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triz理论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 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TRIZ是基于知识的方法
(1)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启发式方法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中抽象出来的,TRIZ仅 triz相关书籍
采用为数不多的基于产品进化趋势的客观启发式方法; (2)TRIZ大量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中的效应知识; (3)TRIZ利用出现问题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技术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术或过程、环境、发展及进化; (4)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即TRIZ中的启发式方法是面向设计者的,不是面向机器的。 TRIZ理论本身是基于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区分有用及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问题及环境,本身就有随机性。计算机软件仅起支持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设计者,需要为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们提供方法与工具。
TRIZ是系统化的方法
(1)在TRIZ中,问题的分析采用了通用及详细的模型,该模型中问题的系统化知识是重要的; (2) 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化,以方便的应用已有的知识。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1)为了取得创新解,需要解决设计中的冲突,但解决冲突的某些步骤是不知道的; (2)未知的解往往可以被虚构的理想解代替; (3) 通常理想解可通过环境或系统本身的资源获得; (4)通常理想解可通过已知的系统进化趋势推断。 Triz 顺畅点解释为:
“推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明)
TRIZ由一位俄国学者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又译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于1946年最先提出,最初是从二十万份专利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四万份作为各种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他们从这些最有效的解中抽象出了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普遍的适用于新出现的发明问题,协助人们获得这些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现在,国际上已经对超过250万项出色的专利进行过研究,并大大充实了TRIZ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的公司根据TRIZ和专利的数据库,创造出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使发明创新的自动化初现曙光。但是,TRIZ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或者方法,人们应该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掌握它,计算机是无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的。 阿利赫舒列尔于1946年开始创立TRIZ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技术系统进化理论。该理论主要有八大进化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这八大法则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的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增加场应用的法则;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阿利赫舒列尔和他的TRIZ研究机构50多年来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种工具,如冲突矩阵、76标准解答、ARIZ、AFD、物质--场分析、ISQ、DE、8种演化类型、科学效应等,常用的有基于宏观的矛盾矩阵法(冲突矩阵法)和基于微观的物场变换法。事实上TRIZ针对输入输出的关系(效应)、冲突和技术进化都有比较完善的理论。 矛盾(冲突)普遍存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之中。按传统设计中的折衷法,冲突并没有彻底解决,而是在冲突双方取得折衷方案,或称降低冲突的程度。TRIZ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的冲突,而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解。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解决冲突是推动产品进化的动力。 技术冲突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一个或几个系统或子系统变坏。技术冲突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的冲突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不加以归纳则无法建立稳定的解决途径。TRIZ理论归纳出39个通用工程参数描述冲突(目前最新的理论,已经将工程参数扩充到48个,并且提出了商用参数共31个)。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把组成冲突的双方内部性能用该39个工程参数中的至少2个来表示,然后在冲突矩阵中找出解决冲 triz相关讲座
突的发明原理。 TRIZ中的发明原理是由专门研究人员对不同领域的已有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各领域的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发明原理有40条,实践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找到确定的发明原理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发明原理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应当注意尽可能将找到的原理都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不要拒绝采用任何推荐的原理。假如所有可能的原理都不满足要求,则应该对冲突重新定义并再次求解。
现实应用
通过下面一个金鱼法的简单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TRIZ理论中创造性问题分析方法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埃及神话故事中会飞的魔毯曾经引起我们无数遐想,那么现在我们不妨一步步分析一下这个会飞的魔毯。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会飞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气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毯子可以飞翔? 我们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让毯子的重量小于空气的重量,或者希望来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围的环境,会发现这样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空气中的中微子流、空气流、地球磁场、地球重力场、阳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纤维材料,形状、质量等。那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找到一些让毯子飞起来的办法,比如毯子的纤维与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飞翔,在毯子上安装提供反向作用力的发动机,毯子在没有来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间,毯子由于下面的压力增加而悬在空中(气垫毯),利用磁悬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气轻。这些办法有的比较现实,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轻,但也比空气重,对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为其材料比空气 triz相关讲座
