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为中国企业法国投资创造一切条件经济观察

为中国企业法国投资创造一切条件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1-12-07 05:58:51

『壹』 注册法国公司要什么条件

公司的形式
法国各地均有企业登记申报中心(CENTRE DE FORMALITES DES ENTREPRISES)公司的注册登记可到公司所在的企业登记中心去办理。
最常见的商业性公司有两种,一是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匿名公司(SOCIETE ANONYME,简称S.A.);二是责任有限公司(SOCIETE A RESPONSABILITE LIMITEE,简称S.A.R.L)。 选择哪一种形式,完全取决于公司的营业额、经营范围及投资规模。需从市场、管理、发展战略、税收政策等角度全面衡量决定。一般而言,年营业额如在61万欧元以上,就应考虑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
◆ 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最少是7500欧元。 注册时最少实际资本一般为1500欧元;1500欧元的资本必须于注册时到位,其余必须于注册后5年内到位。
一个责任有限公司(S.A.R.L),其注册资本应不低于7500欧元;一个股份有限公司(S.A.)其注册资本不低于4万欧元。股份有限公司(S.A.),如采取公开招股形式,其资本起码应到23万欧元,但法律不鼓励责任有限公司(S.A.R.L)的净资本超过80万欧元。
◆ 股东
最少有一个股东。股东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并且可以是任何国籍的居民或法人。但要求必须首先申请商人证以获得商人居留,股东人数最多不可以超过50人。
◆ 董事
最少有一个董事,该董事必须是自然人。董事可以是任何国籍的人,并且不必居住在法国。董事会只涉及S.A.(股份有限公司),S.A.R.L(责任有限公司)只设定一个经营或持牌人(GERANT)管理公司。章程中应规定董事会的构成形式及其权利,在法律上,董事会享有代表公司进行活动的最充分权利。董事会应设董事长一人,董事若干人。
◆ 注册地址
公司注册地址必须位于法国,投资者必须提供例如租赁合同等证明文件。
◆ 公司名称
所选名称不能与已注册名称相同或太相似。公司名称也不能含有与法国政府相关或保险等字样,除非另行申请相关的牌照。
◆ 法国公司税制和财务报表
1、年度基税(IFA):750欧元/每年;(注:必缴税种)
2、营业税(TP):
税种:法国各地城市营业税不统一,该税种主要由地方政府使用,相当于中国的地税(法国的地税和国税由同一机构收取);
税率:以法国巴黎市区为例,是5.5% ;

『贰』 实现我国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的基本条件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 ,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近二十多年来 ,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 7470 家 , 投资金额 114 亿美元 (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 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近 350 亿美元 , 约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 目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 , 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竞争优势、突出特点、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

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 , 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 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 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 , 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 ?邓宁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已成为研究跨国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 , 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跨国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该理论认为 , 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 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 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 , 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 , 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本人认为以上观点值得分析和探讨。

首先 , 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 3 种竞争优势 , 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 , 而是一种相对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次 , 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 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 , 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 ,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小型企业亦拥有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 , 市场范围小 , 从客观上限制了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 , 可避免与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 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 , 中国跨国公司派出人员的费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对便宜 , 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 ,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低生产成本 ;英国经济学家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也证明了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 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仍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 , 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 从理论上说是具有可行性的。应当指出的是 , 上述两个理论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优势 ,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 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理论有一共同点 , 即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 , 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 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正是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

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 , 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 , 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

4、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

中国特殊产品 , 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 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 , 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 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 , 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 , 生产特殊产品 , 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 , 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

5、政策环境良好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 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目前 , 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外汇储备达 4033 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二、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

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 , 产业集中 , 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 , 国有企业盈利少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 153 万美元 , 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 约占总投资的 60%), 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 , 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 , 但增长迅猛 , 投资目的地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 21 亿美元 , 增长 110%, 其中53% 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占 33%, 港澳地区占 14%)。

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 , 从在境外设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为主向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专业市场等形式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 , 机制灵活 ,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 , 如青岛金王集团和浙江万象集团等。

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可以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 ,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 , 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如山东的海尔集团和浙江省的华立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 通过境外产 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

例如 , 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 ,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有 :

1、企业体制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 ,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 , 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责权不对称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 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 ,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资金短缺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 , 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 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 , 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 存在“惜贷”现象。

3、人才匮乏

跨国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 , 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 , 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

4、信息缺乏

由于对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 , 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 , 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

5、管理环节过多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批时间太长 ( 有企业反映 , 有些项目审批时间需花 2?3 年 ) 的问题 , 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

6、缺乏核心技术

从总体上看 ,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 , 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 , 许多产品 , 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7、监管体制不畅

目前存在着“重审批 , 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 , 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对政府决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政策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政府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政府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政府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政策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政府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体制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政府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叁』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求高手!并购方式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捷径 ——中国蓝星企业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

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又一场噩梦的开始,还是会成为经典的成功整合案例?

