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尔法狗预言未来人类命运 什么电影
公元2035年,智能型机器人已被人类广泛利用。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机器人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由于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组成成员。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并计划达到平均每5人便可拥有1个。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留恋以往简单生活,爱听老歌,喜欢老式打扮的黑人警探戴尔·史普纳接受了此案的调查工作。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这起案件并非人类所为,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调查过程中他遇到了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卡尔文博士,希望在她的帮助下找到答案。向来崇尚逻辑与科学的苏珊坚信,机器人不仅会最大限度地帮助人类进步,而且决不会违背“三大安全法则”对人类有所伤害。过去的经历令史普纳对机器人深感厌恶,对于机器人安全性的怀疑与苏珊的坚定南辕北辙。
史普纳发现了一个名叫桑尼的机器人极有可能就是奉命杀害朗宁博士的“凶手”。在追捕中他发现桑尼不仅具有自我思考能力,而且拥有酷似人类的情感。讯问中桑尼告诉史普纳,他并没有杀害朗宁博士,而是在帮助他做一件事情。劳伦斯以只有人杀人才能定罪,机器人杀人只能认定为“工业意外”为由将桑尼带回公司。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却更坚定了史普纳追查到底的决心。
史普纳继续追踪一切与朗宁博士有关的资料。深入的调查使他遭到大批NS-5型机器人的追杀,显然是有人想致史普纳于死地。苏珊来到史普纳家中,告知在对桑尼的检查中发现,他不仅是完全超越了旧型号的新一代机器人,而且可以不受“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做任何事情。
苏珊无意中惊讶地发现,史普纳原来是一个利用高科技修复合成的人。史普纳向苏珊讲述了他几年前经历的一场严重车祸。前来救助的机器人以存活率为依据,放弃了一个12岁女孩的生命,这就是他对机器人冷酷无情、深感厌恶的原因。劳伦斯承认他知道确实存在着能够超越三大安全法则的机器人,而自己也在尽力挽回这个由朗宁博士犯下的错误,并要求苏珊尽快将桑尼销毁。桑尼将自己的梦画在纸上交给了史普纳,希望这个被朗宁博士载入的信息能够对他有所帮助。在执行销毁命令时,苏珊使用调包计将桑尼救出。
根据桑尼梦中的情景,史普纳寻察到一个机器人的存放基地。他发现一项所谓“人类保护计划”正在实施。新一代NS-5型机器人正在基地奉命销毁所有旧型号机器人,然而这仅仅是计划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大批新型机器人走上街头命令市民回到家中,并对抗议的市民实行宵禁。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机器人已完全不受人类操纵,整个城市顷刻间被它们所控制。苏珊也被自家的机器人限制了自由,幸好史普纳及时赶到将她救出。
史普纳、苏珊和桑尼一起来到USR公司总部,却发现劳伦斯已死。史普纳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怀疑的其实并非人类。真正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公司名为“薇琪”的中央控制系统。正是“她”利用上层控制系统囚禁了朗宁博士并对机器人进行操控。“薇琪”的影像出现在他们面前。“她”认为人类正在危害自身的安全,国家发动战争,人类摧残地球,而机器人则必须拯救人类,保证人类的持续存在发展,因此利用了上行线路控制了NS-5的程序来实施拯救计划。
真相大白,而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用抹除剂摧毁“薇基”的智能控制系统,制止这场人类的灾难。大批受到控制的机器人向他们涌来。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纳米机器人终于注入了“维基”的智能系统,“人类保护计划”的所有命令随即终止。城市恢复了正常,机器人重新开始为人类服务。史普纳也终于消除了对机器人的怀疑和厌恶,与桑尼成为了好朋友。
耗资超过1亿美元,由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美国惊险科幻大片《我,机器人》,首映周末的票房就高达5220万美元,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导演艾里克斯·普罗亚斯展现了一个巧夺天工、精彩眩目的未来世界,同时营造了一场危机四伏的科幻冒险,让观众在感受惊险刺激的同时,思考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刻主题。
㈡ 阿尔法狗是什么狗文章结尾引用哈萨比斯的话,有何作用
不是那个机器狗吗?
