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U盘是哪国人发明的他叫什么
1999年发明世界第一款闪存盘,2002年底才第一次接受媒体的专访,深圳市朗科公司总裁邓国顺的低调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尽管如此,但他仍然没能逃脱
“皇袍加身”的命运。近年来,包括《计算机世界》在内的众多国内IT媒体都打破了沉默,在邓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赋予了他“闪存盘之父”的美誉。
闪盘之父在中国!在计算机产业发展的20多年历史中,有关“XX之父”的光环第一次笼罩在了中国人的头上,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邓国顺却从没将光环当作个人荣誉。他曾经表示,闪存盘将在未来的两年内彻底取代软驱,并将成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这一标准将由中国朗科公司倡导并参与制定,相信这是中国计算机行业走向“标配时代”的开始。
邓国顺甚至认为,“闪盘之父”赋予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使命感。按说第一台VCD是诞生于中国万燕,但现在万燕何在?中国DVD企业还要集体向国外上缴专利使用费!邓常常在想,假如万燕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假如万燕及时申请了专利,并果断地拿起法律武器对付蜂拥而至的仿制品,那么今天的万燕或许已经是中国家电企业中的“巨无霸”,或许万燕可以向国外巨头说“不”,或许中国企业可以跟自己人讨价还价……
太多的盲目演变成历史的遗憾!所以当邓国顺在发明闪存盘后,第一时间就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全球二十几个国家申请了发明专利;所以当朗科公司获得了发明专利的正式授权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就拿起了法律武器,以坚决捍卫朗科公司的合法权益与正当利益。尽管有人不解,尽管有人感到“震惊”,但邓国顺知道,没有震惊就不会有警醒,没有警醒中国就还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邓国顺不相信,许多国际“巨人级”企业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会一文不值;邓国顺同样不相信,拥有核心技术、拥有发明专利,会使朗科公司倍受国人责难?
2003年,国内权威调查机构的一份报告表明,朗科优盘以50.06%的绝对优势第三次蝉联移动存储市场销量冠军的宝座,这让他变得更加自信。邓国顺简介:
出生于湖南省,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后在中国科学院北京计算机中心取得了硕士学位并在联想公司任职。90年代初期留学新加坡,曾担任亚太地区Philips公司系统经理。1999年与成晓华共同发明世界第一款闪存盘,取名优盘——邓国顺因此被业界誉为“闪存盘之父”。同年回国创业,成立深圳朗科(Netac)科技有限公司,任总裁至今。2002年7月,朗科公司正式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闪存盘”发明专利权,填补了我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
Ⅱ u盘是那个国家发明的,发明人叫什么名字。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一度成为全球闪存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托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2008年2月,朗科与PNY达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签订专利许可协议,PNY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许可费用1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收到巨额专利许可费用.也进一步证明了朗科是U盘的全球发明者。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个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可以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接。USB接口就连到电脑的主机后,U盘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盘”。后来U盘这个称呼因其简单易记而广为人知,而直到现在这两者也已经通用,并对它们不再作区分,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
Ⅲ U盘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发明人叫什么
是中国的朗科公司。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一度成为全球闪存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
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
——
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托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2008年2月,朗科与PNY达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签订专利许可协议,PNY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许可费用1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收到巨额专利许可费用。也进一步证明了朗科是U盘的全球发明者。
闪存盘,是中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二十年来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
Ⅳ 电脑中的u盘是那个国家发明的叫什么名字
朗科公司推出的以优盘为商标的闪存盘(OnlyDisk)是世界上首创基于USB接口,采用闪存(Flash Memory)介质的新一代存储产品。闪存盘,是中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二十年来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
其创始人、发明专利持有者之一、哈尔滨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吕正彬,在创业之初,就在哈尔滨开发区海外学人创业园安了家,并与深圳朗科公司一道领导着全球移动存储行业的发展潮流。
Ⅳ u盘是哪个国家哪个人发明的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一度成为全球闪存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托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2008年2月,朗科与PNY达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签订专利许可协议,PNY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许可费用1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收到巨额专利许可费用.也进一步证明了朗科是U盘的全球发明者。
现在的闪存盘都支持USB2.0标准;然而,因为NAND闪存技术上的限制,它们的读写速度目前还无法达到标准所支持的最高传输速度480Mbit/s。目前最快的闪存盘已使用了双通道的控制器,但是比起目前世代的硬盘,或是USB2.0能提供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说,仍然差上一截。目前最高的传输速率大约为20-40MB/s,而一般的文件传输速度大约为10MB/s。较旧型的「fullspeed」12Mbit/s设备传输速率最大约只有1MB/s。其中业界的佼佼者有深圳朗科公司,M-Systems公司,新加坡Trek公司
Ⅵ U盘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这人叫什么名字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一度成为全球闪存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
Ⅶ U盘是那个国家发明的那个人的名字是什么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回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答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