10月26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和法国罗地亚集团(以下简称罗地亚)在北京签署了全资收购罗地亚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的协议。蓝星凭借此次收购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每年42万吨,蓝星也由此跃居为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无论当地舆论,还是国内业内人士,都对这次并购给予高度评价。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费加罗报》惊讶于蓝星的并购能力,“中国在法国的投资总量不大,投资的时间晚,但他们在法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说小”。而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迅速增长的有机硅市场和罗地亚在有机硅技术方面的优势,使此项收购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不仅仅能弥补蓝星技术上的不足,更为有利的是将帮助蓝星建立一套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机硅教授傅积赉说。

事实上,这是继蓝星2006年1月17日以4亿欧元收购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以下简称安迪苏)之后的又一次出手。在并购罗地亚时,尽管双方并没有公布交易金额,但业内普遍估计也在4亿欧元左右,两者相加,不少法国舆论已经认定,蓝星实际已经成为投资欧洲金额最多的中国公司。

在某种程度上,蓝星的国际化道路也通过这两次并购而清晰可见——通过并购不仅弥补了技术的不足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且蓝星获得了在化工领域中一些单项国际竞赛的决赛权。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TCL、明基在欧洲市场失败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企业在收购后的整合上还缺乏经验,而且对行业大势的判断还有误区。尽管蓝星面对的市场并非如TCL、明基一样的大众消费品,但它同样需要费心思完成跨文化管理和整合工作,而这是所有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短板。

【形势比人强】

蓝星的创始人、现任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与罗地亚谈判始于三年前。当时双方商讨的主题是在天津建立一个合资的有机硅加工厂。

但是罗地亚一直显得很犹豫—如果一旦合资,相当于将技术转移到了中国,罗地亚将彻底丧失掉有机硅的产业竞争优势。而且,当时坊间还流传另一种说法,罗地亚的要价太高,根本无法降低当时售价低廉的有机硅单体成本。合资项目也因此一度陷入到僵局之中。

而当时的情形是,亚太地区的市场是全球有机硅市场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欧美跨国公司也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了亚太市场。中国成为了跨国公司降低成本的首选地,罗地亚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几经权衡后,终于决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对手很强大,我们必须发展得更快点。而中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时任罗地亚有机硅公司总裁克莱蒙物·托尼雷说。这是使罗地亚加强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非常重要的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的有机硅工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发展依然迟缓,目前国内所需的有机硅单体60%仍依赖于进口。蓝星1996年兼并江西星火化工厂。半年后,蓝星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单体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并顺利投产。蓝星破解了有机硅的生产技术难题,跨国公司对中国有机硅技术的封锁也随之破灭。另一方面,蓝星目前已经拥有10万吨的有机硅单体产能,加上目前在建的10万吨,蓝星的有机硅产能排在罗地亚之后,位列全球第六。

最终,罗地亚同意与蓝星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联盟协议。组建该联盟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股本结构为50:50的全球合资公司,有效发挥双方各自优势,进行有机硅技术研发、中间体生产及深度加工,增强联盟的竞争优势以及创新能力。天津的合资项目并没有放弃,而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

但尽管已经达成合资方案,但“这个全球联盟在当时还是很难得以实施。”蓝星一位内部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因为全球的产业格局正在被颠覆,竞争热点转向亚太市场,罗地亚的有机硅业务已经被道康宁等对手抛在身后。“如果他们不愿出售有机硅业务,两家公司的合资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迈出实际的步伐,依然是在两条平行线上各走各的路线。”

