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匈奴人的发明

匈奴人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12 02:58:53

Ⅰ 请高手介绍匈奴

匈奴人是来自中亚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可能由于气候的改变,他们从公元第三世纪开始,就往西方迁移。他们是天生的骑手,非常熟于马背作战,并且善于使用长矛和弓箭。常常,他们一家大小带着成群的牧马和牲畜到处迁徙,寻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们在军事上剽悍精练,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不过,他们之所以会发动一波波西迁的浪潮,是因为他们本身也受到其它民族的攻击和赶离的缘故。这个骨牌效应,让庞大的人口往西方涌进,在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国,甚至多瑙河与莱茵河地区,造成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公元476年,终于推翻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一直在寻找他们的理想居所,后来就定居在东欧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苏河的斯基特城为他们的大本营。由于他们需要非常辽广的草地,为马匹和牲畜提供足够的饲料,匈奴人就以结盟或征讨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范围从俄罗斯的乌克兰山地,横跨到法兰西的莱茵河。

匈奴人是优秀的骑手,他们从孩童开始就接受训练,有些人更认为马镫是他们发明,因为它可以让骑手平握着枪俯下攻击,从而增加作战能力。他们的机动性高,可在一天之内多次替换马匹,好让他们不断前进,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另一个利器就是复合弯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胜一筹,可踩着马镫前后左右开弓。他们战术的特色就是令人震惊而且让人丧胆的闪电攻击。他们是一支轻骑部队,而其政治组织需要有一位强大的领袖,才能带领他们去达到目标。

在阿提拉的统治期间,匈奴人的势力达到了巅峰。在公元433年,他就成为匈奴人的领袖,并开始往俄罗斯的南方和波斯,发动一连串的攻击。在两次重要的攻击中,造成极大的恐慌和破坏之后,他就接受了贡金,然后把注意力转往巴尔干。公元450年,西罗马帝国成了下一个目标,他带领10万大军,横过梅因斯北部的莱茵地区。在往前推进100里的途中,掠夺在今天法国北部许多的城镇。当阿提拉围攻奥尔良城的时候,罗马将军阿哀契乌斯,就率领由高卢人和罗马人所组成的军队对抗阿提拉。在最重要的萨隆一役,阿提拉虽被击败,但一息尚存。

萨隆的战败被认为是史上至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因为基督教的信仰很可能就此在西欧消失,并且由亚洲的民族来统治这个地方。

阿提拉后来入侵意大利,寻找新的掠夺目标。当他进入意大利之后,很多难民纷纷往沿岸的岛屿逃难,根据过去的说法,威尼斯就是由这些难民所建立。尽管罗马的力量已经衰败,而且他们的重要部队仍然在高卢,但由于匈奴人在意大利征战连连,再加上疾病和饥饿,使得他们的力量也同时衰退。在一场十分重要的会议中,阿提拉与教皇李奥一世会谈,并同意撤退。

阿提拉在公元453年逝世之后,因为没有一位强大的领袖能够统一匈奴各部落,匈奴帝国也就随之瓦解。帝国所统治的民族起来反抗,匈奴的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导权,时有冲突发生。最后,他们终于消散在另一波由亚伐人主导的入侵浪潮之中,也同时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Ⅱ 匈奴史上最有成就的单于,他发明了哪种武器,打遍天下无敌手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中原人的领袖是皇帝,而匈奴人的领袖是单于。历史上匈奴的历代版单于之中,权最有名声的要数“冒顿单于”了,他不仅能够带兵作战,而且还有智谋,在位期间统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极为强大的匈奴帝国。相传冒顿不仅打仗特别的厉害,搞起发明来也很厉害,他曾经发明了一种武器,据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每次在作战的时候,只要冒顿单于把箭射向了哪里,手下的士兵就要一拥而上,把目标击溃,所以说,冒顿单于很快就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因此这个武器在战场上起到了一个发号施令的作用,起的是凝聚人心的作用,作用巨大。

