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论文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但笔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记录,发现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绘画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孩子由原来的“异想天开”创造性地绘画变成了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其实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是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关键词]:观察分析、培养、想象力一、问题的提出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孩子们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认识,从儿去或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但他们是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传达。然而,笔者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似乎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力呢?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二、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笔者通过四个多月的教育实习,结合自己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从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观察进行分析,并且引发思考: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想象因画笔的表现而更美!案例一:旭旭是一个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的孩子,平日里老师拿出纸和笔说要画画的时候,他总显得异常的兴奋,今天同样如此。老师首先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幼儿交流“暑假我去过哪里”!然后老师有选择地范画,老师画的是东方明珠塔,在简单介绍和范画后,幼儿自己进行绘画活动。旭旭的画面很满,无论是画面和纸的比例还是造型老师都非常满意!但是有一次老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命题画,旭旭的题目是“我们的小区”。老师给了旭旭一幅范画,希望旭旭能按照范画进行绘画,可是旭旭迟迟不画,最后在老师的督促下,他依葫芦画瓢,总算是完成了!但和旭旭以往画画的表现来看,显然是退步了,不仅造型不好,连画面也显得很拘谨。案例分析:其实旭旭对绘画有着很浓的兴趣,他喜欢自由绘画,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按照范画进行临摹;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绘画气氛,让他根据以有的经验及独特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活动。案例二:孜孜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男孩子,老师说的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绘画也同样如此。绘画活动“堆雪人”中,老师像以往一样都会有范画,绘中天空中飘着雪花,两个小朋友在堆雪人。画面很单调,在自由分组绘画活动时,孜孜按照老师的范画完成了绘画。他的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绘画缺少了童真、童趣。案例分析:其实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老师为了取得绘画的成效,只要孩子画的像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绘画显得枯燥,没有一种应有的稚气;绘画内容缺乏想象力。孩子的绘画水平自然很难提高。案例三:米米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孩,对绘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秋天的水果树”这一主题中,老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看到的果树进行绘画,幼儿大多数画了秋天的苹果树和梨树。在涂色这一环节中,我发现米米跟别的幼儿截然不同。其他幼儿都是绿色的叶子红红的苹果,而她把苹果树涂成了红色,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这样涂,她笑着对我说:“因为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熟了的时候都是红彤彤的,所以我涂红的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米米无论是在命题绘画还是自由绘画过程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的绘画有时让人很惊讶。无论是画面内容的设计还是色彩的运用,总会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三、幼儿绘画活动与幼儿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三名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绘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通过绘画教学发展幼儿的智力,必须先重视幼儿、指导幼儿观察,使他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尽情想像,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了,在创造过程中想像力表现得越充分,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情感越丰富,效果就越好。这三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绘画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绘画色彩与幼儿情绪的关系:绘画中的色彩可以代表情绪变化,如红色令人精神亢奋,黄色使人精神愉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代表心情沉闷、忧郁。幼儿在绘画中,大多采用令人喜悦和精神兴奋,感情强烈的红、黄、蓝等明亮的色彩,而较少使用令人沉闷、忧郁的灰暗的、深沉的色彩。这正是幼儿情绪愉快、稳定的表现。绘画活动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情绪的关系等等,其中想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有所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鲜事物。在对这三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想象力始终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那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B. 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论文
