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氏消毒法是谁创造的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巴氏灭菌法的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葡萄酒变酸的问题。当时,法国酿酒业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啤酒在酿出后会变酸,根本无法饮用。而且这种变酸现象还时常发生。巴斯德受人邀请去研究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使啤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乳酸杆菌。营养丰富的啤酒简直就是乳酸杆菌生长的天堂。采取简单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杀死乳酸杆菌的,但是,这样一来啤酒也就被煮坏了。巴斯德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来杀死乳酸杆菌,而又不会破坏啤酒本身。最后,巴斯德的研究结果是:以50~60℃的温度加热啤酒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啤酒里的乳酸杆菌和芽孢,而不必煮沸。这一方法挽救了法国的酿酒业。这种灭菌法也就被称为“巴氏灭菌法”。
B. 发明接种和灭菌法的是哪两位科学家
发明接种和灭菌的法是非常伟大的,两位科学家他们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C. 作业:什么是巴氏消毒法和高温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与巴斯德
2006-8-27
今年是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1822~1895年)逝世111周年。
本版上周刊发的林光常先生的《我为什么反对喝牛奶》一文中,有“牛奶里有很多钙,但牛奶已经经过巴氏杀菌(习惯称巴氏消毒),所以它里面的钙是无机钙……”,引起人们对一百多年前巴斯德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的兴趣。而且,当读者了解这种古老的消毒方法之后,恐怕对文章的上述观点会有不同意见。
1856年,法国多尔城酒坊生产的一批口味纯正的啤酒一两天之内全部变得酸溜溜的。老板心急如焚地向化学家巴斯德求救。
这次,因发现酒石酸同分异构体而赫赫有名的巴斯德,不像往常那样用试管和烧杯做化学实验,而是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他发现变酸啤酒里尽是些胡文虎克早年报道过的杆状细菌(乳酸杆菌),而口味正常的啤酒内却是些从未见过的形状奇特圆头圆脑的小怪物(酵母菌);继续观察还发现,酒内乳酸杆菌数量越多,就酸度越大。巴斯德运用显微镜观察找到了啤酒变酸的原因:酿好的啤酒受到乳酸杆菌污染所致。用什么方法,既能杀死酒内的乳酸杆菌,制止酸化,又能保持啤酒的芳香口味呢?巴斯德通过实验室的反复试验观察,终于寻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杀菌消毒方法——把啤酒加热至61.7℃保持3分钟时间。这就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家而命名的巴氏消毒法。
自此之后,化学家巴斯德又在微生物学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成为奠定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基础的近代最伟大的微生物学家。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古老的巴氏消毒法仍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产的重要消毒方法。目前牛奶和啤酒生产行业,还是沿用这种古老的巴氏消毒法,只是加热至85℃并保持15~16秒。
因此,我认为,用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牛奶,连最易变性的蛋白质亦尚未凝固,何患奶中的有机钙变成“肾结石的重要材料”无机钙?若摄氏七八十度就能导致牛奶中的有机钙变性,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烹煮方法无异于在糟蹋食物营养!按照这种逻辑,人类只好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了!
高温消毒法就是用80~90的温度进行30分钟进行消毒!!
D. 巴氏灭菌法的原理是谁发明并开始使用的
巴氏灭菌法的原理是路易·巴斯德发明并开始使用的。
路易·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E. 巴氏灭菌法是谁发明的
巴氏灭菌法的产抄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当时,法国酿酒业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啤酒在酿出后会变酸,根本无法饮用。而且这种变酸现象还时常发生。巴斯德受人邀请去研究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使啤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乳酸杆菌。营养丰富的啤酒简直就是乳酸杆菌生长的天堂。采取简单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杀死乳酸杆菌的,但是,这样一来啤酒也就被煮坏了。巴斯德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来杀死乳酸杆菌,而又不会破坏啤酒本身。最后,巴斯德的研究结果是:以50~60℃的温度加热啤酒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啤酒里的乳酸杆菌和芽孢,而不必煮沸。这一方法挽救了法国的酿酒业。这种灭菌法也就被称为“巴氏灭菌法”。
F. 灭菌方法是什么
1、物理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使用热力灭菌法,在温度和压力等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时
(2)过滤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是用筛除或滤材吸附等物理方式除去微生物,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能受热的物品,如含有可溶性或不稳定物质的培养基、试验液体和液状医药品等,过滤法的最大缺点是不能滤除病毒。
(3)照射灭菌法放射线灭菌法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在内,利用从放射源产生射线进行照射,是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2、化学灭菌法
(1)气体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灭杀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还可用于设施、设备或粉末状的医药品等。使用气体灭菌时,其被灭菌的物品以未变质为前提条件。
(2)药液灭菌法 通常使用的药液有乙醇、甲酚、苯酚水或福尔马林水等,适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物品,还可用于手指、无菌箱或无菌设备等。
(6)发明加温灭菌法的是扩展阅读:
临床意义
1、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器械、敷料、术者手臂及手术环境的灭菌,是手术成功、伤口愈合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保证术后患者预期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
