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是第一部雷达的发明人
这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问题。由于年代久远,这一问题目前还无法得出一个权威性的结论。
美国在1936年1月研制出脉冲雷达;德国在1935年9月制造出船用雷达;而法国在1936年已经把早期的雷达装上了“诺曼底”邮船,以防碰撞冰山。三个国家似乎都拥有雷达的发明权,不少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
现代空战离不开雷达,尤其是军用雷达,它起到不可替代的“眼睛”作用。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用电子装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它的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
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最早投入实用的军用雷达是由英国研制的,而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35年1月,沃森·瓦特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研究室主任,当他受英军委托研究利用电波探测空中飞机的装置时,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制出对空警戒雷达的试验装置。2月26日,沃森·瓦特为军事部门领导人进行雷达表演,雷达探测到了16千米外的飞机。
1938年,英国开始用沃森·瓦特设计的雷达组建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达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已在东海岸建立了一个由20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1940年夏天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正是靠“本土链”赢得了20分钟宝贵的预警时间,以约九百架战斗机抵挡住了德国两千六百余架飞机的疯狂进攻。可以说,是雷达救了不列颠。
世界上第一部炮瞄雷达是美国陆军通信队于1938年研制成功的SCR-268型雷达。1943年,美国又研制成功微波炮瞄雷达SCR-584,这是第一部自动跟踪炮瞄雷达。它与指挥仪配合,大大提高了高炮射击的命中率。1944年德国发射了V-1导弹袭击伦敦时,最初英国击落1枚V-1平均需发射上千发炮弹,而使用SCR-584后,平均仅需五十余发炮弹。
今天,几乎所有的高射炮都装备了炮瞄雷达。在速度快、机动性好的现代作战飞机面前,没有炮瞄雷达的高炮就如同瞎子一般。
军用雷达也在海上广泛应用,这就是船载雷达。它是装备在船舶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它们可探测和跟踪海面、空中目标,为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数据,引导舰艇躲避海上障碍物,保障舰艇安全航行和战术机动等。
1935年,德国首次进行舰载雷达试验,当时对海上舰船的探测距离仅8千米。世界上最早使用舰载雷达的是德国研制的“海上节拍”式对海警戒雷达。第一部舰载对空警戒雷达是美国海军实验室于1938研制成功的XAF型雷达,它对飞机的探测距离达137千米。对空、对海警戒雷达的装备使用,可及早发现敌方飞机和舰船,保障适时和准确地进行攻击。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是由英国科学家爱德华·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37年研制成功的。它可探测到16千米以外的水面舰艇。
机载雷达是装在飞机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它包括截击雷达、轰炸雷达、航行雷达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面对纳粹潜艇战和空袭的威胁,鲍恩博士主持研制的ASVMKI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和A1型机载夜间载击雷达正式装备英国战机,成为世界上首批实用机载雷达。它们在打击德国潜艇和夜间轰炸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边争论谁是第一部雷达的发明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怎样利用包括雷达在内的各种发明,是用于和平还是战争?
『贰』 雷达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
雷达显示器屏幕
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还有一种精神感
早期雷达
应雷达,该雷达能够对人类在脑电波起反应,对人体的生命迹象进行感知。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叁』 雷达是谁发明的
有奖励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我来答有奖励共1条回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2019-07-30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
『肆』 谁发明了雷达
不是 雷达发明趣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出现,一些国家在抵御它的进攻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有的科学家开始研制一种远距离寻找飞机的仪器,这就是后来的雷达。 不过,雷达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时,就已发现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金属物会被反射回来,就如同用镜子可以反射光一样。这实质上就是雷达的工作原理。不过,当时赫兹并没有想到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无线电通讯试验时,通信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又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连续几次出现,起初他以为是机器出现了故障,经检查,一切正常。于是,他观察了外部的情况,发现一艘轮船正通过两艘军舰之间,等船驶过后,两舰之间的通讯又恢复了正常。波波夫凭着自己敏锐的感觉,立刻意识到,就是这只船在经过两舰之间时挡住了无线电波。他由此想到,如果在海上航线上设置无线电通讯设备,就可以利用电波探测到海上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将此想法付诸实践。直到1922年,美国科学家根据波波夫的设想,在海上航道两侧安装了电磁波发射机和接收机,当有船只经过时,通过电波马上就可以测出。这就等于在海上设置了 一道看不见的警戒线。不过这种装置仍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雷达。 193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雷达。这台雷达能发出1.5厘米的微波,因为微波比中波、短波的方向性都要好,遇到障碍后反射回的能量大,所以探测空中飞行的飞机性能好。为了安全和方便,当时称这种雷达为CH系统。经过几次改进后,1938年,CH系统才正式安装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这个200公里长的雷达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希特勒造成极大的威胁。随后,英国海军又将雷达安装在军舰上,这些雷达在海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雷达不仅运用在军事上,还可用来探测天气,查找地下20米深处的古墓、空洞、蚁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伍』 雷达是什麼时候发明的
