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了种田

谁发明了种田

发布时间:2021-12-11 17:03:17

⑴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

杂交水稻hybrid rice 【简介】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历史发展】 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⑵ 稻草人、是谁发明的、源于何时、

相传其由来与诸葛亮有关。 三国时候,诸葛亮施用巧计,演出 了一幕“草船借箭”的喜剧。就在诸葛亮借箭的那天早晨,大雾渐渐散去,有一位在长江里放划钩的渔翁,正巧捕鱼到此。不一会儿,突然钩绳摇动,浮标上的铜铃响亮,传来有鱼上钩的信号。渔翁急忙去收钩绳,手头渐渐感到异常沉重,心想,定是钩住了一头大鱼。顿时,他喜出望外,作好了捕大鱼的准备可是,当钩绳渐渐收近时,渔翁定睛一看,不想钩挂到的却是一个“死人”。这太忌讳了,他满心的欢喜一下子荡然无存。然而他硬着头皮把“死人”拉到船边,再仔细一看 ,倒是一个头戴皮盔,身穿皮甲的稻草人,渔翁忙捞上船,将它藏进了小船暗舱里。 这位渔翁家住荆州农村,主要以种田为业,冬闲的时候就下江捕鱼,捞点外水,维持一家人生活。过了几天,他带着稻草人走进家门,全家人看了又惊奇又喜欢。 从稻草人第一天放在渔翁家里,奇事就发生了。原来渔翁家里有很多老鼠,平常连猫都不怕,白天有鼠跑,夜晚鼠打架,闹得不能安宁,可是这天夜里,老鼠绝了踪影,全家人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大家觉得奇怪,几经琢磨,不禁想到稻草人,估计与它的神威有关。 到了清明谷雨的落种季节,下到田里的谷种,又同往常一样,田鼠要来吃,麻雀要来啄,渔翁正感到无法可治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稻草人。于是他连忙把稻草人搬出插在育种地。这法子还真灵!稻草人在田里一竖,田鼠不来了,鸟雀飞走了,他家种的苗长得整齐茁壮。 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农村,农民们都纷纷仿效,扎上一个个稻草人立在田间。后来发展到每逢收获和种植季节,为防鼠防鸟都扎上了稻草人。

⑶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种地

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有水源的地方定居,形成了村落。随着村落的人口不断增长,人类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生存,而随着人类的过度捕杀行为,村落周围的动物越来越少。为了生存,人类就靠采集的植物种子、浆果填饱肚子。

有一天,人类发现,那些被随意丢掉的种子竟然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果实。从此,人类发现了种子的秘密,并且经过反复的尝试,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农业从此诞生,人类开始种地。相传,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人,他发明了最早用于农耕的“耒(lěi )耜(sì)”,并培育种植 “五谷”。

点击查看更多《穿越时空看文明:全景手绘中国史》

⑷ 人类是什么时候学会种田的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种田来维持文明的延续的

神农:
[远古] 神农氏
姓名:伊耆,姜
别名:神农氏,烈山氏
民族:华夏
职业:部落首领
国家:中国
地区:湖北随县
籍贯:湖北随县
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编辑本段
生平与贡献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编辑本段
神农多解

①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②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
③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④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⑤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编辑本段
史志记录

神农氏,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据《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神农,有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忎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伏羲氏禅位与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 斲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泄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指燧人氏结绳记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传无怀、葛天、女娲至伏羲,继承基业),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玹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故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之论。综上所述,炎帝即朱襄氏,朱囊氏即炎帝也,为一个人。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辞源》又解:“《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战国策》记载神农攻打补遂是可以考据在中国境内的最早战争。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史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在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作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风沙之叛而增修其德,琴五弦,帝于此未尝敢一日自遗也。后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在位一百四十年。其后临魁六帝都称炎帝,仅可持世,至榆罔,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有公孙轩辕孰能擒之哉”。炎帝神农氏,尽管后来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因为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德高望重,很可能卒后,人们把他运回祖居地柘城家葬,故此至今柘城朱岗寺有朱襄陵,后建祠以供世代祭祀。五千多年来,口碑至此,丰碑至此。周武王封神农的后代于焦。
编辑本段
神农氏传说

