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苗族发明的

苗族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12-05 08:53:11

『壹』 苗族刀法是什么时期发明

苗刀的发明创造,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代苗族先祖蚩尤时期,蚩尤率族人开掘葛卢山铜矿,研制发明了剑、刀、矛、戟、大弩等兵器。苗族先民在蚩尤率领下,不仅开冶炼兵器之先河,而且创制了刑法和宗教。俗称苗族的“三大发明”。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

『贰』 苗刀是苗族人发明的吗

不是,只是长的像田里的禾苗,所以称之为苗刀,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发明,对抗日本倭寇的战刀,是汉人习武用的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叁』 苗族分为哪几种

按语言大致分是三种,湘西(东部)方言苗族,黔东(中部)方言苗族和川黔滇(西部)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细分。
一、湘西方言(东部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县东南部、泸溪县、吉首市东部(主要是丹青镇)、龙山县、永顺县、麻阳县,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南部、古丈县西南部、吉首市西部(矮寨、已略等地)、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
二、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鼓)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三、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数量最多,按语言可分为三个群体。
1、第一个是川黔滇次方言群体,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称“蒙”,旧时所称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广泛分布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全境、广西西部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后又因战争迁至美国、法国、澳洲等地,其中云南文山的影响力最大。这个次方言群体的语言互通性其实非常高,从贵州毕节到云南文山再到美国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听习惯了对方的发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说语言差异很大,老挝一带的苗族发明了拉丁字母书写的苗文,后带到欧美,使用的范围很广泛。
2、第二个是滇东北次方言群体,旧称大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即贵州毕节、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自称“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字母符号比较特别,称为伯格里苗文。
3、第三个族群可以称为“麻山苗族”群体,包含了多个次方言群体(如惠水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洛北河次方言等)。虽然他们的苗语划入西部方言,但实际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过度地带上,比如贵州的贵阳市、黔南州、安顺等地,自称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银饰随着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和广西龙胜一带的苗族,旧时称为青衣苗,苗语已经消亡,只有几种特殊的平话(比如城步平话、猫家话、龙胜平话,语言等)。这种平话,语言学上属于汉语,但在城步当地被称为“苗话”,和城步汉族的汉语无法沟通。目前已对比得出,城步平话的底层词汇接近苗语中部方言,但又夹杂着少量苗语东部方言和瑶语的词汇。这部分苗族在明朝时应征前往贵州西部,形成了当地的喇叭苗。
海南苗族,实际上是瑶族,说的是瑶语金门方言,划为苗族属于当年识别错误。
贵州、湖南、广西交接的清水江流域分布着酸汤苗、草苗、三锹人等文化相似的特殊族群,其中一部分识别为苗族。他们是苗、汉、侗等族群在清水江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以苗族的合款制度共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相互融合形成的族群。比如酸汤苗的酸汤话是汉语方言;草苗的语言接近侗语,但认同苗族;三锹人的语言里则是汉语、苗语、侗语的混合语。
看到评论中有人说我刻意分裂苗族就很搞笑了,我说的都是相对客观的东西,苗族人数多,分布广,自然存在差异,提及旧时的称呼也只是让人了解下,方便不了解自己苗语是什么方言的同胞对号入座。每一种支系的文化都很值得了解,苗族各支系的融合应该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各自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刻意回避差异。

此外,部分人可能听过的黑苗、白苗、青苗、歪梳苗、四印苗等称呼的说法。这是旧社会时期的分法,前缀主要来自于这支苗族服饰的颜色或者某种特征。我个人是不支持继续使用这种分类法的:
其一,苗族的服饰从旧社会到当代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湘西苗族以前叫红苗是因为女性穿红裙,男性系红腰带,但清末,湘西苗族女性就已经不穿裙子,男的也不系红腰带了,服饰的颜色也是青黑为主,再叫他们红苗合不合适呢?黔东南的苗族以前叫黑苗,服饰以深色为主,但如今黔东南一些地方的苗族服饰变成了红色。还有文山苗族,内部分为黑、白、青、花等七个支系,原本服饰不同,如今服饰已经趋于统一。这种分类法,显然已经与当下各支系苗族的特征名不副实了。
其二,有读者看了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发现,黔东南有黑苗,云南文山也有黑苗,但却是不同方言区的苗族,他们显然不是同一支苗族。西部方言里有大花苗、小花苗、文山花苗的等不同的花苗,也不是同一支。此外,贵州的歪梳苗,到了广西,却被叫做“偏苗”。这就是这种老分类的另一个缺点,没有科学性,明明是不同支系的苗族,被冠上同一个叫法;明明是同一支系的苗族,却被叫成两种称呼。迷信这种老分类的人,很可能被误导,一般只能作为参考。

