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教师没有创造力

教师没有创造力

发布时间:2021-12-01 04:34:07

『壹』 实施创新教学 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

一、 树立新的创造性教学观
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按照当代"人本教育"的观点,"创造性"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是天才、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它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而后者,是指开发的可能性、自我的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这是谁都具有的,对于其他人也许不是新的,但能产生出他自身特有的个性活动的创造性。就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创造性地教;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教学要培养创造型学生,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也就是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而不象传统的教育观,以统一的模型化的目标要求学生,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
二、 了解创造型学生的特征,善于鉴别和正确引导
当然,教师还应认识到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是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显隐、表现形式、发挥作用的效能、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并且创造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都是优秀,甚至有些创造型学生的行为与某些学习常规和教师的要求相悖。他们不是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往往表现为自作主张、别出心裁,爱标新立异。很多教师认为,创造型学生既捣乱又固执,不能适应他们组织的传统教学。这些教师往往给创造型学生戴上“不听话、”、“骄傲”的帽子,有的教师甚至指责创造型学生有神经症特征。因此,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他们的好奇心反受到嘲笑,不盲从,好争辩被斥为“不尊敬老师”,自己动手搞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被认为是歪门邪道,迷恋于某一问题的探索、某一创造发明的设计、某一实验研究而触犯了纪律,那更是不可容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往往被扼杀在摇蓝中。其实只要教师稍下功夫,正确的加以引导一定可以大大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笔者任教初中的物理课,以前的一个学生在初一时经常和老师做对,常常刁难老师被许多老师视为不可救药。初二学习物理时虽也是调皮异常但觉得他上课思维非常活跃,时常会有一些奇异的念头,会利有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制作一些小玩具,做一些小实验。因此,经常在上课时表扬其探索的精神,并和他一起探讨一些小制作的心得体会和改进办法,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这个学生物理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其它的科目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并在高考中考入了一所军校,最近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他在军队的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见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正确认识创造型学生的特征何等重要,它是正确培养创造型学生的起点。
三、 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问题性、探究性
教师的一堂课是否符合创造性教学的思想,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问题性和探究性
1、问题性
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一般教学中,学生通过做作业、做习题等形式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的并非是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重复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2.探究性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从而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性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所以他们积极动手操作、实验、主动探索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独立的探究能力,和发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尤其在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的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究活动时,必定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其间有探究、尝试、挫折到豁然开朗,对于学生以知、情、意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贰』 教师的创造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创造性
一般抄认为创造性是指个袭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创造性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创造性思维又以发散思维为核心。根据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可以从环境制度和个性培养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叁』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的能力呢?这固然可以 从塑造其创造性的人格、训练其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入手,但更简便、直接、 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解决课堂学业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的理解问题和 选择方法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创造性加以解决的学业问题和 允许学生大胆思维的课堂情境。下面就是几种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方法。 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 比如在解决一道课堂常见问题时,不要求学生按书上固有程式给出答案,而 是要“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列出你所想到的所有事物”、“最大 限度说出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适合于这种办法”…… 这种提问方式常可以结合“头脑风暴法”来使用,即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 可能多地提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主意,而教师当时不对任何主意做出评价性反 应。这就大大增加了产生有价值的思想的机会。 (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仅靠现在所学内容解决不了、而必须结合以往知 识或经验进行整体思考的“思考题”,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颖、有趣 的课外活动,如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帮妈妈管理家庭财政、用自己所学 知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等,使学生突破书本的限制。 (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 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教师已讲了几十年,但突然间就有个学 生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这时教师不要轻视、忽略或是讥讽,而 应该给予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因为 教师也往往会因定势等影响而忽略进一步观察事物间的关系,而他们所忽略 的又恰恰可能被没有固有观念束缚的学生所看到。 (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 过分注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将会妨碍教师利用学生们自然 而然的想法。因此这一堂课中学生讨论如果意犹未尽,不妨告诉学生下一堂 课将拿出部分时间继续讨论,希望他们在两堂课之间的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想 法再理顺一下或提出更多的想法。