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儿童创造性美术教育

儿童创造性美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20 07:09:52

Ⅰ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什么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本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热爱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开起孩子想象的大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片绘画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二) 本课题研究是适应《新纲要》的实施素质理念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三)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想象画是孩子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绘画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想象画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想象画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想象画它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照以上《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深思我园组内美术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大班年级组确定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即《想象画》"为本次的教研课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与基本依据。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儿童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儿童的想象,受整个认知水平的影响是一个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进而到抽象逻辑的发展过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 三、找出问题的困惑: 在平时的《想象画》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尴尬的局面:幼儿作品反应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和绘画个性,介绍自己作品时也说不出绘画思路,和想表达的内容,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课堂教学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孩子的兴趣没被调动,创作欲望不强,因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像无头苍蝇在画面上乱撞,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了。其实,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定势。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着他们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想象,他们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看待事物。在孩子们的画中流露出的使他们对生活观察感受后内心的奇妙想法。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导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让创新观念在孩子心中渐渐润化。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将幼儿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 1、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2、教条思想:“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 3、机会思想:“你画我也画”,为“得奖”而画、为成为“星星”而画,那里热闹那里画。” 4、照搬思想:“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 5、改良思想:“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 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想象则以平日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为基础,经过想象,画出没有见过而又合乎规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也可以有大胆的幻想。从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五、实践中的指导(解决问题) 为了从小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们大班年级组,对《幼儿想象画》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 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

Ⅱ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哪些创造性思维能力

你好,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所以美术教育可以从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等方面来促进孩子的创意思维。希望能有帮助到你。
我是画啦啦的樱桃老师。
画啦啦少儿美术课堂 —— 最懂儿童的互联网艺术课堂

Ⅲ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地思维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自主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创造。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角落留出空间,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戏玩时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示,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多感受周围的一切,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宽广的马路上》时,有的画出了人来人往的场面,有的画的是大大小小的车辆、房屋、树木,还有的则画的是在买东西的场面……,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幼儿的创作激情高,画的人物,内容也不一样,一派热闹的景象,画完后还饶有兴趣的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增长幼儿知识,还促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发展,激起了思维主动性。
二、利用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画《神奇的手》活动中,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画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画出了“手”气球,有的画出“手”花花瓶……
幼儿模仿性较强,通过表演、模仿,还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当在表演情境时,就异常兴奋,回产生强烈的欲望,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就可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习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运用丰富联想,活跃幼儿的思维
一次在画《图形变变变》时,有个幼儿把它变成许多个圆圈,但画得较多,于是我说:“你怎么变这么多圆圈啊?”他马上说:“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着问:“那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他马上意识到利用色彩丰富画面的单一,涂上五颜六色的圆圈。有的孩子则把小圆圈变成布娃娃,不倒翁,并给娃娃添上了劳动工具,随即添上背景,画的内容丰、生动了许多,于是,简单的小圆形变成了各种内容不同的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幼儿是一个个体,个体不一,能力有别,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幼儿以便高热情学习,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如:绘画《有趣的蜗牛》时,当幼儿画了一只幼儿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语言,使幼儿产生联想。“你画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中的哪个成员啊?蜗牛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啊》什么样子怎样区分他们啊?”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绘画创作高潮。

Ⅳ 论文: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版好奇,权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
比如写生类的活动,多鼓励孩子参加

Ⅳ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

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

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中出现两个误区。

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

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中心人物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作品中的成人化、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常常会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Ⅵ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教育...活动,分析儿童艺术活动的特点,用新理念剖析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标准,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着变化。 一、“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出示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得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纲要》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绘画过程: ●示范的环节中,教师画一步,孩子画一步,教师画什么,孩子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只是学会了照着教师的范例画画,脱离了教师的示范,儿童依旧什么都不会画、不敢画,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操作环节中,如果教师认为太阳是红的,孩子的笔下就不能画出其他的颜色。教师用公认的造型符号代替了儿童的双眼,孩子画出的是教师眼中的世界。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要和其他小朋友画得不一样,可孩子的作品却像克隆的一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正是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与《纲要》的理念是相悖的。那么,我们的艺术活动应该追求什么呢?在不断地思索中,在无数次的观念碰撞中,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 “我能画”。 二、“想不想”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教师要为儿童“大胆地想”“富有个性地想”创设条件 1.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大胆地想” 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在进行画鱼的美术活动中,针对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教师播放了《海底总动员》,动画片马上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看动画片并非放任幼儿,教师在观看中提示幼儿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鱼的形态、变化,引导幼儿去捕捉自己的兴趣点。“你们喜欢哪一种鱼?”“它长得什么样,你能说一说吗?”然后同家长、孩子们一起营造自己的“鱼世界”。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鲸鱼模型、动画鱼、毛绒玩具鱼,教师在班内安置了水族箱,家长带来各种关于鱼类的书籍。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关于“鱼”的问题, “鱼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鱼睡觉不闭眼是真的吗?”“为什么鱼的尾巴长得不一样?”教师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整理,有的又抛给孩子,有的请家长帮忙回答,有的需要教师和孩子进行现场观察后再找答案。这个过程,看似与美术活动无关,其实这正是儿童感知鱼、体验鱼、喜欢鱼、探索鱼的过程。随后教师注意到孩子们有了捏鱼、画鱼的需求,刚开始,只有几个孩子在美工区用彩泥捏鱼,教师立刻为孩子们提供了烤箱,将他们的作品烘干,并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海底世界的背景图。这一行动立即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为自己班内的海底世界出谋划策,有的要剪鱼、有的要画鱼、有的要折鱼。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卡纸、皱纹纸、牛皮纸、彩色橡皮泥、本色陶泥、牙签、玻璃瓶、易拉罐、颜料等,教师发现没有教孩子怎样画鱼、捏鱼,可孩子们画得五彩缤纷,捏得惟妙惟肖,当教师从烤箱中拿出孩子们自己捏的作品时,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是我捏的!”“这是我的海马!”“我的章鱼真漂亮!”一个孩子们自己营造的“海底世界”呈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巨大的成功带给孩子无比的自信,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提供的丰富材料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地想”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儿童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儿童富有个性的表现予以鼓励,支持儿童大胆地想。在“我是小小坦克手”活动中,教师首先和孩子们共同参观了坦克训练基地,各式坦克的型号、速度、作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偌大的坦克试验场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为什么坦克的跑道是拱形的?”“为什么坦克能走坡路啊?”在乘坐坦克之后,大家对坦克的作用了解得更加全面而且具体。尤其在听完坦克叔叔讲关于每’一辆坦克的故事后,一种神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与各式坦克、与英勇的坦克叔叔合影留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孩子对于坦克的认识都

