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中有哪些重要的效应
鲶鱼\二八法则等等,此外,多看几本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或者宏观经济学的书,你就懂了,不过太理论的东西看多了,人就傻了
⑵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是共存同时出现的吗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抄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⑶ 举例说明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
楼主说抄得是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吧,好像这比较官方的将这两种概念成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吧
我说一下一般的定义吧,基本上,楼主可以用这个概念很容易就能举出无数的例子了。
(一) 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业化,这样关税某些同盟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取代,其结果,是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提高。
(二) 贸易转移效应:在关税同盟成立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由同盟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而不是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前增加,社会福利下降。
⑷ 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扩大贸易创造的条件有哪些
贸易创造是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之间以新创造的来自同盟内伙伴国的进口,替代原先的国内生产的状况。其效果是由于内部关税取消,不再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国内生产提供保护,以来自伙伴国的低价进口取代高价的国内生产,使消费者提高了福利。
贸易转移是一个年轻的概念,最早出现的贸易转移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瓦伊纳在19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全称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理论”。
指一国产品遭到另一国的贸易保障措施后转而大量向其他国家出口。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集中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情况。
(4)定量测度贸易创造效应扩展阅读:
贸易转移效应成因:
(一)保障措施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
随着世界贸易日益自由化,某种程度上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的趋势。1994年及乌拉圭回合谈判前,不少国家更偏爱采用“灰色区域”性质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其国内市场,比如借助于双边谈判说服出口国自愿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等。
而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日益严格禁止或限制类似措施,从而,使得保障措施这样一种“合法化”的补救措施脱颖而出。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向纵深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潮流。区域集团化及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势变化和冷战结束后经济矛盾突出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表现。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三)非关税壁垒的日益增多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在减低关税上所做努力取得的成效和各国之间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的增多,关税不再是主要的贸易壁垒,而又因为国家利益的永恒性和最大性,非关税壁垒就成了各国屡试不爽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⑸ [33] 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所谓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内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容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我们假设,有三个国家,即甲国、乙国和丙国,在甲国和乙国组成关税同盟之前,甲国从卖价较低的丙国进口商品A,而不从乙国进口。现在甲国和乙国组建了关税同盟,由于乙国的A商品再出口到甲国去不向甲国缴进口关税,而丙国没有加入关税同盟,要缴关税,所以,乙国A 商品在甲国市场上的卖价就要低于丙国,因而甲、乙两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了。与此同时,甲国的居民享受了较低价格进口商品的利益或曰“福利”。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是指形成关税同盟之后,由于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从而发生了同盟成员的低效率(高成本)生产取代非同盟成员的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即在差别待遇的影响下,某一同盟成员把原来向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转向同盟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 说的简单点就是中国人长说的有钱大家赚么~求采纳
⑹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呢怎样用图形进行分析啊
1.同盟前,如抄各成员国经济袭结构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同盟后,其专业化生产机会才会增多,贸易额才能扩大。
2.组成关税同盟规模的大小。如果规模越大,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者越有可能在同盟内部出现,贸易创造的效果更大。
3.建立关税同盟前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越高,建立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4.关税同盟成员国间地理位置越接近,则运输成本越低,从而贸易创造的效应也就越大。