Ⅲ 历史上的匈奴人哪儿去了呢

匈奴人,来历不明,有人说是夏朝遗民,也有人说是中亚白种人。匈奴强盛后,便不断南侵,早在战国时期,北方的燕赵等国就饱受匈奴侵袭之苦。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不甘一边受匈奴勒索,一边被动挨打,于是决定主动出击,经过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后,匈奴终于瓦解,再无力与中原政权挑起大规模战争。后来,一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降,汉朝将他们安置在关内,这一部匈奴人此后先后融入到鲜卑、契丹等民族中。而另一部分匈奴人则因在蒙古高原无法立足而西迁,他们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中亚后,便没有了相关记载,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直到几百年后,一个叫阿提拉的匈奴人出现在了欧洲草原上,人们才发现匈奴人已经到了欧洲。阿提拉被西方人称为“魔鬼”,他的出现几乎摧毁了东欧文明。不过,短暂的荣耀过后,随着阿提拉之死,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再次消失。曾有人认为,现代匈牙利人是古匈奴人的子孙,不过据科学鉴定,匈牙利人实际上是当地原住民族的后裔,与匈奴无关。因此,也许世界上还有一些带着匈奴人基因的人存在,但“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军事良将李牧破匈奴经过

李牧是个人才,历史上很有名的军事良将。他是赵国人,赵国北部不安定,因为有敌人啊。那么敌人是谁呢?就是大家熟悉的匈奴人。

然而匈奴政权由于他们本性好战,致使内乱不断,匈奴内部彼此争夺统治权,渐渐使得匈奴实力开始衰弱,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周边曾被侵犯欺压的国家乘机反攻,匈奴国逐渐被瓦解削弱,部分势力往西边迁移,南匈奴开始向汉族主动示好,后来南匈奴南下进入中原,与汉族融合在汉族统治地区建立了政权,逐渐被汉化。

Ⅳ 匈奴的贡献和在我国中有没有匈奴族

匈奴 原本是活跃在中亚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从公元3世纪开始了漫长的西迁。匈奴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骑兵擅长使用长矛和弓箭作战。为了找到新的适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带着家眷和大量的马匹牲口开始了迁徙。匈奴军队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严明的纪律,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扫清了西迁路上的所有障碍。当地的民族为了躲避恐怖的敌人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迁徙浪潮。这一连锁反应由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国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最终在公元476年淹没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终于发现了所喜爱的土地,他们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在蒂萨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匈奴人需要广阔的草原来放牧他们的马群和牲口,从这一片区域开始,匈奴人通过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制了由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直到法国的莱茵河之间的区域。
匈奴人是马术精湛的骑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训练,一些历史学家相信正是匈奴人发明了马镫,增强了骑兵在持握长矛冲锋时的战斗力。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使敌人带来感到恐惧,他们每天要更换几匹战马以保持这一优势。匈奴人的第二个优势是他们使用的复合弓,远远超过了西方的任何同类武器。站立在马镫上,他们能够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发射弓箭。匈奴人的战术是令人惊异的闪电般的突袭,并因此而带来恐怖。他们是一支由轻骑兵所组成的军团,他们的行政体系需要一名伟大的领袖来统率整个部落。
在阿提拉的统治时期,匈奴的强盛达到了最高峰。阿提拉于公元433年即位,很快就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严重的破坏,突袭者们在接受了当地统治者的贿赂之后才决定撤离。在公元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美因茨北面的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100英里以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呢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了,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
阿提拉在查隆丕呢的战败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阿提拉随后入侵了意大利,寻找新的战利品。当他统率着部队进入意大利境内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向了沿海岛屿的安全地带,并按照传统惯例建造了港口城市威尼斯。尽管罗马人在战斗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他们的主力军团留在高卢的土地上,匈奴人也同样显得脆弱不堪,不断的战斗、疾病和意大利境内的饥荒使得战力消耗殆尽。在阿提拉和罗马教皇圣 里奥一世进行了一次重要会面之后,他同意了撤出意大利。
公元453年,阿提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于汪尔达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
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亚;草原地带的东部是处于突厥-蒙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国人所知。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印度人称呼同一蛮族的名称(Huns〔Hunni〕和Huna)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中国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纪时已经被中国人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中国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中国边境上,即在鄂尔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时已经归降于赵国。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的中国人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一军事改革带来了中国服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哪里,中国武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为了防御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据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现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下,有两个最大的官职,即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中国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罗多德(IV.65)记载,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确实,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希罗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在匈奴的后裔,即公元第6世纪的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中国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萨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所有的中国著作家都把这些野蛮人描述成顽固的掠夺者,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中国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了屠杀呢?
至于匈奴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不过现在匈奴已经灭亡了。

