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酱豆腐发明

酱豆腐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14 10:53:08

❶ 臭豆腐的怎么发明

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是怎样的一个由来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参考: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

1》湖南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却更有名气。据说,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间资料,曾来过以“臭豆腐”闻名当地的“火宫殿”。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后,再将一块一块的豆腐钻孔,灌辣椒油。吃起来辣味十足,臭香浓郁,颇受赞赏,也因此,“火宫殿”的臭豆腐的名声传出了湘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先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钟。炸要炸透,表面炸焦,里面却是白白嫩嫩的。淋辣椒浆吃。
2》臭豆腐制成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生产工艺: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产品特点
色焦黄,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

"做臭豆腐、酱豆腐的豆腐是特质的,压得比我们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干又软,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制一板几板的,如果没有就难了。
除了原料难搞,接种霉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备这个玩意儿。
臭豆腐的做法是将定制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
南方用来炸制食用的臭豆腐发霉时间短些。
等等,中间还有一些细节,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区别。
总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过于麻烦,一次霉几块豆腐还不够折腾的,最好还是认准些牌子买瓶装货吧,脏不到哪儿去,反正都是发霉的东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净,切成小块,漓 干水分。毛豆剥壳去衣。油锅烧热, 将臭豆腐下锅炸至金黄捞起。锅内 留少量油,烧至八成热,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将臭豆腐倒入加少许水, 加盐、味精,待汤汁收干后装盘即可。
风味特色
味道鲜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块,酸菜二片,大豆芽四两,冬菇六只,红辣椒一只,芫茜适量。
调味:麻油,黑醋,盐,酱油,糖各适量。
做法:酸菜,冬菇,红辣椒切丝。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内加入调味及酸菜丝等,中火蒸约十分钟,洒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绞肉、臭豆腐(A料)香菇、虾米(泡软切末)、大蒜、辣椒、葱(切末)、(调 味料)辣椒酱、酒、糖、水、酱油均适量
作法
平底锅倒少许油,开中火,将A料及绞肉入锅炒香后,放入臭豆腐及调味料、水(盖过臭豆腐即可)盖上锅盖煮滚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酱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广香肉酱1罐2. 臭豆腐6块3. 毛豆仁2大匙4. 红辣椒1条
调味料: 1. 酱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将臭豆腐洗净切成4块。2. 毛豆仁洗净,红辣椒切片。3. 广达香肉酱与调味料加上毛豆仁与红辣椒搅拌均匀。4. 臭豆腐排盘后,将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约15分钟即可。
备 注: 素食者可将广达香肉酱1罐改用广香吉丁酱2罐。
参考资料:http://article.pcpop.com/show.aspx?topic_id=1512561

❷ 臭豆腐是怎么发明的

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是怎样的一个由来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参考: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❸ 豆腐是谁发明的

豆腐的发明者

“中国是豆腐的‘师傅之国’”。“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日本奈良参加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日本许多从事豆制品业的头面人物也参加了。据说,他们之所以参加纪念活动,是为了感谢鉴真东渡时把豆腐的制法带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参加者手里都提着装满各种豆制品的布袋,布袋上还写着“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字样。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❹ 豆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豆腐的起源

关于豆腐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2),一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3);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写过一篇《豆卢子柔传》(4)的文章,副标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5),明.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可以说,自宋明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豆腐发明始于西汉时期。然而奇怪的是,现存汉唐文献,无论是《淮南子》、《齐民要术》,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等等,都没有一丁点儿关于豆腐以及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6)。因此,许多学者对豆腐“始汉说”提出质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较早的有日本学者篠田统的“始唐说”(7)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说”(8)。

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关于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写的《清异录》,其中《官志门》“小宰羊”条曰:“时蕺为青阳(今安徽青阳县)丞,洁已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时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时的晋、汉、周和北宋初期都做过官,北宋开宝中卒。据他所记载的这件事可以说明,至少在五代时的淮南一带,豆腐已经是大众日常食品了,其制作技术看来也相当成熟。自宋以来,关于豆腐的记载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苏轼《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嘉兴人…开豆腐羹店”等等。基于此,不少学者将豆腐起源的时间下限定在晚唐五代(9),这在学术界已无异辞。但对于豆腐到底起源于何时,依然没有定论。

