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保暖马桶盖是谁发明

保暖马桶盖是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11-19 12:26:25

❶ 马桶最早是由哪个国家发明

一、15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水箱回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答但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这是关于马桶最早的文字记载。
二、马桶的演化史:
1、1778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采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U形弯管等。
2、19世纪,英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每幢房屋都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马桶才开始大幅改善。
3、1861年,英国一个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4、1885年,托马斯·土威福在英国取得第一个全陶瓷马桶的专利,其后每年都有数十项改善的专利授出。1914年由英国人在唐山开的启新陶瓷厂(唐山陶瓷厂的前身)制造出中国第一件陶瓷马桶。
5、19世纪六十年代抽水马桶开始在欧美盛行,后来传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❷ 马桶(坐的)是谁发明的

内1596年,容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

1778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采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U形弯管等。

19世纪,英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每幢房屋都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马桶才开始大幅改善。

1861年,英国一个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1885年,托马斯·土威福在英国取得第一个全陶瓷马桶的专利,其后每年都有数十项改善的专利授出。

1914年由英国人在唐山开的启新陶瓷厂(唐山陶瓷厂的前身)制造出中国第一件陶瓷马桶。

19世纪六十年代抽水马桶开始在欧美盛行,后来传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80年代初在北京够点档次的宾馆里才见得到,但现 在连北京的厕所里都用上了它。

❸ 谁发明了马桶盖

发明马桶的人

❹ 水冲式马桶盖几几年有的

水冲式马桶盖1595年有的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水冲式公厕是由英国人发明的(包含座便及蹲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抱怨她的里士满宫殿里未倒空的便器恶臭难闻。1595年,她的侍臣约翰·哈灵顿爵士前来解难。他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听说了一项令人神往的发明,即一种用水冲掉污物的厕所。哈灵顿的抽水马桶终于在里士满宫殿里安装起来了。

哈灵顿对于他就抽水马桶出了一本书的主意很感兴趣。但抽水马桶在没有任何排污的主管道,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什么钱来支付管道装设费用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人仍然清理倒空便器,或者让"夜间掏粪人"打扫污物,一切依然照旧。

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在18世纪后期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构件,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联到的U形弯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这种抽水马桶的专利权

❺ 美国人发明的智能马桶盖,为什么在日本发扬光大

智能马桶盖其实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
而日本是个老龄化大国
同时日本又有接近变态的厕所文化