蓝星于是开始了一场与罗地亚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在任建新、蓝星集团总经理杨兴强和副总经理陆晓宝等人的努力说服之下,罗地亚的管理层开始接受了蓝星的观点——如果能与蓝星合作,罗地亚的难题能够迎刃而解;而且两者的强强联合,罗地亚在下游产品的优势和技术能力将弥补蓝星的不足。

“这将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产业链。”傅积赉教授认为,蓝星在上游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已经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蓝星具备来自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综合竞争成本将在未来的合作中进一步摊薄。

谈判过程中的两件震动业界的大事件也加快了并购的进程:2006年3月,全球有机硅业务排名第一的美国道康宁公司和第三的德国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港联合投资的4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放行;2006年9月14日,全球第二的美国通用电气(GE)高新材料集团将有机硅业务整体出售给美国阿波罗公司。

而罗地亚在全球有机硅市场仅仅名列第五,2005年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22万吨,拥有6%的全球有机硅产品市场份额。当时,罗地亚集团正在效仿GE剥离全球非排名前三甲的业务,其中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也在出售名单之列。

【样板案例】

“真正促使罗地亚下定决心的是,并购安迪苏谈判和交割改变了他们的看法。”陆晓宝对《环球企业家》说,同时由于罗地亚的硫化物业务与安迪苏的蛋氨酸业务同属一个工业园区,解决了安迪苏蛋氨酸生产的上下游配套。

蓝星内部认为,安迪苏并购的效应得以体现主要是两点:第一,并购安迪苏之后,蓝星并不急于去调整管理层和经营策略,保证了安迪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第二,有机硅是蓝星的主业之一,与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的发展一脉相承,使得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有了认同感。

相比高调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公司而言,蓝星一直以来都沉默寡言。然而,蓝星的并购一直以来都遵守自己的法则:先合作,后合资,再并购。并购安迪苏是蓝星开始涉足蛋氨酸行业的起点。而之前,蓝星在蛋氨酸领域没有丝毫的生产能力,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书面的研究上。并购安迪苏之前,中国每年对蛋氨酸的需求在10万吨左右,而蛋氨酸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的一项空白记录,为此每年要花费至少30亿人民币来进口。

而1990年代初,当时的化工部引进了一条安迪苏的生产装置落址在天津,但是项目一直没有正常运转。蛋氨酸作为主要的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在中国苦于没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但一直处于技术攻关过程中。

“技术虽然成熟,但是国内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软硬件配合上不成熟,使得这个项目陷入停顿之中。”据说原化工部的一位老领导对此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对任建新说,“蓝星这些年的发展成绩以及整合化工部项目的能力都是摆在面前,但是蓝星唯一就是蛋氨酸项目没有做。如果你能把蛋氨酸项目也做好,我就服了你了。”

于是,任建新立即让公司着手研究蛋氨酸行业的相关资料。从2002年起,任建新就开始考虑引进生产技术或合资生产。蓝星曾经向安迪苏联系引进其技术改造停产多年的天津蛋氨酸装置,但遭到了安迪苏拒绝。

2002年罗拉普朗克遭遇了一场反托拉斯诉讼,又准备与赛诺菲公司合并,将安迪苏出售给英国CVC集团。对于蓝星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蓝星即刻找到安迪苏,提出要与之合资天津项目。安迪苏管理层深感英国CVC集团不会继续投入做大安迪苏——CVC整合完安迪苏之后,肯定要出售安迪苏以求套现。于是,安迪苏的管理层干脆提议,让蓝星并购。此时正是全球爆发禽流感、动物饲料前景不明的2005年。

蓝星2005年7月启动了并购项目洽谈,并开展了项目尽职调查。最终,双方于2005年9月16日草签收购协议。2005年10月19日,任建新出访欧洲,中国化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蓝星与英国CVC集团在安迪苏的注册地比利时布鲁塞尔签署了蓝星全资4亿欧元收购安迪苏100%股权的正式协议。

“蓝星之所以作出收购的决定,主要是看中了安迪苏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和市场体系。”陆晓宝说,“由此掌握了蛋氨酸的生产技术,节省了研发时间,而且还获得了安迪苏的全球市场网络、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

安迪苏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5.12亿欧元,2006年可望超过5.6亿欧元,在全球拥有5家主要生产工厂,拥有800项左右技术专利和世界上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技术,经销网络遍及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基础化工行业第一例海外并购,也是当时中国企业收购法国企业最大的交易。