2、预防疾病
灭菌法可以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控制或消灭传染病。
G. 巴斯德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灭菌这种方法也叫什么
就是巴氏杀菌法啊,以前上生物课学过的。
H. 食品加热杀菌的几种技术方法
1高温灭菌法
2巴氏消毒法
3超高温消毒法
4微波加热灭菌
I. 谁知道加热杀菌技术的概念,,速度!!!
加热杀菌分为低温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及无菌灌装(充填)等,不知楼主说的是哪一类?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以下是关于"巴氏杀菌法"的来源:
1865年,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解决葡萄酒异常发酵问题时,发现加热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稍后他将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这套工艺被称为"巴氏杀菌法"
食品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一、电阻加热技术(ohmic heating,又称为欧姆加热)的基本概念
1. 电阻加热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在国外食品加工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该加热方法与传统的食品加热方法截然不同,是将电流通过食品利用其电阻抗产生热能来加热食品,主要是针对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加工,解决了液体和固体颗粒间的加热杀菌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2. 电阻加热技术的发展
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开发设计是由英国电气研究发展中心开始研究,80年代取得专利,90年代制造商业型电阻加热系统。
二、电阻加热技术的原理
电阻加热技术是以交流电电流通过食物,因食物中所含的盐分或有机酸均为电解质,无论流体或固体电流均可通过。热由食品内部产生,其原理是利用食品本身的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来产生热能,将电阻电热技术运用在含颗粒流体食品时,其加热形态与传统的加热方法明显不同,而传统蒸汽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必然小于液体的温度,反过来,电阻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由此可知,对于含颗粒流体食品(尤其是低酸性者)的电阻加热技术有突破性发展,目前电阻加热技术在欧洲及日本已有商业生产装置,美国也同意以电阻加热技术为含颗粒流体食品的商业杀菌技术。
三、电阻加热技术的热传递方式
以产品加热杀菌的热传递模式来看,传统的灭菌技术,无论是先包装后灭菌或是先灭菌后包装,其加热介质均为蒸汽。其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媒通过热交换先加热流体,然后由载流液体以对流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固体颗料,然后颗粒本身再以热传导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固体中心,所以有热传递速度慢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为使颗粒中心点达到足够的杀菌条件,通常必须牺牲液体的品质将其过度加热,造成品质下降,风味营养流失。
电阻加热时,是对固体颗粒进行直接加热,几乎不需要热传递就能将固体颗粒内外同时加热,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欧姆加热其电能转变成热能遍及整个被加热物体,且渗透的深度没有明显的限制。加热杀菌效果均匀性好,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四、电阻加热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食品能否适合欧姆加热取决于该食品的导电性。绝缘体不能直接使用欧姆加热法,如不能离子化的共价键流体如油脂、乙醇、糖浆以及非金属的固体物质如骨质成分、纤维素、冰的结晶等。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溶解了一定量离子盐的游离水,因此便成了导体。
②能用泵送的食品其水份含量都在30%以上,具有导电性,所以可有效地使用欧姆加热法进行杀菌。
③在欧姆加热法中,为了增加导电性,一般不适宜使用未加盐的自来水。
五、影响电阻加热技术的因素
1.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食品原料温度愈高,导电度也愈高;加热速率随着食品原料温度上而增大。
2.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浓度高的颗粒,其导电性高,使得加热速度更高。通常将颗粒食品先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中,以提高颗粒电解质含量,再进行电阻加热
另外,颗粒先预热后再电阻加热,会有较高的导电度,其加热速率也增加。因为预热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细胞组织,使颗粒内部的水流动性增加。
六、电阻加热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
(1)系统的电气设计必须避免造成食品电解作用及因电极解离或食品局部过热烧焦而导致污染食品;
(2)能有效控制食品的加热速率和其流速;
(3)具有无菌环境下充填和密封包装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