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了两座汉墓,该墓为东汉晚期(公元二世纪左右)遗址,其墓中画像石上有生产豆腐的场面(10)。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该图反映的是酿酒或作酱、醋场面,而只能是作豆腐(11)。因此,豆腐起源的时间被确定为汉代,刘安做豆腐的传说似乎也不完全是虚文(12)。

关于豆腐起源的地点,历来少有人述及,盖因为起源的时间还没有确定。根据现有资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点有三个,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寿县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郑州密县境;三是青阳,今安徽青阳境。目前看来,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于淮南市南郊,寿县城北淝水之滨,山下为淮北大平原,历来盛产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种矿物质的泉水,用此泉水磨制豆浆,浆质均匀,做出豆腐洁白细腻,美味可口。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豆腐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当然,起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尚须进一步的证据。

豆腐到底为何人所创,目前也是没有定论。宋代苏东坡有“豆腐”诗云“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认为这种“乱天真”的豆制品,是由穷人巧手制作而成。我国著名的化学家袁翰青先生指出:“豆腐的始创者是农民,是他们在长期煮豆磨浆的实践中,得到了这种优美的食品。”(13),把豆腐的发明创造归功于农民。李治寰先生则提出“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密切关系”(14),认为道家炼丹用豆浆来培育丹苗,无意中发明了豆腐。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传说,这与刘安修道炼丹也不无关系。比较中肯的说法是,许多发明创造虽出自群众智慧,但人们总要寻找一个公认的人物作为始作者来尊奉,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并不少见

❺ 豆腐是谁最先发明的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
有了豆腐自然会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说一般家庭主妇,就是十四五岁的娃娃也能做出几样风味各异的豆腐菜,比如什么香椿拌豆腐、豆腐鸡蛋、辣酱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八公山街头的“豆腐馆”比比皆是、远近闻名。他们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拢丝、雕刻各显身手,不仅引得本地人常来过把瘾,合肥、蚌埠等相邻市县的人们隔三岔五光顾“豆腐宴”,就连德国、英国、日本、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宾客也常常云集八公山下,品尝“寿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钱豆腐”等400余款造型逼真、色彩纷呈、鲜美异常、风味独具的豆腐菜。豆腐文化也逐渐在整个神州大地弘扬。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诸葛颖曾著《淮南王食经))130卷,毗邻淮南的江苏显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江苏人还把豆腐、面筋、菌蕈、笋芽列为素菜四大金刚。
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无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间,曾亲自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自编《渭南文集》中记载了豆腐菜的烹调。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荦关于康熙皇帝与豆腐的一段记载。时值康熙南巡苏州,皇帝新赐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颇具人情味、乡土气的豆腐菜。
随着豆腐文化的传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断发展和丰富着豆腐菜的制作方法。流传至今的有四川东部的“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等。当豆腐菜走向更遥远的边疆时,独特风味也就更为丰富。譬如,吉林盛行“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短期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腊香扑鼻。而“冰糖螺豆腐”,则为滋阴降火,怡疗神经衰弱的民间风味补品…… 就这样,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问世于寿县八公山的豆腐,终于传遍神州大地,并逐渐形成中国豆腐的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这八类制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广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绍兴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广东的三边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汉的臭干子等,均已成为名驰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说起这段历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鉴真。天宝12年(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豆腐制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而且许多豆腐菜谱直接采用汉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宝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团鱼豆腐”等等。
继日本之后,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从中国学到了豆腐制作技艺。以后随着大批华人外行的足迹,中国豆腐走到了西欧、北美,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以自己的智慧与习俗丰富着豆腐文化。比如东邻日本以天然色素为原料,生产出红、蓝、绿七彩豆腐;朝鲜人民根据本地资源,制作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豆酱豆腐汤、哈蜊豆腐汤、明太鱼豆腐汤等等;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饮食营养科学界兴起一股引人瞩目的“豆腐热”,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科学界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的营养佳品。豆腐是以黄豆、青豆、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细、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赤眼、消渴,解硫磺、烧酒毒等。可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❻ 豆腐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发明者是谁

豆腐起源于汉代,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

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刘安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盖“离奇”的谐音。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

(6)酱豆腐发明扩展阅读:

很早以前制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来完成的,磨豆浆、过滤豆腐渣、压水分等等,很费劲。现代科技已经使豆腐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将豆腐制作从泡黄豆到出成品一条龙生产,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以上。

