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活过了一大半
,
在三年的生活中
,
除了努力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
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
钱学森先生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
“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正因为灵感思维是非
线性的、体型的思维,它又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模糊性等特点,所以创造发明尤
其得惠于灵感。
要有创造力,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凡具有科学价值、
有创新意义的东西都
不会是单一思维的结果,
而是各种思维的综合创造。
其中,
灵感思维来自潜意识发展到显意
识,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作用。因而,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
是创造性思维
?
它并非一种思维类型,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方式。它需
要综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某种创新意识,
并经灵感思维的火花点燃,
且在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中形成创新成果的综合思维的过程。
从思维方向看,
求异或求同、
辐合或
发散、顺向或逆向、多向或多层次,均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又是多向的、
多层的立体式思维方式。
曾经读过一本书《跳出思维的框框》
,鼓励我们走出误区,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反对本
本主义。
《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更受启发,本书作者以现实的案例、流畅的笔调,他运用古
今中外的先进的理念,
条理清晰地将当下甚至远古国人很多眼见得色,
耳听为声却又习以为
常的非正常现象,
以思维方式作为切入点一一地剖析开来,
让人们于深入浅出的文字中,
找
到了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旨。通过读书,让我们每个人深刻的认识到:
“批判性思维不仅在日
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还是包括心理学在内所有科学的基础。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你就能把真正的心理学同那些散布于电台和书店里的伪科学区分开来。
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
逻辑能力,
拥有许多其他的能力与性格倾向也很重”
其中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是起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实际出发,
严格根据客观标准和规律评定事物是非优劣的
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品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分析性、全面性和独立性。
在学生学习、生活、
独立创造、
发展完善等各方面的各细微环节,
思维的批判性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然而,
由于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还很不成熟,
面对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往往以
感情代替理智,
用感觉代替分析,
把部分看成整体,
将现象误作本质,
导致他们明辨、
品评、
查检能力低下,加上情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很容易产生固执、偏激、武断甚至形成逆反
心理,给教育教学和自我发展徒增“曲折、苛坎。
”
那么如何依据思维批判性的特点具体实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批判性思
维。
一、学会倾听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倾听是要求学生开动思维器官,
集中注意力倾听说者传输的信息,
迅速地在大脑中形成清晰
的印象,
并迅速做出判断。
我觉得学生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
就是批判性思维的
开始。
二、勤于思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我们能否批判性地接受事物,
做到有接纳,
有否定,
关键在于我们对事物是否有自己独立的
思考。多角度思索,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才能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三、善于辩论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保证
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充分暴露认识矛盾的基础上,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
在认真倾听、捕
捉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
四、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㈡ 为什么有些人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不是有些人,而是几乎所有人。因为有批判精神的头脑都被禁声了。通知老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人都不会独立思考没有批判的能力没有这些发声的平台。
㈢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思维品质有哪些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合理的、反思型的思维,它决定了人应该信什么和做什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Robert Ennis)。
同义词:审辩式思维
近义词:理性思考、独立思考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意味着提高思维质量、学会独立思考、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
什么时候需要批判性思维?
人们每天会接收大量信息,例如阅读书籍或文章,与家人朋友同事沟通,看电视电影广播综艺节目,接受教育或者培训。其中大部分信息其实都是观点的表达。我们需要决定:该不该相信、接受这些观点?这就需要批判性思维。
与此同时,我们每天还要形成、发表很多观点——无论是发表意见或演讲、撰写文章或报告,基于这些观点作出决策或行动——从人生、职业方向的选择,到解决和分析工作中的业务问题乃至参与公共。我们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如何更加理性的决策、行动?这也依赖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在以下四大场景中,尤其需要批判性思维:
-阅读
-写作
-提高沟通效率与说服力
-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能解决什么问题?
-让人意识到不该相信什么,避免不明智的决策和不良的后果;
-帮人意识到应该相信什么,成为有洞见的智者,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幸福度;
-让人际关系更和谐,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让社会更加理性和公正。
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究竟如何?