另外,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和允许灵感的产 生,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或没有解决的课堂问题也最好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 拿出来。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尽管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各式各样、涉及各个领域,但若加以分析比较,还是 可以找到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很多东西是经过对现有事物“反一反”、 “缩一缩”“加一加”形成的:照相机加灯就成了闪光灯照相机、钟缩小就成 了手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反过来就使人发现了“磁场能转变为 电”。因此用“加一加”、“反一反”等方法思考问题,就可以成为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当然也就可以对人进行训练。 (1)检查单法 检查单法又称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有“创造技法之母”之称,就是由一个 个固定的思维角度模式组成一个检查单,每遇到新事物就按照检查单上所列 进行逐项思考,以期得到创造性的结果。上面所说的“加一加”、“反一 反” “缩一缩”都属于检查单上的项目。此外它还包括:“能否扩大”、 “能否替代”、“能否改变”、“能否综合”、“能否有其它用场”、“适合 与否”等等。 (2)类比模拟法 也称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就是把眼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某类事物相对照,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哈维(harvey)通过观察鱼的心脏,并且把它和水 泵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具体地说,它可以包括:①拟人类 比:如制造机器人;②直接类比:如由硬甲虫钻橡树而启发产生的将空心钢 柱打入岩层后再在其中挖掘的“构盾施工法”;③因果类比:如加泡剂后可 使面包省料且体积增大从而创造出泡沫塑料、空心砖等;④对称类比:如狄 拉克从自由电子运动中得到正负对称两个能量解,从而大胆提出存在正电子 并最终被验证为正确;⑤象征类比:如用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建成了悉尼歌 剧院,以象征这一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做类比,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学业问题。 (3)移植综合法 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它 学科和领域,以产生新的结果。比如现代医学中的内脏移植手术、克隆技术 等,都是根据了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事 例:现代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术语被移植到对人心理过程的分析中,就形成了 新兴心理学分支——现代认知心理学。因此教师不妨允许学生借用其它学科 的已有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 (4)克弱转换法 这种方法是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潜心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从而得出创造 性的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有一次听别人演讲中提到非线性方程 中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就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的文献,花了一星期时 间来挑剔别人的弱点,果然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的,而在 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他从这一弱点入手,很快找到一种新 的孤子理论,并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过程,得到了许多新的科研成 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置疑,找出现有 方法的漏洞,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非逻辑联想法 据说一个日本人在控藕时放了响屁而受到嘲笑:“嗨,这样的响屁若对着池 底多来几个,莲藕不都会翻出来吗?”旁听者由此受到启发,先用压缩空 气、后改用水加压喷入池底,藕终于完整而清洁地被冲刷上来。非逻辑联想 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它可以把人的思维从死胡同、牛角尖中拽出来。 一些始料不及的方案正是在不符合逻辑的奇特的联想中产生的。非逻辑联想 的一个变式是“卡片乱配法”,就是把事物的每一性质、特点、需要、操 作、要求等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混合在一起并随意搭配。这 种盲目的排列组合当然时常会驴唇不对马嘴,但有时就会独辟蹊径,带来意 外的惊喜。 (6)侧向思维法 在检查单法里我们介绍过“反一反”的思维方式,它又称“反向思维”,是 把已有原理或解题方法颠倒过来以求得新出路。它包括上下、左右、前后、 大小、动静、有无、是否、正负、内外、长短、好坏、主次等等的颠倒。而 侧向思维类似于反向思维,但又因不能说它是反过来的思考,所以称侧向思 维。也有人称它为“边缘思考”,就是说把人们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扭转一 下,换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 (7)转熟为生法 前面讲过影响人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势”,人们对于熟悉的 事物最容易产生心理定势,从而固着于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这就是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会发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避免这种习惯化的心理定势的一个途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变成”陌生 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旧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能这样 而不能那样?”或者这样要求自己:“如果我从未经历过类似问题,我应该 体验到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就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脱出平淡、峰回路转。 (8)延迟判断 生活中常会发现,人们花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把它搁在一边几小 时、几天或几星期,再来看时却立刻发现了解决途径。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 为“酝酿效应”或顿悟。它可能也是由于打破定势而产生的,也可能与灵感 思维有关。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 在潜意识中将现象与创造物间进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势也好,还是 灵感思维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需要离开具体情境一段时间, 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势;而灵感思维所依赖的潜意识活动也需要在紧张思 考后,有意识地转换环境和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思想松驰、大脑感受能力的 提高,才能使其活跃起来,易于接受各类信息的诱导。因此当学生面临难题 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让他们先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也许就会得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 训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不只上面的几条,其解决常规问题的策 略也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本 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创造就来源于日常的普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与日常教学完全割裂开,而应在课堂上把训练学 生掌握常规的解题策略与创造性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肆』 如何提高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给予奖金激励

『伍』 缺乏创造性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

教师所具有的能力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被计划和确定的,教师只要执行就可以。教材和教育理念的方向和内容,才是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关键。