❻ 马桶是谁发明的

俗语云:“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这可不是到了什么饭馆,只因内急找个方便之所罢了。
今天提笔写的题目是马桶,题目怪内容更怪。大家不要以为“马桶”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实际上马桶是地地道道,本乡本土的中国制造。 打有蚊子那年开始,我们老祖宗方便的地方就是平地,后来演化为坑,再后来出现马桶,蚊子也是打那一年跟定了人类,当人们露出香臀之时,蚊子就开始聚餐。
要说马桶的历史,这得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这也是马桶的前身。如按此说,据说这种“虎子”也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关于“虎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到了清朝,宫廷马桶的制做更加讲究,多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碳灰.以便掩盖“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虽不及孟昶,但舒适和卫生水平则提高多了。袁大总统也对中国传统式的马桶偏爱有加,其任时所住的居仁堂内安装有抽水马桶.可是他嫌“那个味儿不好”,坚持使用定做的木制马桶。
由上得知,中国式马桶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使用和演变,其外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基本上还是保持着盆形和桶形的外观,也许是考虑使用上的方便罢。这种单一式的马桶使用时间之久也创下了记录,以至现如今在江淮一带、苏沪杭地区仍有使用,数目应以百万计,当地政府甚至拿马桶改造做为政绩和民心工程来抓。来看《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1日 第九版)的题目:“乱刷马桶者罚款 苏州两万只马桶要“寿终正寝”。文中提到涮马桶的危害:“由于苏州古城区部分老街坊尚无卫生设施,所以许多市民仍然在使用马桶,一些居民也就把在河里刷马桶看成理所应当。然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在河道保护范围内洗刷马桶、痰盂等一些污染水体的器具,对水体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确与文化旅游古城的身份不符。文中还对当地居民涮马桶做了描述:“倒马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自己倒。沈阿姨就一直坚持自己倒。昨日午后,沈阿姨蹲在河埠头刷起自家的红漆马桶,那马桶煞是精致,桶身上有雕花,桶盖上有镂刻,一件很古朴的艺术品。沈阿姨也如同摆弄艺术品一般细细地刷”。
看来在衣、食、住、行之外,大开方便之门也是非常的重要啊。
既然有人用马桶,就得有人收拾秽物,于是便诞生了一伙粪头军,粪头军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古代文献上却有记载:《杭州坊巷录》中马子弄一节提到,东出建国南路,上板儿巷西,断河头东,《梦梁录》巷十三:“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马子弄实为马子铺集市。民国时期,断河头为粪船麋集之地,当时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粪行),垄断粪汁,断河头亦有一家。 东天注:历害!倒粪的伙记也搞得和黑社会亚赛,还占山头,圈地盘儿。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粪行亦有变化,19世纪上海刚刚开埠时,上海市面还没有繁荣起来,人口少,土地多,所以粪便出路并不成问题。浦东、吴淞一带近郊的农民用小船把粪便运回去肥田。到了20世纪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均感到了粪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置办粪车,出钱雇工来做清粪工作。接着,南市、虹口等地区也照样实行了。有些商人见到有利可图,就定制粪车,出租给粪夫去倒粪,由此出现了一批粪车主,他们争着抢地盘,竞争剧烈。也有的粪夫私自将粪卖给农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为了便于管理,用承包的办法来清运粪便。有的粪车主就走门路,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分别承包粪便的收集、粪码头的设施、粪便的买卖,从而发了大财,成为“粪大王”。其中,历史最久、势力最大的“粪大王”要算马鸿记,他是法租界最早的承包人。他手下的粪车最多时有600辆。后来在虹口、闸北、法华镇地区产生另一个“粪大王”,名叫王荣康,拥有500多辆粪车。
“粪大王”的财源主要靠出租粪车和出租粪码头。当年上海有粪车1900辆,马、王两家就占了一半左右。粪码头出租给包粪人使用。当年上海有粪码头22个,有10个在苏州河沿岸,其余分布在曹家渡、南市、打浦桥、石灰港、十六铺等地。粪码头的建筑很简单,水门汀的石驳岸,靠河边有一个洞,下置一铁管,弯向水面上,粪船靠岸边来“接货”。每天早晨,一辆辆粪车分别到各粪码头去“卸货”。粪码头上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四周居民深受其害。
粪夫的正名叫“清洁夫”,绰号叫“倒老爷”。他们大多原来的农民,因为农村经济破产,或为灾荒所迫,跑到上海来做这个行当。当年上海粪夫有4000人左右。他们按照出身的地区,分成几帮:苏北帮人数最多,占十分之七,又分高(邮)宝(应)帮、扬(州)泰(兴)帮、通(州)海(门)帮和盐(城)阜(宁)帮等;苏州帮约占十分之二;江南帮主要是常州、江阴一带的农民,约占十分之一。
粪夫倒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条马路每条弄堂都有固定的粪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马桶,相互间就会打得头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恶霸看到这个三百六十行外的行业大有油水,于是施展“地头蛇”的威势,分别控制每个地段,粪夫必须向他“孝敬”;如果不识相,他就打翻粪车,把粪夫的头揿在粪便里。粪夫们没有办法,只好向他们的“老头子”去“登记”、“完捐”,请求“保护”。
粪夫全靠住户的倒马桶费来维持生活。倒马桶是一种累活、脏活,一辆粪车满载有400斤重,各人争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战前,每只马桶收3分到5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致使物价高涨。粪夫们看到各业工人都在举行总罢工,争取涨工资,他们也曾经酝酿“总罢倒”,以达到提高倒马桶费的目的,但被清洁业职业工会制止。于是粪夫们就把倒马桶费自动提高。1946年2月份每只马桶收费500元,3月份为1000元,4月份为2000元,到了端阳节为4000元。普通市民怨声四起,于是卫生局出面干涉,规定每只马桶收费1000元,不得额外需索。后因物价飞涨,清洁业职业工会规定每只马桶收费2000元。不过粪夫的生活还是相当苦的,有记者曾访问过一位60岁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爷”,不仅儿子继承了这个行业,16岁的孙子也在拖着粪车练习。一辆粪车三代人,他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粪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着粪车挨家逐户去倒马桶,当各业职工上工的时候,粪夫们已经回家又人梦乡了。粪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大都没有文化,有了钱就泡茶馆、酗酒、赌博,没有正当的休闲,一年到头生活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
新中国成立后,粪夫正式成为自食其力的工人阶级,并入环卫部门,改称为“清洁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绿色使者,同时也造就出了时传祥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
