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定历史上有位被称为“神医”的是哪位
李杲 公元1180-1251字明之号东垣后人多尊称为东垣老人。中医史上的宋元四大家之一。他祖辈世代居住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在汉初称为东垣县因此他取了这个古地名作为自己的号。他祖辈家中富有钱财在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后核查真定、河间两路路是当时行政区名称住户时李家财富在两路中居首位。 李东垣小时候就和一般孩子不同。长大后言语忠诚有信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他在人际交往上很谨慎与人接触时没有开玩笑的话。市面上众人以为可资娱乐的场所他从未去过似乎天性生来就是这个样子。朋友们中有些人妒忌他就在一起秘密的商议让妓女们去调戏他有个妓女牵扯了他的衣服他便当即愤怒的责骂并把衣服脱下来烧了。在乡里的豪绅接待派往金国的使臣时作为南宋使臣的府尹听说他年纪轻轻便有高尚的操守和品行就暗示妓女强劝他喝酒。他推脱不了就稍微喝了一点立刻就大吐着退出去了。其自我珍爱到了如此的程度。 他跟王从之翰林学习《论语》、《孟子》跟冯叔献翰林学习《春秋》。他家宅院内有块空地就用来建造了书院以便接待儒士。他家里每天有许多名士来拜访。有些人生活有困难他都一一周济。泰和年中公元1204年左右农业收成不好很多灾民逃荒到他家乡他都竭尽全力赈救有许多人因此而保全了性命。 东垣的母亲王氏卧病不起让乡里的好几个医生来救治。是寒证还是热证他们的说法都各不相同各种药物都用遍了也无济于事最后连什么病都没弄清楚就死去了。东垣痛悔自己不懂医而失去了亲人于是立下志愿说如果遇到高明的医生一定要努力学医以此永志自己的过失。听到易州的张元素先生人称洁古老人医术闻名天下他就进献了很多钱物去拜他为师。几年以后他就全部掌握了张元素的医术。 他向国家交纳钱财买到了一个官职当时国家允许监察济源地方的税收。那一带的百姓感染了当时的流行疫病即俗称的大头瘟。医生们查遍了方书找不到与大头瘟对证的方药。于是医生们根据自己的见解胡乱的给病人服泻下药没有效果。再泻下病人就一个个的死亡。医生们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病人也不认为是医生治错了。东垣独自在心中悲伤而哀悯于是废寝忘食对疾病循其流而溯其源、察其标而求其本终于创制了一个药方。给病人服用后居然有效果。他便特的把此方刻写下来长期保留并且印刷后张贴在人群聚居的地方。服用此方的病人没有一个不见效的。当时人们认为是神仙传授的药方就把它刻在圆顶的石碑上。 李东垣家中很富足用不着以医技谋生又加上他看重自己的品行操守因此不轻易屈尊为人治病人们也不敢把他叫作医生。就是那些士大夫得了病如果不是非常危急迫不得已通常也不敢请他来诊治。他最初也没有把医作为名份的事许多人也不知道他精通医学。后来他因躲避蒙古军队入侵而到了汴梁于是才凭借医术结交了一批公卿官僚。他治病时效果显著的验案另有书籍记载下面只是载于史书中或出于名家手笔的几个验案。 北京人王善甫是京都的酒官得了小便不通的病眼珠子凸出肚皮胀大得象鼓一样膝盖以上的皮肉坚硬得象要裂开一样不能吃不能喝。其他的医生们用了甘淡渗泄的利尿药也没有见效。李东垣对那些医生说这个病很深沉了啊。《内经》有言膀胱是津液之府必须得气化才能排泄小便。现在用了渗泄小便的药剂病反而加重了那是因为气不化的原因。启玄子说没有阳的阴无法生没有阴的阳无法化。甘淡渗泄的药都是阳药只有阳没有阴阳又怎么能化呢第二天李东垣用了阴药给病人服用结果只服了一剂药病就好了。 西台掾的萧君瑞二月中得了伤寒发热医生给他开了白虎汤结果病人的面色变得墨一样的黑原来的证状看不到了脉象沉细小便失禁。李东垣开初不知道医生用的什么药等到诊断以后便说这是在立夏前误用白虎汤造成的错误。白虎汤大寒大凉不是行经气的药只能寒腑藏之气如果不善于运用就会使伤寒本病隐伏在经络之间。有的人又用大热之药去补救就伤阴气又会变生出其他病症来这不是补救白虎汤的办法。我要用就用升阳气、行经气的温药。有人诘难他说白虎汤是大寒之剂不用大热药怎么能补救你那样治怎么行李东垣说病隐伏在经络之间阳气不升经气就不行经气行以后本证又会显现出来了。本证又有什么难治的呢后来果然象李东垣说的那样把病治好了。 魏邦彦的妻子突然间眼睛里长翳子从下而上的长颜色是绿的肿痛得无法忍耐。李东垣说翳子从下而上的长可知病是从阳明经来的。绿色不是五色中的正色那是肺与肾共同生病而起的邪气。于是就泻肺、肾的邪气并用入阳明经的药作为佐使药。服药后本来已经见效了后来病又复发了三次并且随着邪气所来的经脉不同而翳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李东垣便说各条经脉都属于眼目经脉有病则眼目相随。这一定是经络不调月经不调则眼目之病好不了。一问之下果然是那样。于是象李东垣所说的那样去治疗病就不再发作了。 冯叔献的侄儿冯栎年纪才十五六岁得了伤寒病眼睛发红而突发性的口渴脉搏每息达到七八至。有个医生要用承气汤施行下法已经煮了药刚好碰到李东垣从外面来冯家就把情况告诉了他。李东垣切脉后吓了一大跳说道这个娃娃差点被杀了。《内经》有言脉搏的次数快急都是热的表现迟缓都是寒的表现。现在脉来八九至是热到极点的现象。而《会要大论》说有的病脉象与病相吻合而病却向反方向发展是怎么回事呢脉的至数与病相吻合但手按在脉上没有鼓荡的力量且所有阳经的经气都这样。如果这样病就已经传变而成为阴证了。叫人拿干姜、附片来我要用热因寒用法来治疗。药还没有准备好病人的爪甲就变了色显出寒证立刻服了八两药一会儿出了汗病就好了。 陕帅郭巨济得了偏瘫的病两个脚指头贴在足底不能伸直。李东垣用长针刺他的委中穴一直深刺到骨头都不知道痛出了一二升血颜色象墨一样黑并且又用谬刺的手法刺络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针刺。这样刺了六七次服了三个月的药病就完全好了。 裴择的妻子得了寒热病月经不来已经有几年了并且已经出现了喘嗽的症状。别的医生都给她服蛤蚧、肉桂、附子之类的热药。李东垣说不是这样的。她的病在阴份而与阳气相搏温热药使用过份了因此没有益处反而有害。给她服凉血的药月经就会来了。后来果然是那样治好了。 宣德的侯经略他的妻子得了崩漏病医生们都治不好。