『肆』 盘古是苗族的神在演变成中原的神

晕,这是个伪命题。
苗族在古代没有文字,所以不可能出现“记载”。而盘古的传说最迟在秦汉时期就有。
所以,最早记载盘古的是汉族而非其他民族。
至于盘古是哪个民族最早发明的传说,现在只有汉族文献记载,当然是汉族的了。呵呵。
为什么其他民族也有盘古的传说呢?因为是从汉族那里穿过去的。印尼人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呢,难道梁祝是印尼的?韩国还说端午节是韩国习俗呢,难道屈原是韩国人?呵呵。
口头相传的都是没有根据的,没有录音,没有文字记录,谁能证明苗族最早关于盘古的传说不是从华夏民族学习的呢?
==========
如果仅仅依靠口头传说,汉族也有啊,都是口头,怎么能说苗族的传说最早呢?况且,汉族的有文字记载为证据,而苗族的没有文字记载。更不能说苗族的传说更早了。
回到你文的问题。“记载”的意思,就是靠记录来储存“盘古神话”这个信息。口头传说是瞬时的,不能成为记录,而文字或录音是长久的,可以成为记录。所以,“记载”一词只能用于文字或录音,而口头传说不能称为“记载”。你看的那本书写错了。

『伍』 苗族的姓是怎样产生的

滇东南苗族姓名文化初探

侯 健

苗族与藏族、彝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一样,有自己的姓和名,而现当代苗族在书面上所反映出来的却是汉姓汉名,那苗姓苗名到哪里去了呢?苗族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姓和名?难道苗族的姓名消失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千百年来,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和对统治者的惧怕,不得不隐姓埋名,改用汉姓汉名,导致苗族姓名文化濒临消亡的境地。然而,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除了书面上使用汉姓汉名以外,在民间至今还继续使用自己的苗姓苗名,将自己的姓名文化继续延伸下去。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同样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 苗族姓名的使用状况
在云南省滇东南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居住着70余万苗族同胞,其语言为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即西部方言苗语。居住在越南、老挝、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的苗族与滇东南地区苗族同源,人口近100万人,也操此方言。苗族的姓氏,从现象上看,其使用的历史是较为悠久的。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和苗族的长期的迁徙,导致苗族的姓与名在史籍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这对研究苗族姓名文化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苗族姓氏没有文献记载而否认它的存在,苗姓的存在是客观的,因此,笔者在研究苗族姓名文化中发现,姓氏的源流可以折射出苗族历史的某个侧面,而且在这些苗族的姓氏称谓方式基本不属于汉族百家姓的范畴。下面列举苗族姓氏和苗族使用汉姓的情况作个比较:

汉姓



杨、韩

陶、吴



















康、邹、朱


苗姓(苗文)