炎帝 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 (参史志: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 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之火德。)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铲草兴锄
神农氏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了原始社会后期,由渔猎畜牧到农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他,便是以“大德”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是神农氏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铲草兴锄 传说,神农时种庄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后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没办法,人们拿铲子铲草。地晒干了,铲草费力气。有的劲使猛了,铲子也弯了,翻过来扒,比铲着得劲。从此有了锄。
药王
为了怀念他,旧时的药铺里,常挂着一幅画像,那是一个浓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树叶、手执草药的人,他就是“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
[1]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康成周礼注,亦曰:五药,草、木、虫、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则存乎神农子仪之术,是礼记注所谓慎物齐者,犹言治合之齐,指本草诸书而言也。冲远既引旧说,复疑其非郑义过矣。汉书引本草方术而艺文志阙载,贾公彦引中经簿,有子仪本草经一卷,不言出于神农。至隋经籍志,始载神农本草经三卷,与今分上中下三品者相合,当属汉以来旧本。隋志又载雷公本草集注四卷,蔡邕本草七卷,今俱不传。自别录以后,累有损益升降,随时条记,或传合本文,不相别白,据陆元朗经典释文所引,则经文与名医所附益者,合并为一,其来旧矣。
神农涧的来历
神农涧 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唐代吴玉斗诗云:"坎水是从一画生,辟来古涧润温城。……久待两岸藏仙药,认识尚须眼有睛"。温县周围古属怀庆府,盛产的地黄、菊花、牛膝、山药素为上品,世称"四大怀药"。
头顶一颗珠
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茶叶
茶叶
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 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教人们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这就有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
我们现在都把华夏族称为炎黄子孙。黄是黄帝;炎是谁呢?是指“炎帝”。炎帝在历史上的名称很多,大部分神话传说中称他为“神农氏”。他也是一位传说中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过不世功勋的人物。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炎帝对我国农业耕作的发明。《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炎帝还有一件伟大的功劳,是发明了医药。在神话传说中,他颇有些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说明他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死因
相传一日,他尝草时误食一毒草--穿肠草而死。
注:神农氏不是炎帝。

⑸ 未来中国该由谁来种地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是‘386199部队’(38:妇女、61:儿童、99:老人),种田主要靠老人和妇女。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否则,农村迟早要出问题。” “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村这种状况确实令人堪忧。” …… 在广西代表团驻地——北京广西大厦三楼餐厅里,代表们三三两两围坐在餐桌前,边就餐边讨论着。 将来谁种田 “我们三江这样的边远山区县,现在农村劳动力也不够用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代表说:“三江全县38万多人,但外出务工人员却有10万多人。现在,每到春季采茶时节,只能从贵州、湖南的相邻县份引进农民工帮采茶,每人每天工钱达100多元。” 广西河池市市长何辛幸代表说,要真正吸引年轻人回来,既要确保他们在家门口有钱赚,又要确保他们在家门口生活得好。“因此,我们要把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县城和中心乡镇建设,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许皞委员认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未来不能靠一家一户的刀耕火种的这种方式,总得有新的农民产生。未来的农民概念应该和现在不一样。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未来怎种田 许皞委员说,“鼓励农民通过互利互换的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的零碎化问题,同时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央的大方向很明确。但我要强调的是,建新型经营主体要尊重农民意愿,绝对不能搞行政强迫。” 他认为,第一代农民现在已到了一定年龄了,他们都在看家种地,孩子在外打工。再过10年、15年,他们几乎将退出农业生产第一线,这时候他们的后代没学会种地,他们也不能种地了,这地给谁?这时候土地流转将成为一个非常热火朝天的场景。 农业咋经营 福建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委员建议,需要解决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难题,加大力度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为这些品牌建立长效维权机制。 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委员建议,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导工商企业进入“三农”领域,做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社会福利最大化。