【成功几率】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蓝星就先后并购安迪苏和罗地亚,使得蓝星在蛋氨酸和有机硅两个领域进入了全球排名前三甲,使得中国公司开始参与高技术化工原材料领域的定价权。

事实上最初蓝星的国际化并不限于化工,蛋氨酸和有机硅等六项主业逐步清晰,蓝星寻求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好提升技术和实力的并购机会。2003年12月,蓝星负责收购项目的中车汽修集团受挫于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但2004年5月9日,随着蓝星、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合并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后,蓝星将国际化的重点转向化工领域。

在TCL和明基相继败走欧洲市场之后,外界也对蓝星在欧洲的整合担心。但陆晓宝认为,整合安迪苏所取得的经验将有利于蓝星更加熟练地去整合罗地亚。在并购完安迪苏之后,任建新曾表示,“蓝星搞国际化经营,需要培养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资融资,把整体或分项的业务单元推向国际市场,实施规范的公司治理,打造国际化的企业”。

全球有机硅市场增长日益迅猛,但是由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其他主要消费市场均已饱和,难以寻觅新的市场空间。跨国巨头们早已经在中国屯下重兵,而蓝星并购罗地亚有机硅业务之后,一场日渐激烈的竞争将难以避免。

而蓝星如何融合双方的优势,能否对罗地亚有机硅下游产品技术和市场力量有效吸收,将成为衡量此次收购行为成败的关键。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蓝星并购安迪苏不同于中国企业以往对法国企业的收购,以前的收购往往出于扩展市场的目的,但蓝星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蓝星的技术实力在并购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蓝星并购罗地亚的有机硅业务后,将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实施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年产4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计划等,进一步壮大蓝星在国内的有机硅生产规模,完善产业布局。同时,罗地亚的有机硅深加工技术、全球营销网络、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将使蓝星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

目前,蓝星也正在计划在中国建立一套世界级别的液体蛋氨酸生产装置。蓝星两年内将会使有机硅上下游总体生产规模由合并后的全球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我们希望在年底之前能够实现罗地亚的交割成功。”陆晓宝信心十足地说。

『肆』 分析评价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你认为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吸引外资战略调整有何意义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
按照邓宁的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程度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结果。第一,若外国企业想要在另一国家进行生产,与当地企业竞争,必须拥有所有权优势(又称企业优势、垄断优势、竞争优势等),而且这些优势足以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第二,企业对其优势进行跨国转移时,必须考虑到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种转移途径,只有当前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后者大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第三,区位优势,即企业把在母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从空间上转移到别国,并同该国的生产要素或其他中间产品结合以后,能够获得最佳利益时,才会在国外进行投资和生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的运作有其指导作用,它促使企业领导层形成更全面的决策思想,用整体观念去考察与所有权、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联系的各种因素,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决策上的失误。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政策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政府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政府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政府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政策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政府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体制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政府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伍』 结合国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谈谈中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走出国门的重要意义

转一篇文章
《跨国经营-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比较优势”吗?》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从内地企业在港澳建立窗口,到众多的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曾形成过一个小高潮。潮头过后,似乎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收获,走出去的企业的失利,很容易在理论上找到根据,没有比较优势,跨国经营似乎就是没有成功希望的尝试,或者干脆沦落为做秀。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塞满世界各地的大小商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中国企业没能走出去,但中国的产品却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了,不能说,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上是不成功的。我们需要转换视角,用更广阔更现实的眼光,考量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常态

WTO和众多的区域性自贸区使商品、资本的流动的门槛被取消,或者进一步降低。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流动早已没有界限,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和土地,似乎成为最后需要被解放的对象了。在这个地球村里,国界依然清晰,企业的经营却不再以此为限。市场的高度开放,成就了企业想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安排经营活动的愿望。一国的企业有可能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选定不同的国家分别进行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用最优方式组合各种经营要素,达到自己的经营目标。因此,A企业可以在能提供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劳动力成本最低的B国进行生产,在技术创新最活跃的C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在消费能力巨大的D、E、F等地建立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市场前沿部门,通过全球信息流和物流系统,实现协同运作。

跨国经营实际上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整合,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活动,如果我们忽略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经济的约束条件,这是一种单纯的企业经营决策和实现的过程。在企业家眼里,只有不同禀赋的资源和不同特点的市场消费群体,并无必要给不同的地方插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的旗子。