『陆』 为什么说教师的语言要有创造性

教师的来语言有创造性,学生的思维才自会跟着有创造性.
教师的语言有创造性,才会调动学生听棵的积极性.
例:你的老师讲课干巴巴的,你愿意听么?反过来讲,枯燥的课程,教师讲起来也没兴趣,学生听的更没兴趣,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柒』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一、树立新的创造性教学观
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按照当代"人本教育"的观点,"创造性"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是天才、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它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而后者,是指开发的可能性、自我的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这是谁都具有的,对于其他人也许不是新的,但能产生出他自身特有的个性活动的创造性。就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创造性地教;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教学要培养创造型学生,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也就是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而不象传统的教育观,以统一的模型化的目标要求学生,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
二、了解创造型学生的特征,善于鉴别和正确引导
当然,教师还应认识到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是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显隐、表现形式、发挥作用的效能、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并且创造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都是优秀,甚至有些创造型学生的行为与某些学习常规和教师的要求相悖。他们不是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往往表现为自作主张、别出心裁,爱标新立异。很多教师认为,创造型学生既捣乱又固执,不能适应他们组织的传统教学。这些教师往往给创造型学生戴上“不听话、”、“骄傲”的帽子,有的教师甚至指责创造型学生有神经症特征。因此,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他们的好奇心反受到嘲笑,不盲从,好争辩被斥为“不尊敬老师”,自己动手搞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被认为是歪门邪道,迷恋于某一问题的探索、某一创造发明的设计、某一实验研究而触犯了纪律,那更是不可容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往往被扼杀在摇蓝中。其实只要教师稍下功夫,正确的加以引导一定可以大大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笔者任教初中的物理课,以前的一个学生在初一时经常和老师做对,常常刁难老师被许多老师视为不可救药。初二学习物理时虽也是调皮异常但觉得他上课思维非常活跃,时常会有一些奇异的念头,会利有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制作一些小玩具,做一些小实验。因此,经常在上课时表扬其探索的精神,并和他一起探讨一些小制作的心得体会和改进办法,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这个学生物理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其它的科目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并在高考中考入了一所军校,最近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他在军队的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见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正确认识创造型学生的特征何等重要,它是正确培养创造型学生的起点。
三、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问题性、探究性
教师的一堂课是否符合创造性教学的思想,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问题性和探究性
1、问题性
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一般教学中,学生通过做作业、做习题等形式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的并非是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重复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2.探究性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从而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性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所以他们积极动手操作、实验、主动探索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独立的探究能力,和发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尤其在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的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究活动时,必定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其间有探究、尝试、挫折到豁然开朗,对于学生以知、情、意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捌』 教师的创造性表现在哪

教师劳动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再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

