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利用政治教材

创造性利用政治教材

发布时间:2021-11-20 13:37:16

⑴ 中学政治课怎样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与实;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一.精心筹划,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1.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立项;2.2010年12月,课题组对思想品德老师进行了;3.撰写开题报告;2011年2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4.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123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课题负责人: 银川市十三中 黄晓冬 赵帅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其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本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问题、需要以加强对学校所处地域的本土资源的整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品德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使用教材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教材的原则基础上,能够适度调整教材知识结构、努力补充新鲜内容、积极开发并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符合课标、联系学生实际的新教学资源。
一.精心筹划,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立项之后,组织成员以集体、个体不同形式进行有关文献的学习与研讨。主要学习的文献有:《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余文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第20期供稿文/陆永德;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吴春莲 ,《吉林教育》;钟启泉、张华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伍可嘉《浅谈如何使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夯实了理论基础,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
2. 2010年12月,课题组对思想品德老师进行了“如何使用教材”的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反映出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如何使用教材相当纠结,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这些教师对“教教材”仍然情有独钟;还有一部分教师,步子迈得很大,出现了不用教材的现象。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 的困惑。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学习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帮助,表示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课,但是对于思想品德课又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传统,有些甚至“一言堂”,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解决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感兴趣,创造性使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2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我校校长因为曾承担过多项自治区级课题,对课题研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因此为课题组做了《如何进行了课题研究 》的报告,并对我们的课题的研究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4.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011年3月,制定了阶段性的实施方案。确定了2011年上半学期7-9年级六个班学生和三位老师,按照方案要求,定期召开课题会议,把课题研究纳入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中,并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
5.开展日常的行动、个案研究。
2011年4—6月,利用周周备课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并轮流上研讨课,探究如何使用教材?提炼方法和策略,并对上课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跟踪部分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及时观察、调查,记录,反馈,反思。
6.创新思品课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期中考试改变以往用一张试卷考察评价学生的模式,考察学生分为三部分平时表现20分,小组节目表演50分,论文30分。 这一评价方式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关系吗?我认为有很大的关系,创造性使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材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能够起到正面的影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怎样考察这一效果呢?一张试卷是很难考察的,所以创新考察、评

⑵ 结合政治教学课,谈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从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堂是最主要的基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是课堂资源。课堂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对以上四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把握政治科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资源以丰富、广延和开放的特点。 面对诸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选择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在选择课堂教学资源时,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任何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内驱力,产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思维就会激烈冲荡,产生难以想像的创造力。
(二)广泛性原则。新课程为我们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依托教科书、发掘学生、教师等资源外,我们还应以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广泛开发其他课程资源,互相配合。如今,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也已整装待发,可以便捷、高效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开放的资源。
(三)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校外的,城市的、农村的,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
二、政治科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因此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是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题中之义。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识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现象。而新一轮课改则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长期以来,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相脱节的现象。诸如此类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主自己的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打破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二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三要,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个人的进步。
3、发挥自身特长,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同时,高中政治课时效性强,教材与时俱进,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总结和反思加以完善。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政治课堂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对于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本身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表现为三种教学资源:一是基础性资源,二是差异性资资源,三是动态生成性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资源
基础性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水平信息,指大部分学生所有的生活经验积累,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体”和“主体”意识,“面向一切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所受环境影响的不同,在个性方面也表现为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学生间的差异互动有利于生成合作交往、共生共长的教与学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差异资源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促进者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树立学生差异资源观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卓有成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差异性资源。
3、开发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单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各种方法展现后怎样促进学生与课堂各要素(不同学生、教师)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即我们要把单线型备课变成多线型备课。这也就要求我们多一份对教学路径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我们的预设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都预设。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
(三)开发利用政治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主要指文字型课本和辅助教材的总称,狭义教材主要是指学校教学使用的教科书。本文指的教材是指狭义的教材。毋庸置疑,教材是至今使用范围最广泛、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课程内容载体。长期以来,人们把教材看成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依据,提倡课堂教学应“以本为本”、教师备课首要应“吃透教材”,学生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要和教材“保持一致”。这种传统教材观显然与新课改精神不相符。首先,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蕴含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其次,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种基于原有的思维框架的基础上的有意义的重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种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以及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的过程。第三,知识信息极度丰富的现状使教材无法包容政治学科知识的全部,或甚至仅仅是主要部分。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政治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是时代的新产物并很快地发展壮大,成为政治课程的重要的环境资源。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政治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通过政治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迅速地了解政治,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全国各地的政治教育网站、政治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充分利用政治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政治课程,使政治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当然,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先进的技术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从根本上不能取代教师地位,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视其实用性。
教师拥有什么才能教给学生什么,教师拥有智慧才能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作为政治教师,面对课堂极富变化、充满气息的资源,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改革政治教学理念,提高政治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⑶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总结课后习题的知识点,看看包含哪些,自己举几个例子,进行重难点讲解

