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创造学的规律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是创造发明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家之 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 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 发明的竞争。创造学就是要通过对创造发明史和当今大量的发现、发 明的过程实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创造发明活 动的规律,借助规律有效地进行各种创造发明。创造学的分类及研究的内容创造学的分类:创造学研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创造过程遍及各行各业,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关创造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任何一个实践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个立志搞革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②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创造学研究的原则和任务1.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一总结创造发明的经验。2.创造学的根本任务——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更加聪明。当今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力,就会忙忙碌碌一辈子,没有发明成就。一个企业没有创造力,就不能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就会在商品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造力,就很难繁荣,甚至会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
㈡ 创造学,设计一个小发明.然后写实验报告
本项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1—1992)
这一学年,做了三项准备工作。
1.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实验的蓝图,直接关系实验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了问题(如前所述),确定了课题,选定了自然实验方法,也做出了消除无关变量干扰的规定,进行了前测。进而,对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1)创造能力
创造是指人类运用脑力与体力生产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社会活动。所谓创造能力是指创造者所具有的顺利完成创造任务的本领,亦即个性心理特征。
创造能力可分为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相对于全人类来说的首创性,称为人类首创性;相对于某一人类个体来说的前所未有的首创性,称为个体首创性。中小学生的首创性大多属于后一层次。创造能力是多因素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发明、创作和创造性组织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
这里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业任务的本领,亦即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地说,学习能力高低与学习成绩好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本项实验以社会公认、易于量化的学习成绩代作学习能力指标。
(3)同步增长
这里的同步增长是同步超常增长的简称,是指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相互促进、大幅度共同提高的创造教育的客观效果。量化指标是:实验班与对比班相比,创造能力测试成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中考、高考平均总分超出5分。
2.培训师资
实验的自变量均须通过教师达于学生身上,而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实验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培训师资成为实验成败的关键。培训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以创造学为基本内容的一般培训;第二步是依据不同的实验任务而分别进行的特殊培训;第三步是上岗前的演练性培训;第四步是在实验开始后针对具体问题的培训。
3.出版教材
高中实验班需用的创造学理论教材和配套的电教片,早已出版。1993年,我们又出版了《中小学生创造智慧超常增长训练》一书。这样,初高中实验班都需要用的训练教材也有了。
(二)实验阶段(1992—1995)
1992年夏天,在初一和高一确定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基础条件是均衡的,实验三年,师资力量也保持均衡。前测之后,实验开始。在三年实验期间,三大实验主体,操作六大系统,按照设计方案,实施实验。
1.校长操作的决策指挥系统
以校长为首,建立创造教育的决策指挥系统,工作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1)校长带头,转变观念。校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创造教育学等有关理论,分析传统教育弊端和现实表现,转变教育观念。
(2)培训师资,明确目标。在转变观念基础上,使教师明确: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共同目标。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认真落实。
(3)组织实施,注重激励。以追求实效为出发点,制定规划或条例,对创造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评价等问题,尤其是奖励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大家共同遵守。
(4)及时反馈,开展研讨。创造教育一经实施,就要及时反馈。出现缺点和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遇到疑难问题,走出去,请进来,向专家、学者求教。
(5)鼓励科研,多出成果。鼓励教师参加创造教育科研,并为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创设各种各样的良好条件。其目的是:不仅要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要造就教育家型的校长和教师。
㈢ 创造学结课论文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㈣ 创造学基本三原则是什么
