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因果报应发明

因果报应发明

发布时间:2021-11-26 09:57:58

Ⅰ 世界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有的。因果定律不是佛教的专利,是客观定律,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而是佛教乃至其他宗教发现的,儒家、道教、婆罗门教乃至基督教天主教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只不过表述的方式和名词不一样而已。
因果报应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结果“报应”就是从起因到结果的演变过程,简单的理解,因果报应就是:好的起因引发好的结果;坏的起因引发坏的结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远远不止这么简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要构成因果,就像种稻子一样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1、播种,也就是起因。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来看,其中,“春种”就是起因,也就是你开始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开始发芽,所以就像“一粒粟”一样种到田里去了。
2、缘。也就是这个“一粒粟”种下去了以后,它需要很多因素才能发芽,譬如阳光、水分、养料、土壤等,包括还不能被害虫吃掉,——这一点你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念头起来为何没结果呢,因为条件不具足,其实也是有了结果(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但是没有达到你所要的结果,这就是“因缘不具足”。99%的念头都死在这里了,偏偏别人没有关注,真正的因果,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因为简称,所以很多人把“缘·报”忽略掉了。
3、时间:为何不是马上发生呢?很明显啊,春天种下去,要秋天才发出来啊,为何春夏不发出来呢,因为需要一个酝酿成熟的时间,时间不够,果也无法形成。
4、结果:“秋收万颗子”就是结果,一是说明了时间,二是产生了比对,由“一粒粟”增长到“万棵子”,显然因果形成,而且还扩大了好多,这就是正确的“因”,能过得到更多正确的“果”;那么错误的“因”呢?由于有违常理,也就收到很多干扰,所以往往结不了正确的“果”,连错误的“果”也会受到影响呢。

Ⅱ 大家对因果报应是什么看法

净空法师---两种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一种是狂,一种是愚。

在印光大师为《了凡四训》写的序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此句说明了两种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一种是狂,一种是愚。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属于这两种人?

且看老法师的讲解。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这是说,那些没有善根、拨无因果的人,你给他讲深讲浅都不能接受。我们现在要反过来问,别人接受不接受与我们自己不相干。他做佛,他做他的佛,他堕地狱,他堕他的地狱,与我无关。问题是自己怎样?这才是接受佛度化的真正紧要处。所以佛所讲的一切经论,必须看作是为我一个人讲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是教给我一个人修的,与别人无关,我们要这样的直下承当,才能够得益,才不致于造业。要是不能这样直下承当,常看某人破了戒,某人做了坏事,你口里讲这些话,就是口的恶业。你意动了这个念头,是意的恶业,外面境界一动就在那里造恶业,这叫迷,这就是不觉悟。须知外面善与恶与我们不相干。我应当怎样呢?‘如如不动、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是不迷,如如不动是不造业。心地清净不染,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才叫做会修行。这两句话很要紧,我们要常常检点反省。

‘狂者’,是指狂慧之人。所谓狂慧,多半是指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世智辩聪者。这一类的人对于佛的经典非常喜欢,认为这是哲学,很有道理。可是一提到戒律,孔夫子的礼教,他就不愿接受。戒律比礼教还严格。以为这是不合时宜的生活教条,又何必学它,学它的理论就好。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总是自以为聪明,认为戒律是三千年前,外国人的生活规范,我们何必要遵守?佛经的道理不错,我们可以学学、可以看看,戒律用不著,三代之礼都不同,何况是外国的古礼。我们是现代人,何必要学古时候的礼节呢?现代人见面最敬礼是三鞠躬,我们何必还要跪地顶礼呢?这即是狂者。以为戒律是约束我们、拘束我们的。反而说那些持戒的人著相。《金刚经》里讲破相,要离相修行,何必执著戒律,死在戒相之下,有没有真正死在戒相之下呢?真有!不是没有。但是对于那些持戒的人,也未必完全都著相,里面还有极高明的人,他不著相修一切善。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有许多是古佛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明心见性的人。他为什么还要斤斤在戒相上计较呢?那是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著相修行对现前有好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纵然不能成佛作祖,绝不会堕三恶道,不受恶的果报,这有什么不好呢?所以不可被那些狂慧之言所蒙蔽,也认为似是而非的理论很有道理,就把戒律看轻了,这是错误的。这是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是他自己亏心事做多了,心里有鬼,“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他不敢提戒律,一提戒律,就觉得自己一身都是罪过。但在表面上又不好意思说,说了难为情。因此一谈到戒律,就说善恶果报之事渺茫,不足凭信。这个论调与前面不太一样、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不能够接受,而不肯断恶修善,这都是护短,自己有毛病、有短处,而不知悔改。祖师给我们讲:除了狂、愚这两种人之外,有谁不信受呢?那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呢?

