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1928太阳社创造社与鲁迅的论争

1928太阳社创造社与鲁迅的论争

发布时间:2021-12-01 05:38:26

⑴ 鲁迅与郭沫若到底有何恩怨纠葛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近代以来的文学大家,然而二人之间却少有平静的时刻。二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唇枪舌剑一直没有停息过,郭沫若甚至曾大骂鲁迅是封建余孽。

究竟二人之间有何恩怨纠葛?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作为文坛后辈,想要崭露头角拿前人开刀、拿老前辈做文章是很常见的事情。但郭沫若这三口锅太沉重了点,二来他找的对象是个有仇必报的人,所以二人之间的仇恨自然避免不了了。

⑵ 如何评价鲁迅与创造社之间的论战

论战抄本身没什么意思,倒袭是论战之外的其他有意思。

鲁迅说不存在革命文学,只存在革命家文学,革命是抛头颅撒热血的事,哪儿有空来搞文学,等到革命家们成了功,所谓革命文学者,要么是书生的痴想,要么马屁精的阿谀奉承,“等到陶渊明写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也许已经有了些许醉意了,何况他也未必拿锄头。

鲁迅后来又说,文艺和政治总是说不到一起去的,文艺家总是敏感,大众还在忍耐的时候,文艺家已经起来大闹了,这自然为政治家所不许,所以无非是迫害,流放,甚至杀头,等到大众终于觉悟,起来革命时,才发现文艺家所说的不错,将文艺家尊为先贤,但等到革命完成,革命者成了政治家,则不多时文艺家又不满了,又出来说话,这反倒是革命者~~也就是现在的政治家们所不满的,于是照样的杀头,流放,迫害。事后看来,鲁迅每一个地方都说中了。

⑶ 革命文学论争的介绍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⑷ 与左联论争的自由主义群体有哪些

左联是中共成立的,主要是在当时比较自由开放的上海租界区,与右翼文人论战。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共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左联办公地址在上海公共租界区的虹口窦乐安路201弄1号中华艺术大学。
左联势力主要是由1926年激烈革命派的“创造社”成员郭沫若,与1928年“太阳社”钱杏邨,“小说月报”茅盾等人为骨干。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语丝社”的鲁迅。左联的直接领导曾任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而瞿秋白本人甚至经常借用鲁迅的笔名来发表文章,而鲁迅亦不以为忤。鲁迅在1928年从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大学辞职以后,带着许广平母子,一起搬到上海租界区生活。单纯以稿费而言,鲁迅是无法在生活成本较高的上海租界区生活的。鲁迅的收入来源,也有一部分是左联资助的。左联的背后金主是苏俄。
左联的其它作家有:茅盾,郭沫若,田汉,艾芜,戴望舒,端木蕻良,关露(著名女特务)、胡风、胡也频、柔石、谢冰莹(不是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徐懋庸、阳翰笙、、郁达夫、周扬、丁玲、夏衍、冯乃超、周立波、周而复、聂绀弩等人。
左联的批斗对象是“新月派”如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首的“资产阶级代言人”,以及林语堂的“论语系”。
需要指出的是:徐志摩是花花公子,他更多时间是在泡妞,他基本不参与论战,但他是有钱的公子哥,是这些作家的“金主”,他创办了新月等杂志,提供了论战基地。同时,徐志摩性格比较豁达,有时候也经常联络左右两派作家一起餐叙,从中做和事佬。而胡适虽然也是左联批斗对象,但胡适本人名气太大,胡适本人也极少参与论战。
鲁迅在文学论战上,一生有四大“敌人”:第一号敌人,现代评论派陈西滢,这是在左联成立之前的敌人,当时鲁迅还在北京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任职,并在大学兼职教师,而陈西滢是留洋博士,是教授。陈西滢也是近代散文四大家之一(鉴于意识形态,中国人很少知道陈西滢的文学成就)。
鲁迅第二、三号敌人:新月社梁实秋和麻醉文学”林语堂;从北京一直转战到上海租界区的左联时期。这两人也是左联论战的最大“敌手”。
鲁迅的第四号敌人:钱玄同。他是鲁迅曾经的浙江同乡兼好友。在日本留学时,他与鲁迅一起师从章太炎学习训诂学。在北京时,他们还是《语丝》的共同创办人。但来到上海后,他对鲁迅加入gc阵营,非常鄙夷不屑。钱公开宣布他“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