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对幼儿来说不是一定要有创造发明,而是每个孩子都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幼儿的创造潜能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更为显露,游戏与幼儿的创造发展密不可分。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见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创造性于一体,和幼儿好奇、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幼儿每天在游戏,但游戏的内容、层次,每天都有变化,知识技能和创造力也在游戏中提高,游戏是幼儿的学习也是幼儿的工作,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永远是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他们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头脑和肌肉,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能力,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能促使人去思考,激发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开展创造力活动的动力。幼儿面对缤纷复杂的社会,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疑惑,由于受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又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而幼儿理解事物的过程正是他创造的过程,即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了未知的知识、经验。
比如玩色游戏,孩子们一边玩水粉颜色,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黄的、蓝的……”有些孩子把黄色盖在未干的蓝色上面,黄的不再是纯色的黄,蓝的也不在是纯色的蓝,颜色变绿了。幼儿的好奇心开始激发,创作的欲望开始强烈,他又把红色盖在黄色上,颜色又有了变化,奇怪真奇怪,颜色会“变”的。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此活动的兴趣,促使他继续探究,一会儿他又创造出紫色、灰色等好几种颜色。幼儿一边玩一边创造出了他未知的色彩,丰富了对色彩的认识。
二、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了了解周围事物,同时在自身参与操作,摆弄玩具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能力,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尽情发挥。因此,可以让幼儿探索的活动,应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大胆操作,使幼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又可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玩沙时,他们“筑城堡”“挖河”“拦篱笆”主动探索着沙的特性,平常的沙孩子们却能千变万化地玩,他们新颖独特地创造着一件件佳品。
在“沉浮”的科学游戏中,幼儿主动探索把各种材料投放到水中,看到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沉入水中,发现了水是有浮力的,然后给他们一块橡皮泥,怎样让它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地摆弄、操作中终于创造了把橡皮泥做成了船形浮在上面上。在这过程中,幼儿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从而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共同参与下实现的,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既要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幼儿多向思考,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集中思维。
角色游戏“饮食店”中,给幼儿一堆橡皮泥,小小服务员们做汤圆、油条、大饼,又做肯得鸡腿和面包,孩子们兴奋地揉着、搓着,有的还借助其他辅导材料,如:“盒子、小棒等做成精美的蛋糕、可口的点心,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断表露。
户外游戏玩绸带时,幼儿四人一组,每人各持绸带的一角,创造性的变换玩法玩“气球伞”上升、降落、旋转、翻浪等幼儿创造性的一物多玩,不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吗?
一次体育游戏玩纸,怎样才能不用手帮忙让纸贴在胸前不落下来?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是最佳。发现有个孩子把纸放在胸前拼命往前跑,结果纸真的没落下来;而且他继续奔跑,发现跑得越快,纸在胸前贴得越紧。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的集中思维又经历了一次锻炼,同时也正是游戏促成了他的创造。
四、在游戏中支持幼儿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幼儿的创造萌生于天真烂漫的想象中,轻松愉悦的游戏是幼儿现象的自由王国。因此,支持幼儿的现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次角色游戏玩“开汽车”。一位幼儿大声叫喊:“汽车着火了,汽车着爆炸了!”一位老师听到了,不假思索地批评:“你怎么玩的,好好地开汽车。”可另一位教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她认为这是幼儿游戏的意愿性、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是孩子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她马上引导孩子:“汽车着火了,怎么办?”孩子们创造性地提议把“乘客”转移,再派“消防车”控制失火现场,游戏的情节转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里,正是教师支持了孩子的大胆想象,才创造出“救火”这一轰轰烈烈场景,孩子们的想象不正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吗?
在进行“快乐的轮子”活动后,幼儿理解了给汽车装上轮子可以提高速度、省力,由此展开想象,要给笨重的电器、家具装上轮子,使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少一份辛劳,更有的设计了“轮子房子”,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孩子们的想象真是独特,牛顿不也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不也看到茶壶的蒸汽顶开了茶壶盖,才发明了蒸汽机吗?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让我们正确认识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在想象王国里自由驰骋,才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最大支持。
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的培养对未来孩子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让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一步创造吧!