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正是我们所缺失的。
联合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政府和教育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世界多所知名大学,都将批判性思维视作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被融入教学标准、教材和课程中。尽管如此,很多国家,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与社会媒体氛围,常常缺乏对儿童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甚至过度强调权威。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思维训练,任何年龄和背景的人都可以显著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系统的学习和持续的训练,就像我们通过教育习得如何识字、如何阅读、如何计算。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只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而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数十年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明确的思维方法。这套思维方法把思考和决策的过程显性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哪里出了错,哪里可以被改进。身体需要通过运动变得更健康,思维也需要科学训练才能更明智。
批判性思维3个关键词
不懈质疑:不论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有质疑的意识。要认识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复杂的问题有好奇心和耐心。但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也不是陷入怀疑主义,什么都不相信。质疑是为了求真,是为了更好的相信。
多元意见:意识到很多问题是复杂的。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不同角度的观点,避免自我中心或盲目从众。对别人的观点感兴趣,而不只是想着要怎么说服别人,让别人屈从于自己的意见。不要天然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最优越的,或者走到相反面认为众人的意见就是对的。
理性判断:理性,就是不被感情操纵,能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作出明智的判断。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解决问题、采取行动。
从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要求人有求真、求知、开放、公正的思维品质。
核心方法
批判性思维最核心的思维工具,是论证(Argument)。通俗的说法,就是讲道理,做推理。一个基本的论证,最少由结论和理由组成。理由用于支撑结论,两者存在推理关系。
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关键,就是判断论证质量的高低。换句话说,人应该相信论证质量更高的观点,由此指引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怎么评价论证质量?学术领域常用的评价论证的三个标准,简称为三个字母:ARG。
㈣ 如何塑造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
主持人:好欢迎大家回来,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塑造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夏骏老师我们掌声欢迎!夏老师您好我们刚才第一部分的时候,让现场的观众跟我们网上的观众充分的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独立思考以及理性批判,在做这期节目直播的时候我们做预告页的时候有一个问题被顶的最高,这位朋友叫做“小芭蕉”说,这个时代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变化太快,信息太杂,人情世故,大学也在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对于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却捉襟见肘,我们该如何寻求一种途径和渠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被教育”,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而理性批判,对于我们而言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呢?
嘉宾:我觉得独立思考不被教育的第一步,可能我们要有一个被教育的过程。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背后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撑。这个力量是什么?这个力量是你的知识结构和你的知识面,生命是一个人生的经历。所以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认为特别不容易,因为潮流很汹涌,实际上就是说你们很早就需要面对一个自己的很多选择和判断,而且这些选择和判断非常的严酷,时间一过以后可能这个判断一旦走神以后,可能就失去了人生的战略性机会。所以这种紧迫感、危机感,这种感觉比我们这代人还要严酷。
所以我是认为,就是从我们上大学时候开始,我们任务是什么呢?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可能不那么完整,但是要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时候我个人有这样一个经历,我们那个时代因为中学我们基本荒废了,我们这代人被称为“文化沙漠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小学开始就是红宝书,游行文化大革命,到了上中学的时候粉碎四人帮。基本上我们受教育的过程全部是文化革命的过程,没有文化的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中间有一点比较好,我们不断被时代颠来倒去,不断的否定之否定,让我们青春期的时候觉得可信的东西不多,或者说曾经崇拜的一下变成负面的可悲的东西。这样天然的建设了这代人,虽然自己的基础不那么雄厚,但你批判意识,因为你必须批判没有选择,10岁的时候告诉你伟大的东西,13岁的时候告诉你是荒诞的,这个时候你怎么办?靠自己去寻找一个建树。
我在上大学因为我们第一学期一年级,我在补中学的课,唐诗、宋词我上中学时代是被批判的不允许看,我在中学时代看一本水浒,是在批水浒批宋江的时候看水浒的,《红楼梦》、《三国演义》都是不允许看的。那个时代上大学的时候补中学的课,我记得唐诗、宋词一百首、三百首是一年级两个假期背的。我们知识恐慌,我们没有文化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学生都不是,只有中学生的知识结构,饥渴之后困惑。这个国家怎么会这样呢?三年前的伟大变成三年后的荒诞呢?你急于寻找一个个人命运和未来的归属感,什么东西可以支撑我们的人生,能让我们人生不荒诞?
