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12-09 18:53:24

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目的就是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步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形式主体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只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班级管理是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二、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

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围绕怎样教育孩子问题,中国聪明教育创始人曾与一位学生家长有一段精彩对话,想来各位家长在知道了这段精彩对话之后,今后对如何来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一定会有一些益处,故将这段精彩对话拿到搜狐网教育频道来,供更多家长阅览。

下面是对话内容:
聪明教育创始人:如果你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家长:我会去请个家教,来辅导一下我孩子的学习。
聪明教育创始人:请家教来教你孩子学会做一些题,还是来帮你孩子提高聪明程度?
学生家长:请家教把我孩子不会做的题来教会。聪明教育创始人:你认为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你所看到的他不会做一些题吗?
学生家长:我想是。
聪明教育创始人:我认为,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够上去,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问题的根子,恐怕不这么简单。对一些题,别人的孩子会做,你的孩子不会做,这恐怕只是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的表面现象,但不是根子。根子在,同样在学校上学,同样听老师讲课,在同样的外在条件下,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自己就能学会,不用请家教,你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学会,还需要请家教,这恐怕会涉及到你孩子的脑力,你孩子的聪明程度问题。请允许我给你打个比方。这里有两堆砖,每堆1000块,咱们比赛搬砖,如果我的体力比你的大,我今天下午能搬完其中的一堆,如果你今天下午不能搬完另一堆,只能搬掉其中的500块、600块或700块,确实,如果你今天晚上请人来帮你搬,明天上午再请人来帮你搬,你也能把这1000块砖搬完。但是,请你注意,如果我们两个人明天下午再来比赛各搬1000块砖,看谁搬的快,看谁搬的多,你就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砖没有搬完,而在于你没有我体力大,你并没有设法把你的体力提高上来。同理,如果这些砖不是砖,而是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应学会做的题。今天下午老师一共是讲了100道题,对这100道题,如果我的孩子今天下午就能全学会,如果你的孩子今天下午不能全学会,只能学会其中的50道题、60道题或70道题,确实,如果你的孩子今天晚上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甚至明天上午再来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他或许对这100道题也都能学会。但是,如果我们两个孩子再次比赛学题,看谁能当天就把当天应学会的知识学会,看谁学会的多,你的孩子就都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这些题没有学会,而在于你的脑子没有我的脑子好用,脑力大,而且你并没有把你孩子的脑力,设法提高上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如果你只知道发现了孩子有什么题不会做就请家教来教会他,有多少砖没搬完就来搬完它,不知道如何就能使你的孩子在脑力上提高上来,使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当天能搬完的砖,你的孩子当天也能学会,当天也能搬完,那你永远也难于使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更优秀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你的孩子却不能学会,这里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你孩子还有什么题没学会,它更反映着你的孩子在脑力上,在他的学习知识的聪明程度上,例如大脑独立思考能力上,大脑记忆能力上,大脑思维敏捷性上,大脑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能力上等,还不如那些更优秀的孩子。而你,却只看到别的孩子对有些题已学会做了,你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做,只会对孩子没有学会的知识来补课,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聪明程度分上,会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也不想着如何就能提高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你想你就是请上10个家教来,在他们解决不了提高你孩子聪明程度分问题的情况下,你想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来吗?能有个大的进步吗?
学生家长:你的话,已使我认识到,提高我孩子聪明程度分的重要性。如果我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说不准,我不为孩子请家教,孩子就也能像许多更优秀的孩子那样,在课堂上就能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学会。如果我不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很可能,我每天为孩子请家教补课,把孩子累死,在学习成绩上,我的孩子或许也永远只能是摸着别的孩子的尾巴。
聪明教育创始人: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聪明分上,比他的同学存在有多大差距吗?家庭辅导教育孩子,如果只看孩子对什么知识学会了没有,看不到,也不注意了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怎么样,任凭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天生就高,那可以。如果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不是天生就高,父母在后天也不注意对自己孩子的聪明分,进行提高,这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耽误掉。现在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我所发明的聪明仪有什么用,如果你已认识到了提高你孩子聪明分的重要性,你想提高你孩子的聪明分,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人的孩子差多少,这就需要你使用聪明仪了。因为,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你仅仅用你的肉眼,你是看不到的,这只能使用聪明仪来量一下。当然了,如果你辅导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你还是只认为是孩子有些题没学会,认为是只要教会了孩子那些题孩子就能考试成绩好,这你是无需使用聪明仪的。
学生家长:我今天明白了一个理,家庭辅导教育孩子,不管是自己教还是请家教来教,如果只是教孩子学会做题,而没有用上聪明仪,家庭里不备有聪明仪,不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究竟差多少,不使自己孩子从聪明分上来赶上更优秀孩子,实际上是很难确有把握来把一个孩子辅导教育好的。这一点,现在有无数的家长,恐怕还没能认识到。

