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身份制与中国人的观念结构是什么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长期形成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一体化模式正趋于解体,国家与社会二元性分化的历史性变迁开始进行,一个现代意义的中国市民社会正在发育、成长和崛起。其建构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中轴的高度理性化的社会。就文化特质而论,中国传统社会以身份为根本特征,现代社会以契约为根本特征。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建构是从身份走向契约的历史进程。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身份社会。身份是一种先赋的、常驻不变的人格状态,是判定人们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基准。它源于父权制家族的隶属关系,人们一旦获得了某种身份,就意味着他获得了与此相应的种种权利。人们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整个社会的秩序都是依据身份关系来调节和整合的。在此社会格局之中,群体而不是个人,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任何个体都不能凭自己的意志和后天的努力挣脱家庭和群体的既定网络,而为自己创设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传统中国是个讲究身份的国度,成员的生存资源主要依据身份及身份之间的关系而配置;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就是一个身份制社会. 直到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康梁变法、"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开始解冻古老的中国身份制冰山;及至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身份制受到更强烈的震撼,身份的解放出现了一个大的跃迁。
『贰』 关于创造的论据
2008-02-09 10:42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歌德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布莱克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罗杰·冯·伊庄(美国)
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马斯洛(美国)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相关论据】
1、姚明进军NBA:2002年6月27日7点30分,2002年NBA选秀大会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进行,中国球员姚明被拥有头号选秀权的休斯顿火箭队选中,成为亚洲球员获NBA“状元秀”殊荣第一人。从宋涛到马健、胡卫东,从王治郅、巴特尔到姚明,中国人代表亚洲越来越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篮球联赛——NBA的顶峰。
2、不迷信传统的地质理论:许多年来,中国被认为一个贫油国家。因为传统的地质理论认为,大油田一般都生长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而不可能有储量大的油田。但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传统的理论,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反复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论,即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等大型油田,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3、哥伦布竖鸡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人们纷纷向他祝贺,也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他们说:这件事很简单,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有一次集会,他们又这样嘲笑哥伦布,哥伦布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只鸡蛋,说道:“在座诸位,谁能把这只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没有一个人敢响应。哥伦布说:“我立给你们看。”言毕把鸡蛋使劲往桌子上一插,鸡蛋碰到桌子后破了,牢牢地立在桌子上。众人恍然大悟,说道:“这很简单。”哥伦布气愤地说:“一件事情做成之后,你们当然知道它简单。但是事先你们怎么没想到要这样去做呢?”
4、化腐朽为神奇: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200吨垃圾被很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便别出心裁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5、善于创新的李公麟:北宋画家李公麟不仅擅长画马,他的人物故事画,也是出类拔萃,善于创新。他曾经画过一幅《陶潜归去来兮图》。对于表现晋代诗人陶渊明挂冠归隐的画,历代画的不少,但画来画去,无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园秋菊之中来表现。但李公麟却一反过去的陈套,把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画在江上,一条清澈透底的江水坦荡东流,构图别致,立意新颖。
时代要求开拓创新。
【相关论据】
1、张瑞敏的开拓精神: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2000年6月,海尔进一步和国际接轨,总裁改任首席执行官,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第一位CEO。一系列国际化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大增,目前,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海尔经销商,张瑞敏因此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外。国际、国内多次高品质的演讲令张瑞敏和海尔的声誉与日俱增,其全球化战略使海尔向世界500强又迈进了一步。如果他在登陆美利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成功,那么他将赢得更多喝彩。
2、不断创新的海尔: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57182&pgid=116107
12.革新
(1)引言
革新
改革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革除旧弊就要具备与旧事物斗争的勇气;开创未来就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革新者是披荆开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儿,是时代的精英。
(2)事实论据
商鞅变法强秦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
商鞅后来虽被守旧的反动势力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鲁迅剪辫明志
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外国人面前洗刷耻辱的决心。并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琴纳试种牛痘
1796年,美国人琴纳试种牛痘获得成功。猖獗于世的可怕的传染——天花。终于有了克星。
但要推广这种疗法却遇到重重阻力。英国皇家医学杂志拒绝刊登琴纳的论文。有人散布谣言:“种牛痘,人头上会长出牛角,身上长出牛毛,会发出牛的叫声。”对琴纳进行人身攻击。
琴纳不怕威胁,勇敢捍卫科学真理。自费刊印自己的论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
接种牛痘战胜天花的预防医疗活动,迅速在全世界展开,新事物终于战胜了旧观念。
(3)理论论据
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鲁迅《中国语文的新生》
变法则民富。
谭嗣同《仁学二》
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
梁启超《论科举》
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鲁迅《革命代的文学》
新笤帚扫得干净。
[英]海伍德《谚语集》
人的天性渴求新厅事物。
[古罗马]老普林尼《博物志》
