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字数少的陶行知名言有哪些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陶行知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 陶行知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 陶行知
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陶行知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陶行知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 陶行知
2. 陶行知 《创造宣言》内容
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3. 陶行知另一个名字叫陶gan,请问gan字咋写
“gan”为“行知”二字合写的一个字,为先生自创的字,先生将此字作为自己的名,为自己第三次易名,表明先生自己的“行知行”观。
4. 陶行知的名字的来历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并且以此自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5. 陶行知创的“知行合一”的字的书法的图,,谢谢!!
上面是行书,下面是金文
6. 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读陶行知创造了一个字:这个字既像“行知”,又像“知行”,代表“行知行”的意思。
把“知行合一”拼成一个字 很像“衙”字, 不过是把中间上半部分的“五”换成“矢” 有“知”有“行”,我不知道怎么读但是陶行知的意思是主张知行合一、、、
7. 陶行知的名言有哪些少于8个字的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陶行知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 陶行知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 陶行知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 陶行知
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 陶行知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 陶行知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8. 陶行知是一位怎样的人30字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9.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四种精神是:
“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9)陶行知创造了一个字扩展阅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参考资料:网络-《陶行知教育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