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实现中国梦。
② 什么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实现途径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第一、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需要把握世界主题,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筑世界一流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要提升国际政治地位,在参与全球事务中大有作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以全球视野扩大“中国创造”,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人才强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广纳天下英才。
第二、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民族振兴主要是民族精神的振兴。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民族精神还是标志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源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中,孕育和凝结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为基本特征的民族精神。但是,近代中国却出现了民族精神的失落和颓废。政府统治腐败,外国势力入侵,民族精神不振,中华民族振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危机,有不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唤醒民众,呼吁民族的振兴。鸦片战争后,启蒙思想家魏源就指出:清政府之所以政治衰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人心之寐患”。这些论断无一不在说明:在民族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振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何其重要,何其紧迫。
第三、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聚集点,也是实现梦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民生的改善与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人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第一,党的领导为中国梦引领导航。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今天,我们依旧要坚持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为中国梦引领起航。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其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不难看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往往是国力富强,人民安居的大好时期。千百年广为传颂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莫不如此。反之,国家分裂、民族阋墙的时期、往往也是国力衰微,人民苦堪的悲痛时期。在我国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梦梦想成真,就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可能保持这种社会政治局面的出现,也就无法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其二,组织和团结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群众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只有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的全体智慧和力量,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实现这样的团结,就必须要求我们党用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促进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第二,特色道路为中国梦扬帆启航。
党近百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道路选择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也着重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国家,走什么样的复兴之路,是一项极为艰难的选择。反观中国近来历史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也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无数仁人志士都对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可惜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做的科学选择,是一条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事实也充分证明,在当今中国,没有别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没有别的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没有别的理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以引领中国人民的前进和发展。
第三,理想信念为中国梦凝心聚力。 理想信念,是照耀人类前进的灯塔。党的理想,既是广大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人生指南,也是团结和鼓舞人民开创事业的奋进号角,更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坚强保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理想的本质,就历史进程来说,就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更科学的发展状态,创造更幸福的美好生活;就最终形态来说,就是建设极其完善的社会制度,达到极其快速的发展水平,实现全体民众的自由发展。所以小平同志也频频说,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才能团结起来,实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就是靠着这个理想,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凝聚了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团结在了党的周围,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是靠着这个理想,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也坚信,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同样能靠着这个理想,凝心聚力,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铸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第四,人民群众为中国梦铸就辉煌。
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所以,必须重视普通民众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史一再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法宝。在全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形势下,群众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宝。这就要求我们党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为实现中国梦共铸辉煌。
③ 怎样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1、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新中国的建立,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党围绕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取得了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向中国梦目标走近了一大步。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必须以国家富强为首要目标。国家要富强,首先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国家富强。我们必须把发展始终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样,国家富强了,在国际上地位提高了,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
2、民族振兴。回眸历史,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曾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时间里,却远远地落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后面,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面对民族的灾难,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呕心沥血,顽强拼搏,甚至献出生命。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儿女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确认了大国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个追求进步、顽强不屈的民族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同与尊敬,而国家地位的上升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保证。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在参与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正担负这一个世界大国的义务和责任,展示着一个世界大国良好而积极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仅是一种愿望,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群众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强大的物质基础。
3、人民幸福。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幸福,不仅要求物质财富的宽裕,而且对生态环境、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文化供给、城乡建设、创业民生、社会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一个讲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里,人民群众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二、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
2、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
④ 中国梦的特征包括哪些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
一是未来性。“中国梦”是指向未来的,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的期许和愿景。“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其现实的基础,是在中国基本国情现实的基础产生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梦”产生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的共同期盼。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对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现实还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有通过不懈奋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有所作为,才能把美好的“中国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是目标性。“中国梦”是以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我们还要看到,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还必须进行目标转化。只有把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这就要求每个行业和领域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洪流。
三是丰富性。“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它包括两个层次的丰富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具体来说,这两个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美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公平正义、人生出彩,等等。今天的“中国梦”,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是活生生的,充盈在我们人生旅途的每个驿站。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是主题性。“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的灾难,是从西方列强欺负中国开始的。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萌生了一个执着的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民族复兴之梦从未泯灭。“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是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基本线索。
五是民族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13亿中国人的梦,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彰显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梦”源于中国,属于中国,它把个人成功与人们共同幸福有机结合,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它不仅表现在规模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口基数世界第一)、领域广(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众多的领域),而且更重要地表现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六是开放性。“中国梦”是与世界分享的,是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大道的狭隘民族梦。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事实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成就“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中国梦”的实现将为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提供一种新范式。“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中国梦”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七是人民性。“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相汇聚而成。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体梦想的实现,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离开了广大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梦”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就无法梦想成真。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切为了人民,“中国梦”才有牢固的根基。
八是激励性。“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近几个月来,“中国梦”已成为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话题,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客,有关“中国梦”的议论不断升温。“中国梦”,一个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的词汇,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已经并将继续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勇敢迎接挑战、不辜负历史责任、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⑤ 中国梦,谈谈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实现中国梦。
⑥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新中国的建立,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党围绕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取得了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向中国梦目标走近了一大步。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目前,国际上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必须以国家富强为首要目标。国家要富强,首先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国家富强。我们必须把发展始终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样,国家富强了,在国际上地位提高了,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 民族振兴。回眸历史,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曾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时间里,却远远地落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后面,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便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陷入了被外国列强欺凌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次反抗侵略的战争中,都以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面对民族的灾难,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呕心沥血,顽强拼搏,甚至献出生命。中华民族的衰败,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达到最低谷,中华民族被迫踏上了血与火的全民抗战之路,抗日战争被历史地赋予了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儿女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确认了大国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个追求进步、顽强不屈的民族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同与尊敬,而国家地位的上升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保证。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在参与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正担负这一个世界大国的义务和责任,展示着一个世界大国良好而积极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仅是一种愿望,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群众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强大的物质基础。 人民幸福。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人民幸福,不仅要求物质财富的宽裕,而且对生态环境、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文化供给、城乡建设、创业民生、社会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一个讲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里,人民群众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下转第18页)(上接第16页)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⑦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和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新中国的建立,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党围绕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取得了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向中国梦目标走近了一大步。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目前,国际上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必须以国家富强为首要目标。国家要富强,首先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国家富强。我们必须把发展始终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样,国家富强了,在国际上地位提高了,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
民族振兴。回眸历史,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曾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时间里,却远远地落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后面,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便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陷入了被外国列强欺凌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次反抗侵略的战争中,都以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面对民族的灾难,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呕心沥血,顽强拼搏,甚至献出生命。中华民族的衰败,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达到最低谷,中华民族被迫踏上了血与火的全民抗战之路,抗日战争被历史地赋予了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儿女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确认了大国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个追求进步、顽强不屈的民族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同与尊敬,而国家地位的上升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保证。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在参与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正担负这一个世界大国的义务和责任,展示着一个世界大国良好而积极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仅是一种愿望,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群众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强大的物质基础。
人民幸福。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人民幸福,不仅要求物质财富的宽裕,而且对生态环境、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文化供给、城乡建设、创业民生、社会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一个讲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里,人民群众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下转第18页)(上接第16页)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⑧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提出
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图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再次以高昂的寒。
3.人民幸福,就果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国家备强、民族据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妻福是国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婴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望勒新为核心的时代
弹。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圈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越脚”
造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⑨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 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