Ⅳ 关于匈奴的起源

因为匈奴民族没有文字,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都来源于其它民族,所以关于匈奴人的起源,有些问题还是一直疑莫能明,必经进一步的研究,才有可能清楚。但有些问题目前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匈奴是属于蒙古利亚种人,使用阿尔泰语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当有所怀疑。
我国古代流行着一种就法,以为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是有些问题的。最初著录此者为司马迁的史记匈奴传,云: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商也,曰淳维。"
班固的汉书匈奴传袭承了他的说法,没有任何改变。唐司马史部索险引乐彦的话云:
"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于熏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中国为之匈奴。" 乐彦此处与司马迁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此致别直称淳维为熏粥,盖不如此则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说没有权据。然史记五帝本纪称荤 粥为黄帝所逐:匈奴传称唐虞以上有"荤粥居于北蛮"。孟子则称"太王事熏粥"。各种史志对于熏粥的时代迄无定箭,而又无一可靠边科证明熏粥为夏桀之子。以此知匈奴为夏后氏苗裔之就是没有根据的。
对于匈奴为伊朗人种或高加索人种的,也不是正确的下面一段话出自王国维的西胡续考中"且深目多髥,不独西胡为然,古代专有"胡"名之匈奴,疑亦如是。两汉人书虽无纪匈奴形貌者,然晋时胡皆南匈奴之裔。晋书石季龙裁记云,太子詹事孙珍问侍中崔约曰:‘吾寄考 ,何方疗之?"约素戏之曰:‘溺中可愈。'珍曰:‘目慰赡'约曰:‘卿目晼晼,正耐溺中。'珍恨之,以告石宣。宣诸子中最胡状目深,闻之大怒,诛约父子。又云,冉围躬率赵人苏嚣胡,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胡别明明匈奴别部,而其状高鼻多髥,与西胡无异,则古之匈奴盖可识"上述王氏论断,一则云匈奴与西胡同为深目多髥;再则云作为匈奴 别部的胡人为高鼻多髥,与西胡无异;三别云古代词奴盖亦当为高鼻多绍。但这种论断识错误的,足不合于历史事实的。我们可以话分两头来说:当匈奴霸领西域或当郅支单于统治康居之时,西胡中的胡人是作为匈奴别部而存在的。晋书石勒裁记所云"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正是指此种从属关系而言。然当时之匈奴自匈奴,胡人自胡人,两者不能混为一体。汉书西域傅云:"自(大) 宛以西,至安息图,其人皆滦目多须髥。"胡人所居之康居正在大宛以西,故深目多髥,而在蒙古草原的匈奴则并无深目多髥高鼻特征。 今陕西西安市以西兴平县境内留有公元前一世纪时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旁有"思路匈奴"石刻一匈奴甲士仰卧马前,持弓及箭,头面虽多发多髥,仙目眶不深,鼻梁不高,并无古西域伊朗人种形象之特征。反之,石像之两额突出,额骨甚高,目缝细小,正是蒙古利亚种人形象。

Ⅵ 历史上匈奴到底有多少个

汉武帝北击匈奴后,南匈奴南下与汉族杂居,北匈奴迁移漠北,南匈奴到西晋末年十六国的时候慢慢融入汉族,北匈奴后西迁欧洲.
资料:http://bk..com/view/253264.htm

匈奴(Hsiung-Nu或Xiongnu)人是来自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 的总称,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称雄塞北,公元前1世纪时被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击溃,匈奴或内服(南匈奴)或西迁西域(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脱离北匈奴的统治,北匈奴主被迫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而鲜卑人以后绝大部分都融入了汉族.
在阿提拉的统治期间,匈奴人的势力达到了巅峰。在公元433年,他就成为匈奴人的领袖,并开始往俄罗斯的南方和波斯,发动一连串的攻击。在两次重要的攻击中,造成极大的恐慌和破坏之后,他就接受了贡金,然后把注意力转往巴尔干。公元450年,西罗马帝国成了下一个目标,他带领10万大军,横过梅因斯北部的莱茵地区。在往前推进100里的途中,掠夺在今天法国北部许多的城镇。当阿提拉围攻奥尔良城的时候,罗马将军阿哀契乌斯,就率领由高卢人和罗马人所组成的军队对抗阿提拉。在最重要的萨隆一役,阿提拉虽被击败,但一息尚存。

萨隆的战败被认为是史上至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因为基督教的信仰很可能就此在西欧消失,并且由亚洲的民族来统治这个地方。

阿提拉后来入侵意大利,寻找新的掠夺目标。当他进入意大利之后,很多难民纷纷往沿岸的岛屿逃难,根据过去的说法,威尼斯就是由这些难民所建立。尽管罗马的力量已经衰败,而且他们的重要部队仍然在高卢,但由于匈奴人在意大利征战连连,再加上疾病和饥饿,使得他们的力量也同时衰退。在一场十分重要的会议中,阿提拉与教皇李奥一世会谈,并同意撤退。