回过头来在看看西方社会, 从19世纪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后,欧洲许多家庭开始安装抽水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装得起。在巴黎和西班牙有些楼房中一层才有一个厕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过窗子直接泼到大街上(东天:好象还没有中国人文明)。后来一些富人家修建了与卧室相连的卫生间,并把粪便排放到地沟或化粪池中,而在公共居住区内,则修建了公共厕所。发明排放式卫生洁具的先驱是英国人哈林顿。他在1597年研制出一种活塞式马桶,并且安装在伊丽莎白女王在里士满的宫殿里,从此,马桶开始告别单调的“桶”的形式,演变为便池与注水器的结合体,并成为直到现在的马桶基本形式。1775年,英国的钟表师卡明斯又对哈林顿爵士的储水器进行了改进,使储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后,能自动关住阀门,还能让水自动灌满水箱。卡明斯为他发明的带有蓄水池的马桶申请了专利,1778年伦敦工匠布拉默把储水器改设在便池上方,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把手,用来控制储水器的出水活门,还在便池上装了盖。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部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弯管等。目前,我们使用的抽水马桶大多应用这一原理。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这样大多数人才真正使用上抽水马桶。到了1855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要求所有住房都要安装卫生洁具。到了1890年,卫生洁具才开始在全欧洲普及开来。
据考证,抽水马桶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清末民初,而且也只限于皇宫内院,达官贵府,因为这东西要和相应的排污系统配套才可用。
马桶确实也造就了不少英雄,汉高祖刘邦曾借“如厕”之机尿遁,脱却贯高之灾;汉桓帝刘志以“如厕”举事,诛灭梁冀谋朝。这都是使用马桶的。还有涮马桶的,世界旅馆业大王康拉德·N·希尔顿早年打工时曾被安排涮马桶,他并不气馁,反而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并表现为他强烈的自驱力:“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个洗马桶最出色的人”。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几十年来一直奋进在成功的路上,使他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使他成为幸运的成功者、成功的幸运者。另一位洗马桶的人也不逊色,这是日本的一位女士,据说她还是少女时,曾参加过涮马桶训练,这可是件既脏又累的活,按当时的要求,马桶必须涮到其中的水可以喝下去为止,而她也正是这样做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少女还是前日本运输大臣的孙女,而现在,她是日本内阁最受瞩目的,三十七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比较起来,东天倒是对马桶的英文名称更感兴趣,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得出:马桶的正拼应是: “Closestool”,Stool可译为大便、便桶,方便之后就盖上,也符合猫盖屎的卫生要求。还有几种说法,一个是“the throne”,这是个英国俚语,“Throne”直译过来就是帝王的宝座的意思,英国佬真会想像,坐在马桶上就象坐上了皇帝宝座,有那么美吗?第二个是“the can”这是美国俚语,“CAN”的意思可以是罐头、保险箱、监牢、警察局、浴室、厕所和屁股,坐马桶就象坐监?这个有点不妥。第三个也是美国俚语“the pot”,POT的意思可以是夜壶、大麻叶和花盆,这倒贴切,想吸大麻当然不能在公共场所,厕所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德国,马桶被称作“Leistungsklo",直译为“成就马桶”,因为德国马桶底部是平的,方便之后可以回头欣赏一番杰作之后再冲掉,比较有成就感。
马桶的发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文明中的经典之作,在近几十年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马桶甚至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马桶相连的网络,直接传送到医护中心。台湾甚至还推出一种“行动马桶”,它是基于台湾地区交通阻塞严重、驾乘人员经常憋尿的状况应运而生的。这种“行动马桶”是塑料做成的轻便马桶座,使用时垫上一种除臭、不回渗的“舒畅袋”即可。
日本一家公司针对大城市中人们外出找不到厕所的情况,推出了一种可以从裤腿或裤腰外插入的纸尿袋,袋中含有化学物质,与尿发生反应后会立即浓缩成半干状,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此袋十分受欢迎,不少中老年人把它视为家中夜起方便的“安全器”。
此外,如果家里经常来客人最好给客人准备一个非接触式马桶,以防止病菌接触传染。日本就有这种马桶,人无需用手触模,马桶盖在人到位后自动打开,并自动给马桶垫铺上一层干净的卫生纸,既满足了客人的需要,也给主人带来了方便。
而在节水方面,马桶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因为抽水马桶的普及带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据统计,在我国,抽水马桶每年要用掉144个中型自来水厂的产水量。新型的两段式节水马桶和电脑监控节水马桶就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两段式节水马桶分为3升、6升两段式冲水,可根据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选择出水量。这种节水马桶可节省26%的用水,其排水量虽小,但所用的虹吸式冲水方式可冲洗彻底,并不影响马桶的保洁功能。
电脑监控节水马桶由于装有微电子智能控制设备,其进水和出水均无噪音,每次冲刷仅用3升水,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马桶每冲刷一次需要13升水相比,节水可达80%。
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价值最贵的马桶是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的太空马桶,它的价值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的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液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有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不过随着马桶的普及,一些公共卫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使用过公共公用的马桶也许会深有体会。有人曾嘲笑农民进城没用过马桶,蹲在马桶上方便,实际上,城市里的上班一族在写字楼的公共卫生间里,蹲着用马桶的也不是少数。上海新世界广告交易中心从事保洁工作的潘女士说:“每天擦厕所时,都能看到马桶圈上有脚印;更多的时候,几乎每个马桶圈上都有尿迹,显然还有很多使用者欠着身子方便。”尽管她们每天几次用“康洁”和消毒剂擦洗楼里的公共马桶,但还是有很多使用者怕交叉感染而不厌其烦。这样做不但有心理因素在做怪,现实的环境问题也不得不让人们担忧。
总之,我们看到了一项新科技、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好处,马桶的功绩是不可埋没的,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的一部分,习惯的一部分,最后祝愿我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精彩。