一、满足需求的原则 针对人们不断增长的新功能,家具设计也要不断地 考虑如何满足人们新的生活需求。美国心理 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 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家具设计同 样也要满足人们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但从根本上说,家 具设计厨房装修效果图大全2013图片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设计者要从使 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他们的需求信息,特别是要 从生活方式的变化迹象中预测和推断出潜在的即将发生 的生活需求,并以此作为新产品开发的依据。在确定家 具尺度的时候,要根据人体尺寸、人体动作尺寸以及人 的各种生理、心理特征来进行考虑;并且要根据使用功 能的性质,如休息、工作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不同的处 理。最终目的就是要避免因家具设计不当带来的低效、 疲劳、事故、紧张、忧患、生态的破坏及各种有形的损 失,使人和家具、环境之间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使它 们相互协调,使人的生理和心理均得到最大的满足,从 而提高工作和休息的效率。
二、辩证构思的原则 辩证构思即运用辩证思维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构思。 家具是一类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复合产品。在具 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想来考虑家具的 造型与功能等矛盾的问题。造型和功能谁更 为重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设计者考虑的侧重点会有所 不同,如在商场内的供短暂休息的坐具是否一定需要设 置靠背?从人的需求而言,有靠背当然会舒适得多。但 在此是否一定必需,这就需要对使用场合进行分析,在 流动性很大的商场内,作为短暂休息的坐具就不必满足 人的最大舒适度,只需做到短暂的放松即可。既如此, 这种场合中的家具就可突出造型,而非功能性。
三、创造性的原则 设计的核心是创造。家具新功能的拓展,新形式的 构想,新材料新结构的研发都是设计者进行创造性思维 的原动点。如法国艺术家费地设计的“会话”座椅,采用强化塑料纤维制作成两个相对的座椅,以 具有童趣的手法,用色彩斑斓的蛇形作靠背的顶部装 饰,用钻蓝色作为椅的主色,创作出了活泼生动的形 象,使人非常愿意去接近它、使用它。
四、流行性的原则 要求设计的产品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定制衣柜符合流行的时 尚,要求设计者要经常、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成功地应用流行性的原则,就必 须研究有关流行规律和理论。但不可盲目的追寻流行, 要切实的分析它的使用范围和场合
五、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家具是应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加工而成,对于一些不 可再生或成材时间较长的原材料,我们要考虑材料的再 利用。特别是在木材的使用上,要尽量利用速生材、小 径板材和中纤维板为原料,对于珍贵树种的利用要做到 物尽其用,以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和材料的可 持续再利用。同时,不断探求新材料的开发
㈤ 创造学的科学分支
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
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③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
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
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 作者:何庆、洪燕云
ISBN:9787302195672定价:22元印次:1-4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4-8-28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专门从事创造学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尔福特领导的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A. F.奥斯本和S. T.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法
附录A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附录B专利申请程序
第5章创新式开发工具
5.1创新模块开发软件
5.1.1一般设计开发软件
5.1.2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
5.2创新开发的硬件工具
5.2.1模块化工程创新系列产品
5.2.2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5.3产品创新的设计平台
5.3.1基于手绘草图的创新设计技术
5.3.2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
5.3.3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5.3.4创新设计平台
5.4工程创新模块套件应用实例
5.4.1泥煤装载机模型组装
5.4.2教育机器人二次开发设计
5.5大学生创新大赛示例
5.5.1增力自行车创新设计
5.5.2新型扳手创新设计
5.5.3多方位头颈锻炼器
第6章创新教育
6.1创新教育概述
6.1.1创新教育的含义
6.1.2创新教育的内容
6.1.3创新教育的目标
6.2创造学与职业教育
6.2.1创造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6.2.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6.2.4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4实例
6.4.1创新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6.4.2学生作品
第7章大学生创业计划范例
7.1公司规划
7.2项目背景
7.2.1环境现状
7.2.2产品概述
7.3市场分析
7.3.1购买特征
7.3.2市场细分
7.3.3行业进入难度分析
7.3.4市场容量
7.4生产管理
7.4.1厂址选择
7.4.2项目进度
7.4.3生产工艺流程
7.4.4零部件来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产要求
7.5公司战略
7.5.1总体战略
7.5.2发展战略
7.6市场营销策略
7.6.1概述
7.6.2售后服务
7.6.3价格策略
7.6.4销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销策略
参考文献
㈥ 创造学起源什么国家