阿提拉在公元453年逝世之后,因为没有一位强大的领袖能够统一匈奴各部落,匈奴帝国也就随之瓦解。帝国所统治的民族起来反抗,匈奴的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导权,时有冲突发生。最后,他们终于消散在另一波由亚伐人主导的入侵浪潮之中,也同时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Ⅶ 匈奴的兴衰

匈奴兴起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对我国北边各诸侯国(秦,赵,燕)产生了巨大威胁,所以各国开始修建城墙防御匈奴的进攻,到秦始皇同一全国后,为了抵御匈奴,将秦赵燕三国城墙连接起来,形成长城,后来又派大将蒙恬攻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匈奴在西汉初期最为强大,已经拥有西到现在的阿尔泰山,东到现在外兴安岭一带,对西汉产生巨大的威胁,刘邦当年亲自摔军攻击匈奴,被匈奴包围于白登山,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将匈奴赶到漠北,后在在东汉时期,朝廷又派大将犊固犊献再次攻击匈奴,使匈奴分裂成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后来南匈奴归附汉朝而北匈奴远迁到遥远的西方,传说迁徙到现在的欧洲多瑙河一带,建立强大匈奴王朝,阿提拉被欧洲人成为上帝之鞭,也就是现在的匈牙利

Ⅷ 关于匈奴人的历史

匈奴 原本是活跃在中亚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从公元3世纪开始了漫长的西迁。匈奴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骑兵擅长使用长矛和弓箭作战。为了找到新的适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带着家眷和大量的马匹牲口开始了迁徙。匈奴军队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严明的纪律,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扫清了西迁路上的所有障碍。当地的民族为了躲避恐怖的敌人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迁徙浪潮。这一连锁反应由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国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最终在公元476年淹没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终于发现了所喜爱的土地,他们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在蒂萨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匈奴人需要广阔的草原来放牧他们的马群和牲口,从这一片区域开始,匈奴人通过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制了由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直到法国的莱茵河之间的区域。
匈奴人是马术精湛的骑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训练,一些历史学家相信正是匈奴人发明了马镫,增强了骑兵在持握长矛冲锋时的战斗力。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使敌人带来感到恐惧,他们每天要更换几匹战马以保持这一优势。匈奴人的第二个优势是他们使用的复合弓,远远超过了西方的任何同类武器。站立在马镫上,他们能够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发射弓箭。匈奴人的战术是令人惊异的闪电般的突袭,并因此而带来恐怖。他们是一支由轻骑兵所组成的军团,他们的行政体系需要一名伟大的领袖来统率整个部落。
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 匈奴极盛时期疆域图亚;草原地带的东部是处于突厥-蒙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国人所知。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印度人称呼同一蛮族的名称(Huns〔Hunni〕和Huna)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中国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纪时已经被中国人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期,汉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中国边境上,即在鄂尔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时已经归降于赵国。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的汉人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一军事改革带来了中国服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哪里,中国武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为了防御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据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现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下,有两个最大的官职,即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汉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罗多德(IV.65)记载,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确实,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希罗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在匈奴的后裔,即公元第6世纪的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中国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萨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所有的中原汉人著作家都把这些野蛮人描述成顽固的掠夺者,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汉人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汉人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了屠杀呢?
至于匈奴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Ⅸ 骑兵是匈奴发明的嘛

蒙古人来最强
游牧民族生产力太过底下源,难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匈奴人的用骑兵加单刀,冲击力强,但是攻击面仍然太窄,不能形成远程大规模杀伤
蒙古人一边高速骑马,一边强弓射箭,,防御则用“车悬”把帐篷保护在圆圈中间,堪称完美
波斯人讲究方阵,一旦冲破方阵,很容易溃退

Ⅹ 匈奴 蒙古

上面的说法都不准确,B勉强算对
蒙古草原是一个传奇的地方,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彪悍的游牧民族;
最早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是匈奴,后来在和古代中国的竞争中被迫西迁,有西方历史记载匈奴西迁后在西亚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留在东方的匈奴开始和当地各民族杂居,在16国时期曾有一段复兴,因此不能说和蒙古毫无关系;
随着其他游牧民族的强盛,例如柔然、鲜卑、突厥等,蒙古草原的主人已在更换,每次更换是留下的牧民和新来的牧民杂居,因此蒙古人的祖先可能是这些民族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阅读全文

与匈奴人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