资料来源:http://homebbs.cq.soufun.com/cqzxlt~-1/11971551_11971551.htm

❼ 曾经热销一时的日本智能马桶盖为何凉凉了

这其实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智能马桶,这样的智能马桶完全可以替代原来热销的日本智能。马桶盖原来的智能马桶盖可以说是非常的受欢迎,很多的人在去日本旅游的时候,都会从日本买回来智能的马桶盖。

除此之外就是国产的智能马桶慢慢的开始走进了大家的视线之中,近几年智能马桶的兴起让很多的人开始着迷于选购智能马桶而很多国内品牌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创新,这样的价格优势以及创新优势让很多的人开始去放弃日本智能马桶盖。智能马桶拥有着智能马桶盖无法达到的效果,智能马桶盖可以做到的,智能马桶可以做到,但是智能马桶盖不能做到的智能马桶还是可以做到。在作用之上就完全起到了替代的作用,所以说现在这样的智能马桶盖才不受到欢迎。

❽ 马桶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15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
1778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采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U形弯管等。
19世纪,英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每幢房屋都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马桶才开始大幅改善。
1861年,英国一个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1885年,托马斯•土威福在英国取得第一个全陶瓷马桶的专利,其后每年都有数十项改善的专利授出。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晨光初现,许多人就会揉着睡眼,拎着马桶,依次走出家门,然后,就在一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前排起长队。
20世纪六十年代抽水马桶开始在欧美盛行,后来传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80年代初在北京够点档次的宾馆里才见得到,但现在连北京稍像点样的收费厕所里都用上了它。