⑺ 国际贸易中试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其中令人注愈的是美国经济学教授维纳(J " Viner)和利普西(R " G " Lipsey )等人所集中讨论的有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果。
(一)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表现
1.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它由生产利益和消费利益构成。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另一方面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源被更为有效地用于他处,从而提高了生产利益。 例如,某产 品在 A, B, C三国的成本分别为$ 25, 15, 10, A国进口关税水平为 200 %。关税同盟成立前,由于关税的保护,该产品以A国的价格为最低,因而 A国自行生产。AB两国成立 同盟后,对 B国取消 了关税壁垒,B国的该产品的价格下降,低于 A国水平,于是,A国从 B国进口该产 品。
2.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Trade Diversing Effect)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国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关税同盟成立前,该国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同盟成立后,则通常转向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后者不同于前者,则意味着进口成本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得同盟内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同时,这也意味着关税同盟外最有效率的生产能力和最有效的资源被闲置,从而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例如,某产品在 A, B, C三国的生产成本仍为$25,$15,$10, A国的进口税率则为 100%。关税同盟成立前,C国的该产品的价格(包括关税)最低,因此,A国从 C国进口。AB国关税同盟成立后,AB两国之间废除关税,B国的该产品价格低,于是,A国改从 B国进口。这样,就从成本最低的 C国转变到了同盟内成本最低的B国,这便是贸易转移效果。
(二)对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讨论
1.关税同盟产生 “贸易创造效果”与 “贸易转移效果”的可能性分析
前面讨论贸易创造效果与贸易转移效果时,是假定 A, B,C三国都生产某产品,且成本各不一样。事实上,还有以下可能。(1)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不生产该产品,而从生产成本最低的C国进 口。那么,A, B结成同盟后,不会引起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 (2)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生产该产品,且比 C国成本要高,即各国在关税保护下重复性地自行生产并进行竞争。关税同盟建成后,则在同盟内进行专业分工,由生产效率较高的B国生产该产品并满足 A国的播要。这样,在同盟内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从而在内部创造和扩大了贸易,这就形成了贸易创造效果。(3)建立关税同盟前,A国不生产该产品,B国较 C国以更高的成本生产,这时,A国从 C国进口。A, B结成同盟后,A,B间废除关税并对C国采取共同的关税,此时,本从 C国进口就转向了从同盟内的 B国进 口,这就意味着在关税同盟内保护了落后工业。因此,要在形成 “贸易转移效果”的同时,表现出贸易保护的倾向。
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之间关系的分析 关税同盟既是同盟内自由贸易的政策工具,又是对同盟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从整体范围来讲,贸易创造增加社会整体福利,而贸易转移则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这种福利。对此,米德、利普西等经济学家利用供求曲线进行了更为精密而深入的阐述与分析。
如图 8一1所示,假定三个国家:本国(H),同盟国(C),同盟外国家(W)。S, D分别为 H国某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P为该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的数量,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从低到高的次序为W, C, H。
最初,H国从 C国进口,价格为 Pwr(进口价格Pw与关税T组成),消费量为 ob,国内生产为 oa,进口量为 ab (ob - oa) 。
现在,H国与 C国结成同盟,该产品在 H国的价格下降到Pc(取消了关税),于是,消费最扩大到od,国内生产下降到oc,进口量为cd。此时,ca + bd为创造出来的贸易量。△efg与△hij为贸易创造带来的经济效益。△efg表明国内生产该产品的数量下降,使本该用于此方面的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它被称为贸易创造的生产效应。△ hij说明价格下降后,需求量增加,从而被称为贸易创造的消费效应。但同时,由于进 口从成本最低的 W 国变成 C国,贸易量 ab从全球最有效率的生产者进口转向同盟内效率最高的生产者。这种贸易转移意味着 H国利益的损失和全球效率的损失。将 H国作为整体考虑(即征收的关税亦是福利之一),结成同盟后,必须对 ab最的进口支付高价格Pc以代替Pw 。 Pc与Pw的差额就是韧外付出的单位产品的成本。因此,矩形gilk就是贸易转移带来的福利的损失。 因此,维纳指出,建立关税与否,取决于这两者的实际效果 。同盟成立后 ,可能会发生 贸易创造得利大于 贸易转移的损失,也可能相反,它取决于△efgf△hij与矩形gilk的面积大小。 3.关税同盟静态效果大小的分析 关税同盟成立后,其静态效果所产生的福利的大小受到多因家的影响 : (1)同盟前关税水平越高,同盟后贸易创造效果越大; (2)关税同盟成员的供求弹性越大,贸易创造效果越大; (3)关税同盟成员的生产效率越高,贸易创造效果越大;(4)关税同盟成员与非成员的产品成本差异愈小,贸易转移的损失愈小; (5)关税同盟成员对非成员的进 口需求弹性愈低,非成员对成员的出口供给弹性愈低,则贸易转移的可能性愈小; (6)关税同盟成员对外关税愈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愈小; (7)关税同盟的成员愈多,贸易转移的可能性愈小; (8)关税同盟成员间的贸易量愈大(或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量愈少),贸易转移的可能性愈小; (9)一国国内贸易比重越大,对外贸易比重越大,则参加关税同盟获利的可能性越小,即贸易创造效果越大; (10)关税同盟成员间的经济结构越相似(或互补性越小),贸易创造效果越大。因此,关税同盟往往在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间建立,以获得较多的贸易创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