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机也被研发出来,可以在家里轻松制作豆腐。豆腐制作发展到现代已经不是单纯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经过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豆腐拥有美观、营养价值高、产品种类丰富等特点。

刘安故事:

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

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❼ 乳腐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已经详细地记述了豆腐乳的制法。著名的绍兴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远销东南亚各国,声誉仅次于绍兴酒。

❽ 谁知道酱豆腐(腐乳)的历史

豆腐(腐乳)的历史:
豆腐的历史从古串今,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平民化价格、贵族绒有享受的盘中飧角色,是穷人、是帝王、更是所有中国人熟悉的食品。人人都品味过豆腐,因此其之出生年代,绝对值得让我们一探究竟。

豆腐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最多人认为这是从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所开始。人称淮南王的刘安,母亲喜好食用黄豆,一日母亲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汤以便让母亲饮用,但又怕食之无味,因此加了点盐来调味,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而这也正是豆腐最初雏形的形成。由于刘安是位炼丹家,因此当豆腐雏形产生后,他便与方士们共同试验,经过多次研究之后,终于发现石膏或盐类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调十分可口,从此豆腐也就在民间开始流传。

而一些文献也都出现过刘安的名衔,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许有力的背书。南宋朱熹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说"世传豆腐本淮南王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豆腐》时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本子·杂制篇》说:"豆腐,淮南王刘安所作。"明苏雪溪平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quot;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方士之术也。"清初高士奇在《天禄识馀》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刘安造,又名黎祁"的记载。

而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唐代以前的书籍都未出现过"豆腐"一词,但在1960年河南密县发掘的打虎亭一号汉墓中所发现的大面积画像就有豆腐作坊图的石刻,而墓的主人正是东汉末期,为汉代已有豆腐的生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随着时代的不同,豆腐之名亦有多次的更换。古语称大豆为菽,因此在"尔雅"中称豆腐为戎菽;陆游的《建南诗稿》称豆腐为"黎祁",在《邻曲》中自注云:"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而由于'腐'字本有"腐烂、腐朽或腐败"的意思,因此古人多尽可能的将'腐'避免,而有了"来其"、"甘旨"、"无骨肉"等许多别名。据明人王志坚《表异录》、清人《坚瓠集·豆腐》褚人获所载,相传元司业孙大雅嫌豆腐之名不雅,遂改名"菽乳"。而《清异录》中有"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的记载,而这或许与豆腐在过去是肉品的廉价代替品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也有一个关于豆腐起源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家三口,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当婆婆前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出门迎接一看才知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剂;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于是为他取名?quot;逗夫",而豆腐也由此而来。估不论豆腐是由这儿开始,或由刘安所创,我们都仍应感谢祖先过往的智慧造就了今日此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豆腐制作技术的外传始于唐朝。在唐朝时,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饮食、宗教、服装等各方面都有交流,而豆腐和酿造食品的制作技术,也随唐代赴日高僧--鉴真之随行人员流传到日本,日本的文献中,"豆腐"文字的出现比起中国约晚了五百年。在1963年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本奈良参加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时,有许多日本豆腐的制品行业参加这个盛会,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的鉴真和尚正是日本豆腐业的祖师。现代,豆腐类在日本的料理领域中,其功力之深、运用广泛、吃食之众,几乎要与象征大和民族饮食文化的剌身--生鱼片和寿司是等量齐观了。

细嫩柔软、洁白如玉、营养丰富、风味清淡、物美价廉的豆腐早在世界各地逐步奠下了根基,在亚洲人民的家庭菜单上,也已占据一席重要地位,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更是少不了豆腐;二千年前的智慧造就了今日这享有大自然充足养分,极富蛋白质的东方食品,其之清淡滋味纵不如其他的浓烈风味香浓,但直至今日又还有谁能完全抗拒这吸取众长、集聚美味的人间珍品?

❾ 豆腐起源于哪个朝代

豆腐起源于中国西汉时候。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9)酱豆腐发明扩展阅读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会士闵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记》中最早向欧洲人介绍一种在中国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绍豆腐制法。

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不太熟悉豆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义和健康食物日趋重要,在20世纪末期广为西方食用。

阅读全文

与酱豆腐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