,性能的关键;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估来调整员工的工作表现为基础;再次,创造的环境,充分发挥人才,有能力,专业知识,那些委托的任务有一个出色的表现,放在他们到合适的位置,所以它可以投的聪明才智。通过科学的用人机制,不仅可以做的最好的人,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在人力资源工作作出积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以完成他们的工作,以实现高质量的商业目标,但也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以实现自我价值。

是指所谓的职业生涯员工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包括他们的职业生涯,内容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新员工都将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职业志向,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发展的目标和里程碑,同时,将积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创造了条件。只有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选择和招聘过程中,应注重实际能力,心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旨在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员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发展,形成共同推进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匹配。只有确定员工职业生涯的想法,充分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因此,企业应该能够建立一个员工施展才华,自我价值的舞台,要善于引导,使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员工在企业的增长空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设计专业的时间表,绘制各种企业和人力资源工作表,为员工提供一个清晰的路径,使员工清楚地知道,每个工作描述和工作分析,了解做这个位置和能力,需要什么条件。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管理专科线两线及宣传渠道,由员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在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加强人力资源,规划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新的业务和技术的改进,产品更新等方面的原因,内部人员需要经常在变化,你应该定期的内部情况和人力资源需要,现有的人力资源能力情况审查,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据美国詹姆斯麦福分类,一般分为四类:(1)核心员工。随着项目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等。 (2)在巨大的成本耗费企业人员更换。这种良好的客户关系营销人员。 (3)可替代的人。 (4)可以在任何时间人员取代。对于前两种类型的员工,属于稀缺资源,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不能纠正的情况,空缺的情况下,应建立人才库和后备人才梯队。这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员辞掉了工作带来的被动局面。

(四)优化招聘策略

企业为了获得优秀的,合适的人,需要提高员工的招聘。一种方式来提高雇用,讲究的设计等方面的采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招聘方式,这是需要考虑招聘的成本,还要考虑如何招聘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招聘面试工作是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数量,而应该是经验和潜力,资历及能力,工作和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招聘不同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工作场所,以避免矫枉过正,高材低用,造成人才浪费。二,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考虑员工应着眼于价值观,职业兴趣,综合素质,潜力,道德责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价值观。三,招聘的方式,应注重内部员工的建议。最清楚内部员工因为公司的文化和人民的需求,更了解候选人,因此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非常可靠。例如,UT斯达康有“猎头”的传统,50%的员工是由内部员工推荐,有R&D人员的比例较高。对于推荐人,公司拥有伯乐奖榜上和信息的物质奖励。

(五)组织培训,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在员工培训中认识到,员工培训投入,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能力

职业发展的有效实施是不只是一个成本,而且是一个长期投资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能够产生更大的投资回报。对于员工而言,员工还必须正确对待培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提供员工个人的生活空间,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以支持。这就要求培训员工处理个人成长的问题,妥善处理好组织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的培训和自学的关系。

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注重企业与员工的需求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员工外部培训为主,可选送出去的学习和交流,以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普通员工培训,在职培训为基础,如鼓励员工参加自学或半田市,晚上学习,学者和大学聘请专家辅导CG会谈,以减少培训成本。中小企业也应侧重于“学习做”培训和人员交流的作用,通过建立坦率地开放和互动的学习文化,以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对新入职员工可以建立一个“传帮带”,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恩师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增进了解。在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增强自身的发展。

(六),完善薪酬制度,实施不同的激励手段

1日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制度。薪金及工资实行工资制度的有效结合。虽然奖金,培训和其他奖励项目包括奖惩制度,建立差异化的薪酬制度,适当拉开差距。工作的雇员报酬主要取决于就业水平的性能和业务优势。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水平,带来的好处,有偿培训,有机奖励薪酬制度,让员工,管理者,运营商都可以,他们需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工资管理系统。

2实施差别化的晋升制度。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高层次的需要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从它的核心在于在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程度,随着管理水平升高,对电力的需求,更强的欲望因此,对于管理工作人员,推广的需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因此,建立明确的,差异化的晋升制度是留住人才,核心员工的重要保证。

3实施差异化的奖金制度。基地和奖金分配比例必须制度化,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支付奖金。激励范围不能过于狭窄,而不是只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人才和激励人才短缺,普通员工,性能优异。也应该得到回报。奖金分配与经济效率的企业,工资总额,调整岗位人员工作表现的变化而变化。

4次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股票期权是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的权利,凭借这一权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预先约定购买一定价格在一定期限内(如3年或5年)企业股份的数量和价格,他们看到合适的就扔了。这充分体现了价值的分配制度拥有的知识人才的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贡献。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新兴创业公司很快就能吸引人才和大公司竞争。

(七),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的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公司的“共同愿景。”著名管理思想家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愿景是激发人们的心目中,一个人的力量,如果这一设想是该组织的成员共同认可的,其强大的实力,根本无法想象。某些企业文化。展示公司的管理,用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它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工资,企业所需要,吸引高度智能化的个人的加入,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不只是一个空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采取激励措施建立和推广“文化管理”,使员工得到一种召唤,有收敛的利益影响,减少或消除企业会员冲突成员之间的,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各级员工,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发展与业务目标紧密相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商业生涯中达到一种和谐的企业。

Ⅹ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

2、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

3、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

解决方法:

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2、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发布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政策效果评价。坚持依法行政,保护中小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对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失业保险补贴。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1、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

2、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3、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

4、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5、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

2、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运用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3、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重点是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

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1、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2、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

3、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中小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

4、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

5、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6、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0)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研究扩展阅读

36号文件提出了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

2、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

4、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5、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6、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7、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管理;

8、加强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

其中:如对困难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采取的一些体制、机制改革措施;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2010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在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和地方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中,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等,是首次提出或着重强调的政策点。

阅读全文

与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