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念了《鲁迅全集》。中学的时候18岁,18岁的时候念了《鲁迅全集》,我建议现在的年轻人你上大学学文科也好,你念《鲁迅全集》之后不一样,你感受他的成长经历中间的方方面面,包括他怎么样看爱情,包括他怎么看他身边的事情,包括怎么看兄弟感情。我们能看到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怎么处理方方面面的事物的立体素质,和看国家命运。
18岁读《鲁迅全集》我的领悟还是有限的,1700张的卡片就奠定了我知识分子最初的知识结构,或者说你要想理性的思考你有这么一块砖头,我的第一块砖头就是《鲁迅全集》。现在想起来,其实了不起的鲁迅,本身他的全集内容中间和他的思想中间也是有立体的一面的,甚至另一面有负面的东西,但是他过于的不宽容,在后来变成我自己需要超越的东西。我一开始吃他的奶吃的太多变成这样一个非常疾恶如仇的人,后来的时候,但那个时候我当时学研究生,大量念了朱自清这样的人的文章,非常淡雅的风格形成互补和冲淡,人生本身的修建和基本的判断力,来自于你站在某个巨人的肩上,让你觉得自己脚下有一点高度。
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没有基本的知识面上,你的基本判断在别人的肚皮以下,没有与他并肩的时候你看不到外面的天,你在人群中间只看到坐井观天的感觉,你怎么样对天下大事有了望和有判断呢?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上大学期间,要形成站在巨人肩上的高度,拿到一个望远镜,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到望远镜太重要了。现在社会上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实现和寻找自己价值的同时会有一些抱怨,您认为年轻人为什么会抱怨?这种抱怨和批判间有什么区别?
嘉宾:年轻人抱怨很正常,因为青春年轻的时候所有的甚至说错误都应该被原谅。因为我们人生经历给我们人生体验不够立体,因为我们的知识面和我们的视野不够宽阔,因为我们见到的人生苦难不够深厚,所以我们会把眼前的并不是特别大的苦难的事情看的特别重,因为这需要时间,这从经度和纬度上讲,经度是我们知识结构,纬度是我们时间,这两个东西都不够。
我这个人到中年的时候,人生的收获有一个巨大的收获是收获时间。我看到90岁以上的人我特别羡慕,我觉得这个时候,一个人70岁离开人间和90岁离开人间人生感觉真正不一样,人生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你百岁老人的时候你是真正登顶的人,百岁老人得到的人生的反馈,在人生脑海中形成的人生的反馈绝对是人生顶级的收益。
我念书的时候短命人的书不太念,我觉得他思维里有短命的毒素,尽管这个思维是偏见的。能够长寿的人他的内分泌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至少能让我们可以感受他,跟着他思维往前走的状态。我觉得人生的收获,其实人生的生命是根本收获,你收获了时间,收获时间的过程中你比别人更多、更深和更远的人生感受,这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主持人:我们看一个网上的问题,有一位叫做“罗为奇”的朋友说,说:“我是一个基层管理者,和我的员工交流意见很让我头疼,通常我会在小组内开会收集大家的意见,但这时候总没有人发言,好不容易得出了一个结论,又老是有人找各种理由反驳,让他们自己提一个方案,他们又说不上来,结果这样的会浪费了很多时间,请问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
嘉宾:小组中有一个人总提取批判性态度,但是缺少常识性知识。
主持人:让大家说的时候不说,讨论有结论的时候有各种反对这个结论的意见,浪费很多时间。
嘉宾:因为你一开始没有树立一个靶子,第一个结论大家觉得有效的靶子,可能构不成靶子的目标性,这个时候继续讨论。如果说这个时间浪费的话,是项目的组织者没有拿出更明确的靶子,吸取这个教训,你在下一轮讨论的时候拿出一个相对有效的靶子。你说这个靶子本身是我们今天讨论不成熟的方案,第二轮形成的初步结论危机放到第一轮,时间就节约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kfy5211”的朋友说夏老师你好我是大二的学生,独立思考往往造成偏执的看法,我认为批判带有感性色彩,因为不喜欢带有批判,理性的批判又是怎么回事?