1941年,奥斯本完成并出版了《思维的方法》一书,第一次面对世界阐述了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从此诞生了新的学科——创造学。
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888.5.24 - 1966.5.4):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头脑风暴法的发明人,美国BBDO广告公司(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创始人,前BBDO公司副经理。是美国著名的创意思维大师,创设了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开创了每年一度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讲习会,并任第一任主席,他的许多创意思维模式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有方式。所著《创造性想象》的销量曾一度超过圣经的销量。20世纪40年代,亚历克斯•奥斯本在其公司发起创新研讨。1953年和帕内斯教授在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学系,开始招收创造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54年,奥斯本作为布法罗州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促成该校建立“创新教育基金会”。
编辑本段头脑风暴法
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最负盛名的促进创造力技法——头脑风暴法,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头脑风暴法之父”。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找到新的和异想天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㈦ 什么是创造
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叫作创造;
有三个方面版字面的意思:权
1. 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 制造或建造。
3. 犹创作。特指文字类
简而言之,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
㈧ 创造学思想录
创造学思想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俨然:形容很像。 优雅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逐个分析: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㈨ 安全专业的创造学原理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的过程、方法及其规律的新兴学内科。它涉及哲学、思维容科学、脑科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科学、教育学、未来学和科学技术史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创造学以创造发明为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通过对创造发明史所积累的大量材料进行实例考察和典型分析,揭示人类创造发明的机制和条件,探索发明创造的规律性。(2)通过对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艺术方法论等方法论学说的研究,总结和探索创造过程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形成创造活动的方法论基础。(3)通过创造心理学、一般认识论去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发生规律、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研究,揭示创造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创造的社会本质,形成创造学的完整体系。
㈩ 以什么方法研究某个事物的创新论
创造学(Creatology),研究创造发明和创新的心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心理学和创造工程。创造性思维的技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方法和技法,它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很好地掌握并在创造实践中灵活运用。目前,国际上已总结出数以千讲的创造性思维的技法,许多方法和技巧已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介绍和研究其中的精华部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总结和发明的创造技法已达340多种,随着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和总结,创造技法的质与量还会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人们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法,会明显地提高创造力,有效地从事创造发明。日本创造学家把这些技法分为三大类:扩散发现技法:主要是寻找问题所在,然后提出设想。自由联想技法……通过类比、相似和相反这三种联想来提出设想。强制联想技法……把课题和提示强制性地联系起来思索设想。类比发想技法……把本质上相似的因素当作提示来考虑设想。特殊发想技法……通过催眠或睡眠,用印象暗示进行设想。问题发现技法……分析课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面洽技法……通过面洽发想问题并寻求设想。收集情报工具技法……收集数据并加以整理的工具和系统。综合集中技法:主要是收集情报,或者用于按照顺序来解决问题。一般综合技法……是收集情报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领域。一股综合技法(卡片式)……在一般综合技法中利用卡片。技术开发技法……主要用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销售技法……主要用于销售及广告等领域。预测技法……主要用于未来预测及技术预测等方面。计划技法……考虑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策略的程序。创造意识培养技法:为解决各种问题而培养创造意识的方法。集中精神技法……为提出设想而控制大脑集中思维的方法。协商技法……主要是为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和烦恼以维持情绪的稳定状态。心理剧技法……通过表演戏剧产生心理上的自由感以及创造性行为。思维变革技法……训练思考活动并灵活变化的技法。从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来看,现代创造学以美、日、苏为主分为三大流派,成鼎足之势,各有千秋。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在创造学理论与方法方面重视思维的自由活动,视发明创造为联想、直觉、灵感等的结果,以美国奥斯本的智力和戈登的类比启发法(原型启发法)为典型。