❾ 马桶是谁发明的

我是在网上无意中搜出这篇关于马桶的文章,有点长哈.不过,耐心看完后你就知道它的来历了.写得还是很有趣的. 俗语云:“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这可不是到了什么饭馆,只因内急找个方便之所罢了。 今天提笔写的题目是马桶,题目怪内容更怪。大家不要以为“马桶”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实际上马桶是地地道道,本乡本土的中国制造。 打有蚊子那年开始,我们老祖宗方便的地方就是平地,后来演化为坑,再后来出现马桶,蚊子也是打那一年跟定了人类,当人们露出香臀之时,蚊子就开始聚餐。 要说马桶的历史,这得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这也是马桶的前身。如按此说,据说这种“虎子”也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关于“虎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到了清朝,宫廷马桶的制做更加讲究,多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碳灰.以便掩盖“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虽不及孟昶,但舒适和卫生水平则提高多了。袁大总统也对中国传统式的马桶偏爱有加,其任时所住的居仁堂内安装有抽水马桶.可是他嫌“那个味儿不好”,坚持使用定做的木制马桶。 由上得知,中国式马桶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使用和演变,其外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基本上还是保持着盆形和桶形的外观,也许是考虑使用上的方便罢。这种单一式的马桶使用时间之久也创下了记录,以至现如今在江淮一带、苏沪杭地区仍有使用,数目应以百万计,当地政府甚至拿马桶改造做为政绩和民心工程来抓。来看《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1日 第九版)的题目:“乱刷马桶者罚款 苏州两万只马桶要“寿终正寝”。文中提到涮马桶的危害:“由于苏州古城区部分老街坊尚无卫生设施,所以许多市民仍然在使用马桶,一些居民也就把在河里刷马桶看成理所应当。然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在河道保护范围内洗刷马桶、痰盂等一些污染水体的器具,对水体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确与文化旅游古城的身份不符。文中还对当地居民涮马桶做了描述:“倒马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自己倒。沈阿姨就一直坚持自己倒。昨日午后,沈阿姨蹲在河埠头刷起自家的红漆马桶,那马桶煞是精致,桶身上有雕花,桶盖上有镂刻,一件很古朴的艺术品。沈阿姨也如同摆弄艺术品一般细细地刷”。 看来在衣、食、住、行之外,大开方便之门也是非常的重要啊。 既然有人用马桶,就得有人收拾秽物,于是便诞生了一伙粪头军,粪头军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古代文献上却有记载:《杭州坊巷录》中马子弄一节提到,东出建国南路,上板儿巷西,断河头东,《梦梁录》巷十三:“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马子弄实为马子铺集市。民国时期,断河头为粪船麋集之地,当时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粪行),垄断粪汁,断河头亦有一家。 东天注:历害!倒粪的伙记也搞得和黑社会亚赛,还占山头,圈地盘儿。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粪行亦有变化,19世纪上海刚刚开埠时,上海市面还没有繁荣起来,人口少,土地多,所以粪便出路并不成问题。浦东、吴淞一带近郊的农民用小船把粪便运回去肥田。到了20世纪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均感到了粪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置办粪车,出钱雇工来做清粪工作。接着,南市、虹口等地区也照样实行了。有些商人见到有利可图,就定制粪车,出租给粪夫去倒粪,由此出现了一批粪车主,他们争着抢地盘,竞争剧烈。也有的粪夫私自将粪卖给农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为了便于管理,用承包的办法来清运粪便。有的粪车主就走门路,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分别承包粪便的收集、粪码头的设施、粪便的买卖,从而发了大财,成为“粪大王”。其中,历史最久、势力最大的“粪大王”要算马鸿记,他是法租界最早的承包人。他手下的粪车最多时有600辆。后来在虹口、闸北、法华镇地区产生另一个“粪大王”,名叫王荣康,拥有500多辆粪车。 “粪大王”的财源主要靠出租粪车和出租粪码头。当年上海有粪车1900辆,马、王两家就占了一半左右。粪码头出租给包粪人使用。当年上海有粪码头22个,有10个在苏州河沿岸,其余分布在曹家渡、南市、打浦桥、石灰港、十六铺等地。粪码头的建筑很简单,水门汀的石驳岸,靠河边有一个洞,下置一铁管,弯向水面上,粪船靠岸边来“接货”。每天早晨,一辆辆粪车分别到各粪码头去“卸货”。粪码头上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四周居民深受其害。 粪夫的正名叫“清洁夫”,绰号叫“倒老爷”。他们大多原来的农民,因为农村经济破产,或为灾荒所迫,跑到上海来做这个行当。当年上海粪夫有4000人左右。