李东垣切了她的脉用纸把她的症状一条一条的写下来多到四十多种。给她服药后第二天就减少了二十四种。前后服了五六天的药病就好了。侯经略给了李东垣很丰厚的报酬以示感谢。 李东垣治病的情况大都象这个样子。他特别擅长于伤寒、痈疽、眼科疾病。当时的人都把他看成神医。他所著的医书也在世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壬辰公元1232年间他渡黄河北上暂时居住在东平直到甲辰年公元1244才返回乡里。有一天他对友人周德父字都运说我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世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怎么办啊德父说廉台的罗天益字谦甫性情品行敦厚朴实常常遗憾自己所学的医术不精纯有志于学习你想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了吧。后来有一天周德父和罗天益一起来拜见东垣。东垣一见面就问你是来学习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来学习传授医道的医生呢罗天益说只是传授医道罢了。于是便跟着东垣学习日常的饮食用品都由东垣供给。学习了三年后为嘉奖他长期学习不倦的精神东垣给他二十两白银说我知道你生活境况很艰难恐怕你思想动摇半途而废可用这些银子作你妻子儿女的生活费用。罗天益百般推辞不接受。东垣说我连医道这样的大事都不吝惜怎么会吝惜金钱这些小事呢你不要再推辞了。 临终前东垣把自己一生中的著述清理校勘分卷装函按类编辑排列在书案上嘱咐罗天益说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我李明之也不是为了你罗天益而是为了天下后世之人千万不要湮没了要把它们推广施用下去。东垣于辛亥年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李东垣对《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古典医籍有很深刻的研究他的许多创造性的医学理论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当时社会环境因战乱等因素而很不安定由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不调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很多这些病用治伤寒的方法往往治不好。李东垣从实践中体验到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都能耗伤人的元气成为内伤病的病因因此提出了内伤学说。以后病分外感、内伤就成了后世医家辨证的一大原则。 李东垣对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在张元素的脏腑病机学说的启发下结合《黄帝内经》中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认识到脾胃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最关紧要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而内伤脾胃的病因他认为是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继之则元气乃伤。可见他已经认识到了人的情志变化等精神因素在脾胃内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的作用而形体劳役过度、饮食不节则是另外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李东垣的著作除了三十多万字的《伤寒会要》外主要还有《医学发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此事难知》、《药象论》等书。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特别是《脾胃论》不但创立了中医史上的补土派又称温补派对脏腑辨证和三焦辨证的诊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后世儒医把儒家学说搀入医理大开方便之门。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已成后世儒医之箴言。 参考文献 1砚坚《东垣老人传》选自《医史》李濂撰 2《元史·列传第九十方伎》明·宋濂撰 3《伤寒会要》引选自《遗山集》卷37金·元好问撰 4《中国医学史讲义》北京中医学院编。
❷ 名医朱丹溪的传说有哪些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赤岸人。因居所临丹溪,后人尊称“丹溪翁”。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与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被誉为中华十大名医。
他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而创立了著名的滋阴学说,成为中医学上养阴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医学著作。
朱丹溪将红曲的功效和红曲酒的酿造方法总结归纳于《本草衍义补遗》,并于公元1327年始创丹溪红曲酒。
中华十大名医
朱丹溪先习程朱理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朱丹溪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滋阴派创始人
滋阴派,中国医学学派分支之一,由朱丹溪所创。朱丹溪的滋阴派学说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丹溪红曲酒鼻祖