嘉宾:年轻人有一些感性的批判也没关系,以前人的说法叫深刻的片面,它有时候片面本身跟深刻之间有关系,但是片面跟完整和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距离较远,但是它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我觉得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一个伟大的格局,试金石就是能不能容忍和包容一个深刻的片面。就是说你能够把一个事情你的某一个力量发出的观点,可能在某个方面极致化,他离你解决问题的最终格局扯的很远,一下子能把你的溶度扩的远。碰到这种观点的时候,我会想想,我看他中间的养份在哪里,这样一种创建包含他片面其中。
主持人:我还有个问题比较长,有一位叫做“水果吐司”的朋友说,说:现实中我们年轻人有时能发现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提出来的时候通常遭到嗤之以鼻,比如我在高中有一个数学老师就非常不负责任,上课从来不备课,只讲习题,因为他不备课的缘故,所以一遇到难做的大题他自己也不会,还得边想边做,结果一堂课40分钟下来能讲两道大题就不错了。我们曾向年级的领导反映过,结果得到的回复是“不要想学校为你做了什么,要想你为学校做了什么”,抛掉我们从课上能有多少收获不谈,我觉得作为老师备课还是起码的责任和素质。现在在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与这位老师相似的人,他们完全没有基本的责任感,当有人对他们提出意见的时候,他们的回复通常是“我当年多么多么苦你受过么?没受过你敢说我么?”或者“你说我不负责任?你自己负责任么?”或者“你凭什么说我?你是我爹么?你是我领导么?”请问夏骏老师如何理解这种现状,是我们年轻人太多管闲事?
嘉宾:是个案我没有了解具体情况,这个现象值得分析。像这样的老师的状态是有很大问题的。在这样的时代,我不知道他是大学还是中学,如果是中学还是基础的部分的教育的话,那你对学生的责任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在积累基础,你没有一个认真的备课和职业化的教育状态,你对学生这个学期的课程的锻炼和遗缺,可能导致他人生哪个阶段的确实,甚至题目的疏漏,导致他在考试竞争阶段中间的十分、八分的落后。这个时代我们知道,一个十分的落差,可能导致一个学生在今后竞争中间上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的区别,这个不负责任的。无论如何基础教育阶段,是要扎扎实实对我们孩子负责。扯到基础教育问题更深的问题我们不谈,仅仅是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讲我们要更职业、更认真,上大学有些更独创性的时代是更深的层次。
如果是大学的话,老师可以更有创建性一点。但是老师的回答显然是不对的,高中还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要非常职业化和认真。是对学生成长经历中的挑战阶段要负责任,老师的回答是非常不对的,学生的意见,即使年轻人有偏颇不正确的,不应该情绪化的去攻击他或完全排斥。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一种悲哀,任何的批评任何的挑战和意见,其实良性的接受都是你把一个事情做大,把个人的胸怀能够拓展大的必须的要素,这个老师要做深刻的调整。
主持人:包括他后来在社会上遇到一些问题工作当中,你受过我受过的苦吗?你怎么能这样说我等等。
嘉宾:不得已提出挑战,一个80岁的老人的意见也要接受10岁儿童的挑战也是可以的,并不是你的苦难越多你个人越深刻,或者越代表一种先进文化。有些人一生的苦难不如20多岁,悟性聪明的人想到问题深刻全面,不能以一个人的年龄和经历来对抗另外一个人对于问题的见解,在一个问题挑战意义上来讲,可能80岁的人和20岁的人是平等的。
主持人:谢谢,谢谢夏老师。大家可以提问。
观众:夏老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目标明确就是考大学。上了大学过后感觉舞台大了,但是心更容易迷茫,更容易找不到方向。现在很多大学生要不然就是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不去想,要不想的太多反而也做不了事情。我们应该怎么给自己定位?怎么去思考,给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呢?谢谢。
嘉宾:我觉得这样就是说,这个时代我们把他说成一个商业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所谓的竞争时代,人生也是一次投入和产出的历程,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从更开阔的意义上来讲,首先年轻人从他自己开始懂事,进入到一个高中中学阶段甚至到大学阶段,应该很快明确认识到人生是投入产出过程。大学期间应该非常明确的意识到这是一次投入,投入你的心血和学习能力,去获得刚才我讲的学习结构,人生走多远取决于你的投入有多大。
我们这么多年看周边的人的成功失败都能感觉到,人的很多基本性东西都是相差无几的,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有的人走的远做的大,大本身不一定是好,但他做的更加良性更加成功,成功本身他自己一生做和尚做的很成功那也是成功。他自己很成功,他自己的心灵很幸福,你说追求的我们把一切一切外在的东西去掉,你这样生命流程中间,是不是在祥和,在相对安详在相对有幸福感的历程中过来的?这我把他考虑到人生基本的幸福感,这个东西需要投资。
投资什么呢?你要产出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在这样汹涌的物质时代,对这样时刻改变的可能上个月某个流行这个月被淘汰,上个月某个技术这个月又被淘汰,这样一个翻云覆雨的变换时代你拿什么去驾驭你个人的生命感受呢?驾驭生命感受甚至比驾驭基本财富还难。而且怎么处理个人的生命历程,是总的系统和核心的系统。下面怎么处理你个人的职业,处理你的财富?这只是他的一个系统,你这辈子要什么样的生命?要一个什么样的历程?要一个什么样的心灵?可能比那个更核心,这个需要什么?需要你年轻的时候就投入,要把自己变成智者变成聪明人。