⑹ 盐最早是谁发现或发明的

⑺ 耕田工具是谁发明的

炎帝发明农耕之具首都北京有一处明清时建筑——先农坛,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们祭祀炎帝、祈求五谷丰登的祭坛,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并且向世人开放。这里每天都有许多人或参观缅怀、或散步健身,沐浴在虽已虚化却依然神圣的先祖的祥瑞气氛当中。 炎帝,又被后人称为神农、田祖、先啬、五谷王、五谷先帝、粟王、先农。之所以罗列这么多的称呼,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确有这么多称呼。只需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称谓当中,每一个都充满着对炎帝的敬爱和纪念,每一个都确立起炎帝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悠久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历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以后,从神农氏开始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的历史时期。从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以及湖北京山屈家岭等遗址发现的粟、黍、稻得知,我们的祖先懂得种粮至今已有七千年至六千年的历史。到炎帝时代,人们对于农业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对农耕和土地的认识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大规模垦荒造地,发展农桑,驯养动物,制造农具,迈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神话《神农捋穗》中,神农发现了高粱和荞麦。《咒鸟识谷》中神农从鸟吃谷籽知道了谷籽能食用。《神鞭降牛》和《降牛耕田》等神话都说神农始初教民以手掘地,后来以石掘地,再后来以人拉木耒耜犁地,直至学会驯牛,用牛力解放人力。虽然是神话,却也符合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般认识规律。 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轩辕黄帝以后,蒙黄帝不杀,便来到历山,开始焚林拓荒,从事稼穑。历山,位于古舜都保岱西北3里处,古籍中又称烈山、厉山。历山背后有一块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相传就是炎帝垦荒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四顷梁。清道光十五年重修的《保安州志》记载:“炎帝焚林耕种之处,四周岗阜围合,俨如城郭,中为平地,田可四顷。故又名四顷梁。”炎帝时候,涿鹿城南的桑干河泛滥,一片汪洋。炎帝带人登上历山山顶极目四望,发现北面有一大片平展展的山地。这块山地四周有土丘环围着,就像黄帝城一样,这就是四顷梁。只见蒿草丛生,遍地荆棘。炎帝非常高兴,他连蹦带跳地跑下山顶,来到这块平地上,立即带领人们焚林垦田。熊熊烈火燃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斧?石头磨制的斧。这人手少,工具笨,进度特别慢。炎帝马上派神鹊给黄帝传信,请求派人来支援,以免误了农时。连年战乱,民生凋敝,黄帝正为恢复农业生产犯愁呢。一接到消息,立即给炎帝调派了一千名兵士赶到了四顷梁。大家一起汗流浃背地干活,进度还是慢,那石刀、石斧一类的兵器一下只砸一个小坑。再看兵士们个个手上打了血泡,人人疼得呲牙咧嘴。炎帝心中焦急,怎样才能加快进度呢?炎帝可是个经验丰富、爱动脑筋的好庄户,他很快就琢磨出了石犁,名耒耜,犁尖像熨斗似的,与两侧的刃一起破土。石犁中间有孔,与上面的犁架连接着,用绳子绑牢固。犁头尖尖的斜插进土里,前面有兵士拉,后面有兵士手扶犁架并用力向前推着。这个石犁所过之处,黄土尽翻花,这样翻土耕地,既省了人力,效率又高了好几倍。这是农具上的一次大革命,人们为这种农具的发明欢呼雀跃,由衷地称赞炎帝,拜服他的智慧。文物是历史的脚印,是文明的见证。今天,从黄帝城、阪泉、蚩尤寨、釜山等处发现的远古石器、兵器、骨器、陶器等,正反映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炎帝、黄帝、蚩尤以及先民们生产、生活、争战的本来面貌。 继发明石耒耜之后,炎帝根据多年来了解的农具方面的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木耒耜。据说炎帝后来到湖南任职时,做了大量的木耒耜。如今,那里以耒耜命名的以纪念炎帝的地名有耒山、耒水、耒阳等。 炎帝在四顷梁住着,专门负责为黄帝司农,连年垦荒种地,发现人们依然劳作辛苦,尤其是每年耕地的时候。爱动脑筋的炎帝又琢磨起来。他从人拉犁的姿势上受到了启发,便用牛耕田替代了人耕田。至今,在农村还可以看到几乎完全一样的牛耕田的场面。用牛力解放人力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在我国,上古时期包牺氏时代就进入到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的历史阶段,这在考古学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当地就流传着马师皇(皇帝的牧正)驯养六畜(指牛、马、羊、鸡、狗、猪)、神农驯牛耕田等民间故事。汉字中犁地的“犁”字用“牛”和“利”组字,说明人与牛、牛与农耕早在造该字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牛与耕田犁地是分不开的。牛是一种温顺的大型牲畜,自古以来与人类相存相依,在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它吃苦耐劳,为农业生产默默效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人类的感激甚至是崇拜。炎帝驯牛耕田,是农耕经济的重大突破,也是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对于华夏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炎帝被尊为中华始祖之一、中国农耕经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 传说中,炎帝在历山四顷梁拓荒种田,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而,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些村落,人们在这里安家置业,娶妻生子,繁衍不息。这些后人都以农为本,世代相传。炎帝的儿子柱,因为善植百谷百蔬,而官为农正,即管理农业的大臣。到了虞舜时代,舜帝亲自到历山上焚林垦田,承继着炎黄大业。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茹毛饮血到耕田种植,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执着朴素的追求。始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开拓创造,他们开垦延展着种植的土地,他们坚守捍卫着生存的土地,因为他们的不断探索,使人类的希望一次次变成了现实,使文明在他们的身后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记住,土地是民之根本,是社稷之源。始祖炎帝站在远古的历山顶上告诉着我们:请深爱滋育我们的土地,带着这份深爱去进行新的发明创造。

⑻ 种田文的始祖是谁的什么文啊

我觉的啊,是莫大的湖畔炊烟

⑼ 古代人是用什么种田的

神农氏发明耒耜
西汉:耦犁,即二牛抬杠
东汉:一牛挽犁
唐代:曲辕犁

⑽ 汉武帝发明了什么种田方法

赵过,西汉农学家,在古代对中国的农业有着巨大的贡献。 汉武帝末年,赵过被任命为搜粟都尉,他发明了(代田法),又研发出了新的农具:耦犁和耧车.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了种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