日本在创造学理论和方法倾向于思维的实际操作,寄发明创造于材料的收集与处理,如发现法(卡片排列法),以川喜田的KJ法和中山正和的NM法为代表。以阿利特舒列尔为宗的苏联,在创造学理论与方法方面是以唯物论的认识与方法论基础,把发明创造建立在客观发展规律基础上和有组织的思维活动上,不靠偶然所得(偶然性),而是按一定的程序达到必然结果(必然性),使发明创造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但从便于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结合创造发明的过程来分类为好。尽管创造发明的实际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千差万别的,但是这里有个共性。任何的创造发明过程都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即选择课题阶段、解决课题阶段、完成课题阶段。为便于讨论,下面结合发明过程进行分析。(一)、选择发明课题。这一阶段的实质是寻求、发现、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发明的起点。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大量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的人都是视而不见;或看到了、发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机。所以这一阶段的进行首先要靠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直觉。只有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直觉能力,去积极主动地寻求、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才可以说这个人真正地开始了创造发明的进程。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产生尽可能多的课题;2、如何从众多的课题中选定有价值的和力所能及解决的课题。例:塑料袋新用途的发明;交流电的发明。应用这一阶段的创造技法主要有:缺点发现法、程序设问法、希望点列举法、组合法、信息交融法等。例:穿绳器的发明;防触电插座的发明。由此可见,完善已有事物,发现人们的需要是创造发明的巨大源泉。(二)、寻找解决课题的设想。这一阶段是发明过程的核心,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质是提出解决课题的原理、方法和设想。这一阶段的进行,主要靠创造发明者的信息占有量、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个性品质。现有的大量的创造技法主要是集中应用在这个阶段。根据思维的控制特点,可将这些技法大致分为四类。1.试误法。即通过不断选择各种解决方案来解决课题。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解决灯丝材料的课题时,用的就是试误法。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思维上的各种猜测,并通过不断实践来排除错误的猜测,找出需要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方法对那些需要从几千乃至几十万种方案中才能筛选出需要的解决方案的高水平课题来说,并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发明家的机遇与个性品质。例如:电磁感应现象。2.联想、想象、发想法。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让思维无拘无束的处于高度自由状态,以产生大量新颖的解决问题的设想。象NM法、综摄法、仿生法、戈登法、逆向思考法等属于这类技法。例如:人工牛黄的发明和汽化器的发明。创造发明本身就是做前人所未做、想前人所末想的事。因此,创造发明的课题必无现成答案可供选用。答案在哪?不知道。只能是让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充分的伸展,才有可能获得答案。但有待发明的事物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已有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即要能让思路放得开,又要充分借助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或把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联系起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类技法是目前最盛行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局限性,一是受创造发明者本身的经验、知识等限制;二是理在难行,即脑功能的局限,如记忆问题和联想断路。3.分析逻辑推理法。这类技法也是目前最盛行的创造方法之一。如:ZK法、7x7法、卡片法等。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收集来的信息进严密的分析、整理和再加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加拿大火山爆发问题、大庆油田问题、智力测定问题、狗吃纸问题。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割、剪裁、重组的过程。因此,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这类技法有着特殊的作用。4.程控法。所谓程控法就是控制创造发明者的思维方向,让思维按着严格的程序或步骤去解决课题。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发明者可以避免大量的无效的思维过程,而去快速逼近答案。因此,程控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造发明方法体系。但需要说明的是,程控法是一种解决发明课题的程序,它并不能代替具体的思考。同时,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程序进行改造,以适应其它各类创造。程控法有着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关于程控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将在后面重点介绍。(三)、完成发明的设想。这一阶段主要靠的是创造发明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大致要经过如下环节:I、利用专业知识精心设计,2、修正完善方案,3、物化为产品(需要懂得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设备、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等)。应用这一阶段的技法主要有:计划评审法,关联树法等。对创造发明者个人来说,不一定要完全走完这三个阶段,而主要的是完成第二阶段,至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可以通过与别人合作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