我看到一些聪明的孩子,有的司机我觉得他们挺聪明的,最大的遗憾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给他他没有抓住,有人也不是没这个条件自己不好学,他很聪明,年轻人开车开的也很好,但再往前走你30多岁后,你最大的价值也是司机的价值。在那个时代人家怎么给你更高的工资呢?现在能开汽车说明你十几年前会骑自行车,你的能力就是骑自行车,比如骑自行车十几年骑自行车你这辈子就会骑自行车,其他信息从书本上获得的信息没有,完全是眼前浮躁的泡沫信息,能够滋养你个人心灵的东西没有,完全靠你人生历程和苦恼去煎熬积累一点,等到40岁的时候发现,人生如此不易如何超越它?没有。你从小的时候没有找到工具,更可悲的是你年轻的时候没有掌握制造工具的能力,所以在很多困难来的时候你没有面对他的困难和工具。
我提醒我们把人生方方面面的产出这个历程,必须看成历程中间你必须投入。大学期间我建议大家选择好好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培养一种学习的热情,这一辈子不断的在纷繁的世界中有纷繁的智慧不断提供给你,最纷繁的大智慧精彩的大社会人生中会提供给你,我们年轻的时候看不太懂。如果15岁以前的孩子能背下《老子》、《庄子》这个工作不是那么难,等到30岁、40岁、50岁的时候,中间的许多的字句都会成为他人生中超越的力量和胸怀。那个时候你没有做这些事情,后来你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了,你的职业定位从此与他无缘,人生中变得很多成功通道就没有了。所以说投入越大你人生的产出越大,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热情,知识面,这是我们大学阶段我值得最应该关注的。
主持人:谢谢夏老师。好,有没有观众要提问举手,后边这位先生。
观众:我想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您作为一个新闻人,请问您每天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什么?具体一点,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没有信息是信息量太多,我们有时候面对信息的时候无从分辨,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难道我们非得必须去买那些报亭街面上卖的那些,需要我们花钱买的信息,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吗?想了解您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谢谢。
嘉宾:因为一个新闻职业人本身的阶段性的面对的具体职业状态不一样,他可能他的手段也不一样。比如我是新闻调查的制片人我曾经积累一些东西,我积累的信息范围不一样。我不在新闻信息处第一线做事情的时候,我个人更加超越,我个人现在获得信息基本两种为主,所谓那么多互联网那么多电视,其实关注当日的新闻的东西就那么多,我选择看一下《联合早报》,在我们能看到的网站里面,它可能是一个相对来说宽度和国际视野更开阔的东西,我不一定选择国内的网去上,我把他的东西方向有个20分钟把一天的事情都了解了。
当然我念书念到现在,人念书念到最后有点挑剔,我喜欢念经典。尤其东方和西方的那些哲学家的东西,现在回想你比如念哲学的东西,你经常读《庄子》、《老子》会变成你很重要的人生修养,有些问题我回答你可能有偏差,我目前不是一线的新闻人,如果现在我是新闻调查制片人的话,我关注的范围不一样,我可能把相关网站中间的问题新闻,我必须要职业化的去看有哪些题目可以选,我每天要看观众来信,对我问题的举报,可能有很多看法。我有半天的时间要处理跟我职业相关的,而不是我个人兴趣特别需要的东西这是我的职业。像我目前的状态就是说,可能对在座的年轻人来讲相对来说远一点,因为我是相对重建的阶段,这个信息量对你们参考可能不是很有效。
主持人:好,谢谢。
观众:我更想问的是,您作为非新闻人可以给我们参考的一个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并不是您是新闻人我要问您这个消息,因为这是跟今天的主题有关系的,想问一下您刚才说的《联合早报》我也看过,我感觉他总是以局外人以不疼不痒的态度报道中国,毕竟他不是中国的。
主持人:依照他的年龄给他推荐几个适合他看的东西。
嘉宾:你的想法非常好,我觉得信息中间有一点,比如现在的出版物很多人上网以后不看出版物买书觉得没必要了,这些东西是不太一样的。当然网上阅读也是可以的,网上付费阅读跟买书一样。但是我觉得能力在这个时代包括我们心灵、我们的智慧深层挖掘的东西还在出版物上。
在眼前泡沫的信息进行精选性浏览就可以了,不要陷在里面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对你自己平时相关的某一个侧面多关注一点可以的,如果作为年轻人成长,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宽度和深度更有效?我一直关注这个东西。人生的历程时间的历程中间,如果没有跟你的年龄成长而同步成长,你心灵的宽度程度,这点就是说,人到40岁的时候所感受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更加从容,这一点来讲让你驾驭人生更从容。
这点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经历,来自于千百年来淘汰下来的文化经典。文化出版物怎么选?我很关注比如《新京报》一年请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各行各业的人来议论,文学领域、哲学领域今年有哪些书值得看,比如小说这样的评论有莫言这样的作家评论,哲学家又是谁,哲学家他会说这一年我认为有五本书值得看,实际上最后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些专业的工作者,他在一年他的专业素质敏锐的捕捉,这一点产生新的思想、新的信息。你依然站在巨人的肩上去获得这个。
