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所限,知识、阅历、经验较少,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偏重以技法为主,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五、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提供宽松作画环境,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研究表明,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提供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绪是波动的,来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处于较低年龄阶段(4-5岁)的幼儿有的正处在初级的涂鸦阶段,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的再现阶段。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对绘画的过程很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各种儿童喜爱的事物。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纸和笔,多给他们涂鸦的机会会使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而已经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的幼儿则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应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积极启发引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过程中,有的老师和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层次、心理需要和体力状况,一味苛求幼儿的绘画结果。这样不但不会出现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厌恶之感,更无从谈起什么兴趣。而此时,老师和家长们总是不明就理的叹息“这孩子,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这种忽视幼儿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学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好作品了。教师在设计主题时,选材要来自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喜欢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使幼儿想画,愿画,并能画。难易程度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能使能力强的幼儿尽可能的发挥创造性潜能,又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幼儿经过努力也能成功。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命题画创作教学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现力或是其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避免坚持使用集体指导的方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采取个别交谈或辅导的方法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不要过分苛求整齐划一的效果,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求真、求善、求美的创造性发展过程。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特征的世纪。
Ⅱ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绘画能力
创造力: 所谓创造性指的是能够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添加新东西、新想法的智能;而创造力,则是能胜任这种卓越工作的能力。然而,创造力不是绝对与智商的高低成正比的。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E•P•托拉斯博士说:创造力在孩子三岁时突然开始发展,四岁至四岁半达到最高峰,五岁时开始急速衰退。因此,三岁至四岁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引导得当,将可以培养出极富创造力的孩子。 几招培养宝宝创造性思维: 赞美宝宝的创造 宝宝的创造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用心观察他的日常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 教宝宝有趣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这时,不要急于帮他解决,而是让他自己想想办法。 给故事编结尾 给宝宝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让他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结尾。 创造想象的条件 给宝宝提供道具,如卫生纸卷芯、帽子、衣服等,通过和宝宝玩游戏的方式,让他开动脑筋,进行有意想象。 为了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孩子,父母须了解周围孩子拥有创造力特征。掌握要点,便是为培养出孩子创造能力了。以下列举大概拥有创造力的孩子所具有的特征: ⒈有强烈的好奇心; ⒉喜欢实验; ⒊爱发问,常提一些一般孩子不问的问题; ⒋不满足于简单的回答,穷追不舍,直到获得满意的答案为止; ⒌不断提出新的想法; ⒍对于即使是初次尝试的事情也不胆怯; ⒎经常与小伙伴、父母、老师的想法发生冲突,常被老师视为骄傲的孩子; ⒏由于独立性强,经常会反抗。这就是拥有创造力的孩子所具有的特征。 在一般家长眼中的感觉理想孩子,往往是乖乖地听话,顺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与家长唱反调。但我们必须注意理想形象,事实上与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绘画能力: 1.丰富孩子的生活 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画无不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孩子的生活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可以从两方面去做: ①多观察 即让孩子见多识广,特别去看那些孩子感兴趣的、富于感染力的景物,如动物园、博物馆、花卉展览、节日盛会等,同时成人给予积极指导,如观看节日焰火,可指导孩子看各种焰火的特点,看放焰火人的动作等; ②多接触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更广更深的生活,指导孩子多听、多看文艺作品(故事,儿歌、影视片、儿童读物等),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积累想象与创作的材料,如让孩子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启发他将故事内容画出来。 2.激发绘画中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想象是孩子艺术创作的翅膀,翅膀越有力,创作越升华。富于想象的主题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作,如“如果我会飞”的主题,就非常富于吸引力,幼儿喜欢飞起来,飞到想去的任何地方,看到想看的任何景物,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条件的障碍,因此孩子喜欢画这个主题,并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 3.在绘画中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应在绘画中进行培养,如让孩子进行写生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表现同一景物,如画“公园的亭子”,可以从正面画,也可以从侧面、低处、亭内等多角度地反映亭子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同一命题多种表现的画,如用绘画来编故事。 根据同一故事的开头,创造性地编画出多种多样的故事结尾,非常有情趣,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希望帮到你,满意请采纳哟==