史料记载,丹溪红曲酒由朱丹溪于1327年始创。
红曲的渊源,可以追溯的到1000多年前。但直到元代,朱丹溪老先生把红曲的功效和红曲酒的酿造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一一记载到《本草衍义补遗》之中,从此,丹溪红曲和丹溪红曲酒才得以诞生和流传,红曲养生价值也得以升华。230年之后,李时珍根据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才将红曲功效记载到《本草纲目》之中。
丹溪红曲酒自朱丹溪创立以来,后经其后人恪守祖训,22代传承,至今已有692年历史。
❸ 李东垣医学全书的编辑推荐
李东垣,名杲,为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历代流传的署李杲之名的书籍很多,今根据任应秋先生的意见,将确为李东垣的七种著作汇编一册,包括《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和《脉诀指掌》。另外,在本书原著后还附有“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文一篇,以及“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和“李东垣方剂索引,非常方便读者学习、研究和应用。
❹ 哪里有张元素《医学启源》、《医学发明》或者李东垣的医学著作下载
给点分咯,我发给你
❺ 东坦李杲明之是哪一时期的人
李东垣(1180~1251),男,汉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❻ 李东垣是哪个朝代的 宋朝还是元朝
元朝。
李东垣(1180~1251),男,汉族,又名李杲,字明之,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
❼ 李东垣医学全书的内容简介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以号行世。河北正定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2年),卒于蒙古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享年69岁。为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历代流传的署李果之名的书籍很多,今根据任应秋先生的意见,将确为李东垣的七种著作汇编一册,包括《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和《脉诀指掌》。
另外,在本书原著后还附有“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文一篇,以及“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和“李东垣方剂索引,非常方便读者学习、研究和应用。
❽ 金元四大家的医术分别是怎么样的
我国医学发展到金元时代,已有良好的基础,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人们思想解放。出现各种学术流派,所谓的“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说法指的就是这一情况。从宋代开始至金元时代研究各种医学分科的专门学术著作问世。
金元医家学说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北方,彼此之间开展了热烈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在这种学术氛围之下,培养了四位著名的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后世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被称为寒凉派,治病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张子和被称为攻下派,最拿手的是使用汗下吐治病;李东垣被称作补土派,喜用补中升气之方治病,创外伤内感之辨惑法;朱丹溪被称为滋阴派,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方常以凉润滋阴。虽然,张子和师承刘完素,但他们的医学理论却不同,用药法则也不同。师承关系上,更妙的是,朱丹溪向罗知悌习医,而罗知悌受业于刘完素,且旁通李东恒、张子和等之所长。但使用的方剂与医学理论又不相同,每个人自成一家,都有一套医学理论。
刘完素(1120一1200),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刘河间。他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医家,他和他的弟子组成了“寒凉学派”,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刘完素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母亲身患重病,他四处为母求医,当时的医吏们嫌他俸金微薄不给他母亲治病,最后他母亲病死家中。从此他立志学医,年轻时就刻苦通读了《黄帝内经》。朝勤夕思,废寝忘食,十五年从不间断。相传他的这种做法感动仙人,因此仙人传授医术于他,极似扁鹊。他不爱做官,金章宗完颜景曾三度请他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他一直在民间行医,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现在在河间还留有他的遗址。
