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哪些方法
01.
做游戏是一种好方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儿童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等。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手工材料,如:颜料、蜡笔、剪贴,各式各样的盒子和胶水等,但不要一下子把一大堆东西放在他面前,那样孩子将不知从何做起。
02.
音乐、绘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促进幼儿心健康发展的好方式。因为音乐会促使右脑的发育,而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象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都是右脑发达型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其创造力就处于极佳状态。同样绘画也可以促使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幼儿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主要不是以像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美的形象。他们每画出的一个形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我们应大力鼓励儿童的这种创造。
03.
给幼儿讲故事
为故事虚构景物、人物、声音、情境及气味等,这种想象力对孩子是十分有建设性的。与录音机相比,父母讲故事给孩子听,更有亲切感和交流性。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随时发问,在愉快的对话中,指导孩子从已有的经验中得到新的主意。电视也是有教育作用的,也是可以模仿和创造的,但是这种创造总是第二手的,因为故事首先是出自于作者的大脑,而不是孩子们自己的。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从电视上学习只会将幼儿变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是一个世界的旁观者而不是创造者。
04.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要动一动,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指部小肌肉的发展,相应地也就促进这些小肌肉在脑中对应部位的发展。
05.
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大课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充满魅力,是最令幼儿神往的地方,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比如,我们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树叶画的创作。父母可以经常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玩耍、散步,引导宝宝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并描述:银杏树叶像一把小扇子;枫树的叶子像一只张开手指的手,像星星,更像小公鸡的漂亮尾巴;松树的叶子很好玩,细细尖尖的,好像缝衣服的针,很扎手,但是,它不怕寒冷,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妈妈和宝宝宝可以一起收集一些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带回家,用棉花把树叶擦干净,夹在书本里压平。再给宝宝准备剪刀、胶水、白纸等工具,这样,宝宝就可以在妈妈的引导下,自由地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贰』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力及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处有哪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 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3、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4、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5、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叁』 这是考察儿童创造力的问题,越有创意,越有趣越好。怎么创造性地花掉100块
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于金钱的管理能力是比较差的,很多小朋友甚至不认识钱,所以与其用钱来考察他们的创造性,还不如让他们做一幅画。
『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没有创造力想象力可能是感统失调了,建议带孩子去做个感统测评吧,如果进行感统训练的话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伍』 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什么是创造与创新能力?
儿童通过绘画、写作、雕塑、戏剧、舞蹈、运动、科学探索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和情感。创造力可以用许多形式来表达,比如孩子如何完成一个任务或如何解决一个新问题。
创造力的一部分是学习创新。幼儿的创新是他们如何验证自己的思维和如何与世界互动。儿童通常从模仿观察到的行为开始,如果典型的方法不起作用,他们开始使用新颖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进行创新解决问题。
创造与创新能力学习成果在K-12阶段的体现
使用各种方式促进创新想法生成想法生成(例如头脑风暴)
当儿童参与价值点贡献的活动时,他们可以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想法(既有微创新,也有颠覆式创新)
阐述、提炼、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想法,以提高和最大化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把失败看作学习的机会;理解创造力和创新是一种长期的、小的成功和频繁的非预期结果的循环不断循环的结果。
在工作中表现出独创性和创造性。
发展创新想法并与他人交流。
是开放的,同时可以响应多样化的新观点。
发挥创意的作用,为该领域作出切实有效的创新贡献。
创造与创新能力需要的早期学习环境
早期学习环境可以支持创造和创新。这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体验式游戏来完成。这些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建搭建积木、粘土、再生材料、测量工具、在室外发现的物品、水桶、球、以及支持创造和创新的艺术和工艺材料。空间提供方便的材料与儿童工作的展示,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想法。
孩子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创造和创造时间,自由地搬材料到玩耍的地方来创造和保存工作。创造力和创新超越了艺术活动,当孩子们在外面做游戏、用积木搭建或在戏剧性游戏中扮演时,我们鼓励孩子们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人那里学习,创造力和创新就会发生。
『陆』 能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游戏,常见的有哪些
动物等七巧板,适应一周岁左右的孩子。不仅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我儿子就是玩这个玩具,在一岁半前认识1-10这些数字及26个英文字母中的一些字母。幼儿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缺乏趣味性的游戏会使幼儿丧失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因此老师应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
『柒』 如何引导,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捌』 科学有效的将"玩"和"学"相结合,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儿童乐园
教和玩相结合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让学生的大脑细胞更活跃,在宽松的氛围内、在不只不觉的过程中把所要掌握的知识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大脑皮层联络区,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知觉、表象、记忆和抽象思维等整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将"玩"和"学"相结合,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能让家长在孩子的玩耍中更好的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玖』 在玩耍中,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电子科技产品也层出不穷。很多科技时代下的父母,与幼儿真正在一起实践的机会少了,通过电子产品安抚幼儿吵闹情绪的方法多了。这种选择,是不正确的。这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视力,还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那应该如何在玩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呢?接下来请听我慢慢道来。
孩子创造力的锻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幼儿最经常的活动就是“玩”,怎样把提高创造力融区到“玩”中,才是每个家长应该知晓的内容。希望每个宝贝都能在“玩”中提高,在提高中“玩”。
『拾』 自主游戏对幼儿创造力有哪些影响