重,解决的办法就是采用比空气轻的材料制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尘埃微粒一样大小,等等。 通过上面一个简单分析过程,我们会发现,神话传说中会飞的毯子逐渐走向现实,从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创意。这个简单的应用展示了金鱼法的创造性问题分析原理:即它首先从幻想式构想中分离出现实部分,对于不现实部分,通过引入其它资源,一些想法由不现实变为现实,然后继续对不现实部分进行分析,直到全部变为现实。因此通过这种反复迭代的办法,常常会给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带来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TRIZ理论中的这些创造性思维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扩展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提供了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保证我们按照合理的途径寻求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办法。亿维讯(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能力拓展平台CBT/NOVA对这些创造性思维方法都有详细的论述,而且将它们成功地应用到该公司的另一个软件产品——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Pro/Innovator中,通过这个软件的引导,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Ⅱ 实行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TRIZ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提高开发效率;增加专利数量,提高专利质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到现在为止,TRIZ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具,并且在学者们的不断研究中,拓展和开拓了TRIZ的应用领域。TRIZ理论的应用已经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果。
在国外,美国的福特和波音、德国的西门子等500多家知名企业中,TRIZ理论的应用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学习和应用TRIZ理论,公司技术人员发现利用小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造轴承,可以更好地解决推力轴承在大负荷时出现偏移的问题;
②美国波音公司邀请原苏联的TRIZ专家,对其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在767空中加油机研发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成果,战胜空中客车公司,赢得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
③某通讯有限公司应用TRIZ理论,在计算机辅助创新平台Pro/Innovator对机顶盒天线连接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解决,不仅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还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在国内,无线集团、美的电器、格力电器、TCL等四十余家试点企业,通过TRIZ理论的推广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团队的培育。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企业试点工作,试点企业应用创新方法解决了实际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取得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涌现了一批有示范作用的优秀企业。
以上实践证明,企业应用TRIZ理论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
Ⅲ 什么是TRIZ解决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法呢
解决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法:
1、创新原理和技术矛盾
在TRIZ理论中技术矛盾是技术系统的某个参数或特性得到改善的同时,导致另一个参数或特性发生恶化而产生的矛盾。TRIZ理论将导致技术矛盾的因素总结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建立了矛盾矩阵表,提供了40个解决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
2、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物理矛盾是指对技术系统的同一个参数有相互排斥的、甚至截然相反的需求、解决物理矛盾的核心是实现矛盾双方的分离。40个创新原理中的分离原理可以用来解决物理矛盾。分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将矛盾双方分离,并将其分别构成不同的技术系统,以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代替内部联系,从而将内部矛盾外部转化。
3、标准解与物-场模型
TRIZ理论中拥有最小机能、可控技术系统的图形表现就被称为物质-场模型。物质-场分析可以将许多非常复杂的问题构建成和已有的技术系统相关的物质-场模型,并从76个标准解中找到最为接近的解决方案,简单有序的获得最终理想解。
4、HOW TO模型与知识库和效应库
HOW TO模型指通过构建系统的抽象功能模型,明确系统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组成部分及相互作用,用功能模型全面的描述和理解系统。HOW TO模型的解法是查询知识库与科学原理效应库。效应是各领域的定律,它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TRIZ通过对专利技术的研究分析,按照从技术到实现的原则,收集了1400多种效应。
5、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被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它是解决发明问题的完整算法。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由于不能分析出明显的矛盾,无法直接依靠矛盾矩阵和物质-场分析解决。ARIZ提供了独特的算法步骤,将复杂、模糊不清的问题情境转化为明确的发明问题。运用ARIZ提供的步骤流程,初始问题最根本的冲突被清楚地显示出来,是否能够求解非常清晰。
Ⅳ triz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一般方法有哪三步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专阿奇舒勒被尊称属为TRIZ理论之父。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
TRIZ有9大组成部分,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TRIZ理论也可大致分为3个组成部分: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其中,TRIZ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它们使TRIZ理论能够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阵、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而知识数据库则是TRIZ理论解决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阵(39个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决方法等等。
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TRIZ理论在我国推广只有4/5年时间,还没有真正让技术从业人员掌握和在工作中应用,大力推广的路子还比较遥远。
Ⅳ TRIZ理论的解决过程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析问题、找准冲突、原理解决、对比评价、具体实施。
①分析问题包括功能分析、理想解分析、可用资源分析、冲突区域分析
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理想解分析是采用与技术及实现无关的语言对需要创新的原因进行描述,创新的重要进展往往在该阶段通过对问题深入的理解来取得。可用资源分析是要确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这些可用资源与系统中的某些元件组合将改善系统的性能。冲突区域分析则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
②找准冲突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是最难解决的一类问题
冲突是指系统一个方面得到改进时削弱了另一方面的期望或表现出两种相反状态。triz理论的目的就是解决冲突,只有找准冲突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③原理解决是要获得冲突解的方法
有物理与技术两种冲突解决原理。运用triz理论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针对冲突从triz理论的40条原理中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④对比评价阶段将所求出的解与理想解进行比较,确信所作的改进不仅能够满足技术需求而且能够推进技术创新。
⑤具体实施就是在前面所有的理论分析工作都已完成且确认无误之后,将其转化为具体实施细节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Ⅵ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创新原则是什么
一、分割原则
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二、拆出原则
1、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
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三、局部性质原则
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2、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四、不对称原则
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2、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五、组合原则
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组合合起来。
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六、多功能原则
1、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七、‘玛特廖什卡'原则