Ⅶ 美术教育中怎样发展幼儿创造力

一、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儿童创造意识和动机。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首先,我们要做到信任,允许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尊重儿童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价值,不盲目否定,更不能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而是应当加以科学的引导;其次,我们应减少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就拿“不许说话”这个行为要求来说吧,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幼儿说话的原因,有的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其手的操作动作不足以充分表达其内心所想所思,他们需借助其他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必要去禁止。但是有少数幼儿对当前活动根本不感兴趣,而去讲话打扰别人,这时候我们应自我反思,认真分析如何用活动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简单的禁止;第三,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美术活动中,我曾经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个儿童创造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通过这学期探究美术教学的深入学习,我有所改变了,体会到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他既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有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二、丰富儿童的经验,引导儿童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我班开展的美术活动教学在为幼儿提供经验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我门多带幼儿外出参观,利用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移情”和“拟人”,引导幼儿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将它们想象成有生命的形象,例如一只母鸡和几只小鸡之间的关系,就象妈妈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第二方面,经常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朋友。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第三,我们还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趣的、不同风格的图书,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感受;或是利用人类优秀又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第四,丰富的物质材料可激发幼儿创造欲望,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儿童在具体操作中获得艺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变形、分解与组合、联想等方式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三、示范和范例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
美术教学中,是否采用示范,这已经成为我们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还进行分组讨论学先进。所谓示范,就是老师自己画给孩子看这是从教师这一角度说的,从孩子的角度说即使孩子的模拟。在我班第一次学画小粉画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画笔和水粉颜料,开始时,幼儿处于兴奋状态,我顺应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自由的作画,画完后,双方的作品一同展示出来。幼儿经过观察发现,自己的作品上有颜料往下淌,而我的作品上则没有。这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幼儿广场自己的作画过程,并在示范时刻意地夸张掭笔的动作和语言“蘸蘸颜料,掭一掭”。终于幼儿发现,自己作品上颜料往下淌的原因:是在绘画前没有把笔掭掭,去掉多余的颜料。就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与对别人操作的观察,认识到了为什么要掭笔和怎样佃笔,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刻认识到在儿童美术创造教育中,即使是基本技能的学习,也一定要注意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与思考,要讲究对重、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而不是早早地进行示范,这种引导是启发式的。而我也清楚的知道临摹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只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至于范例,一方面它可开阔儿童的视野,另一方面它又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思路,所以怎样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首先,范例应该有美感,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适应幼儿年龄特点,是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最后,范例应是多样化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如:我让幼儿学习画房屋,之前就先给他们提供民居、宫殿、公共建筑等结构不同、类型各异的建筑作品图片。

Ⅷ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哪几个特点

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美术教育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处于学前期的孩子明显地表现出情感因素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喜欢想象,往往有惊人之作。孩子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喜欢这里画画,那里画画,喜欢做色彩游戏。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色是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物体身上,用身心感悟着我们的世界。正是儿童的这种特点,使得美术活动成为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满足的重要途径。有心的家长不难发现,你的孩子总是喜欢把墙上的裂缝看作一只大怪兽,把天上的星星当作点亮的小灯,把落叶看作树妈妈的宝宝,他们的色彩也在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让孩子通过美术活动把自己的情感或想法表达出来,并鼓励他们用作品和别人交流,在交流中孩子获得一种来自他人和自我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在交流情感,又在获得新的情感满足。
(2)是以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强调儿童的创造性。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儿童的乱涂乱画,逐渐画出个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儿童为事物象征性地再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轮廓的形象,再到图式期儿童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或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重新组合、加工变形的画面等,都显示出孩子独特的创造力。当然,这种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成人的创造
力是指他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思想等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具体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并加以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创造力是基于对儿童自身的个人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成人要有发现的意识和眼光。
儿童的创造性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制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孩子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超常规的、独特的表现,蕴涵着孩子天然存在着的大胆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孩子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过程,由富有个人情感色彩的感知、审美加工和创作性表达组成。家长正是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发现孩子创造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
(3)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应当重视儿童的操作。操作教育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孩子正是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某种情感的发展,体验美术活动自身的乐趣,进一步获得审美感知和审美创作。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手、眼、脑并用。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交流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去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操作教育一定要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进行。

阅读全文

与儿童创造性美术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