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服从老配的东西,而是为了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俄罗斯谚语
所有的保守派都是由于自身有着缺陷。他们因为地位或本性而是优柔怯懦的……只能像歼疾人那样地采取守势。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有些人会错误地教导我们说,墨守成规就是始终如一,是一种美德,而摆脱成规就是不始终如一,是一种恶行。
[美]马克•吐温《始终如一》
保守派是一个长着完好双腿的人,但他从来没学过向前走。
[美]罗斯福《1939年10月26日广播演说》
当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因循守旧时,它的丧钟便已经敲响了。
[美]比彻《出自普利茅斯布道坛箴言》
自古以来一切文明的进步,最初无一不是从所误用的异端邪说开始的。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人们处境舒适的时候,自然就敌视革新。
[英]艾迪生《保有权主》
请君莫奏前朝英,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清•李渔《〈笠翁余集〉自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贝弗里奇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英]萧伯纳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便是可悲的。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叁』 职业人身份转换包括哪五个方面
1,身份的转转换。在学校,你是学生;在工作单位,则身份变为单位职员。
2,任务的转换。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单位员工的任务则是完成企业或者单位规定的尽量工作任务,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单位完成某一个方面的工作。
3,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学校所学,大多属于理论性质的知识,怎样才能使这些知识变为实际的工作能力,才是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一大问题。所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把学校所学尽快的编委工作的能力,应该是最为紧迫的事情。
4,从象牙塔到大熔炉的转换。象牙塔的环境不像社会这座大熔炉,单纯、干净,需要自己再这样的环境中技能洁身自好,又能茁壮成长,还要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自身的抗体。这就需要走出校门的学校,尽快适应这样一种环境。
5,单打独斗到协作共事的转变。学校的学习大多是一种个人的独立学习行为,而走上社会,就需要和同事合作共事。因此,知道协作共识的重要性,著不融入工作单位这个大家庭,就显得极为紧迫。
『肆』 一个人的个人身份是天生的还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有天生的 也有自己创造的
『伍』 为自己创造一个身份,你会创造什么
如果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身份,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天使,我觉得天使是一个充满爱的精灵,他每天过的无忧无虑,她很容易满足,他不仅能够自己快乐,他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所以我也想像天使一样每天都被爱和快乐环绕。
『陆』 什么因素创造了我们的身份
客观因素。。。。
『柒』 翻译 创造一个身份
What Irving created is not only a dog.It is also the bosom friend of Rip's.Rip often tells his secrets to his dog without knowing he is doing so.He also regards the dog his lazy buddy.The way of personifying the dog is what Irving's good at and also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捌』 创造性的主要理论观点
创造性的主要理论观点。创造性的主要联络观点主要是以创新为主,创新就代表进步,代表先进。
『玖』 为自己创造一个身份,你会怎么创造
我会把自己创造成一个对艺术有追求的人,这项艺术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说美食,我可以对美食重新的定义,然后做出经典的食品,就像每个艺术作品一样,又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画家,总之就是那种才华特别横溢,让人们非常敬仰和羡慕,又觉得自己平易近人的人。
『拾』 徐特立的详细资料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4岁时,徐特立的母亲逝世,1885年,徐特立9岁,父亲决定让他去读书,虽然家徒四壁,最终父亲和个哥哥还是用劳动的血汗钱为他缴纳了学费。1
2岁时,徐特立的伯祖父逝世,父亲决定让他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9岁到15岁,徐特立读了6年书。 徐特立的6年私塾,主要学习了《四书五经》、明朝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和明朝杨继盛的著作。
1893年,伯祖母一病不起,徐特立也欠了债,于是他决定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伯祖父的书籍,包括医卜星象、算命类的书籍他都读了。
18岁时,徐特立决定做私塾先生对自己比较合适,就在五美山小塘湾设馆开学。徐特立白天在私塾教书,晚上去王砚秋的讲经馆去听课,2年后,徐特立的作文水平已经炉火纯青。
1905年,徐特立28岁时,他十年的“破产读书”计划进行到了第八年,这时,清政府取消了八股文考试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考经义、历史、地理,地点是岳州,徐特立参加了这场3000多人的考试,名列第19名。
1907年,徐特立看到将要灭亡的清朝,曾经当着去北京请愿代表,把右手食指用刀斩断,写血书以壮赴京请愿代表行色。
1912年,徐特立受长沙县首任知县姜济寰之邀,创办长沙县立师范(今长沙师范学校的前身)。1919年至1924年6月,42岁时徐特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长沙,创办长沙女子师范(1926年并入长沙县立师范),担任校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即稻田师范)校长;
1927年夏,白色恐怖泛滥成灾,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南昌起义,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徐特立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末,徐特立回国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徐特立参加长征。
1937年,徐特立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八路军高级参议,在湖南开展统战工作。
1940年,徐特立在延安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建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时人把他和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誉为“延安五老”。据曾在陕北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说,他六十岁之后,仍常常跳到大河里游水数小时之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一些日子之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0)身份创造理论扩展阅读:
徐特立为人性格十分崛强和十分冲动。读书方法主张“定量”和“有恒”,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和写眉批,“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从事教育工作73年,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观;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是发现教育具有“生产”属性的先驱。
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并在科学教学法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
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朱德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