Ⅲ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艺术的创造力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音乐是幼儿欢乐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因素,对于幼儿的一点一滴的创造性活动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发展下去,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劝实践,才能萌发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并使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在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经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词,这时候可通过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来帮助他们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如歌曲《拉拉勾》: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翘呀,小嘴巴往上翘呀!你伸小指头,我伸小指头,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们又做好朋友呀,我们又做好朋友呀!这首歌曲的歌词具体生动并完整地讲述了与同伴发生矛盾及与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我充分利用歌词,让幼儿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自由创编动作来表现。我还鼓励幼儿大胆地创设情景,两个人合作表演。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们创造的激情同样也是高涨的。通过这样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孩子们既不会忘记歌词,又便于表达歌曲的情绪,还有利于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边唱边跳是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我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做一些示范动作,教会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因此,如果歌词是很具体的,并易于用动作表现,孩子由于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为《种瓜》一歌编动作时,唱到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时,幼儿双手做成小芽状,身体先是蹲下,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缓缓起来,最后两手上举,做成一个圆圆的大西瓜状,并自转一圈,表示西瓜种子一天天长大了,终于结出了一个大西瓜。对这句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更是深有体会,他们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开心事时,会身体后仰,双手举高,开心地转圈的姿态移植了过来,逼真地表现出了看到结出大西瓜时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身体前倾,抱一抱,歇一下,最后实在抱不下了,两手一摊,摇摇头,一脸既兴奋又无奈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把歌中的情景表达出来。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在《在农场里》一歌中,教会幼儿几段歌词后,我就让幼儿自己想出新的动物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把它编入歌曲中。配上动作,小朋友兴致很高,回答十分踊跃,不一会儿,就编出了许多。这样一来,幼儿把自己想的动作加入歌中,完全是自愿的,气氛十分活跃,既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又促进幼儿敢于独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表演。 有的音乐的情节带有明显的感染力,孩子往往被音乐的情节所吸引,并且在情节中创造性地表现其内容。例如音乐游戏“小兔乖乖”中,由幼儿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妈妈。在音乐情节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下,幼儿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种凶狠的样子、声音及小兔子沉着的表现并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游戏、扮演角色。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动作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适时提供话题,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国诗人歌德,从两岁开始,妈妈每天将故事讲到关键处就让歌德给故事编结尾。歌德妈妈的这一教育形式,对歌德以后从事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运用“续编”“创编”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对想象的兴趣,积极互动地进入想象的空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想象是无边无际的,思绪是来去无踪的。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满意故事的结尾或一些诗歌的内容的,也不完全认同我们的想法。在故事和诗歌文学中,我尝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如我在教诗歌《摇篮》的时候,让幼儿认真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大胆地想象,创编出这样的诗句:天空是白云的摇篮,摇着云宝宝;小溪是小鱼的摇篮,摇着鱼宝宝;大地是小树的摇篮,摇着树宝宝……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无穷的想象创编了许多精彩的诗句来。 三、挖掘各种材料,提供幼儿创造的广阔空间。 艺术有它的不随意性,也有它的随意性。只要有艺术的效果,就不必拘泥于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毛线、各种纸、布条、空瓶子、木板、各种瓜子壳、鸡蛋壳、吸管、树叶、树枝、棉花、颜料、墨汁、水粉等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进行操作、创造。如在纸上拼贴布条、布块。开始,当孩子们把布条或布块随意进行摆放时,我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这象什么?”房子、电冰箱、饼干、马路、树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车……当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进行想象时,我们要持肯定的态度。积极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想象的欲望,让他们从单一到复杂,不断地创新。事实也证明,孩子们在玩废旧物品时,总是非常地投入,他们的创作空间也更广阔。 幼儿最喜欢想象,一会儿想象自己是警察,一会儿想象自己是宇宙英雄,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在幼儿的头脑,原本是没有框框的。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白白的馒头》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和面,搓面团的方法,每个孩子做个圆圆的大馒头,只有一个孩子把馒头捏成了一大一个两个圆,又把它们重叠在起,说“这是葫芦馒头”、教师灵机一动:“小朋友做了这么多的馒头,能不能在自己的馒头上做个记号,一会儿蒸出来还能认识它,亲手尝尝自己的馒头。”于是孩子们纷纷动手,不一会儿“猫头馒头”、“熊猫馒头”、“萝卜馒头”、“刺猬馒头”等诞生了,老师的随机应变,既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还有如利用散文欣赏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记得有一次我们欣赏散文《微笑》,这首散文描绘的是小鸟、大象、小兔,分别利用唱歌、干活、送信来使朋友高兴,而小蜗牛则通过对别人微笑来使朋友高兴。在活动中我及时鼓励幼儿展开想象,把对散文的理解、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结果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帮妈妈洗碗,来使妈妈高兴。”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帮小妹妹穿衣服,来使小妹妹高兴。”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我们的幼儿再创造的能力。
Ⅳ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下,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向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看齐。因此在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初始时期,应当更好地针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并且其想象力较之更大岁数的孩子更加丰富。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因为美术课程的独特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实现自身的发展,应该开展美术教育,引导孩子不断将自身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其中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不断通过艺术的创造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既培养了孩子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在新时期下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对于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Ⅳ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Ⅵ 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以游戏活动为途径,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兴趣从哪里来呢?