‘人惟苦不知愧耻耳。知愧便不敢遂过。知耻便不敢因循。有愧耻之心。即为其人入道因缘。’

尤注在此说的愧耻心,就是佛法讲的惭愧。有惭愧心的人,就有入道的因缘。换句话说,不知道惭愧的人,入道就很难。

Ⅲ 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阿弥陀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因果报应有以下几种方式。

大安法师---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转生到地狱;还有一种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后却转生到天上。”阿难尊者就不理解,为什么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恶报应的原理怎么体现的?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就觉得没有因果报应。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对此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

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今世行善,死后堕地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但今世所行善,会在以后时空态受报。

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

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怀疑,其实异熟果的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

例如一个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痛苦到要自X。他要自X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法师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心境才稳定下来,慢慢忏悔业障,继续修行,病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法师来向他学法相唯识。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法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由于实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

Ⅳ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佛家发现的宇宙的客观规律还是佛家制定的规则呢

1、因果报应是佛发现的宇宙的客观规律。所以佛教是佛陀发现的,而不是佛发明的。
2、因果报应在现代科学中,也有很近似、很粗浅的描述,那就是“从量变到质变”,虽然不能描述因果的万分之一,但有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所谓“种好因结好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是“量”的叠加,“果”是“质”的积变。大树很高大,你弄不倒它,你用小刀一刀一刀的割它,这就是在种恶因了,也就是一刀一刀的“量”的累积了,小刀子割上三五年乃至七八年,大树必倒、必死无疑,也就是树从活着的到死了的“果”,也就是“质”变了。
3、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现了,所以就说给众生听,所以我们就以为是佛发明或制定的规则。其实因果报应,佛在与不在,说与不说,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我们的相信与不相信而改变。

Ⅳ 大家相信世间因果报应吗

在佛教中就讲因果报应,意思是说,人类今生种的是什么因,来生就结什么果。传授教徒要吃斋行善,多做好事,到了来世就有好报。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教育晚辈的时候也经常讲,千万别做坏事,谁要是做了坏事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这种教人做好事、做善事,不做坏事的理念是可取的,对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坏处,所以,我
们不能完全反对。可以使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今天我们讨论的不完全是这两种“因果报应”,是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和阅读悟出的道理,很不成熟,属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因果报应是存在的。因果报应虽然带有宗教迷信色彩,但是它不完全是迷信,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上,的确存在着因果报应。俗语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必定要报”就是这个道理。

Ⅵ 相信因果报应吗

当然要相信。亲,因果报应不是佛教的专利,也不是佛教发明的,因果报应是以前的修行者、思想家、哲学家发现的客观规律,什么原因导致什么结果,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用科学的话来说,这叫“从量变到质变”。
佛教同样也发现了因果报应的规律,对于它的探索,佛祖释迦牟尼达到了最完善的高度,所以导致很多人以为因果报应是佛教发明的,其实是佛教发现的

Ⅶ 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有因果报应,可信吗

就我个人而言,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因果报应,那么到底可信吗?我的答案是:信的人自然会信,不信的人永远都是不会信的,但总而言之,就好比一句话所说,不做亏心事,就不用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那么就一定会遇到不好的事发生,而因果报应也是如此,既然是有因果效益这种说辞,那么肯定是有得到佐证的,这件事如果你做的有昧着良心,那么些许在某一天或者某个时候,说直白一点,就是会有报应来找到你的。


既然有因果报应这种说法,也有因果报应这种现象存在,要说到底信与不信,还得归纳于人类,还是那句话,信的人会非常信,不信的人觉得这是什么瞎道理。

Ⅷ 按照佛教来说“发明唯物主义思想的人”他的罪业是不是很大

道理说错了,结果导致他人走歪了路,这就是毁人慧命,比杀人身命要严重得多,历史上有一位法师因为讲经说法说错了一个字,就堕落野狐身五百世,可见后果之严重,就不用说那些讲歪理得了

Ⅸ 世界上有因果报应吗

当然有啊!
因果定律不是佛教的专利,是客观定律,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而是佛教乃至其他宗教发现的,儒家、道教、婆罗门教乃至基督教天主教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只不过表述的方式和名词不一样而已。
因果报应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结果“报应”就是从起因到结果的演变过程,简单的理解,因果报应就是:好的起因引发好的结果;坏的起因引发坏的结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远远不止这么简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要构成因果,就像种稻子一样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1、播种,也就是起因。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来看,其中,“春种”就是起因,也就是你开始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开始发芽,所以就像“一粒粟”一样种到田里去了。
2、缘。也就是这个“一粒粟”种下去了以后,它需要很多因素才能发芽,譬如阳光、水分、养料、土壤等,包括还不能被害虫吃掉,——这一点你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念头起来为何没结果呢,因为条件不具足,其实也是有了结果(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但是没有达到你所要的结果,这就是“因缘不具足”。99%的念头都死在这里了,偏偏别人没有关注,真正的因果,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因为简称,所以很多人把“缘·报”忽略掉了。
3、时间:为何不是马上发生呢?很明显啊,春天种下去,要秋天才发出来啊,为何春夏不发出来呢,因为需要一个酝酿成熟的时间,时间不够,果也无法形成。
4、结果:“秋收万颗子”就是结果,一是说明了时间,二是产生了比对,由“一粒粟”增长到“万棵子”,显然因果形成,而且还扩大了好多,这就是正确的“因”,能过得到更多正确的“果”;那么错误的“因”呢?由于有违常理,也就收到很多干扰,所以往往结不了正确的“果”,连错误的“果”也会受到影响呢。

阅读全文

与因果报应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