C.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怎么写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
杨海霞
摘 要
幼儿创造想象画是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想象力的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充满想象力的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画教学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又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探索着从自己做起,运用多种方法,挖掘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幼儿 创造力 想象力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包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幼儿进行想象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内心所想而通过手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以“教”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想方设法设计充分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活动,它可使幼儿思维更具有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培养幼儿自主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善待幼儿的过失,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孩子在责怪声中只能变得畏畏缩缩,是谈不上创造性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很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萌芽,孩子画面上哪怕有个小点,我也要问一下他的想法,只要孩子说出它的意义,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渐渐的孩子们敢于大胆想象绘画,在绘画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与幼儿建立好的情感交流,会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欲望,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各方面的进步。如萨德尔小朋友在一次画房子活动中,创造性地画出房子插着小红旗长着翅膀的形态,还在陆地和天空添上了自己想象的物体,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大胆的想象和绘画。有的孩子画错了,我从不埋怨,往往将错就错引导他继续画,帮助他完成作品。正确的评价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幼儿间的互评。我们可以尝试以一种赏识的眼光去评析幼儿的作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先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指出不足之处,以免挫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幼儿善于发表对每一幅作品的不同见解。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他人赏识的目光,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其自信的发展。
二、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环境,拓展视野,激发幼儿创造动机
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想象画创作的源泉,想象画就是对现实的再创造,幼儿想象画的内容都与自身经验分不开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想象画的基础,创造就成了无米之炊,孩子们除了模仿老师没有其他办法。生活中,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视野。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动机。
另外,给孩子适当的范例引导是必要的。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造,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去教,若任凭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育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如在画小鸟时,我虽然讲解示范了,但孩子们还是画的很单一,课后,我带孩子来到户外,孩子们很喜欢户外,在户外玩耍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观察小鸟,孩子们寻找着目标认真的观察着:“看那只小鸟在找吃的、小鸟在飞……”,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再一次画小鸟,孩子们进步很大,有的画小鸟不同形态的飞行动作,捕食、嬉戏的情景。还在画上添上了大树、小花、树叶,甚至小虫……画面内容丰富多了。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发展幼儿创造力
(一)设计适合幼儿的命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他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命题时应考虑孩子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的表现童真与美好,如以季节春、夏、秋、冬制定的命题中“苏醒的春天”有“美丽的春天”“春天的衣服”“虫虫音乐会”等;“火热的夏天”有“我爱吃的蔬菜和水果”“去野炊吧”“漂亮的夏装”等、“金色的秋天”有“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大喜悦”“切开的果实”等,“雪白的冬天”有“一起堆雪人”“过冬的树”“过冬的动物们”等命题。
在富有动感的命题画《跳舞的花儿》结果这“跳舞”两字使孩子们的作品既有灵气又富有表现力,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羞羞答答、有的翩翩起舞、尽管气触非常稚嫩,但表现了孩子天真纯洁的情感和美好愿望。
(二)运用简单的图形、印画式教学,发展幼儿创造力
对于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来说,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孩子的表现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区别。比如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点、线、形,具体的如曲线、不规则线条、半圆形、圆形、锯齿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发散性地联想“像什么”并进行添画游戏,或者提供物象图片、范图让幼儿想象这些东西像什么,如:手像什么、花瓶像什么等展开联想,并大胆地描述表现。“印画”即拓印画,就像用盖章一样的,借用其他媒介手、树叶等等其它材质印在纸上的画!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太多的好奇,常常会有很多事情让他们感到惊讶、疑惑、不理解,产生一种探索奥秘、追寻原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在观看、倾听、触摸、感知、操作、尝试中了解了世界,开阔了眼界,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印画”活动正是能够满足幼儿这种能力培养和艺术教育的需要,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而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探究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对材料的认知和接触,可以获得多种体验与经验。下面所阐述的就是我认为在美术“印画”活动中所提供材料的特点和有效地取材途径与方法。给孩子提供不同颜料印在纸上或印在大树叶上,也可给孩子印好,让他们添画,这样做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他们可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三)结合语言音乐活动进行绘画,发展幼儿创造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美术活动不是单一的,通过语言音乐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大班幼儿。大班孩子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通过语言活动续编故事绘画、续编连环画、听诗歌绘画,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展现出画中音乐的美、并根据画表现歌词的内容这些都能很好地发展幼儿创造力。在展示作品的同时,幼儿的想象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画面也会不断地丰富,幼儿每次展出的作品内容让家长们经常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该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在绘画中,留给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允许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允许他们大胆的想,大胆的画,开启幼儿创造的空间。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D. 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学前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造性的充分发展,突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使儿童成长为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的身心健康的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利用这一特殊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长期以来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比较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原文复述,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的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儿童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 3、教学形式上却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的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幼儿的需要。 4、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例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应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利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鉴于此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时时表现出求新、求异、求特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些满足和快乐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需要,从而诱发新的创造动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造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设置提问的。