⑷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品德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重组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新教材的板块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整合。
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之活动主题三《法律保护你我他》。
另一位老师则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把能整合的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师从新买的衣服出现了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接着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中举例说明,同时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组织互相交流,深化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程非常清晰,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法律常识一一呈现,但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开设模拟法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充分的体现,同时,教师还注重了法律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另外, 现代社会通讯和媒体非常先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见识是比较广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可见,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了真实有效的体验,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结合校班实际,适当整合教材。
品德课程强调以主题活动等实践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校班实际,追求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中共包含了地球有多大、飞越太平洋、和非洲朋友共舞、迷人的欧洲风情、世界真奇妙五个活动主题。这五个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我先组织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主题,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初步了解地球上有关国家、人口、种族、民族和语言的概括及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个主题内容的学习,均以旅游日记的形式呈现。我便根据本班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个性强、富有表现力、有竞争意识等,将全班学生分为美洲组非洲组欧洲组三大组去比赛。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观察、收集、调查、整理资料及设计问题答辩和贴近主题式的才艺表演等,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课堂上,我采用一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其他组提问,教师只在关键处、困惑处给予点拨引导。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内容,从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呈现美洲、非洲、欧洲等地的风俗习惯活动主题时,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辨,他们拥有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质疑、释疑等综合表现来相互评价,综合评定,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兴致很高,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这也能体现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
通过实践,我们发觉,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三、结合本地实际 ,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适当增减,况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我们都知道,我国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教材难以完全兼顾北方和南方、城乡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之活动主题一《我喜欢过年》,讲的是如何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同样的春节,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北方人春节看冰雕、贴窗花、包饺子、赶庙会等,而我们海南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看琼剧、看公仔戏、舞龙、调声、吃年糕等,教师还可适当补充海口万春会、府城换花节、文昌糖糕、用鱼祭祀等名俗习惯简介,引发学生对自己在城里或在乡村分别是如何过年的情景的回忆,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这样,基于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本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选取了本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及与教材主题相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中得到真切的体验。
总之,新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的学校资源是无限的,教师用教材教,要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⑸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什么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应该是创造教材,没看见这个选项呢

⑹ 新课改教学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1、创设情景教学。教学新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还要考虑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思考,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效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置学生于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更轻松地学懂知识。否则,过分生疏而复杂的内容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过分简单机械或无意义的操作又无法激起思维的浪花。
2、依据实际情况教学。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而实际情况一般涉及到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等。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

我们面对的学生,因地区、民族的不同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尽管新一轮课改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地适应大部分地区的学生,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即使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拼音时,发现拼音教学过于集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她就把后面的主要以识字为主的内容提上来,拼音与识字互为交替,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分散处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轻松好懂。

(2)依据本地区教学环境施教。

目前,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而环境涉及到学生所在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多种因素。其中每个因素又牵涉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所以优化育人环境有

利于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如果教师能结合环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⑺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历史与社会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一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特别是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高度关注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呈现教科书内容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强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才能发挥新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意义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在教材使用方式上的要求,也是课程、教科书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的必然要求。
1、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生成的、不确定的,而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样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就不应该把教材再奉为“圣经”,仅仅是“教教科书”,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主动、合理、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材内容,使教科书内容更有利于达成理想的课程目标,从而学会“用教科书教”。
2、教材改革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是教材呈现出多样化。变化之二,是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例如,《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一改过去人文学科那种以现成的、“定论”方式把课程内容给予学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而是以案例、情境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总之,教材的改革,使教师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大大地拓展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空间,也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
3、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随着人类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别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学生在学习某项内容之前,在其脑海里可能已有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应该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传授上,而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取舍,并结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使之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教学策略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科书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教师的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课程标准的作用,应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去实施教学。同样,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历史与社会》教材,也必须从贯彻和执行课程标准的角度去创造性地使用。
首先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对教科书内容的重新设计一般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以及整合内容等等。
2、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鼓励教材的多样化。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已经编写出三套教科书。这些教材虽然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但在教科书体系和内容呈现的方式上却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因此,把握所使用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关键。
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为例。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对该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是教科书的内容框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是按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写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综合社会科课程框架体系,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主轴,整体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这一课程框架体系,教材内容依次设计了三个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这三个学习主题,教科书就将历史、地理和其它人文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旨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概念,培养他们从多学科的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新教科书首先精选了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不同学科的一些核心概念,然后以此来进行单元内容的设计。地理知识选择的核心概念是“社区和区域”;介绍历史知识的内容时,“延续”和“变化”又成为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在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容学习时,这一部分由于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等几个不同领域,因此社会、规则、选择和精神又成为这一部分的一些核心概念。新教科书将这些学科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旨在使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学科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并使其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还有是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是淡化学科规范,教材内容呈现出情境化、案例化和问题化,如对七年级下册“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不是简单地对公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进行叙述和说明,而是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案例、情境和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规范和标准,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二是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即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设计了一课“综合探究”的内容,如“我们生活的世界”主题下“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旨在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三把钥匙,即了解地理空间的钥匙、了解过去的钥匙、了解现实社会的钥匙,学生获得了这三把钥匙,也就获得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了解了新教科书的这些编写意图,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
3、创造性地呈现教科书内容
所谓创造性地呈现教科书内容,就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示课程内容。教材必须进入学生的视野,也就是说教材不能是教师强行塞给学生,而学生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材料。教材必须取自于学生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由教师自然地呈现后立即就能抓住学生心灵,并促使他们投入身心地去深入探究的材料。
4、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科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仅仅利用教材上呈现的内容,不利用其他的资源,实施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还必须学会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不断补充和丰富教科书的内容。
1、利用图书馆和教师自己拥有的资料补充教科书内容。
2、利用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补充教科书内容。
3、利用乡土资源补充教科书内容。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对教师的知识面、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短时间内肯定难以适应,因此,这就需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新课程的理论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班,参加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量力而行,逐步前进。

⑻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高中《思想政治

首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认识与客观物质世界相符合的思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因此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面对人们的困惑,要先找出问题的根源,从根源来解决人们面临的困惑,加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片面的照搬课本知识忽视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 其次,发挥主体的能动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认识论的辩证发展过程,主张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必须要进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远程课堂教学等。学校在加强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现代化教学,将其纳入教育工作中,不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课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灵活多变,调动大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达到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共同参与,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利用政治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