vos

yeus

dlob

jait

chib

nyangb

nguk

dangs

dluas

hmaob

rangs

gongt

bluat

nf
汉语译音

















德瓦







巴瓦



同时,苗族在使用汉姓中还有少部分姓蔡、徐、刘、黄、顾、谢、蹇、灰、艾等,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家族中也很难说清楚自己的苗姓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的家族是从汉族演变而来。
读解苗族的姓和名,有着它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纪念前辈,祈求健康,兴旺发达等方面。同时,在取名时,使通过深思熟虑的,既不重复,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滇东南苗族而言,由于苗族多居住于崇山峻岭,其名字的含义多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如女性的取名一般以花草树木、生活用具为主。花草树木类为如“Bangx”(汉意:花儿)、“Nzhuab”(汉意:绿色)等,生活用具类为“Vangb”(汉意:簸箕)、“Chouk”(汉意:筛子)、“Geuf”(汉意:篮子)等,其它类为“Ncaik”(汉意:姑娘)、“Nzeuf”(汉意:幺女)、“Gob”(汉意:金子)、“Hnob”(汉意:太阳)等;男性的取名一般为威武、健壮、机灵为主。如“Zhod”(汉意:老虎)、“Ncut”(汉意:大象)、“Nyox”(汉意:牛)、“Dled”(汉意:小狗)等,其它类如“Yaob”、“Nzheus”(汉意:幺儿)、“Nyax”(汉意:银子)等。苗族名字中带有金光物体的一般为女性,银光物体的一般为男性,如“金子”一般用于女性名字,“银子”一般用于男性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苗族认为“太阳”是女性,“月亮”是男性,因此,在苗族民歌中经常出现“太阳妹妹”(ngoux hnob)、“月亮哥哥”(ndrous hlit)的词汇,这就是苗族在自然、宇宙和审美领域认识上与汉族的异同,为何异同?另文探讨,这里不宜多谈。偶尔,有的家庭因所生的孩子都是女孩或男孩而希望得到一男孩或女孩,则将最小的女孩或男孩的名取为男孩或女孩的名字。在取老名时,更注重其名字的文化内涵,同时考虑到其历史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或者说,苗族在取名时,对求名者或家族是带着美好的祝愿和愿望的。如:“Nof”(苗音:诺)、“Zhud”(苗音:主)等,意为希望今后能出人头地。“Nyax”(苗音:年)、“Vangf”(苗音:旺)等,意为希望今后财源滚滚。“Nqaid”(苗音:阶),意为纪念芦笙祖师董阶施以,“Nzhuab”(苗音:妆),意为绿色生命。年轻人对长辈的尊称都以“蚩尤”的“尤”字来称呼,因此,“蚩尤”一词在滇东南苗族语言中就成了“长辈”、“祖辈”的代名词。苗族的取名艺术在少年期的名字以自然物、崇拜物的词汇居多,成年期则以象征性、内涵深的词汇居多。由此可见,苗族的取名是一个比较严肃和庄重的礼仪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古代苗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体现苗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苗族的取名有其独特的规律,这是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很大联系的。在滇东南苗族中,有几个支系的苗族至今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取名习俗,苗族将这种名字称之为“取老名”。这种取名习俗主要流行于自称为蒙抓(Hmongb Nzhuab)、蒙豆(Hmongb Dleub)、蒙诗(Hmongb Shib) 的苗族之中。而且,这种古老的取名方式在苗族社会生活中所取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它的形成与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有着密切的联系。
苗族的取名习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乳名。乳名是家庭新成员诞生后的第一个人生礼仪,在苗族的社会生活里,必须通过巫师进行法事,正式接纳其为家庭的新成员。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早上必须请巫师来为家庭新成员招魂,意为家族添新丁,告诉祖先认可,香火不断。婴儿由父母为之取名。如男婴一般取名为“咪保”(Mid Baok)、“咪亚”(Mid Yal)、“咪洛”(Mid Lox)等,女婴一般取名为“咪奏”(Mid Nzeuf)、“咪彩”(Mid Ncaik)、“咪汪”(Mid Vangb)等。婴儿长成少男或少女后,则自然去掉“咪”字,而加上其姓氏进行称呼。西部苗族的姓名一般是名前姓后。如“保哚”(Baok Dlob)、“罗皆”(Lox Jait)、“彩德瓦”(Ncaik Dluas)等,“哚”(Dlob)即苗族的“陶姓”,“皆”(Jait)即苗族的“李姓”,“德瓦”(Dluas)即苗族的“侯姓”;而“Baok”(保)、
“Lox”(罗)、“Ncaik”(彩)等为名。小孩若是经常夜里哭闹或多病,就请巫师来求神算卦,根据巫师卜卦的情况,认为小孩需要认“干爹”。或到岔路口“搭桥”接“干爹”,第一个路过者便成了“干爹”,将“干爹”接回家后,把情况向“干爹”说明,孩子的父亲就抱着婴儿向“干爹”下跪,乞求“干爹”为孩子改名;或去拜祭岩石,认岩石为“干爹”,婴儿的名字就被重新更名为“Reb”(汉意:石头), “干爹”给孩子改名后,原来的名字就逐步淡出这个家庭的生活圈。