从专业的角度给你推荐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祝你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❸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如何才能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呢?一项研究比较了在学校中被评为最具创造力的5%的儿童与没有异常创造力的儿童的家庭。普通儿童的父母会给孩子制定至少六条规则,比如作业和就寝时间。而具有创造性孩子的父母一般不制定规则。如果没有那么多规则,孩子就能独立思考。创造力很容易被挫败。哈佛心理学家特雷莎·阿马比勒(Teresa Amabile)说:“具有创造性孩子的家长倾向于制定道德规则而不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即使这种规则,父母也没有强加给孩子。
父母鼓励他们的孩子追求卓越和成功,但是他们也鼓励发现学习中的快乐。他们的孩子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能发现自己的兴趣。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研究了世界级音乐家,艺术家,运动员和科学家,他发现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梦想把孩子变成精英。他们只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当孩子表现出对某种技能产生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总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顶尖的钢琴家并没有从小就由优秀的老师指导。他们的第一堂课往往来自附近的邻居,而目的仅仅为了获得学习的乐趣。莫扎特在学习音乐之前就对音乐有兴趣,而不是相反。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在被音乐学校拒绝后开始自学小提琴。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曾提出那个有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说成功取决于我们所花费的时间,但人们对不同领域具体花费的时间存有疑问。其实,我们忽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练习次数的增多真的可以改善我们的学习吗?很多研究表明,练习越多,思维定式越严重。当规则改变,专家比新手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适应。
第二,什么事情可以激励人们在一个领域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只能靠激情,而激情来自早年对这件事的好奇心和愉快的经历。
证据表明,创造性取决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而不仅仅是深度。在科学方面,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往往不只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往往对很多领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对于一般的科学家来说,诺贝尔奖得主喜欢表演,跳舞甚至变魔术的几率更大;写诗,戏剧或小说的可能性更高;演奏乐器的爱好更强烈。没有人强迫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做这些事情。这完全出于好奇心。有时候,这个好奇心会让他们有不同的见解。爱因斯坦说:“我通过直觉发现相对论,而音乐是这种直觉背后的驱动力。”他的母亲从5岁开始就让他上小提琴课,但当时并不感兴趣。他对音乐的热爱发生在成年以后,那时他早就不用再上小提琴课。他说:“爱好比责任感更重要。”

❹ 求问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才能。创新精神惟有从小培养。
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总以家长为中心
对待困难和问题,要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指导孩子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创建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有利于创造性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一个人的心理得到安全时,他就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行为。因此,家长应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孩子,教育孩子勇于标新立异,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家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使孩子知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具备创新能力,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人才这所以称为人才,必然不等同于他人。我们传统的管制、说教、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相反,很大程度上把孩子的创造性束缚起来,使孩子个性差别逐渐缩小,棱角磨平了,特点消失了,迫使孩子成了“小绵羊”。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要求我们认可孩子在智力、情感、兴趣、性格、气质、生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性,反对强求一律,鼓励超前发展,多一把尺子,会多出一项才能。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去思考、实践、感悟、内化,形成固有思维。鼓励充分发挥想像力,去异想天开,鼓励反方向思考问题。