所以我每年大概到年底的时候,我看到相对权威报刊上的大家们,对这些领域的图书清点,可能这个作家真正推荐的2本书。我选了比如30本,我30本没有的我一次性把它买齐,把别人非常职业的头脑非常职业的头脑把你过滤过来,你可能把这30本看完了中国出版物精华都学完了,要站在别人的肩上用别人的智慧升华你的智慧,我觉得这是个有效的办法。
主持人:谢谢夏老师。刚才夏老师说人生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我们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投入了有多少,特别想跟在大学校园中的同学们说一句,真的要好好珍惜你们大学四年的校园时光,要把你们的知识学好,这样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更长远的路才会走的更踏实。那么我们现在稍微休息一下,一会儿回来。主持人:欢迎大家回来!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能力”,我们今天请来的嘉宾是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夏骏老师。我还要详细的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夏骏老师,夏骏老师是中国第一批电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25岁入行,30岁出头的时候参与策划了央视的《新闻调查》等特别著名的栏目。在1997年和1999年的时候,担任了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直播总导演,那么,2010年的时候也拍摄了九集大型纪录片叫做《解读上海》。2003年的时候还导演了大型纪录片《居住改变中国》,很多行内同仁们都称夏骏老师是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今天特别希望夏骏老师跟我们年轻人有一个互动和交流,给我们年轻人一些建议。
我们看网上的问题叫做“yrch3456”,他问说:“怎么把握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呢?貌似有一点矛盾?”刚才也简单说了一下这个问题。
嘉宾:因为你矛盾本身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格局还不够大,就是说你听取别人意见和形成一种独立思考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别人的意见你充分听取以后,比如说有四种不同意见,那你的独立思考如果建立在四种之上,那你四种还有更多一种的发现角度。
我们这里有什么矛盾呢?如果说这四种意见说出来以后,其中有一点意见跟我们一样,证明你的意见并没有独到新闻价值的或者一种理性的价值,那你就向别人学习。所谓听取别人意见和自己能够有一种独立思考之间,之所以他觉得矛盾,我觉得是自己的格局还不够。后来我们自以为是独立思考,其实已经是别人已经思考的问题。
我想补充一点,年轻人的挫折感和不容易,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有这种感觉,对未来前途渺茫或对竞争前途的担忧。我告诉你们,年轻时候心灵承受的压力所有苦难可能是你未来的基础,相当于皮球一样你被拍的越重弹的越高,年轻时候承受力,年轻时候对于苦难面对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的培养,是你日后生命力的张力的源泉,一个人的生命,他自己的宽度和广度和深度,来自于他承受痛苦、承受孤独和承受艰难的程度。
我个人在20多岁的时候,经历了人生沉浮比较大。也作出过一些海内影响的事情,也经受过漫天遍野的批判。可能你20多岁有这样的经历,你的日后的承受力就不一样了。之后你再体会一些东西,这里边宽容度你能找到。
我在四川,我非常认真的考察了四川类似苏东坡、邓小平这样的人的人格结构、文化结构。苏东坡的东西来自于他自己文化的哺育和积累。没有这种对于许多人生哲学的奋斗的影响的话,他们不可能承受那样人生沉浮的。所以像苏东坡这样一个作家,他作为政治家他一生不断沉浮,被贬的路上没有五天被提升,被提升之后没有到的路上又被贬,他这样的人生他依然笑对人生,他一生的诗词充满了乐观主义向上的力量。林语堂讲的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这种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他自己心灵的巨大的张力和承受力。他把这一切看作,即使用这样一种儿戏的方式人生处境,他反而把人生作为自己积极游戏,与他相处的时候他乐在其中。
人生这种感觉,我觉得我今天一再讲的宽度与深度与广度,我说生命的张力。这个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当你发现你自己某些问题非常沉重的压力挑战与焦虑中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鼓励自己,这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在雕刻我个人的生命张力。把你的承受力,你的承受力是你日后的包容力,你受苦难刺激的程度,是你日后承受苦难能力的对应的宽度,你这样想自己去积极的面对他。
同样一个问题,所有的坏事都是好事,都有好的一面,这个你经历多了你会发现,所有好事情快乐的事情确实如此祸福相依。你处理不好背后就是祸,我们首富很厉害可能监狱离你不远。中国古代哲人告诉我们,足够的道理都摆在那。你念了《老子》你就知道,人早就知道祸福相依。巨大的事情到来的时候,好事到来的时候可能苦难就在你面前,这个时候不在庆贺你的某一个成功,而琢磨成功脚下的陷阱在哪里?这样的话,你人生本身像船一样,当风浪来的时候,把那个挑起来,不要只顾着看着风险,可能船即将帆船,你急着要挑起船头弄稳了,否则波谷过来的时候你翻船了。