他们按照出身的地区,分成几帮:苏北帮人数最多,占十分之七,又分高(邮)宝(应)帮、扬(州)泰(兴)帮、通(州)海(门)帮和盐(城)阜(宁)帮等;苏州帮约占十分之二;江南帮主要是常州、江阴一带的农民,约占十分之一。 粪夫倒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条马路每条弄堂都有固定的粪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马桶,相互间就会打得头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恶霸看到这个三百六十行外的行业大有油水,于是施展“地头蛇”的威势,分别控制每个地段,粪夫必须向他“孝敬”;如果不识相,他就打翻粪车,把粪夫的头揿在粪便里。粪夫们没有办法,只好向他们的“老头子”去“登记”、“完捐”,请求“保护”。 粪夫全靠住户的倒马桶费来维持生活。倒马桶是一种累活、脏活,一辆粪车满载有400斤重,各人争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战前,每只马桶收3分到5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致使物价高涨。粪夫们看到各业工人都在举行总罢工,争取涨工资,他们也曾经酝酿“总罢倒”,以达到提高倒马桶费的目的,但被清洁业职业工会制止。于是粪夫们就把倒马桶费自动提高。1946年2月份每只马桶收费500元,3月份为1000元,4月份为2000元,到了端阳节为4000元。普通市民怨声四起,于是卫生局出面干涉,规定每只马桶收费1000元,不得额外需索。后因物价飞涨,清洁业职业工会规定每只马桶收费2000元。不过粪夫的生活还是相当苦的,有记者曾访问过一位60岁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爷”,不仅儿子继承了这个行业,16岁的孙子也在拖着粪车练习。一辆粪车三代人,他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粪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着粪车挨家逐户去倒马桶,当各业职工上工的时候,粪夫们已经回家又人梦乡了。粪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大都没有文化,有了钱就泡茶馆、酗酒、赌博,没有正当的休闲,一年到头生活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 新中国成立后,粪夫正式成为自食其力的工人阶级,并入环卫部门,改称为“清洁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绿色使者,同时也造就出了时传祥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 回过头来在看看西方社会, 从19世纪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后,欧洲许多家庭开始安装抽水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装得起。在巴黎和西班牙有些楼房中一层才有一个厕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过窗子直接泼到大街上(东天:好象还没有中国人文明)。后来一些富人家修建了与卧室相连的卫生间,并把粪便排放到地沟或化粪池中,而在公共居住区内,则修建了公共厕所。发明排放式卫生洁具的先驱是英国人哈林顿。他在1597年研制出一种活塞式马桶,并且安装在伊丽莎白女王在里士满的宫殿里,从此,马桶开始告别单调的“桶”的形式,演变为便池与注水器的结合体,并成为直到现在的马桶基本形式。1775年,英国的钟表师卡明斯又对哈林顿爵士的储水器进行了改进,使储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后,能自动关住阀门,还能让水自动灌满水箱。卡明斯为他发明的带有蓄水池的马桶申请了专利,1778年伦敦工匠布拉默把储水器改设在便池上方,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把手,用来控制储水器的出水活门,还在便池上装了盖。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部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弯管等。目前,我们使用的抽水马桶大多应用这一原理。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这样大多数人才真正使用上抽水马桶。到了1855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要求所有住房都要安装卫生洁具。到了1890年,卫生洁具才开始在全欧洲普及开来。 据考证,抽水马桶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清末民初,而且也只限于皇宫内院,达官贵府,因为这东西要和相应的排污系统配套才可用。 马桶确实也造就了不少英雄,汉高祖刘邦曾借“如厕”之机尿遁,脱却贯高之灾;汉桓帝刘志以“如厕”举事,诛灭梁冀谋朝。这都是使用马桶的。还有涮马桶的,世界旅馆业大王康拉德·N·希尔顿早年打工时曾被安排涮马桶,他并不气馁,反而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并表现为他强烈的自驱力:“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个洗马桶最出色的人”。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几十年来一直奋进在成功的路上,使他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使他成为幸运的成功者、成功的幸运者。