❺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

①.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②发挥想象力。想象是利用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多观察丰富大脑表象、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学习积累知识经验等方法发挥想象力。 ③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盲目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④大胆质疑。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⑤.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正确评价创造力。

❻ 教育心理学里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怎样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表达的,也是全人类共同开发的,开发为培养本国人才库智囊团队的创造能力。(民族昌盛,民族发展在于发观与创造)
但是近年来能用教育心理学来理解和把握教育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培养青少年是活生生的人格生龙活虎的人格尊重上。
故而教育是精神分析,为基础,实验心理学为手段,建立以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相结合,开发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智力与能力为目标。才是师教育人的人本精神。
这只是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的理解。

❼ 如何培养孩子的 创造性

一、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意义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的作用。只有具备创造性人格,个体才能不为各种环境因素所限制,坚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个体,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创造成就。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使创造教育得到全面的开展。

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对智商在135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的成才情况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他从研究对象中选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成就最大的一组成员的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人格因素上与成就最小组的成员存在显著差异[1]。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两者的明显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原则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应该遵循如下五条原则:早期教育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原则,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一)早期教育的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等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如果忽视或耽误了早期教育,将会给人格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追溯到婴儿期的抚养、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教育,甚至胎教。不同阶段的早期教育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新精神分析学派特别强调早期的情感教育,而社会认知的培养和人生观的确定则主要是青年期的教育重点。

(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原则认为,人们在教育思想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充分地认识到教育与学习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活动,不仅是教师这类专业教育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家庭中的父母以及社会上的各类人和事,都可能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教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人物的人格水平都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另外,除了现实社会之外,历史上所记载的人和事、媒体、文学艺术作品等也会给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带来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起来。如果三种教育的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并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

人格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效益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为前提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建构个体健全的人格结构。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如何能将他控转化为自控。一个过早中断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要求的人就不大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结构。人格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重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为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会根据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生存系统中要素的改变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态度更新这些心理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的昌盛而奋斗。因此,实行人格教育必须坚持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创造性人格特点的培养也必须坚持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人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没有雷同的。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关系中,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突出特点就是主体性的凸现,这种凸现反映了每个主体不仅是作为社会或集体的主体,而且是作为个人的主体。每个人的人格都反映了他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人格特点。现代社会给每个人以选择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机会,这是每个人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主体的创造性人格,不帮助他们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这样的个体在现代社会是很难发挥创造性,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人格方面个体相互之间有些共同之处,这为我们找到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共同措施提供了可能。

(五)社会性原则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还必须遵循社会性原则。人是作为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在生产劳动、各种社会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人格的社会属性。任何一个个体的人格形成都是在生物因素的前提下,主要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个体的主观努力而形成的。社会性因素对个体形成创造性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进行个体的人格塑造,也必须自始至终贯彻这一原则,要设法利用个体周围的社会力量,去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三、家庭及学校在创造性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主要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普遍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在这种家庭形式中,家庭的经济、政治等功能已逐步为社会所取代,而教育功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日益丰富。有关家庭持征、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期望、出生顺序对儿童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个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在创造性人格培养中发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性格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儿童的一些行为如果错过它们的“关键期”,就很难再在儿童身上出现。在对儿童的问题解决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特点在于他们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早期的创造性的萌芽,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作为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许多因素,如学校精神、班级气氛、教师特征、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风格、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常教学活动,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奖惩,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等等。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也非常重要,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的一个整体氛围之中,长期受它的影响。此外,学生同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同伴既是自己行为的强化者,又是一个可以模仿的示范者,还是将自己行为同别人进行社会比较时的参照标准。

当然,培养创造性人格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起来。如果两种教育的标准不统一,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增加混乱性,从而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四、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格培养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家长和老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因为良好心理品质是创造性人格的基础。