幼儿的生活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情绪情感、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它不仅构成了儿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观察力。同时,观察力也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许多科学家、研究学者之所以能够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内有所成就,很多时候并不因为他们比他人更聪明,而在于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于他们非同寻常的观察力,在于他们对身边看似寻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锐洞悉。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与求知是很重要的。科学角“磁铁的游戏”我将磁铁块、曲别针、铁钉、纸片、塑料片、布片等东西混合在一起,让幼儿经常自己玩耍,看看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经过孩子的实践、观察、争论,得出磁铁吸铁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再如我在组织幼儿玩“会变的颜色”区角游戏时,取红黄蓝三色水或颜料少许,空玻璃瓶若干,矿泉水。让幼儿丰富的想象,自由的配色制成各种果汁,如鲜桃汁、橘子汁、咖啡汁……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观察颜色的变化,逐步掌握配色的方法。孩子们特别喜欢此游戏,虽然开始他们不能如己所愿的配出自己想要的果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孩子们还是掌握了配色的方法。此游戏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强烈兴趣,使儿童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调配,就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并逐步总结出所配颜色深浅与三原色量的关系,他们还进行了其他两色、三色甚至颜色调配的尝试。这样的游戏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文明进步的泉源,有了想象才能创作,有创作才能有发明,有新的发明社会才能进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把自己想象成“假装”的人物,模仿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的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马路”,把椅子当作“汽车”等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在我的班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爱喝豆浆,针对此现象我设计了“给汽车加油“的游戏,喝豆浆前我请小朋友齐读儿歌:“小汽车,准备好,加满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谁最有力量!”,然后比赛喝豆浆,看谁把豆浆都喝光。此游戏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汽车,喝豆浆就是给小汽车加油,孩子的好胜心理催促他们把“油”加满,最有力量,游戏激励着幼儿变“要我喝豆浆”为“我要喝豆浆”,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还有助于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养成。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素质是现代人才最宝贵的素质。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发展和希望就在于民族创造力的开发,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教师应积极创设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好各种游戏,并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应注意开展一些训练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游戏,如:拼摆图形;拼图编故事;一物多玩;玩水、玩沙;设置问题,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等。让幼儿充分的挥出自己的创新潜能。在进行角色游戏“拔萝卜”时,我让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分组,协商分配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老鼠等角色,教师做旁白并启发幼儿表演,想想角色的语言、动作。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张扬,他们语言各具特色,动作、表情也别具一格,有一组幼儿竟然演出了这样的剧情:大家齐心协力将萝卜拔出,小老鼠忍不住偷偷啃了几口,恰巧被小花猫看见,小花猫向老鼠扑了过去,老婆婆说:“不要欺负别人,知错能改就行了!”小花猫不听,大家急着去劝阻,追逐着下场……孩子们的创造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领孩子走向活动场地,路上,我对孩子说:“今天我们玩车轱辘,用手轱辘着轮子跑……”话未说完,一个平常爱发表意见的孩子说:“老师,总是轱辘多没劲,我能跳圈圈玩吗?”然后他对我说了跳圈的的方法。我顿悟,是呀,每一种玩具的玩法都不止一种,可以让孩子自主探究嘛,于是我便放手让孩子探索车轱辘的玩法,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的玩法还真不少,跳圈、用车轱辘当袋袋学袋鼠蹦、玩车轱辘战、还有一些孩子把车轱辘当成家玩起了串门游戏……孩子们乐在其中,自由地发挥和想象着,以最大的限度开发着自己的潜能。户外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愉快地自我表现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发挥幼儿创造性的一项自主活动,诚然,我们的孩子还缺少真正的自主,教师就应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设计自由、开放的游戏,并提供各种材料,给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创造和表达,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让孩子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玩,自由自在地探索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玩的幸福和快乐。玩得其所、乐在其中。四、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宝宝的世界里同样也是一门大学问。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宝宝和他人结交和相处的能力。宝宝的社交能力,不但对他的智力发育影响极大,而且将深深影响到宝宝成年后的社交生活乃至职业成长。如果父母们希望宝宝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性格开朗、受人欢迎和喜爱的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对他们与生俱来的社交本能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响应,关注宝宝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顺利走上社交之路。经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这种情况尤其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更为严重,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小动物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儿通过玩“医院”、“餐厅”、“小熊请客”等游戏,让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的表现创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时,教师不应静坐、等待幼儿正确行为发生,应通过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动等,主动地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不仅如此,教师应当增加幼儿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个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刺激幼儿讨论、协商,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合作、分享等。还应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并通过这些具体的交往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合作。五、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与其他游戏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题地位,它通过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运用肌体动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从而使幼儿获得新的发现,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这种动态中,幼儿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动经验。但是,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幼儿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如“贴树叶”游戏,涂鸦墙上画有只有树干而无树叶的柳树,准备有浆糊、春夏秋季的柳树叶和彩笔,请儿童按春夏秋季的顺序把叶子贴到柳枝上去或画相应颜色的叶子,中小班的幼儿对四季树叶的变化了解很少,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贴树叶或画树叶,大班幼儿对于四季树叶的变化有一定的感知,动手能力相对较好,他们多是自己贴或画树叶,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涂鸦墙上的树叶很多,许多小朋友都参与了此活动,有的小朋友还在秋天的柳树下贴、画了落叶,此游戏通过教师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游戏既让幼儿在幼儿园心情高兴和愉快,又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自信、满足,能为幼儿奠定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幼儿是快乐的,才有可能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发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是对幼儿的尊重,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在教师指导下的游戏,更能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幼儿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