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东西

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东西

发布时间:2021-11-22 21:20:21

⑴ 马克思中国化提出的标志是什么

马克思中国化提出的标志是中共二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判别标准有两个: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开始“创造些新的东西”。

照此标准,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肇始:

二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厘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等。

也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东西”,包括指明中国革命的对象与动力、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地位及作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奋斗路径和目标等。

马克思中国化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着的各种实际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此,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共二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

⑵ 革命新道路探索历程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涉,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各国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当由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决定。马克思曾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6]。”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并且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迪作用。毛泽东指出:“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7]。”1982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8]。”1984年10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8]。”

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两个目标是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⑷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各国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当由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决定。马克思曾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6]。”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并且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泽东说:“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3]。”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迪作用。泽东指出:“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7]。”1982年9月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8]。”1984年10月,小平又一次强调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8]。”

⑸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对指导今天的经济活动有什么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各国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当由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决定。马克思曾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6]。”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并且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迪作用。毛泽东指出:“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7]。”1982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8]。”1984年10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8]。”

⑹ 毛邓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解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各种观点、认识的汇编,不是个别领袖人物言论的集合,而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抽象的,要想将之贯彻到具体实践当中,就必须使之具体化。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在实际中产生积极的效果的,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做法。马克思本人在青年时代曾指出:“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恩格斯也明确地表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更是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的国际共运所不曾遇到的。中国的国情与共产主义运动发源地的欧洲的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农民阶级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紧紧地依靠农民;中国革命的对象之力量极其庞大,这就决定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反革命力量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弱小的无产阶级要想在城市迅速地摧毁反革命力量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去发动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走自己的路等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寻找新答案。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接受并发展,就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理论,是在西方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人类面临的生存方式的共同性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思想必然会超越时代和民族的局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及其科学内涵?
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使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运动,它既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又总结实践经验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结合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在我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1942年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8页。)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与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解答:首先,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得再具体一点,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自然观,方法论主要是指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关于这一点,革命导师曾经反复予以论述。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他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这里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重要结论(或者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而得出的结论。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的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等等。这些重要结论、观点、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首先这些个别的观点和结论,是革命导师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预测,考察这些结论和观点,不能脱离相关的特定的历史环境。
其次,信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出现许多新变化,特别是由于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和国内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破产论”、“失败论”、“终结论”等等反马克思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同时也存在着用科学技术新进展和新成果、社会现象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否定的倾向。面对这些挑战和否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
须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力的驳斥和批判,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但是,这种批判和驳斥必须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不能是简单地贴标签。同时,在国内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基本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多样化,出现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局面,从而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带来新课题和新挑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这种新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最后,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总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根据最广大人民的实践要求,以研究重大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了理论创新,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解答: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在爱国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80多年来,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称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治胆识和胸襟,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就要自觉高举共同理想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就要把全民族各个阶层优秀分子积极吸纳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崛起的“脊梁”。中国共产党越是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越是能够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拥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科学指南、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各个阶层优秀分子,从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⑺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第二,强大的反革命势力,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只有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集聚和发展自己的力量,才能创造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条件。
第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有发动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才能夺取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首先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把农村改造成为先进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促进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发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该行得通,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这个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有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在那些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可能首先建立红色政权。
第三,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而且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前三个条件是客观条件,后两个条件是主观条件。)

同时,“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在怎样走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
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重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已基本形成。它以独创性的内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的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

两个目标:

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⑼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人中国起,马克思主义就开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改造中国社会实践的历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了人们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也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内容直接作用于中国实际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用于中国实践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⑽ 2010年1月国考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标准预测试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解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各种观点、认识的汇编,不是个别领袖人物言论的集合,而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抽象的,要想将之贯彻到具体实践当中,就必须使之具体化。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在实际中产生积极的效果的,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做法。马克思本人在青年时代曾指出:“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恩格斯也明确地表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更是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的国际共运所不曾遇到的。中国的国情与共产主义运动发源地的欧洲的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农民阶级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紧紧地依靠农民;中国革命的对象之力量极其庞大,这就决定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反革命力量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弱小的无产阶级要想在城市迅速地摧毁反革命力量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去发动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走自己的路等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寻找新答案。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接受并发展,就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理论,是在西方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人类面临的生存方式的共同性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思想必然会超越时代和民族的局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及其科学内涵?
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使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运动,它既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又总结实践经验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结合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在我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1942年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8页。)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与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解答:首先,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得再具体一点,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自然观,方法论主要是指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关于这一点,革命导师曾经反复予以论述。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他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这里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重要结论(或者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而得出的结论。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的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等等。这些重要结论、观点、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首先这些个别的观点和结论,是革命导师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预测,考察这些结论和观点,不能脱离相关的特定的历史环境。
其次,信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出现许多新变化,特别是由于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和国内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破产论”、“失败论”、“终结论”等等反马克思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同时也存在着用科学技术新进展和新成果、社会现象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否定的倾向。面对这些挑战和否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
须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力的驳斥和批判,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但是,这种批判和驳斥必须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不能是简单地贴标签。同时,在国内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基本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多样化,出现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局面,从而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带来新课题和新挑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这种新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最后,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总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根据最广大人民的实践要求,以研究重大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了理论创新,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解答: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在爱国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80多年来,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称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治胆识和胸襟,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就要自觉高举共同理想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就要把全民族各个阶层优秀分子积极吸纳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崛起的“脊梁”。中国共产党越是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越是能够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拥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科学指南、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各个阶层优秀分子,从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阅读全文

与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东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