刘完素一生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等,其中《素问玄机原病式》最能代表其学术思想。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认为各种疾病因火邪致病者居多。因此在治疗上他主要主张使用寒凉的药物,因此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今河南兰考县)。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使用“汗、吐、下”三法之高手。家族三世行医,自其祖母韩氏开始,到张从正这一代已经行医近百年的时间。幼年随父学医,到20岁时就开始四处悬壶出诊。他在继承父业之后又拜刘完素为师。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就享誉医林。后来经过别人的推荐,在金兴定中期被昭进京做御医。但由于他为人放荡不羁,无威仪,喜好读书喝酒,其高标远旨的攻邪思想又不被当时的医家们接受,最后决定隐居。
隐居后张子和潜心行医,一生共写了6部著作,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两部——《儒门事亲》15卷、《张子和心境别集》1卷。《儒门事亲》注重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倡导攻下三法治疗诸病。书中以六邪归纳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为“六门三法”,此即为该书所创立的“攻邪论”的主要思想。在学术思想上,他在继承师傅刘完素的思想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师傅的思想,而具有新的见解,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医学家。主张“古方不能尽治今病”。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病邪的外侵,所以必须攻邪外出,不能使它停留体内,否则就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后人称他为“攻邪派”。他强调在治病时应多用催发汗、催呕吐的药物。但他的观点遭到他人的反对,有的人说他是故弄玄虚。这就是他选择退出朝廷隐居的原因。
李东垣(1180一1251),字明之,名杲,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他出身于商人兼地主家庭,幼年时母亲身患重病,家人也为他母亲请了很多医生,但因医术不高,母亲医治无效身故。李东垣悲痛之余,深感一个良医的重要性,从此他立志学医。为了求师拜学,他不惜重金拜易州人张元素为师,由于他勤奋学习,其师尽传其术。
李东垣所处的时代是金元混战年代,民族矛盾极为严重,社会兵连祸结,各种流行性疾病四处传播,人民生活不安定。李东垣看到人民患病大多数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劳累过度所致。如果在治疗时一味地采用刘完素寒凉攻伐的药物,常常会耽误病情。为此李东垣广泛地推广“内伤学说”,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治疗上擅长温补脾胃,因此后人称其为“补土派”或者是“温补派”的门人。他的一生著书《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而其中《脾胃论》即为他的学术思想的代表作。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亭,字彦修,元代婺州人(今浙江义乌),因家乡有小溪,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朱丹溪。丹溪幼年丧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好学,对看过的书籍过目不忘,即能成诵。早年习举子业,30岁时有志于医学,36岁时又从许文懿学理学,有“东南大儒”之称。一天,许文懿对朱丹溪说:“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一提到学医,便引起了他痛苦的回忆,因为在他30岁时,母亲心脾疼痛,当时医生都束手无策,四方求治无效。回想起这一切,他就心胆俱裂,痛不可追。通过老师的开导。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精通一门技艺之后才有益于人,就算没做官,也就像做官一样普济天下,从此他便弃举子业,潜心学医。
元英宗至治三年,他来到杭州求学,得知罗知悌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有真才实学,就决意从他学医。但由于罗知悌很难接近,朱丹溪在刚开始时多次吃闭门羹。但他依然心诚志坚,就这样竟然能恭候在门外长达三个月之久。他的这种求学的精神感动了罗知悌,从而授业于他。罗知悌果然名不虚传,不仅为刘完素的再传弟子,还旁通张子和、李东恒之学。朱丹溪虚心向他求教,从学多年,尽得其术而归,回到家中,他一举治愈了师傅的痼疾,因而名扬天下。
朱丹溪在治疗众多患者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提倡滋阴降火,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
❾ 一气之微汗 一旬之通利 什么意思 出自《医学发明》李东垣
意思是一小会儿的自然出汗,会使身体舒服一旬(一旬就是10天)这里并没有指明是多少天
❿ 李东垣医学全书的目录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活法机要
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
东垣试效方
脉诀指掌
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李东垣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