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久远,改革开发的步伐也是渐进的,物理的障碍依然存在,但在心理上,中国企业家应该对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市场有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不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将丧失最佳的发展机会,甚至以求自保的愿望也会被竞争对手击得粉碎。不应该将企业的生存寄托在虚幻的藩篱之内,更不必奢谈“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海尔提出“国门之内无名牌”,华为说“如果想与狼共舞,就要首先成为狼”,这些企业的危机感来自群狼环伺的全球市场竞争,生存规则已经改变,在地球村里,不会有永远的禁脔,不会有受保护的封地,谁有竞争力,谁就有话语权,赢者通吃,弱者淘汰的时代到来了。

跨国经营不以“比较优势”为前提

有人认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个无解的难题,理由是,跨国经营需要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她的低成本劳动力,而劳动力目前还是难以流动的,因此,外企来投资中国就是合理的推断,而既然没有其他的优势,那么中国企业只好等着被人家来组合优化,而不能主动出击。另一方面,不主动出击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束手就擒或全军覆没。这是理论界的悬疑,中国企业的实践并没有被理论的缺失绑住行动的手脚,尽管成功的例子还不是很多,但仍有理由相信,比较优势理论不是我们必须信奉的圭臬。

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我们已拥有全球规模第三、各项综合经营指标排名第五的中远船队,海外资产比例占到一半;在重型工程机械领域,我们也有起重机连续五年国际市场销量第一,和全球最大、品种最全的集装箱制造商;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在传统工业和现代高技术制造业,产销量排名全球十甲的榜单上,中国企业华为、中兴、海尔、TCL、珠江、格兰仕、宝钢、比亚迪、联想、福耀、格力等赫然在目。

如果以比较优势而言,这些行业与发达国家是无法相比的,跨国公司理论不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行为做出合理解释。这些企业从开始就不具备垄断优势,现在也仍然没有。在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之间有个分野,某行业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多了,也就形成了国家的比较优势,而某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并不意味着该行业的某些企业具备跨国经营所需要的优势,或者有优势的企业就一定会在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理论的盲点在于将国家和行业层面的比较优势直接套用在企业身上,而企业经营有其自己的逻辑。

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集

跨国经营的发生必须具备一些必要条件。比较优势并不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是充分条件。企业经营活动在跨越国界之前,需要有多边国家层面的支持,投资者所在的国家(母国)和被投资国(东道国)至少是不反对,这样就打破了资源配置的物理界限。在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以后发生的事纯属企业层面的商业行为。

企业是否有意愿从事跨国经营,企业家是否具备国际化视野,企业是否建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这是最基本层面的条件。这是来自企业自身的动力源。实例显示,鲜有无清晰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的成功的跨国企业,跨国经营绝非撞大运的盲目行为。企业在国际化之路上能走多远,虽然不完全由企业家站的高度来决定,但站得不高、看得不远的企业,一定也走不远。

对于不具备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很难在“我赢你输”的竞争中取胜。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逻辑应该是寻找发展的空隙或者寻求多方共赢的结果。在市场上并不是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市场也非铁板一块没有缝隙。在多元的世界里,重要地是在特定的时点能准确地定位自己,在竞合的动态局面中发展壮大。无论是产品还是企业经营主体进入他国,不仅仅是对方市场需要和欢迎你,同时也是因为你在那里找到了更好地发展的机会。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上,也并非只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的局面。比如海尔已经占据了美国180立升以下小冰箱市场的很大份额,这也部分因为更强的竞争对手如GE、惠尔浦不在意这个空隙市场,而消费者仍然有充足的消费需求,在这个市场上的主要游戏者是韩国企业,消费者需要质优价平的小冰箱,海尔恰恰在这个领域最有竞争力。格兰仕能把元器件成本降低到国际同业水平的三分之一不到,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和产能,合作伙伴才愿意把设备无偿地交出来,从而使格兰仕得以获得能够快速成长的规模收益。

换个角度,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并非一味的依赖其所谓的能“催枯拉朽”的垄断优势,它们的竞争力可能使其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取胜的先机。尽管有“商场如战场”的说法,但商场上的成功与战场上的撕杀是决然不同的,在商场上,消费者决定企业的命运。胜者的基石在于市场的认同和喜爱,淘汰者是动态变化的市场的自然选择结果。