雷达是世纪人类在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雷达的出现为人类在许多领域引入了现代科技的手段。
1935年2月25日,英国人为了防御敌机对本土的攻击,开始了第一次实用雷达实验。当时使用的媒体是由BBC广播站发射的50米波长的常规无线电波,在一个事先装有接收设备的货车里,科研人员在显示器上看到了由飞机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的回波,于是雷达产生了。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雷达的组成部分有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由于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高度等。最初雷达主要用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海岸线上建起了雷达防御网络。这些早期的雷达使英国人能够不断地成功抗击德军破坏性的空中和海底袭击。
雷达被人们称为千里眼。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雷达技术的进步,使交战双方在相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人还互相看不到,就已拉开了空战序幕,这就是现代空战利用雷达的一个特点――超视距空战。
由于雷达自身的工作原理,造成了雷达在使用中存在有捕捉对象的盲区,这也就有了在战争中利用雷达盲区偷袭成功的战例。现代战争中,为了躲避雷达的监视,美国生产出了一种隐形轰炸机,它可以有效驱散雷达信号,使它对于常规的雷达系统保持隐形。正是由于这种矛与盾的关系,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研制分辨能力更高的雷达。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改进,如今雷达被广泛用于民航管制、地形测量、气象、航海等众多领域。面对日益拥挤的天空,拥有精密的雷达监测系统至关重要。使用雷达设备可不受天气的影响,不分昼夜进行监测。民航管制员通过雷达直接获取飞机的位置、高度、航行轨迹等信息,及时调节飞行方位和高度。在雷达的使用科学原理中,雷达与目标之间有相地运动,回波信号的频率有多普勒频移,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求得其相对速度。这也是交通警在公路上测量汽车速度的测速雷达工作的原理。
我国在雷达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就。探地雷达就是我国研制的,它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地下探测。目前,探地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城市建设、水利、考古等领域。中科院电子所研制成功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拟样机,并对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监测,获取了受灾地区的图像,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准确的灾情数据。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将在21世纪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历史
1922年 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 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
1931年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 法国古顿研制出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的撜习
『陆』 雷达是谁发明的集合了什么和什么的原理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出现,一些国家在抵御它的进攻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有的科学家开始研制一种远距离寻找飞机的仪器,这就是后来的雷达。
不过,雷达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时,就已发现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金属物会被反射回来,就如同用镜子可以反射光一样。这实质上就是雷达的工作原理。不过,当时赫兹并没有想到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无线电通讯试验时,通信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又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连续几次出现,起初他以为是机器出现了故障,经检查,一切正常。于是,他观察了外部的情况,发现一艘轮船正通过两艘军舰之间,等船驶过后,两舰之间的通讯又恢复了正常。波波夫凭着自己敏锐的感觉,立刻意识到,就是这只船在经过两舰之间时挡住了无线电波。他由此想到,如果在海上航线上设置无线电通讯设备,就可以利用电波探测到海上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将此想法付诸实践。直到1922年,美国科学家根据波波夫的设想,在海上航道两侧安装了电磁波发射机和接收机,当有船只经过时,通过电波马上就可以测出。这就等于在海上设置了 一道看不见的警戒线。不过这种装置仍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雷达。
193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雷达。这台雷达能发出1.5厘米的微波,因为微波比中波、短波的方向性都要好,遇到障碍后反射回的能量大,所以探测空中飞行的飞机性能好。为了安全和方便,当时称这种雷达为CH系统。经过几次改进后,1938年,CH系统才正式安装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这个200公里长的雷达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希特勒造成极大的威胁。随后,英国海军又将雷达安装在军舰上,这些雷达在海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雷达不仅运用在军事上,还可用来探测天气,查找地下20米深处的古墓、空洞、蚁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柒』 谁发明的雷达
193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雷达。这台雷达能发出1.5厘米的微波,因为微波比中波、短波的方向性都要好,遇到障碍后反射回的能量大,所以探测空中飞行的飞机性能好。为了安全和方便,当时称这种雷达为CH系统。经过几次改进后,1938年,CH系统才正式安装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这个200公里长的雷达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希特勒造成极大的威胁。随后,英国海军又将雷达安装在军舰上,这些雷达在海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雷达不仅运用在军事上,还可用来探测天气,查找地下20米深处的古墓、空洞、蚁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雷达
『捌』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
『玖』 雷达是谁发明的
有奖励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我来答有奖励共条回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2019-07-30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