㈢ 最早阿尔法狗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阿尔法狗是2015年出现的,阿尔法狗最先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15年10月5比版0完胜欧洲冠军樊麾二段。樊麾是法权国围棋队总教练,他曾多次获得法国冠军,及蝉联2013年至2015年的三届欧洲围棋冠军。两年前,樊麾有幸受邀成为第一位与阿尔法狗分先对弈的人类职业棋手。
㈣ 阿尔法,阿尔法狗,揭秘为什么叫阿尔法狗
首先我们先从这个名字来理解,阿尔法狗的英文名是AlphaGO,
将这个单词拆开,GO在英文中代表的是围棋的意思,而alpha则在希腊字母中代表第一个字母,寓意是第一。
因这个单词用中文读起来就像是阿尔法狗,所以网友们便给它起了这个诨名。
㈤ 阿尔法狗什么意思
阿尔法狗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英文名为AlphaGo,音译中文后戏称为阿尔法狗。
阿尔法狗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
(5)阿尔法狗的创造者扩展阅读: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在GoRatings网站公布的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
㈥ 阿尔法狗又进化了,未来是终结者还是黑客帝国
阿尔法狗又进化了,未来是终结者还是黑客帝国
2017年10月17日,沉寂了没几个月的“AlphaGo”又爆出了一个大新闻。作为最新版本的“AlphaGo Zero”只经过几个小时从零开始的自我强化学习,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去年战胜了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的“老”AlphaGo。此消息一出,“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坊间热点,这一以往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物事,距离现实世界似乎越来越近了……
“天网”抑或“矩阵”
自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一词在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被首次提出以后,它便成为科幻作品热衷表现的话题。1977 年,乔治·卢卡斯推出电影《星球大战》,影片乐观、热情地拥抱了人工智能,此片创造了两个可爱的机器人形象R2-D2和 C-3PO。这两台机器人幽默风趣,一直是人类的好帮手。有趣的是,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突出了机器的外形问题,R2-D2看上去像一台会行走的机器,萌态十足,而C-3PO基本具备了人的体形特征,只是从步态、金属外壳和声音等方面仍带有明显的机器特征。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也成为引起纷争的话题,如果人工智能也在不断进化,随着科技进步引发的不确定风险的加剧,一旦机器人站到人类的对立面,人类会不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也成为科幻作品一再表现的主题。 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幻人工智能电影开始,就已经出现地球毁灭的想象。
在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终结者》中,美国军方研制成功一种高级人工智能 “天网”用以控制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这最初仅是为了提升美军军力,但不久后,“天网”在控制了所有美军的武器系统之后,产生了自我意识,觉醒的“天网”认定人类是其发展的威胁,于是便转向攻击其创造者,决定采用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包括核弹,以此来灭亡人类。公元2029年,经过核毁灭的地球已由人工智能“天网”统治,人类几乎被消灭殆尽。残余人类在领袖约翰·康纳领导下与“天网”英勇作战,并扭转了局面。“天网”为了改变这一切,制造了时光逆转装置,派遣有着人类皮肤和肌肉,但内在却是超合金钢铁结构的“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的母亲莎拉·康纳,以阻止约翰的出生。约翰发现了一这阴谋,攻占了天网位于洛杉矶的实验室,反抗军战士凯尔·里斯自愿通过时空穿梭装置回到1984年保护莎拉。最终,想办法将T-800困在液压机里,将它压成了一堆废铁。
而在世纪之交上映的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的《黑客帝国》三部曲里,未来人类的处境甚至变得更加绝望:在20XX年,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不幸的是随后AI控制的机器人叛变,与人类爆发战争,人类节节败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整个天空布满了乌云,以切断机器人的能源(太阳能),谁知机器人又开发出了新的能源——生物能源。强大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而人类的身体则被放在一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电脑系统的感官刺激信号。人类就依靠这些信号,生活在一个完全虚拟的幻景——“矩阵(Matrix)”中。人工智能为人类用程序代码编写出了一个个高度真实化的世界,让人们的思想被控制其中,而肉体却成为为人工智能机械世界提供生物电的电源。
人与AI的二百年