还有很多的企业,在发达市场建立了研发部门,近距离了解、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追踪市场需求趋势,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直接投资,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与巨头同行结成联盟的情况也不少见,即使在国际市场上狼性十足的华为,也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在产品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驰骋欧美市场,在商场上更多的是利益交错的结盟和让步,以换取进一步扩张的时空。

在跨国经营上取得满意的成果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说到底,企业的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国际化经营的成败和绩效。我们可以认为海尔是中国跨国企业的翘楚,但与惠尔浦相比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其他名列前茅者如华为、中兴也是如此。国际化了的联想,与排名仅比其前一名的DELL也无法相提并论。在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生产率、企业战略和创新能力等重要竞争力指标上的差别,形成了国际竞技场上的选手名次之分。

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有几层关坎。最外层是经营政策环境,由母国和东道国政府设定,也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式有关,这是外部因素,企业无法改变。再往里,是由东道国的同行建立的市场环境,也属于外部因素。但中国企业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东道国市场的欢迎。最里边是企业竞争力,是自身因素,在对方给予的空间里,能做多少,能做多好,全在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小和发展的潜力。

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企业有无全球化发展战略是将企业带进这个竞技场的前提,比赛开始之后,每一层次都可能发生变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因素、多主体的动态博弈局面,每一层的形状和面积会随之变化,处在竞技场核心位置的企业必须随时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而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空间(绿色部分的面积)。

图1. 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集与多层次动态博弈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路径

实践永远超前于理论,理论是实践的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极大地挑战了源自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公司理论。从实用的角度上看,应该让理论更加贴近实践,跨国经营中,国家和政府不是主体,但根据上面的讨论,国家的支持消灭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屏障;真正的主角是企业,走出去战略是由企业制定和执行的。从中观上看,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游戏环境和规则,但对于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讲,案例研究的结果揭示了这样的路径: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还是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中国成功的跨国企业都具有跨国经营的战略规划,而且随着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更加明晰。由此,企业设定了战略目标函数,包含一系列相关的指标,而不只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规模最大化、增长速度最大化这类单一的目标。这样就容许企业实行阶段化的策略,针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行动,同时,企业在跨国经营环境里不断成长,和竞争对手的对比力量也在不断调整,形成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博弈,并进一步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函数,引导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资源配置,以达到战略规划期内的整体最优的经营绩效。

图2.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型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是否能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领域逐渐提升到产业链的的高附加值位置,也是颇受关注的问题。这实际是企业成长问题,与是否能够走出去到发达国家市场,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每个企业都能在产业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至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取决于资源配置的需要,企业承担特定的使命,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应该出现在最适合的地点,企业没必要为没有在发达国家拥有自己的工厂而觉得丢面子。任何为了面子而采取的跨国经营行为不应存在于企业理性的经营决策中。企业终极的目标还是取得高附加值的利润,跨国经营不仅要解决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问题,更重要地是能借此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者:郑磊)

『陆』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手续、核准条件、限制 谢!

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企业境外投资实行核准。商务部建立"境外投资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1、一般情况:只要简单的申请表。
地方企业通过"系统"按要求填写打印申请表,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核准。
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到申请表后,于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申请表填写完整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即予颁发《证书》。
2、报商务部核准的特殊情况,材料要求多:
(一)在与我国未建交国家的境外投资;(二)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具体名单由商务部会同外交部等有关部门确定);三)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 四)涉及多国(地区)利益的境外投资; (五)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

3、需准备较多材料报省商务部门核准的:
(一)中方投资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1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
(二)能源、矿产类境外投资;三)需在国内招商的境外投资。
4、上述2和3所需材料:(一)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境外企业的名称、注册资本、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投资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投资的具体内容、股权结构、投资环境分析评价以及对不涉及本办法第九条所列情形的说明等;(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三)境外企业章程及相关协议或者合同;四)国家有关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文件;(五)并购类境外投资须提交《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表》(样式见附件三);(六)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5.企业境外投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不予核准:
(一)危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我国法律法规;
(二)损害我与有关国家(地区)关系;
(三)可能违反我国对外缔结的国际条约;
(四)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国内企业,申报和条件一样。