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如果能把游戏和美工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培养幼儿创造力这个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孩子们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孩子们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也就会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在多次尝试、体验、感悟后,使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如“说画”的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在大班主题“有趣的植物”中的小主题“秋天的花”,我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与花有关的词和句,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用画面或泥塑表现出来。每个幼儿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思考后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如:花瓶、花篮、花伞、花衣服、花园、花盆等。有位小朋友还表现出了较完整的情节:一排高矮不一的小泥人在大泥人的带领下在花园里赏花。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为这位小朋友的作品取名为“花儿好看我不摘”。通过游戏“说画”,不仅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同时还对幼儿进行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活动使儿童能与他人和外界广泛接触,所以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验较其他教学形式更加深刻持久。只要教师在游戏时精心组织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启发幼儿在游戏中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意观察,在头脑中储存记忆,形成表象,游戏中幼儿玩和学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幼儿非常好的创造过程。游戏时选择富于创造性的素材,最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源泉。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在美工活动中创造兴趣,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二、以几何图形为发散点,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将计算教学中幼儿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具体形象,作为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如:画圆形物体时,让幼儿看着圆形,启发他们联想,幼儿能想到车轮、呼啦圈、镜子,再启发诱导,会进一步想到太阳、西瓜、娃娃的脸等,接着就可以组织幼儿玩“圆圆变了”的绘画游戏。教师让幼儿以圆形为思维发散点,想一想,然后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孩子们纸上画的圆,有的变成了救生圈,有的变成了小熊猫的头,有的变成了糖葫芦和节日的气球……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越变越开心,变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不但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画法,在画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拓展,再如教幼儿画小老鼠时,教师可设计“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示范,边念边画“一座半圆山,山上两个圆,山中一个点,山前一个叉,山后一条线”,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就画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利用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逐步训练后,他们还自编、自念、自画,创作出鸡、兔等其他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正确认识用应用,幼儿掌握了“点、线、图形组画”的创作。这种以几何图形为基点,逐步发散,丰富思维材料,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主法,有效地锻炼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幼儿的思维在创造性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以丰富的绘画活动内容为手段,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绘画活动内容,离不开多种多样的绘画材料,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发挥美工区在绘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美工区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三大特点,在美工区中进行丰富的绘画活动,能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做到表现美和创造美。要真正发挥美工区的这种作用,一是在美工区中应投放丰富的材料,为美工活动做好准备。在美工区中准备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纸,以及画笔和颜料。丰富的材料,有效地激起幼儿学习使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的欲望。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有计划地教给孩子们不同的表现技法,为逐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供前提条件,从而充分挖掘孩子们潜在的创造力。三是教师除了指导幼儿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印象最深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表现在画面上,还要指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和合理设计去表现。如:针对教师节开展“卡片送给好老师”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装饰送给老师的小卡片,教师要明确要求,认真指导,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技法装饰出充满童趣、各具特色的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注意挖掘他们优良的创造思维品质。在指导幼儿想象和创作时,也要重视思维训练的几个方面:第一,思维要灵活,启发和指导幼儿对一个物体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表现;第二,要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丰富作品内涵;第三,要积极创新,帮助和激励幼儿树立超过别人的信心,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使作品有新意、有自己的特点。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和材料的运用,幼儿不是天生就会的,教师要教给幼儿基础知识,耐心指导,孩子们才会做到灵活选择运用。
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索、总结。创造力不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和智慧,充分挖掘和发挥美工活动的优势,为孩子们提供充满乐趣、充满探索精神和积极创新的天地,幼儿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Ⅶ 如何激发幼儿绘画的创造力
给他一张纸,让他画一辆小汽车,画的时候不要管他,让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完之后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 而不是让他照着书中的小汽车去画
Ⅷ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1