『玖』 在你看来,教师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做法有哪些具体表现

我认为强行的让同学们记忆就是在扼杀同学们的创造力。

『拾』 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 比如在解决一道课堂常见问题时,不要求学生按书上固有程式给出答案,而 是要“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列出你所想到的所有事物”、“最大 限度说出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适合于这种办法”…… 这种提问方式常可以结合“头脑风暴法”来使用,即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 可能多地提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主意,而教师当时不对任何主意做出评价性反 应。这就大大增加了产生有价值的思想的机会。 (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仅靠现在所学内容解决不了、而必须结合以往知 识或经验进行整体思考的“思考题”,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颖、有趣 的课外活动,如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帮妈妈管理家庭财政、用自己所学 知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等,使学生突破书本的限制。 (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 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教师已讲了几十年,但突然间就有个学 生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这时教师不要轻视、忽略或是讥讽,而 应该给予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因为 教师也往往会因定势等影响而忽略进一步观察事物间的关系,而他们所忽略 的又恰恰可能被没有固有观念束缚的学生所看到。 (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 过分注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将会妨碍教师利用学生们自然 而然的想法。因此这一堂课中学生讨论如果意犹未尽,不妨告诉学生下一堂 课将拿出部分时间继续讨论,希望他们在两堂课之间的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想 法再理顺一下或提出更多的想法。另外,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和允许灵感的产 生,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或没有解决的课堂问题也最好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 拿出来。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尽管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各式各样、涉及各个领域,但若加以分析比较,还是 可以找到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很多东西是经过对现有事物“反一反”、 “缩一缩”“加一加”形成的:照相机加灯就成了闪光灯照相机、钟缩小就成 了手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反过来就使人发现了“磁场能转变为 电”。因此用“加一加”、“反一反”等方法思考问题,就可以成为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当然也就可以对人进行训练。 (1)检查单法 检查单法又称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有“创造技法之母”之称,就是由一个 个固定的思维角度模式组成一个检查单,每遇到新事物就按照检查单上所列 进行逐项思考,以期得到创造性的结果。上面所说的“加一加”、“反一 反” “缩一缩”都属于检查单上的项目。此外它还包括:“能否扩大”、 “能否替代”、“能否改变”、“能否综合”、“能否有其它用场”、“适合 与否”等等。 (2)类比模拟法 也称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就是把眼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某类事物相对照,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哈维(harvey)通过观察鱼的心脏,并且把它和水 泵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具体地说,它可以包括:①拟人类 比:如制造机器人;②直接类比:如由硬甲虫钻橡树而启发产生的将空心钢 柱打入岩层后再在其中挖掘的“构盾施工法”;③因果类比:如加泡剂后可 使面包省料且体积增大从而创造出泡沫塑料、空心砖等;④对称类比:如狄 拉克从自由电子运动中得到正负对称两个能量解,从而大胆提出存在正电子 并最终被验证为正确;⑤象征类比:如用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建成了悉尼歌 剧院,以象征这一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做类比,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学业问题。 (3)移植综合法 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它 学科和领域,以产生新的结果。比如现代医学中的内脏移植手术、克隆技术 等,都是根据了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事 例:现代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术语被移植到对人心理过程的分析中,就形成了 新兴心理学分支——现代认知心理学。因此教师不妨允许学生借用其它学科 的已有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 (4)克弱转换法 这种方法是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潜心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从而得出创造 性的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有一次听别人演讲中提到非线性方程 中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就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的文献,花了一星期时 间来挑剔别人的弱点,果然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的,而在 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他从这一弱点入手,很快找到一种新 的孤子理论,并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过程,得到了许多新的科研成 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置疑,找出现有 方法的漏洞,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非逻辑联想法 据说一个日本人在控藕时放了响屁而受到嘲笑:“嗨,这样的响屁若对着池 底多来几个,莲藕不都会翻出来吗?”旁听者由此受到启发,先用压缩空 气、后改用水加压喷入池底,藕终于完整而清洁地被冲刷上来。非逻辑联想 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它可以把人的思维从死胡同、牛角尖中拽出来。 一些始料不及的方案正是在不符合逻辑的奇特的联想中产生的。非逻辑联想 的一个变式是“卡片乱配法”,就是把事物的每一性质、特点、需要、操 作、要求等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混合在一起并随意搭配。这 种盲目的排列组合当然时常会驴唇不对马嘴,但有时就会独辟蹊径,带来意 外的惊喜。 (6)侧向思维法 在检查单法里我们介绍过“反一反”的思维方式,它又称“反向思维”,是 把已有原理或解题方法颠倒过来以求得新出路。它包括上下、左右、前后、 大小、动静、有无、是否、正负、内外、长短、好坏、主次等等的颠倒。而 侧向思维类似于反向思维,但又因不能说它是反过来的思考,所以称侧向思 维。也有人称它为“边缘思考”,就是说把人们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扭转一 下,换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 (7)转熟为生法 前面讲过影响人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势”,人们对于熟悉的 事物最容易产生心理定势,从而固着于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这就是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会发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避免这种习惯化的心理定势的一个途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变成”陌生 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旧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能这样 而不能那样?”或者这样要求自己:“如果我从未经历过类似问题,我应该 体验到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就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脱出平淡、峰回路转。 (8)延迟判断 生活中常会发现,人们花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把它搁在一边几小 时、几天或几星期,再来看时却立刻发现了解决途径。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 为“酝酿效应”或顿悟。它可能也是由于打破定势而产生的,也可能与灵感 思维有关。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 在潜意识中将现象与创造物间进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势也好,还是 灵感思维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需要离开具体情境一段时间, 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势;而灵感思维所依赖的潜意识活动也需要在紧张思 考后,有意识地转换环境和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思想松驰、大脑感受能力的 提高,才能使其活跃起来,易于接受各类信息的诱导。因此当学生面临难题 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让他们先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也许就会得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 训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不只上面的几条,其解决常规问题的策 略也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本 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创造就来源于日常的普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与日常教学完全割裂开,而应在课堂上把训练学 生掌握常规的解题策略与创造性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全文

与教师没有创造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院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浏览:351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