『柒』 我们将不断提高,为各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环境和条件

通过减税,放宽投资限制,增加社会公共建设投入,减少审批环节等措施,不断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投资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也有利于各国积极参与投资我国热情

『捌』 国外资金在中国投资,资金该通过什么方式进入

境外资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合法途径。

二、利用我国经常项目可兑换进入中国市场。常见的方式有进出口价格虚报、预收货款、延迟付汇造假、平行贷款、提前错后及借用外债等。

除了企业,个人也通过个人外汇汇款,将资本项下的资金混入经常项目而流入境内,这种情况一度相当普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境内居民将在外投资本金或收益以非贸易外汇形式汇入境内结汇;

(二)是境外投资者以本人或授权代理人的名义汇入款项,并以个人名义结汇;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总公司以个人捐赠款等名义将资金汇入境内外资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董事会成员,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结汇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三、以在华外资企业为通道。

(一)是通过在华建立投资性公司或生产型子公司及合资公司,或者以建设合资及独资项目的名义,以企业注册资本金或增资等形式,从境外收取外汇并办理结汇。

(二)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贷款,即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进行对外短期借款并结汇。

(三)是境内外资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相互配合,以暂收应付款、预收货款、延迟出口等方式,为境外资金入境提供便利。四、通过境内企业进行外汇贷款并结汇。

五、境内中外资银行的自主资金调配。

六、资本市场渠道。

境内资本进行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有以下途径: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境外借款及贸易信贷等手段,进行境外投资。

企业境外投资除采用贸易信贷预收货款、延期付款方式外,还经常会选择境外股权融资、境外债务融资和境外上市等形式进行外汇融资。

(8)为中国企业法国投资创造一切条件经济观察扩展阅读:

常用融资方式

(1)融资租赁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对供货商、租赁物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约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想要获得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企业本身的项目条件非常重要,因为融资租赁侧重于考察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因此,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成功,主要关心租赁项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业的综合效益。除此之外,企业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银行放贷一样,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贷的基础。

(2)银行承兑汇票

中小企业融资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可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经审核同意后,正式受理银行承兑契约,承兑银行要在承兑汇票上签上表明承兑字样或签章。这样,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就称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具体说是银行替买方担保,卖方不必担心收不到货款,因为到期买方的担保银行一定会支付货款。

银行承兑汇票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实现短、频、快中小企业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3)不动产抵押

不动产抵押中小企业融资是目前市场上运用最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在进行不动产抵押中小企业融资上,企业一定要关注中国关于不动产抵押的法律规定,如《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避免上当受骗。

(4)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通过转让公司部分股权而获得资金,从而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进行股权出让中小企业融资,实际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资的过程。因此,股权出让对对象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则搞不好,企业会失去控制权而处于被动局面,建议企业家在进行股权转让之前,先咨询公司法专业人士,并谨慎行事。

(5)提货担保

提货担保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把握市场先机,减少企业资金占压,改善现金流量。这种贸易中小企业融资适用于已在银行开立信用证,进口货物已到港口,但单据未到,急于办理提货的中小企业。进行提货担保中小企业融资企业一定要注意,一旦办理了担保提货手续,无论收到的单据有无不符点,企业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绝承兑。

(6)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如果想通过这个渠道来融资,要注意,市场开拓资金主要支持的内容是: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市场、培训与研讨会、境外投标等,对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和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活动,优先支持。

(7)互联网金融平台

相比其他的投资方式,互联网金融平台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实地考察,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在投融界等投融资信息对接平台网站上向投资者公开;并提供在线投资的交易平台,实时为投资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贷合同;监督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保障金,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爱投资创造的融资方式是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公开的优势、开放性的优势,同时结合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信贷审核等等方面的专业度。作为一个投融资的平台,处在中间的结合的地位,两边是投资者和有融资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担保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对用户的投资进行专业性的担保。同时还和像信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为用户的投资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读,以及对资产处置后续提供保障。

『玖』 国家怎样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放宽市场准入和企业登记限制,促进平等有序发展


二、充分运用财税支持政策,提高全民创业和结构优化能力

三、建立金融服务机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化结合的服务体系,创造宽松和谐的企业生态环境


五、加强领导和监管,保证民营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补充:

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阅读全文

与为中国企业法国投资创造一切条件经济观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