就孩子而言,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某种质的变革思想或产品的能力,而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的创造力是指表现出一些打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就是幼儿神奇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孩子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引导,都可以成为创造型的人。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和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同仁们共勉:一、 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而幼儿作为独特的社会个体对良好的环境需求尤为重要。 1、 要信任孩子。即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教师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应敏感的捕捉其中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其创作兴趣,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2、 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传统规定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例如:在幼儿绘画活动进行时,教师往往会以“不许说话”这个行为要求幼儿安静作画,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还是无科学道理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分析幼儿讲话的原因,是边专心作画边自言自语呢?是遇到困难向同伴求助呢?还是幼儿对当前活动根本不感兴趣,无聊的在骚扰别人?如果是前者,教师则当没听到,因为孩子虽然在说话,但是能专心于当前的活动,又没影响到其他孩子,你何必去打扰影响孩子的创作。如果是后者,教师应及时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分享幼儿创作的快乐。如果是第三种情况,教师应自我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对当前的活动不感兴趣,该采用良策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只有你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适时引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3、 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充分想象自主创造。“不轻易评价幼儿创新成果”这是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这样会给幼儿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价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的自主创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教师在巡回指导师,将自我感觉好的作品推介给其他幼儿看,表扬他颜色搭配好或化的形象逼真等,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他没有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他即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队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当然,教师应明白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并不是放弃教师的引导,让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让幼儿既能自主的表达并实践自己的观念,又能得到容许和赞赏的环境。这样的心理环境,才能消除幼儿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幼儿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才能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二、 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1、 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 我园有个“小海鸥植物园”,里面种植的植物种类多,如一到春天,黄的迎春花开了,红的桃花也开了,还有白白的梨花,更有那碧绿的柳条;夏天,太阳花、栀子花、喇叭花相继开放;秋天更是硕果累累,黄橙橙的梨,红彤彤的枣;冬天,白雪皑皑,腊梅花儿在枝头俏放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因此,我常常带孩子们去那里散步、观赏,在游玩中,引导幼儿用小树枝、小石头、小手指在地上自由画画,或带着画板进行景物写生画。 主题画“我眼里的春天”,那天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植物园旁,当孩子们拍手欢叫着,我便适时的引导孩子找一个空间,边观察边写生画画,孩子们都自信的说“我画的柳树最好看…”“我画的桃花最美…”“我画的蝴蝶花像真的一样…”这种随机而教,随时而画的方法成为我教学的常用手段。 2、 充分利用园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里格尔曾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性观念的富裕。因此幼儿必须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有能力用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为此,我常带孩子外出参观自然原野、山水、公园、动物园、社区商店、小区建筑群体、市民广场、社区节日活动等。在幼儿经验获得过程中,我常根据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移情”和“以人”。例如:一只大白兔和小兔之间的关系就像妈妈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小花和大花之间好似花宝宝和花妈妈,这样,眼前的物体就不再是毫无生机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机活力的美丽形象。在这样的美术作品中,幼儿融入了更多的创造元素。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众所周知,幼儿的艺术经验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例如:提供棉签、印章、各种果蔬、树叶、毛笔、色纸、油画棒、纸团、水果网等,组织幼儿进行棉签画、印章画、果蔬拓印花、水墨画、斯贴拼贴画、油画棒渐变色画、纸团印画、水果网拓印等等,还可鼓励幼儿直接用手指、手掌、小脚等进行印画和添画活动,这些新颖的作画手法使幼儿更有兴趣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作画能力。 4、 采用“游戏式教学法”激发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幼儿充满了兴趣,为其在美术活动中尽情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满足随意遐想的可能。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一些活动,小班有“小猫绕毛线”“鱼儿吐泡泡”“有趣的曲线”“为老虎造笼子”“彩色糖球”“春天的花树”等。中大班侧重于幻想、夸张、发展情节的培养,设计的活动有“未来的幼儿园”“我的梦”“圆的畅想”“鞋子的联想”“小小服装设计师”等等。 三、 巧用范例,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在避讳“示范”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运用各种示范,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例如:在画人物动态的美术活动中采用了动作示范,我请班上几个跳舞好的孩子上来表演各种舞蹈动作,其余孩子在直观形象的观察及教师适时的语言提示下,对跳舞时的动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范例法更能激发幼儿求异创新, 孩子们画出的作品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另外,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幼儿总有相应的重点和难点,我便将难度的部分或想象的一个局部示范出来,这样的局部示范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关注新的技能与知识点,其余的画面元素如构图形式、色彩选择、背景处理等让幼儿展开想象、自主发挥。如:“我爱刷牙”的活动中,正面人物、五官幼儿已掌握,但怎样让幼儿掌握刷牙时手背、牙刷、牙齿三者的相互关联,以及怎样突出刷牙时的嘴部的变化,我便将刷牙时夸张的嘴部及适度向上弯曲的手臂动态进行示范,使幼儿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好重点难点、从而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大胆地、积极地创作,直至完成作品。 此外,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盲目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的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如兴趣、信心、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Ⅸ 浅谈在绘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想象力:
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表象;
二、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
三、给孩予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
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孩子合理地幻想;
五、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优良心理品质;
六、参加创造活动,培养正确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