第二阶段为父子连名与母子连名。滇东南地区苗族的父子连名与贵州黔东南苗族的父子连名制是不同的,滇东南苗族的父子连名只针对父亲母亲,与儿子无关,也和祖辈无关,而且,这种父子连名的称呼是自然形成,不需要举行任何仪式,结婚生子后即可称呼。例如,某小伙或姑娘结婚生小孩后,就自然地将小孩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或母亲的名字连在一起称呼,如“保哚”婚后有一子取名为“东”(Dongs),众人则将保哚称为“东孜保”(Dongs Zid Baok),意为东的父亲是保,对其妻子则称为“东那彩”(Dongs naf Ncais),意为东的母亲是彩,等等。但不与祖辈的名字相连。如果说一个村里有两对父与子的名字相同,那么在称呼时必须加上其姓氏来进行区分。
第三阶段为取老名。取老名是滇东南苗族最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苗族成年男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在生下第一个小孩满月后或者过一段时间后再定,日子选定后,要杀猪宰鸡,举行仪式,邀请岳父岳母或本家族的长辈来为其取老名,举行取名仪式时,让老人或岳父坐在上席,求名者必须端着双杯酒分别敬给长辈和岳父,并在下方下跪乞求长者或岳父赐给一个老名,岳父则要问起其家族中都有哪些取过什么样的老名后,经过一番思考,给其女婿取老名。例如“保哚”,就会取名为“奏保”(Zeux Baok),其妻也被称为“那奏保”(naf Zeux Baok),外人则称其为“奏保哚”(Zeux Baok Dlob),这样就将其姓氏也连在一起了。如果说家族中对这次取名的目的为纪念某个祖宗的话,就会将的老名取为这个祖宗的名字,以示纪念。例如,“保哚”的某个祖宗的名字叫“妆”(Nzhuab),那么“保哚”的老名将取为“妆保哚”(Nzhuab Baok Dlob),但大家称呼“妆保”的时候,就会让族内人想起本家族曾经有一个祖宗的名字叫“妆”。取了名字后,求名者必须下跪磕头,表示感谢。
二、 苗族姓氏的源流
关于苗族姓氏的源流,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苗”时期。项姓苗族认为他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后裔。1 在吴姓苗族口碑材料中有部分认为自己是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后代。何光岳先生说:“蚩尤是苗族人一直公认的民族祖先。……后裔便姓蚩姓尤。”2 今文山苗族“罗姓”和“杨姓”,便是“蚩姓”和“尤姓”。王万荣先生研究发现,楚人的姓名称谓特点为名前姓后,与文山苗族的姓名称谓特点相一致,并认为楚人的“熊姓”,就是今文山苗族的“熊姓”。3 在苗族民间故事《兄妹造人烟》中也讲述到苗族的姓氏是由于黄水朝天后,人们被洪水淹死,只剩下兄妹俩躲在牛皮鼓里随着洪水而漂,洪水退却后,兄妹俩出来一看,世上的人已经死亡,无奈,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繁衍人烟。生下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孩子,哥一气之下,将其子杀了,把其肉抛洒在马棚里、桃树上、李树上、岩石边等,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马棚里、桃树李树下、岩石旁都出现了人家,这些人家就分别姓马、姓陶、姓李、姓侯……。4 笔者从多年的调查中发现,苗族姓氏称谓中的“dlob”(哚)不是“桃树”,而是“黑”;“jait”(皆)不是“李树”,而是“理”;“dluas”(德瓦)不是“猴子”;“rangs”(冉)是“驴”,与“马”相近。这个故事也可看出苗姓来源基本的源和流,但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汉语直译苗语进行杜撰,与苗族姓氏本身的含义是自相矛盾的。因此,研究苗族姓氏是不能从当今苗族所使用的汉姓字面上去理解的,要从苗姓的字面和字意上去加以研究,才有可能涉及到苗族姓氏的源流。
对于这些姓氏,首先,从苗语的字面上来理解其意。Vos(王),苗语的意思是“弓箭”;Yeus(杨),苗语的意思是“祖先”,非“羊”;Dlob(陶),苗语的意思是“黑”,非“桃”;Jait(李),苗语的意思是“理”或“礼”,非“李”;Chib(罗),苗语的意思是“选拔”,非“锣”;Nyangb(张),苗语的意思是“媳妇”或“草”;Nguk(古);苗语的意思是教婴儿学舌,如“Haik nguk”,属于象声词类,在现代苗语中没有实际意义,非“鼓”;Dangs(项),苗语的意思是“亡”或“亡、完”;Dluas(侯),在现代苗语中没有实际意义,非“猴”;Hmaob(熊),苗语的意思是“蚜虫(腻虫)”,非“熊”;Rangs(马);苗语的意思是“驴”,非“马”;Gongt(宋),苗语的意思是“针”;Bluat(康、邹);苗语的意思是“瓣”,属苗语量词类,Nf(周),苗语的意思是一种鸟名(nongs nf lib),非“辣”。
其次,从苗族的历史渊源来读解。罗姓(Chib音蚩)、杨姓(Yeus音尤)是以祖先的名字命姓,纪念自己的祖先蚩尤;李姓(Jait音皆),“李”、“礼”、“理”为同音字,以礼节习俗中的论理命姓,证明苗族是一个礼仪的民族;王姓(Vos音沃),以武器命姓,说明古代苗族发明了弓箭来捍卫自己的家园;马姓(Rangs音冉),以家畜命姓,说明苗族曾在有驴的地方居住并且饲养过驴,诸如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而项姓(Dangs音党)、侯姓(Dluas音德瓦,注:Dluas通Druas),以国破家亡来命姓,至今马关、麻栗坡县和越南北部苗族民歌中还有“Dangd nad ndox dangs njuat(意为‘天亡我也’)”冠词,而且在国外苗族的传说中,项姓和侯姓原为结拜兄弟,后代不许通婚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而国内苗族也有类似情况,如侯姓、徐姓和蔡姓也如此。苗族使用汉姓汉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古代的民族战争,尤其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的部落战争失败后,使他们惧怕华夏族的杀戮而隐姓埋名,最后改汉姓,以免招徕杀身之祸,自己的姓氏则逐步淡出记忆而被忘却。这场部落战争迄今还在苗族的心灵深处记忆犹新。另一方面是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云贵总督鄂尔泰在陈报经理“苗疆”十一事认为,“苗人多同名”,应“各照祖先造册”,凡“不知本姓者,官为立姓,以便稽查”,强制性的政策迫使苗族不得不改名换姓。