首先是意志的培养。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和行为都是意志活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和行为中,意志的因素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创造性活动中,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去克服,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现得异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意志因素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造性活动也就是复杂的意志活动。

第二是内部动机的培养。这是由心理学家阿玛拜尔提出的创造性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有无创造意识和创造意识高低是与内部动机紧密联系的。某些外力的作用引起创造意识活跃起来,这是外部动机的作用。与外部动机相比,人的内部愿望更为重要。外部动机要发生作用,必须转化为人的内在需要,如果外部压力没有变成个人的愿望,创造意识不可能活跃起来。

第三是培养自信。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自信的人,坚信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并坚信自己—定会取得成功。从事创造性活动尤其需要自信。

第四是心理安全这一心理素质的培养。Rogers提出心理安全这个概念,是针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表达出他的理解。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其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而心理安全是内部环境的核心内容。

为了说明心理安全,罗杰斯用农夫和种子的关系来打比方。虽然农夫不能使种子生长,但它可以提供培育种子的条件,允许种子发展它自己的潜能。同样的,教师、专家以及其他希望促进人的发展的人们都能够建立心理安全的条件,允许个体发展。心理安全与三个过程相联系:接受个体,减少对个体的外部评价,以及对个体的移情理解。其中,无条件地接受个体是心理安全的核心[2]。

最后是涌流(flow)这一心理素质。Csikszentmihalyi认为,涌流指一个人对某一项活动的专注状态,这种专注状态使这个人完全不在乎其他任何东西;对活动本身的体验就是如此地令人愉快,以致从事这项活动纯粹是为了享受这项活动带来的愉悦,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代价[2]。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这里有几条具体的建议:每天带着一个要追求的特殊目标;把事情干好,它会令人开心;为了能保持欣赏事物的态度,需要增加事物的复杂性[3]。

(二)尊重和鼓励个体的个性和特点

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成功与否都受个体个性的极大制约,个体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具有创造的个性。个体的个性和特点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往往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在传统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视,甚至是不受欢迎的。但是,任何一项创造活动都是对已有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鼓励个体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怀疑、反驳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论,要给他们发挥自己特点的机会。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敢于质疑,乐于求异。有利于发展个体的创造性特点。

(三)正确运用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儿童也非常重视父母对其的评价。因此,父母及教师应慎用评价手段,使自己的评价有利于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坚持以正评价为主。正评价即正面的表扬、鼓励等评价方式,负评价则是指批评、指责等评价方式。正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个体的心理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个体各方面表现较好,达到父母和教师的要求时,正评价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当个体遭遇挫折、失败,出现错误时,父母和教师还能否进行及时的鼓励,此时的正评价最能给个体鼓舞,使他们恢复自信。父母和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适度的评价。行为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值”,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等于“期望值”,则效果一般;若评价小于“期望值”,则效果差;若评价略大于期望值,效果最好,能使其发挥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所以,父母和教师既不要吝啬对个体的表扬鼓励,也要避免“过度的表扬”,使评价能恰如其分,真正有效地激励他们,形成恰当的自我认识。

(四)营造创造氛围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方式: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压制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赖、顺从、无主见、创造水平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可激活孩子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其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家庭中创造民主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权威自古就受到颂扬,父母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就应该民主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儿童才会积极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发现孩子创造思想的闪现并加以挖掘和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独特而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

营造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这一角色提出了要求。学校是以教师为主轴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人格品质的场所。教师应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视为创造性活动。要想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勇于创新。其意义在于,首先,教师将教育教学活动视为创造性活动,正是认清了教育的本质,立足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活力所在,这样的教育才可能达到培养新时代创造型人才的目标。其次,教师是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品质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教师将以最具号召力的榜样,带动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❽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额。。。这是一个涉及很广的问题!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创造性人才,但后天的定性的专业性培养使得这些创造性的可能缩小的一个专业领域。回过头来说,拥有创造性人格需要刺激。

阅读全文

与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