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2、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八、重量补偿原则
1、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2、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九、预先反作用原则
1、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十、预先作用原则
1、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2、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十一、"予先放枕头"原则
1、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十二、等势原则
1、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十三、"相反"原则
1、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2、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3、将物体颠倒。
十四、球形原则
1、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2、利用棍子、球体、螺旋。
3、从直线运动过渡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
十五、动态原则
1、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
2、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3、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
十六、局部作用或过量作用原则
1、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
十七、向另一维度过渡的原则
1、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
2、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
3、将物体倾斜或侧置。
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5、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
十八、机械振动原则
1、使物体振动。
2、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
3、利用共振频率。
4、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
5、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
十九、周期作用原则
1、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
2、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
3、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二十、连续有益作用原则
1、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
2、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二十一、跃过原则
1、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
二十二、变害为利原则
1、利用有害因素(特别是介质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
2、通过有害因素与另外几个有害因素的组合来消除有害因素。
3、将有害因素加强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二十三、反向联系原则
1、进行反向联系。
2、如果已有反向联系,则改变它。
二十四、"中介"原则
1、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
2、把另一个(易分开的)物体暂时附加给某一物体。
二十五、自我服务原则
1、物体应当为自我服务,完成辅助和修理工作。
2、利用废料(能的和物质的)。
二十六、复制原则
1、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代替难以得到的、复杂的、昂贵的、不方便的或易损坏的物体。
2、用光学拷贝(图像)代替物体或物体系统。此时要改变比例(放大或缩小复制品)。
3、如果利用可见光的复制品,则转为红外线的或紫外线的复制。
二十七、用廉价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贵的持久性原则
1、用一组廉价物体代替一个昂贵物体,放弃某些品质(如持久性)。
二十八、代替力学原理原则
1、用光学,声学、 ‘味学"等设计原理代替力学设计原理。
2、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
3、由恒定场转向不定场,由时间固定的场转向时间变化的场,由无结构的场转向有一定结构的场。
4、利用铁磁颗粒组成的场。
二十九、利用气动和液:压结构的原则
1、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体的部分,如充气和充液的结构,气枕,静液的和液体反冲的结构。
三十、利用软壳和薄膜原则
1、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结构。
2、用软壳和薄膜使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
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则
1、把物体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镶嵌,覆盖,等等)。
2、如果物体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种物质填充空孔。
三十二、改变颜色原则
1、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
2、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
3、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利用染色添加剂。
4、如果已采用了这种添加剂,则采用荧光粉。
三十三、一致原则
1、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
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则
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部分应当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
2、消除的部分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再生。
三十五、改变物体聚合态原则
1、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
三十六、相变原则
1、利用相变时发生的现象,例如体积改变,放热或吸热。
三十七、利用热膨胀原则
1、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
2、利用一些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
三十八、利用强氧化剂原则
1、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2、用氧气替换富氧空气。
3、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空气或氧气。
4、用臭氧化了的氧气。
5、用臭氧替换臭氧化的(或电离的)氧气。
三十九、采用惰性介质原则
1、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
2、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则
1、由同种材料转为混合材料。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Ⅶ TRIZ理论的解决算法
TRIZ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的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发明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对问题不断描述、不断程式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初始问题最根本的冲突被清楚的暴露出来,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识能用于该问题则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该问题则无解,需等待自然科学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过程是靠ARIZ算法实现的。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Problem Solving )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TRIZ的一种主要工具,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该算法特别强调冲突与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着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冲突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创新问题。
ARIZ中,冲突的消除有强大的效应知识库的支持。效应知识库包含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效应。作为一种规则,经过分析与效应的应用后问题仍无解,则认为初始问题定义有误,需对问题进行更一般化的定义。
应用ARIZ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前,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细化,一直到确定了物理冲突。该过程及物理冲突的求解已有软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