⑸ 求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有关资料拜托各位了 3Q

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鲁迅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同时批评创造社作家的文艺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鲁迅指出他们夸大文艺作用是"爬进唯心的城堡";反对他们轻视生活和文学技巧;强调文艺特征不可忽视;认为作家世界观的转换不可能突变。茅盾在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闷,也批评了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中的严重缺点。 由于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基本上是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以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认识还相当幼稚和肤浅,再加上国际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左倾思潮的影响,于是引发了一场错误地将矛头指向鲁迅的革命文学论争。 最先向鲁迅发动攻击的是冯乃超。他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中批评了叶圣陶、郁达夫、鲁迅、郭沫若、张资平五个有影响的作家,称鲁迅“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搂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隐遁主义!”李初梨则攻击鲁迅搞“趣味文学”,并责问鲁迅“是第几阶级的人”,写的是“第几阶级的文学”,对此,鲁迅写了《“醉眼”中的朦胧》一文进行反驳,这标志着论争的开始。论争开展之后,《太阳》、《我们》以及其他刊物都纷纷加入创造社这一边,集中攻击鲁迅是“时代落伍者”,甚至是“封建余孽”、“法西斯蒂”式的“二重反革命”。对这些无端攻击,鲁迅都义正词严地给予了反击,并从1928年起,大量购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书籍并结合论争认真攻读,表现出实事求是、严于自我解剖并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的崇高精神。对文艺的一些基本问题,鲁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答辩和论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批评者的错误。譬如,针对创造社太阳社只注重革命文学的宣传作用,鲁迅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但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针对倡导者们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的说法,鲁迅则说,他是不相信文艺有旋转乾坤的力量的。他认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之说是唯心之谈。还有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问题,鲁迅也认为倡导者们看的过于简单化,阶级根性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茅盾因为写了《蚀》三部曲,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幻灭、动摇、追求的过程,而遭到来自创造社、太阳社的批判,从而引发了无产阶级文学能不能描写小资产阶级的问题。茅盾写了《从牯岭到东京》一方面肯定文学描写劳苦大众是对的,一方面也指出不应将小资产阶级抛弃,他们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及斗争,他们的痛苦也是符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方向的。

⑹ 评价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矛盾的批判

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鲁迅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同时批评创造社作家的文艺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鲁迅指出他们夸大文艺作用是"爬进唯心的城堡";反对他们轻视生活和文学技巧;强调文艺特征不可忽视;认为作家世界观的转换不可能突变。茅盾在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闷,也批评了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中的严重缺点。

由于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基本上是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以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认识还相当幼稚和肤浅,再加上国际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左倾思潮的影响,于是引发了一场错误地将矛头指向鲁迅的革命文学论争。

最先向鲁迅发动攻击的是冯乃超。他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中批评了叶圣陶、郁达夫、鲁迅、郭沫若、张资平五个有影响的作家,称鲁迅“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搂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隐遁主义!”李初梨则攻击鲁迅搞“趣味文学”,并责问鲁迅“是第几阶级的人”,写的是“第几阶级的文学”,对此,鲁迅写了《“醉眼”中的朦胧》一文进行反驳,这标志着论争的开始。论争开展之后,《太阳》、《我们》以及其他刊物都纷纷加入创造社这一边,集中攻击鲁迅是“时代落伍者”,甚至是“封建余孽”、“法西斯蒂”式的“二重反革命”。对这些无端攻击,鲁迅都义正词严地给予了反击,并从1928年起,大量购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书籍并结合论争认真攻读,表现出实事求是、严于自我解剖并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的崇高精神。对文艺的一些基本问题,鲁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答辩和论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批评者的错误。譬如,针对创造社太阳社只注重革命文学的宣传作用,鲁迅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但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针对倡导者们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的说法,鲁迅则说,他是不相信文艺有旋转乾坤的力量的。他认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之说是唯心之谈。还有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问题,鲁迅也认为倡导者们看的过于简单化,阶级根性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⑺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中鲁迅主张什么观点

他事实上没有什么主张,因为根本搞不清创造社太阳社想干什么。他给朋友的信中,一再说这些人借骂他竖一个招牌,搞投机。他在论争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这些人没有创作实绩,只是骂,就像近视眼看匾一样,而且回避黑暗,满口胜利。

但其实他也在论争的文字中,透漏出自己想写革命文学,比如说,看了李初梨说不是无产阶级也可以写革命文学,自己觉得放心了,可是仍然要问动机,可又有点危险了,云云。那篇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更是老头子对小青年的满篇调侃,看得我笑死;那篇文章,后来梁实秋都在台湾说,软的他看不过去,是一种投靠共产党的表示;可小青年们,仍然不住嘴的恶言恶语,哈哈。

后来争论被强行终止,并道歉,结束。鲁迅在二心集里说,不为自私的目的,而说过我的,我没齿无怨言。

⑻ 太阳社和创造社

创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太阳社—— 太阳社是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阿英)、孟超、杨□人等

(1)文化立场之差异: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
如蒋光慈的《短裤党》等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所以,所谓的“差异”主要是创造社前期提倡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文学主张。
到大革命后,两者都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打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大旗,走上“唯我独革,唯我独左”的道路。

(2)产生原因:
创造社是由留日的知识分子在1921年就建立的。当时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符合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需求。——
所以创造社在当时能同茅盾的“文学研究会”,鲁迅的“语丝社”等一起并肩战斗。

太阳社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927年成立的文学社团。由于共产党的失败,他们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
所以“他们又难免在激情中夹杂着偏激的情绪”。

后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郭沫若出走日本,田汉等回到书斋)。
然后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这样后期创造社同太阳社有了同一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有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实践(这都来自苏联),为了“掌握无产阶级的话语权”,两者在对“封建余孽”鲁迅进行恶劣的“批判”的阶级路线上,联合起来了。

(3)太阳社于1929年底自动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创造社于1929年为国民党政府封闭,部份成员加入“左联”。

⑼ 左联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的错误倾向,通过哪一部

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⑽ 太阳社、创造社为什么攻击鲁迅

鲁迅针砭时弊,爱说实话,难免会得罪一些人。

阅读全文

与1928太阳社创造社与鲁迅的论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院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浏览:351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