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阅读

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阅读

发布时间:2021-12-10 03:54:17

1. 中国古代直觉思维的故事

苏轼有一则著名的以“取象类比”形容直觉认知创造的短文《荔枝似江瑶柱》:
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客皆笑其陋,荔枝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枝似江瑶柱。”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昨日见毕仲游,仆问:“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马迁。”仆喜而不答,盖与曩言会也。
这则取象类比的故事,既指明了直观与直觉的区别,又显现了直观与直觉在认知程度上的高低上下。前一类比“荔枝似龙眼”,属于直观感受,仅只看到两者都是圆的和甜的之类外表现象,并没有能够指出它们之间质的区别,是故“坐客皆笑其陋”;而后一类比“荔枝似江瑶柱”,则是从内在品质方面作了恰切的比喻——“江瑶柱”者,干贝也,乃用江珧贝闭壳肌制成的干燥食品,是一种名贵的海味。以它类比,显现了荔枝自身的高贵品性。
很显然,这种类比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比附,因为它脱离开了两者的形体关系——荔枝是一种水质的鲜美的植物果实,而江瑶柱则是一种干制的动物肉类食品。无论从荔枝和江瑶柱的形态、质地来说,都似乎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绝无相似之处的,是故“应者皆怃然”。怃然者,拍掌而笑也。然而,苏轼却深信自己的比喻正确,故“仆亦不辨”。而其实,这正是苏轼的直觉体验的创造性结果。后日,苏轼遇见好友毕仲游,他又问之曰:“杜甫似何人?”毕仲游当即答道:“似司马迁。”苏轼听后“喜而不答”。欣然默许。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毕仲游的回答同是一种取象类比,其效果“盖与曩言(以前的比喻)会也。”“会”者,心领神会也。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是从杜甫与司马迁两人的学识才华和历史贡献等内在品性上给予类比的,这正像自己以江瑶柱比喻荔枝,其涵义基本相同。因此,苏轼和毕仲游的“言会”,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这个生动的比喻故事,同时反映出苏轼和毕仲游都是具有丰富阅历和高超认知的智慧者,他们皆通过直觉思维表达了两种不同事物内在相同的本质和规律,令人叹服。
苏轼对他的“苏荔似江瑶柱”的直觉体验充满了自信心,曾不止一次谈起这个比喻的妙处。又如他在其《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有自注云:“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唯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这次类比,又从“江瑶柱”通向了“河豚鱼”。众所周知,苏轼是最喜爱吃河豚鱼的,河豚鱼虽然有毒,但经过精心泡制后,却是席间一种绝妙的美味佳肴。虽然“河豚鱼”是另一种物质的高档食品,但在“食品”这一相同联系上,它们很自然地被苏轼融入了同一种取象类比之中。
取象类比法,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早在先秦的《周易》中即已有了“立象以尽意” 的说法。在稍后的《黄帝内经》中也曾多次提到“援物比类”、“别异比类”和“不知比类,足以自乱”的论述。这是一种把事物现象透过其性质特点的分析加以归类,再将同类事物通过比拟建立联系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往往是将表面无关和杂乱无章的事物予以归类,使之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反映出事物的全息本质及其属性,达到认知事物和诊断病理的目的。从哲理上看,它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并把它们先简化为“特殊——特殊”这一不连贯的、跃动式的思维过程,通过比拟达到一般。所以它具有把握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知功能。
由上可见,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从总体上予以联结和把握,从而产生崭新的、不同凡响的认知结论,这便是直觉思维的创造魅力。
苏轼就是一位善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的大作家,也是一位“能同时看到两个方向”、“在通常看来是相反事物之间找出联系,并使之结合起来”的哲人作家。他有一首直觉王维高洁品性的诗歌道:“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门前的“两丛竹”,原是脱离开人类的自我独立生长的平凡植物,它与王维的高洁气节品性并无关联;而其竹节根须和柯叶,也与王维的品格渊源毫不相干,但是苏轼却以直觉体验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把它们处在“两个方向”相反事物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从而引出了“令人惊奇的效果。”纪昀对苏轼此诗曾有评论,其末句云:“七字妙契微芒,凡古人文字皆如是观。”“妙契微芒”者,是形容苏轼取象类比的巧妙契合,像草木尖细芒刺般敏锐锋利。苏轼高度赞赏了门前两丛矗然直立的竹子形象,并以之直觉到了王维内在的高洁品性及其雪节霜根的本源,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2. 苏轼的题西林壁指的是哪种思维方式

一种典型的以境显理的思维方式,整首诗充满的是理趣。

3. 苏轼勤学苦练的故事

是苦练书法的事,有一年在一年春天嗯,去金考苏是取经考,然后呢嗯,有个人有六个柜才看不起孙世,就苏就说嗯,每个人有六不?本来有六道菜,对吧,然后每个人必须说一句,就是有关历史的,并且是跟菜差不多的内容的诗句,于是六个人分别而说,然后苏氏来了一句,秦始皇吞六国全部把他们六个菜全部拿走,说明苏轼很厉害,为苏轼鼓掌,苏轼也太聪明了,随机应变,这不愧是中国宋代的著名书法家,苏轼,名又叫苏东坡,和他的父亲和其弟并称三苏。

4.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1][2]
中文名
创新思维
外文名
Innovative thinking
词起源于
拉丁语
含义
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
快速
导航
特性

基本类型

过程

创新名言

什么是创新

理论发展

如何创新

创造发挥

应用
本质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1]
特性
一、思维的能动性
二,思维的变通性[1]
三,思维的独特性[1]
四,思维的敏感性[1]
基本类型
一,差异性创造思维[1]
二,探索式创新思维
三,优化式创新思维
四,否定型创新思维[1]
过程
一,准备期
二,酝酿期[1]
三,豁朗期
四,验证期[1]
创新名言
不创新,就灭亡——亨利·福特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没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有学术创新。——周海中
好奇性和解放的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哦,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啊,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 ——周其凤
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拓的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美国另外还有个管理学大师,学经济 学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这个人叫德鲁克。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我们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
那么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我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5. 苏轼的强调多思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与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