(4)系统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可以接受。
七、电阻加热技术的优点
①可以生产新鲜的、含固形物的高营养价值的产品;
②没有热传导界面,因此可以连续加热;
③可以处理鲜美的食品;
④污染少;
⑤对流体和固体快速均匀加热,具最少热破坏和最短加工时间;
⑥生产很安静;
⑦维修成本低;
⑧启动、停止操作简单,加工控制方便;
⑨具有降低前处理、生产制造和包装成本的可能性。
⑩本法热能转换率可高达90%,而其它方法热能效率只有45~50%,
以上可成为低温杀菌。
高温杀菌为以下:
食品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一、电阻加热技术(ohmic heating,又称为欧姆加热)的基本概念
1. 电阻加热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在国外食品加工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该加热方法与传统的食品加热方法截然不同,是将电流通过食品利用其电阻抗产生热能来加热食品,主要是针对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加工,解决了液体和固体颗粒间的加热杀菌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2. 电阻加热技术的发展
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开发设计是由英国电气研究发展中心开始研究,80年代取得专利,90年代制造商业型电阻加热系统。
二、电阻加热技术的原理
电阻加热技术是以交流电电流通过食物,因食物中所含的盐分或有机酸均为电解质,无论流体或固体电流均可通过。热由食品内部产生,其原理是利用食品本身的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来产生热能,将电阻电热技术运用在含颗粒流体食品时,其加热形态与传统的加热方法明显不同,而传统蒸汽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必然小于液体的温度,反过来,电阻加热时,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由此可知,对于含颗粒流体食品(尤其是低酸性者)的电阻加热技术有突破性发展,目前电阻加热技术在欧洲及日本已有商业生产装置,美国也同意以电阻加热技术为含颗粒流体食品的商业杀菌技术。
三、电阻加热技术的热传递方式
以产品加热杀菌的热传递模式来看,传统的灭菌技术,无论是先包装后灭菌或是先灭菌后包装,其加热介质均为蒸汽。其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媒通过热交换先加热流体,然后由载流液体以对流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固体颗料,然后颗粒本身再以热传导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固体中心,所以有热传递速度慢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为使颗粒中心点达到足够的杀菌条件,通常必须牺牲液体的品质将其过度加热,造成品质下降,风味营养流失。
电阻加热时,是对固体颗粒进行直接加热,几乎不需要热传递就能将固体颗粒内外同时加热,固体颗粒的温度常与周围液体的温度相当,有时甚至会超过液体温度。欧姆加热其电能转变成热能遍及整个被加热物体,且渗透的深度没有明显的限制。加热杀菌效果均匀性好,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四、电阻加热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食品能否适合欧姆加热取决于该食品的导电性。绝缘体不能直接使用欧姆加热法,如不能离子化的共价键流体如油脂、乙醇、糖浆以及非金属的固体物质如骨质成分、纤维素、冰的结晶等。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溶解了一定量离子盐的游离水,因此便成了导体。
②能用泵送的食品其水份含量都在30%以上,具有导电性,所以可有效地使用欧姆加热法进行杀菌。
③在欧姆加热法中,为了增加导电性,一般不适宜使用未加盐的自来水。
五、影响电阻加热技术的因素
1.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食品原料温度愈高,导电度也愈高;加热速率随着食品原料温度上而增大。
2.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浓度高的颗粒,其导电性高,使得加热速度更高。通常将颗粒食品先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中,以提高颗粒电解质含量,再进行电阻加热
另外,颗粒先预热后再电阻加热,会有较高的导电度,其加热速率也增加。因为预热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细胞组织,使颗粒内部的水流动性增加。
六、电阻加热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
(1)系统的电气设计必须避免造成食品电解作用及因电极解离或食品局部过热烧焦而导致污染食品;
(2)能有效控制食品的加热速率和其流速;
(3)具有无菌环境下充填和密封包装含颗粒流体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
(4)系统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可以接受。
七、电阻加热技术的优点
①可以生产新鲜的、含固形物的高营养价值的产品;
②没有热传导界面,因此可以连续加热;
③可以处理鲜美的食品;
④污染少;
⑤对流体和固体快速均匀加热,具最少热破坏和最短加工时间;
⑥生产很安静;
⑦维修成本低;
⑧启动、停止操作简单,加工控制方便;
⑨具有降低前处理、生产制造和包装成本的可能性。
⑩本法热能转换率可高达90%,而其它方法热能效率只有45~50%,
希望你能找到合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