多用“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这些具有判断性、假设性、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规定答案,隐藏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语言和情景的限制,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语言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上课和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的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 幼儿自发的个别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例: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结局。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教师把握教育时机,提出讨论问题,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内容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3、注意激发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首先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要想让幼儿说话,就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使幼儿有话可说。并在各种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活动中尽量采取小组活动,幼儿三三两两活动、幼儿一对一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协商、延续共同关注的话题,自由的交流、学习语言的运用。 再有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带来的视听文化,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多利用众多视听手段,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听、看、讲、做、想充分地积累语言经验,以提高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让幼儿创编广告词:根据某一电视话题进行谈话讨论。 总之,我们在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应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E.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可以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当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以及色彩搭配能力再有就是手眼协调的能力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棒的一项课程
F. 浅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竭发展的动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拔得头筹的关键。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公司中,其创新能力的强与弱能够最终决定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的存与无。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巨头与它拥有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团队密切相关――没有这支创新团队就没有今天的苹果。因此,在现在乃至未来社会中,创新型人才仍旧是社会对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创新型人才也极为短缺。
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意义重大,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同一张未被玷污的白纸,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成人不同,能够发现我们忽略的美。他们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在这一心理的驱使下,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意地为儿童创造出一片能够任由他们自由发挥的天空,注意呵护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励,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儿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契合点。美术是美的艺术,它能够培养一个人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够在不断的欣赏和品鉴中形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其次,美术过程本身就是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它并不是对现实事物“镜子式”的描摹,而是经过作者的创作和加工后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艺术。因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诚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教师心中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一认识的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一些需要及时更正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然后着手找到解决策略是改进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关键。
1.对儿童创造力的呵护度不够
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呵护。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来评判和限制儿童的创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幼儿敢于创造,勇于付诸行动,少一些对创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却没有给儿童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发挥。比如,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雪花必须画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们可以是彩色的;我们也无需告诉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现,在他们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判的时候,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正。儿童也有好胜心,当他们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时候,会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会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气去创作。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逐渐形成的。
2.有时未能抓住引导幼儿教育的时机
一些教师不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比如,一个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树叶在夏天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黄色的呢?”这时,有的老师就会解释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师就会反问:“那你觉得秋天的树叶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此时,儿童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为雨后的彩虹把他们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为粉色能够让他们变得更漂亮啊”。显然,后者抓住了对儿童进行创造力引导的时机,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儿童的创造欲望。
3.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儿童的美术绘画能力按照年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和写实期。涂鸦期属于有意识但是无目的的随意涂鸦时期;象征期的儿童有了图形的概念,开始能够利用一些图形进行创作;写实期的儿童能够形象化,能够对现实当中的事物加以创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遵照儿童在不同绘画期的创造力的特点,在美术教室布置中悬挂一些复杂的素描、油画,这看似从小培养儿童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但实际上儿童对这些画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讲求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成果:
1.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创作的特点
鉴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处于不同阶段的绘画期,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在不同时期内创造力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的很多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展现优秀美术作品的教学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过展示一些模范、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总是给幼儿展示这样的画作,幼儿会习惯于学习和临摹,难道这不是对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吗?笔者以为,这无异于把儿童的思维限制于条条框框之中。因而,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内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象征期,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图形后,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合、自己创作。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创造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