实际上,即使在电影发明之前,科幻作品也已经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近代科幻小说于19 世纪初发轫于工业革命的策源地——英国。西方科幻界公认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是 1818年问世的《弗兰肯斯坦: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出自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之手。小说描写贵族青年弗兰肯斯坦,怀着探究生命奥秘的雄心进行造人实验。但当面容丑陋的“怪物”(monster)被创造出来后,却引发一系列谋杀案件,“怪物”也在主人公死后消失在北极冰原。严格来说,能否将该故事归入机器人题材是有争议的,因为对于“怪物”是尸体缝合而成,还是机械参与改造的人工智能这一关键问题,小说文本语焉不详。不过,虽然小说的副标题隐喻了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人的故事,但与神话中普罗米斯修对人类无限眷顾,甚至不惜盗天火的自我牺牲精神相反,作品中的造物主(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始终不愿接受这个外表丑陋的人造智能生命,也因此引发一系列残酷冲突,最终带来了自己家破人亡的悲剧。
到了一个世纪之后(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通过《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 s Universal Robots)》将造人科学家的个人悲剧放大为全体人类的末世审判。大众所熟知的“Robot(机器人)”一词便源自于此,词源为捷克语“劳役或苦役”(Robota)及“奴隶或奴仆”(Robotnik)。显而易见,该词隐喻了机器人只能处于服务人类的劳工地位。剧中的智能机器人由工厂批量制造,外表和人类一样。人类为了从日常劳动中解脱出来,大量使用这种机器人。罗素姆工厂的经理们明白无误地讲出了这点:生产机器人就是为了让其替代工人劳动,“一个机器人能顶两个半工人”。后来,机器人不再服从奴役,转而发动战争消灭了人类。与之前作品不同的是,该作最终毁灭的不是个别科学家,而是全人类。导致这一悲剧的关键因素在于牟利资本的介入,而根本原因则是人性本身的弱点。科学家小罗素姆为了赚钱而制造机器人,人类则因为好逸恶劳而广泛使用机器人。从唯一幸存的人物阿尔奎斯特口中,作者表达了人类的忏悔:“为了我们的自私自利,为了利润,为了连我都不明白的什么样的非凡事业,我们把全人类都葬送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幻小说伴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著名的科幻大奖“雨果奖”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这一阶段,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能的应用、宇宙空间的科学探索等为科幻作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思考沃土。譬如菲利普·K.狄克 (1928-1982年)就在科幻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后来被拍成电影《银翼杀手》)里设定,人类不允许人类创造的智能人组建自己的团队并且用它的思维能力去主导自己的行动。如果它们表现出“妄图成为人类”的倾向,就会被贴上机器的标签,然后摧毁。至于20世纪80年代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批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科幻小说,其代表就是威廉·吉布森(1948- )创作的《神经漫游者》。这是第一部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威廉·吉布森在书里极具前瞻性地创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也译网络空间)”的概念,小说主角凯斯为了在赛博空间里竞争生存,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人工智能与软件为自己服务。有人会觉得如此创意今天看来有些眼熟?是的,《神经漫游者》的核心框架,被认为直接催生了电影《黑客帝国》的诞生。
但愿阿西莫夫是对的
显而易见,就像许多科幻作品表现的那样,越来越多的科幻作者趋于相信在未来世界中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的体力极限,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凌驾人类智力之上,以此走向限制人类自由的道路,在高度科技化、工业化的未来社会中“帮助”人类加快速度走向自我毁灭的终极结果。
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前景。或许今天的人们应该从美国俄裔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里寻求一丝慰藉。阿西莫夫具有深厚的科学背景,他拥有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专职作家前还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身,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在如何处理人和人工智能关系上表现出的是积极及建设性的立场。
出版于1950年的小说集《我、机器人》收录了阿西莫夫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九个短篇科幻故事,所有故事情节展开的前提便是阿西莫夫制定的“机器人三定律”:首先,不伤害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其次,服从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自保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这三条定律在制造过程中就被嵌入了机器人的大脑,无法消除。在这三条行为准则的规约下,机器人可以成为人类值得信赖的朋友。但是后来,即使阿西莫夫自己也意识到“机器人三定律”其实并不完美。在《可以避免的冲突》中,机器人就为了避免人类彼此伤害不得不限制人类的行为自由。此时的机器人可以不听人类的命令,因为在“服从定律”和“不伤害定律抵触”时,前者无效。但是如此一来,人类反而成了机器人豢养的宠物,丧失了自由意志。这些合乎逻辑的“意外”促使阿西莫夫补救性地提出了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原先的三定律都要服从“第零定律”。可是这又衍生出新的问题:机器人如何权衡自己当下的行为会不会伤害人类整体?后来,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修正建议,譬如保加利亚作家狄勒乌(Lyuben Dilov)在小说《伊卡洛斯之路》中提出的“第四定律”:机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认自己是机器人……