另一位洗马桶的人也不逊色,这是日本的一位女士,据说她还是少女时,曾参加过涮马桶训练,这可是件既脏又累的活,按当时的要求,马桶必须涮到其中的水可以喝下去为止,而她也正是这样做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少女还是前日本运输大臣的孙女,而现在,她是日本内阁最受瞩目的,三十七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比较起来,东天倒是对马桶的英文名称更感兴趣,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得出:马桶的正拼应是: “Closestool”,Stool可译为大便、便桶,方便之后就盖上,也符合猫盖屎的卫生要求。还有几种说法,一个是“the throne”,这是个英国俚语,“Throne”直译过来就是帝王的宝座的意思,英国佬真会想像,坐在马桶上就象坐上了皇帝宝座,有那么美吗?第二个是“the can”这是美国俚语,“CAN”的意思可以是罐头、保险箱、监牢、警察局、浴室、厕所和屁股,坐马桶就象坐监?这个有点不妥。第三个也是美国俚语“the pot”,POT的意思可以是夜壶、大麻叶和花盆,这倒贴切,想吸大麻当然不能在公共场所,厕所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德国,马桶被称作“Leistungsklo",直译为“成就马桶”,因为德国马桶底部是平的,方便之后可以回头欣赏一番杰作之后再冲掉,比较有成就感。 马桶的发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文明中的经典之作,在近几十年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马桶甚至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马桶相连的网络,直接传送到医护中心。台湾甚至还推出一种“行动马桶”,它是基于台湾地区交通阻塞严重、驾乘人员经常憋尿的状况应运而生的。这种“行动马桶”是塑料做成的轻便马桶座,使用时垫上一种除臭、不回渗的“舒畅袋”即可。 日本一家公司针对大城市中人们外出找不到厕所的情况,推出了一种可以从裤腿或裤腰外插入的纸尿袋,袋中含有化学物质,与尿发生反应后会立即浓缩成半干状,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此袋十分受欢迎,不少中老年人把它视为家中夜起方便的“安全器”。 此外,如果家里经常来客人最好给客人准备一个非接触式马桶,以防止病菌接触传染。日本就有这种马桶,人无需用手触模,马桶盖在人到位后自动打开,并自动给马桶垫铺上一层干净的卫生纸,既满足了客人的需要,也给主人带来了方便。 而在节水方面,马桶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因为抽水马桶的普及带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据统计,在我国,抽水马桶每年要用掉144个中型自来水厂的产水量。新型的两段式节水马桶和电脑监控节水马桶就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两段式节水马桶分为3升、6升两段式冲水,可根据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选择出水量。这种节水马桶可节省26%的用水,其排水量虽小,但所用的虹吸式冲水方式可冲洗彻底,并不影响马桶的保洁功能。 电脑监控节水马桶由于装有微电子智能控制设备,其进水和出水均无噪音,每次冲刷仅用3升水,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马桶每冲刷一次需要13升水相比,节水可达80%。 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价值最贵的马桶是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的太空马桶,它的价值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的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液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有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不过随着马桶的普及,一些公共卫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使用过公共公用的马桶也许会深有体会。有人曾嘲笑农民进城没用过马桶,蹲在马桶上方便,实际上,城市里的上班一族在写字楼的公共卫生间里,蹲着用马桶的也不是少数。上海新世界广告交易中心从事保洁工作的潘女士说:“每天擦厕所时,都能看到马桶圈上有脚印;更多的时候,几乎每个马桶圈上都有尿迹,显然还有很多使用者欠着身子方便。”尽管她们每天几次用“康洁”和消毒剂擦洗楼里的公共马桶,但还是有很多使用者怕交叉感染而不厌其烦。这样做不但有心理因素在做怪,现实的环境问题也不得不让人们担忧。 总之,我们看到了一项新科技、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好处,马桶的功绩是不可埋没的,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的一部分,习惯的一部分,最后祝愿我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精彩。

❿ 日本战后100大发明 智能马桶盖 什么值得买

我还是觉得支持国产

阅读全文

与保暖马桶盖是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