G.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教育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越来越受到社会、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幼儿这一关键期,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已是刻不容缓。要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明白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儿童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家长和教师怎么做才能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有关创造力的定义多达百余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即不可低估,也不可盲目的拔高,更不能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与成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混为一谈。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幼儿的创造力属于表达式创造力,主要是指以自由和兴致为基础,因情景而产生,随兴致而感发,但是却具有某种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如: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对画面的不同理解,故事表演中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音乐活动中的创编歌词与动作;美术活动中对主题画面的构思和布局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虽然说这种创造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创造活动,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但是我们却不能就此否定儿童创造力的潜在价值。因为创造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发展过程,它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创造力和活动打下了基础。
幼儿的创造活动开始于原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来说,第一次模仿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因为无论是模仿的方式还是内容,对他来说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关于动作、事物间联系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说,幼儿的模仿和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与成人的模仿截然不同。此外,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还具有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十分广泛的特点。
二、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几个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生理、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个体主观因素,其中动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儿童自身心理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活跃的儿童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情感丰富、具有幽默感、勇敢、坚持不懈、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做事情耐心、很仔细。而胆怯、害怕失败、懒惰的孩子往往都是创造力不太好的幼儿。外部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所说的外部环境,主要包含三个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和大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们也认识到了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制约儿童创造力的内外部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呢?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点:
( 一)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环境1.宽松、童趣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墙上的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蕴藏了一个个好听、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白鹅哥俩的水路历险记”,孩子们可以尽情想象它们一路上的经历,最后是怎样乘着西瓜船顺利回到家乡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南瓜车”这幅画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南瓜车可以用花朵做车轮,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什么东西?谁来驾车恰当呢,为什么?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我在上面提到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微弱的、稚嫩的,存在着很大的可变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首先我们老师要加强学习,转变不利于儿童创新思维的观念,要认识到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应该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想象、创造,能极大地发挥潜能。教师是有组织的计划者,但又不过分拘泥于此而失去灵活性,给予孩子创造的天地,知道每个孩子创造性的表现都是独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善于评价和改进,使教育适合自己又适合每个独特的孩子。如: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在看到氢气球能带人上天后,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氢气球飞行器,可以由小朋友控制方向和速度,每天带小朋友上幼儿园呢?多有趣、多可爱的设想呀!虽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地引导,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
3.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可使培养幼儿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发展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很多家长重视的是孩子认识了几个汉字,学会了几首诗歌,会讲多少个故事……却没有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有一次,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家访,老师的到来让孩子欣喜若狂,他拿出最心爱的电动玩具演示各种玩法给我看,最后还把电动玩具拆散重新安装,孩子的奶奶见孩子把东西拆了一地十分生气,一边训斥一边把玩具收起给孩子装好,然后坚持让不情愿的孩子背唐诗给我听。这里我不是说让孩子背唐诗不好,当然背唐诗和复述故事都能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但是孩子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是其创造性开始发展的表现,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幼儿创造性的作用,从而转变观念,为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 二)设计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造1.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主要从以下五大领域来实施: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是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幼儿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幼儿学习和求异的思维方法更重要。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音乐活动可以通过感知音乐、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在熟悉一首歌曲后提出创编歌词的要求,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性进行创编。舞蹈和歌表演则可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风格,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别人不同的动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帮孩子一把,作一些示范,激起孩子创编的欲望。并考虑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以几何图形为原形作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闹钟、西瓜等,椭圆形可以添画成小老鼠、小鸡等,长方形、三角形可组成房子、松树。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创造,而且不要求幼儿一定要按范画临摹,而是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添画新的内容。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
在文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文学活动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自由翱翔。看图讲述、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有一次学习童话故事《七色花》时,我问孩子们,假如他们拥有一朵能实现愿望的七色花时,想要实现什么愿望?没想到孩子们竟能想到数十种答案。请听他们的美好的遐想:“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玩具,送给世界上没有玩具的小朋友”“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很多的书,上面什么知识都有,这样我就能变成最聪明的人了。”“我要让七色花变出一艘飞船,这样我就可以到月亮上去旅行啦!”……不难看出,孩子的创造性因为求知、求异,因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表现得多么出色,令人兴奋不已。老师在此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敢于求异、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三)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如:我们利用角落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老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一些启发性、假设性的问题:如果你在一个只有一面大镜子没有门的房间里怎么出去?美味点心店里没有顾客想要的食物怎么办?月亮上有外星人吗?就这样,允许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允许孩子有标新立异的独创见解。经常有意地激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又如:区域游戏的生活区学习“编辫子”,教师利用吃完的半圆形冷饮盒子,在两端钻好洞,再准备漂亮的绸带、粗绳,让幼儿看着老师画的图示系上绳子,并自己动手编辫子、打蝴蝶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既要让幼儿细心观察图示,又给幼儿留下了创造的余地,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成果。在幼儿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力。