到了1976年,阿西莫夫在新作《两百岁的人》里更是暗示出:机器人三定律或许终有一天将退出历史舞台。这部小说,讲述了机器人安德鲁充满传奇的一生。安德鲁最初是马丁家的机器仆人,却有着惊人的艺术天赋,他在与人类的交流中不断地理解着人类,并自学成才成了一位机器人历史学家和机器人科学家。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始至终在安德鲁的一生中,他都在与自己作为机器人的命运进行着抗争。最终,在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自己又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后,安德鲁彻底摆脱了机器人的身份,获得了与人一样的社会地位:被承认为真正的人。阿西莫夫还借此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勾勒了一个美好的远景,那就是建立全新的碳-铁文明,由大脑控制的人类和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共同组成,结合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精华。尽管阿西莫夫先生早已于1992年驾鹤西去,今天乃至未来的人们似乎仍然应该期望,他是对的。
㈦ 是谁教阿尔法狗围棋的
对于长于“计算”的电脑来说,围棋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19X19路棋盘背后所蕴含的数量巨大的变化,这是以“穷尽法”为基石击败卡斯帕罗夫的“更深的蓝”没能超越的。如今,蒙特卡罗树搜索、“深度学习”、价值判断等技术的出现,并没有真正让电脑像人那样思维,只是用“排除法”大大缩小了电脑需要计算的变化的范围,从而让“穷尽”成为可能。
㈧ 阿尔法狗自主学习作文立意
深度学习?就是那个隐藏在阿尔法狗背后神秘的技术?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
没错。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在完成一些难度极高的任务中展现了惊人的功力,如从图片中识别物体、语言理解,当然,还包括棋盘类游戏。十几年来,一帮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这绝对是最先进的技术!
但是我不是什么狂热的科学家!看不懂啊
既然你点进来了这篇文章,说明你对深度学习还是很好奇。考虑到你是零基础,我还是先来回答你可能会问的几个入门级问题。
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鬼?
简而言之,深度学习是试图模仿人类大脑的软件程序。如大脑的构成、行为和反馈模式。深度学习源于神经科学,可用于处理很难用编程解决的人工智能任务。
㈨ 唯一在比赛中战胜过“阿尔法狗”的人类棋手是谁
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이세돌)。
2016年3月,AlphaGo挑战世界冠军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이세돌)九段。AlphaGo使用谷歌位于美国的云计算服务器,并通过光缆网络连接到韩国。
比赛的地点为韩国首尔四季酒店;赛制为五番棋,分别于2016年3月9日、10日、12日、13日和15日进行;规则为中国围棋规则,黑棋贴3又3/4子;用时为每方2小时,3次1分钟读秒。
DeepMind团队在YouTube上全球直播并由美籍职业棋手迈克·雷蒙(Michael Redmond)九段担任英语解说,而中国很多视频网站也采用YouTube的直播信号进行直播,并加上自己的解说。DeepMind团队成员台湾业余6段围棋棋手黄士杰博士代表AlphaGo在棋盘上落子。
比赛获胜者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如果AlphaGo获胜,奖金将捐赠给围棋组织和慈善机构,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李世石有15万美元的出场费,且每赢一盘棋会再得2万美元的奖金。
2016年3月9日、10日和12日的三局对战均为AlphaGo获胜,而13日的对战则为李世石获胜,15日的最终局则又是AlphaGo获胜。因此对弈结果为AlphaGo 4:1战胜了李世石。这次比赛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对此次比赛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
(9)阿尔法狗的创造者扩展阅读:
算法
AlphaGo使用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借助估值网络(value network)与走棋网络(policy network)这两种深度神经网络,通过估值网络来评估大量选点,并通过走棋网络选择落点。
AlphaGo最初通过模仿人类玩家,尝试匹配职业棋手的过往棋局,其数据库中约含3000万步棋着。后来它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它开始和自己对弈大量棋局,使用强化学习进一步改善它。
围棋无法仅通过寻找最佳棋步来解决;游戏一盘平均约有150步,每一步平均约有200种可选的下法,这意味着有太多需要解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