从苗族的姓氏现象上看,这些姓氏的起源是与苗族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姓氏称谓显然是从古苗语中分离出来的。值得说明的是古苗语是没有现代苗语那样发达,例如1957年创制苗文时,川黔滇方言苗语的韵母只有13个(国外苗文的韵母也是13个),而今苗语却借用和吸收了汉语中的大部分韵母对自己的韵母进行充实,发展到了25个,同时苗族也学会了汉语韵母的发音(仅限于中国西部方言苗语)方法,因此使苗语显得更为丰富。所以,在苗族姓氏的某个发音中是否就是从古苗语中分离出来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Nguk ”(古姓),可能从“gud”(顽固、古板)分离演变过来,而“Dluas”(侯姓)则可能从“as、druas”(死、破)中分离演变而来。这些语言如何发展演变?又如何由一个词分离成两个词?因无文献史料记载,只能从现代苗语的发音现象来推断。自从清代“改土归流”后,很多苗族姓氏被汉姓取代,苗族也开始接触汉文化,苗族的姓氏被逐步淡化。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滇东南苗族是无家谱的民族,更没有什么“字排”,他们是以几代人来进行估算自己在某地居住历史的长短。特别是苗族迁入云南以后,基本上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与外界隔绝,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较低,又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因此,要记录自己的家谱几乎不可能的事。出现所谓“家谱”和“字排”,是新中国建立后,苗族的后生们接受学校教育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后而派生的。
三、结 语
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苗族姓名文化与苗族的服饰制作手工艺、民间歌谣、巫文化一样,正在濒临消亡,这就是苗族的传统文化危机。尽管人大已立法及许多民俗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但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制度对其的制约,导致了一些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被当作落后或者封建迷信而加以排斥和指责,从而加速了它的消亡。苗族民俗文化现象的日趋消亡,首先是苗族上层和苗族知识界对苗族的文化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其次是苗族自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造成了对姓名文化认识的不到位,再次是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的精力主要放在扶贫上,而没有认真研究如何保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导致了苗族与其他民族被动地接受汉族的文化而渐渐放弃少数民族自身有价值的文化。如果在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苗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将灰飞烟灭。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应该采取一定的积极措施,加以抢救和保护。一、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苗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运用自己的姓名,才能有效的保护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二、苗族的上层人士和在政府谋职的苗族官员应该带头使用苗姓苗名,用汉语将苗族的姓氏翻译后并规范和固定下来;三、对新出生的苗族婴儿要引导其家长改用苗姓苗名,从而逐步普及。
综上所述,尽管姓名只是一个便于人们称呼和区分你、我、他的符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到今天,姓名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载体,并赋予一定宗教的神秘色彩。姓名文化是人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的文化,是人类脱离了原始、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姓名文化作为苗族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历史的兴衰是分不开的。不难看出,姓名文化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作用,苗族姓名是与苗族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只要大家共努力,苗名苗姓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永远延续。
--------------------------------------------------------------------------------