教师要创设机会,引导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创造。 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存在着教育“契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环节的点点滴滴中,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内在的创造冲动充分释放。例如:有一天早上,几个小朋友正在观察自然角,突然,有位孩子大声叫:“李老师,你看,这萝卜像个老爷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自然角里的一个有点像人形的萝卜上长了一些根须,很像长着长胡须的老爷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其他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看一看,其他的几个萝卜像什么?”于是,孩子们就仔细观察着,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那个像老鼠!”“老师,红萝卜像灯笼。”“老师,我看见一个长头发的白萝卜娃娃。”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连平时不喜欢出声的孩子此刻也惊喜地叫起来。我笑着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萝卜会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吗?”“是不同的萝卜妈妈生的”“喝的水多就长得大”,孩子们七嘴八舌,奇思妙想。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了我启发,于是我组织了以“萝卜”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认知活动《有趣的萝卜一家》、讲讲做做《酱萝卜和甜萝卜丝》、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美术活动《萝卜变身》等。由于是源于幼儿兴趣的问题,整个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充满兴致,十分投入,在各个活动中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造。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创造源于生活,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创造”的源泉。
(四)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富于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点,他们往往对周围的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好追究,喜探索。而强烈的探究精神与行为正是创造力的先导,家长要保护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这位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而大发明家爱迪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在爱迪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的母亲保护和支持他的探究活动与他后来的成就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能否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创造性的发展也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家长要注意向孩子提供优秀的儿童读物和各种视听材料,特别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去发现、观察、探索,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萌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创造性。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亲子创意游戏》、《创造教育365例》等好书籍,为家长在家庭实施创造性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和具体的操作内容。
经过近一年的不断实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已初见成效。班上的孩子们变得好奇好问、思维活跃,对于老师给予的有些知识也不是全盘接受,有时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更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而在文学活动和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虽然孩子们的创造力只能说是“小荷初露尖尖角”,但我相信,只要培养得当,幼儿创造性的潜力是无穷的。
H. 如何在故事创编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文献综述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从古至今有了很多的科学发明,涌现出了相当多的科学家,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没有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中国的学生得过很多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冠军,至今却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禁深深的思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我想这可能与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也有一些小的体会。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真正的把素质教育的精髓领会、贯通、实施者却寥若晨星。说白了,科学研究靠的是创新力,而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死记硬背、记住唯一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的高分低能的现状,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能力,而在各种能力中,创造力的培养显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是相当重要的。而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人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开发。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要得到及时和科学的开发,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幼儿的创造性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发展起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幸运的是,今天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孩子的启蒙教师,更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就更应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则很容易使幼儿的想像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与生俱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正是有了这种好奇心,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如今,虽然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都比较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只是重复原有经验,再现原有水平,缺少想象和创新,致使我们在进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时,只是一味的在原有水平上和幼儿讨论某个话题。 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必须营造轻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听筒当医生,用积木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师说了算。要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给孩子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拥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再次,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师应先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当教师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理解幼儿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幼儿创造,并从中找到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方法。 二、必须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潜力 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安排,孩子执行;老师制定规则,孩子服从约束;老师判断对错,孩子服从判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最可贵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简明扼要的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 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音乐活动时,幼儿会创编出鞋子穿在手指上,或袜子套在头顶上;又如在绘画教学中,一名幼儿把苹果画成了方形,老师发现后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幼儿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幼儿道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幼儿早日培育出方苹果;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