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哟的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专出来的,最初在属《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自然科来学创造依托的自是物质规律。人文科学创造依托的是哲学规律。文学创造依托的是美学规律。美是一种主观对于客观的认知,美的主观性特点特别鲜明。而在所有的美学创造中,文学又是最自由的。这是因为文学创造纯粹依托于一种抽象的工具——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比乐谱、颜色、形象等更加灵活自由。通过文学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创造出一切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人物、环境、情节等。我们还能在文学中嵌入我们的思想,这种嵌入比其他的艺术形式看起来更加明晰。文学可以折射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
3.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有何特殊性
文学作为精神生产,有以下几个特殊性:一、它首先是一种艺术,其宗旨也在于我手写我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为精神生产,必须保留它的艺术价值;二、它的宣传普及面更大,相对于哲学史学或者其他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文学因其门槛低、受众面广而具有更大的宣传推广作用;三、较易为人们接受,文学在作为精神生产的时候,很多官方的正式的话语、逻辑便转化成了故事情节、抒情议论,更生活化;四、思维发散性比较强,文学在作为精神生产的时候,对精神的阐释不可能是下定义,这就导致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4. 文学生产和文学创作的区别
文学生产和文学创作的区别:
1、创作上的区别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生产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作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把作家的这种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
2、主题上的区别
文学创作主要是做这个人的劳动,创作的主体主要是作者个人。而文学生产则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和机构才能进行。
3、物质基础上的区别
文学创作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较少,而文学生产不仅需要庞大的编辑,排班系统,高度发达的印刷系统,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油墨等。
4、受影响上的区别
由于文学创作的个人性,隐秘性,和低消耗性,其所受到的外界打扰较少。而文学生产受外界影响大,受到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的双重制约。
5. 为什么 说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的)精神创造活动
文学创造是感知社会后生活后受到影响 并希望通过文字去继续感染更多人
因此文学是特别的精神创造活动
6. 为什么 说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客观过程的分析,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这两种生活的需要,必然要从事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
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这是因为,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影响精神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就精神生产本身而言,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深受这种条件的影响,这样,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规律.首先,两种生产都作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人的生活活动的一般特点,这就是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其次,两种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但是,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
7.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文化与经济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8.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首先,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然而,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文艺理论史上那种把文学主体归结为单纯的“模仿者”的观点,其根本缺陷就在这里。因此,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文学创造的过程必然包含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评价。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艺术创造的主体与其他创造者的主要区别就是这里。 再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艺术生产者、审美者,既是具体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个体,是具体的社会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文学创造的主体都是具体的个体。这里的“个体”固然首先指在文学创造中的作家、诗人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单个人”,但还包含着深一层的意义,即指文学活动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必然都是个体的活动。否定作家、诗人的个体性,也就否定了文学创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人又是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既不能抹煞人的个体存在,又不能把个别的人从社会关系中孤立出来,变成超现实、超历史的抽象物,而应该从社会和社会关系中来理解人的个体存在。实际上,任何个别的作家、诗人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一定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的个体,他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和评价以及运用文学语言反映生活的技艺、风格,都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意识、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阶级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任何作家、诗人都是具体社会生命、社会灵魂的“单个人”,或者说,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社会人。
9. 论文为什么文学接受是一种再创造
啊,这个好像以前老师讲过。。。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内主体、是读者在特定审容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以读者为主体,说白了是在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和生活体验上对文学文本信息、价值、属性的再理解。因为读者理解时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标准,并且读者不可能处在与作者完全相同的环境下,所以其理解后和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就是一种对文学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比如以《红楼梦》而言,曹雪芹在写作时肯定没有想到《红楼梦》具有批判封建社会家长制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弱化了其文学性,凸显了其政治倾向而得出来的结论。这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再创造。望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