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类似杠杆作用,通过准备金的留存派生更多的存款;比如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100万,除留足法定准备金10万外,其余部分90万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2. 中央银行掌握的具有创造多倍货币功能的货币被称为
d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说白了就是真正印刷出来钱的总量。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3. 信用创造概念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纪的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约翰•劳说:“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即它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通过银行所进行的信用创造,能在一年之内比从事十年贸易所增加的货币量多得多。所以,法国如欲富庶,实在有求助于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于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强,法国即将陷入贫弱的状况。”“只要货币丰富,即能够创造一国之繁荣;只要有信用设施(他主要指银行等),即可以供应丰富之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能够为法国产出大量的财富。”约翰•劳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货币就是财富——货币不必是金银,而以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为最好——纸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提供丰富的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总之,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
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
韩被公认为信用创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于1920年发表了《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影响很大。他是这样论述信用就是货币的: “为了支付的目的,从一人转让给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划条,就法律的观点来看,自然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但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要它需要兑换成本位货币而完成了货币的功能,则它就不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而实是货币本身。”“向银行兑取货币的凭证,只要它确实可靠,为任何人所愿意接受,则它就被当作货币而流通了。”韩的理论重点在于阐明了信用能够形成资本。他认为信用愈扩,利率愈低,资本商品的生产就愈多,从而资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缩,利率愈高,资本商品的生产即愈少,从而资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题就是:“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结果。”“假如说需求对生产是第一性的,那么信用提供对资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没有信用提供则任何资本商品都不能够生产,因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给之能引起资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产一样”。
4. 简述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多,规模大,业务广泛,是整个货币运行的主要载体,而它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重要功能,和它办理支票活期存款业务是密切相连的。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
由于发达的非现金结算和票据的广泛使用,使得贷款的发放、款项的支付并不需要提现,只是用票据作为转帐的工具,债务相互抵消。银行得到存款后,不必完全保留不动,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把其余的存款贷放出去。
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20%)
存款金额
准备金
贷款金额
货币供应总额
第一家银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银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银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银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后一家银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计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实现了多倍的扩张,得到了多倍的货币供应量。
七、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上述存款创造过程,可以看到,银行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况,基本上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调节,对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的。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5. 信用创造的主要作用
信用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派生存款在企业版商品实现价值的权过程中,减少了商品在市场上滞留的时间,有助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②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在企业和其他部门沉淀的数额和时间。但是,信用创造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如果盲目地、过度地扩张信用,就会造成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形式虚假的繁荣,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在西方国家,其最终结果就是诱发经济危机,尽管其深层原因并不在于信用创造。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能力进行控制和调节。
中国的专业银行和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并不完全相同,但其业务活动的基本方面和商业银行一样存在着信用创造能力,因此,也需要运用正确的货币政策,控制其信用创造能力,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6. 信用创造功能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纪的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约翰劳说:“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即它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通过银行所进行的信用创造,能在一年之内比从事十年贸易所增加的货币量多得多。所以,法国如欲富庶,实在有求助于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于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强,法国即将陷入贫弱的状况。”“只要货币丰富,即能够创造一国之繁荣;只要有信用设施(他主要指银行等),即可以供应丰富之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能够为法国产出大量的财富。”约翰劳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货币就是财富——货币不必是金银,而以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为最好——纸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提供丰富的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总之,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 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 韩被公认为信用创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于1920年发表了《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影响很大。他是这样论述信用就是货币的: “为了支付的目的,从一人转让给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划条,就法律的观点来看,自然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但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要它需要兑换成本位货币而完成了货币的功能,则它就不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而实是货币本身。”“向银行兑取货币的凭证,只要它确实可靠,为任何人所愿意接受,则它就被当作货币而流通了。”韩的理论重点在于阐明了信用能够形成资本。他认为信用愈扩,利率愈低,资本商品的生产就愈多,从而资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缩,利率愈高,资本商品的生产即愈少,从而资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题就是:“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结果。”“假如说需求对生产是第一性的,那么信用提供对资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没有信用提供则任何资本商品都不能够生产,因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给之能引起资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产一样”。
7. 信用创造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在支票的流通和转账结算基础上,贷款可以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可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创造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可以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这两种业务的不断循环进行下才能够进行货币创造。不能从事存款业务,则货币创造无从产生;不能从事贷款业务,则无从向社会公众提供存款的资金渠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它金融机构虽具有筹集资金和资金运用的业务,但均不能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不具备货币创造的条件,从而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信用创造的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可以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工具如:银行券和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代替现实货币流通,因而相对扩大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扩大了社会信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在支票广泛流通和实施转账结算的条件下,进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从而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机制或过程简言之,就是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后,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会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加倍形成。
8.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拥有信用创造货币职能的是( )
c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那是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
9. 什么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类似杠杆作用,通过准备金的留存派生更多的存款;比如商版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权100万,除留足法定准备金10万外,其余部分90万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