我们那代人文化沙漠里成长,那么多的缺课人生有那么多的文化弥补的遗憾,我觉得后来的年轻人比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其实不是这样。当物质充分涌流之后,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已经走到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时候你发现,其实从心灵上承受的压力甚至苦难的处境并不比我们弱,这就是祸福相依。
许多人说你们多有福气,并不是这样,你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另一面,现在年轻人承受的一切挑战是挑战你自己的生命高度,可能让我们这一生有更精彩的表现,这些东西不能消极的面对他,让自己更加沉稳,消极面对他自己更加消极,让自己在挑战面前的失败感延续下去,这个问题我这样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㈤ 你对青少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和开发创造潜力是如何理解的
对青少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要开发创造潜力。
㈥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联系
互相联系,次者需要独立于群众才能进行,先者要批判的看待群众才能独立
㈦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有什么区别
独立思考就是指一个人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自主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对事物或者事情进行思考的时候,用批判的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事情。简单的说就是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事物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进行思考。
㈧ 独立思考 有创造力
爱因斯坦名言,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㈨ 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创造力的高智商人工智能吗
通俗一点说,运用到下棋的人工智能作典型吧,每一步棋都有成万上亿种走法,每一种走法对应怎么样的回应,这些都是在人工智能里面算好了的,他们会选择最优进行执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在人工智能“脑海”里,都会有N个选择该如何做,有的是设定,有的是判断。当然,未来不排除人工智能的独立思考具备“心机”,也就是算计人类。
㈩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明辨性思维或思辨思维,是当今社会下炙手可热的话题,“思辨”这个哲学术语早在儒家经典的《四书》的《中庸》中就有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由于目前国内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孩子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无数国内教育机构也把它作为卖点。
1、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Who - 这是谁在说?熟人?名人?权威人士?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What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想法(opinion)?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Where - 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2、Why is it important? 时时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看方法对不对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说话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场,受过什么影响?(让孩子去考虑到这个层面,实属不易) What else,what if?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3、学会表达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 除了提问题,Critical Thinking 还表现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一个美国学校里,为了鼓励孩子的思辨,还把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导句(prompts)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想到,这样也就一点点把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来了。
(10)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扩展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巴黎,1998年10月5—9日)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公民。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