1 项朝宗:《记我的祖先项崇周》,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
2 何光岳:《东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3 王万荣:《楚苗文化关系略论》,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4 杨光汉主编:《云南苗族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文艺家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作者简介] 侯 健,1963年出生,男,苗族,云南马关县人,民族语翻译,文山州文化局纪委监察室主任,云南省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山州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原载《文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7卷 第3期,有改动)

『陆』 苗族祖先是谁(听说是炎帝,但没得到证实)

我在大概几年前听到的关于民族迁移说的一种假说
是这样的:苗族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后经炎黄部族的征讨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后来在商周的时候,商朝、周朝的征讨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们进入四川,并且他们击败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个文明),在汉朝的时候,历代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诸葛亮南征,将苗族赶往云南一带
而传说至今苗族的歌谣还是有歌颂蚩尤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与炎黄大战的那个蚩尤部族的后人
尤其是“盘古开天”这一产生、流传于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为中原)的古老传说,竟与苗族的不谋而合便是佐证

『柒』 苗族人的祖先是谁

蚩尤。

苗族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后经炎黄部族的征讨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后来在商周的时候,商朝、周朝的征讨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们进入四川,并且他们击败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个文明)。

在汉朝的时候,历代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诸葛亮南征,将苗族赶往云南一带。而传说至今苗族的歌谣还是有歌颂蚩尤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与炎黄大战的那个蚩尤部族的后人。

蚩尤是汉人的战神——兵主:

汉族神话传说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人们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

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由此可见,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加以崇敬和缅怀。

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长期怀念着蚩尤。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

《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如今,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蚩尤

『捌』 苗族先民是怎样创立苗族医药文化的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者谁?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

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苗族由于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至今在苗族地区,几乎每人都能认识掌握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治疗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种植一些常用药物。

形成人们应用草药极为普遍的特点,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史载楚国巫师经常用苗药作巫具,《楚辞》中有不少记有被称为“苗药’、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苗族“古歌”中关于远古发现药物的故事也很多,如黔东南一首叫《垫哈》的古歌,说的是哈哥小时不幸被虎背去,十年未返,后被父母找回时,野性不改,声音嘶哑不能说话,一次他跑出去到河边吃了很多浮萍,哈哥不但能说话了,还改掉了野性,苗家因此积累了浮萍能治嘶哑病的经验。

『玖』 苗族发明了什么

您好,在我国苗族的苗药是很出名的,希望可以帮到您,感谢您的采纳

『拾』 汉字是苗族人发明的吗

不是
仓颉是汉字发明者。陕西白水县仓颉庙,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定为国家级文物。陕南、河南、山东都有类似的仓颉庙,此乃唯一“国家级保护单位”。

古人一向观点明确,太史公曰、异史氏曰……责任分明。最早记述仓颉的是荀况的《荀子》,吕不韦《吕氏春秋》、韩非《韩非子》也提到此公,赞他“双瞳四目”。中国古书上有三人“目有重瞳”:虞舜、项羽、仓颉。唐尧眉分八彩,把天下禅让给目有重瞳的虞舜,“重瞳”特指帝王之相。项羽是“武霸王”,仓颉是“文圣人”。

炎帝(神农氏)国家衰败,各部落不听号令。黄帝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比农耕文明更擅长武力,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豸、虎,与炎帝决战于大阪泉之野,三战方得其志。战败的炎帝退出黄河流域,远走南方。蚩尤不服黄帝统治,黄帝再战于涿鹿,杀蚩尤。诸侯尊黄帝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

这段历史被黄帝的史官仓颉记录下来,共用28个汉字,仓颉由此成为发明汉字的鼻祖。这28个汉字,老鸭一个都不认识。今天,中国大陆以外的港、澳、台、海外诸国,凡是使用传统繁体字的华人群体,最常用的键盘语言还是“苍颉码”。
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苗族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