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品德与社会文化主题的内容有哪些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 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 四\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尝试方案及案例例举.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几个注意点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品德课、社会课等课程基础上所作出的改革,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课程.它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以前,地理是小学社会课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讲授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被忽视了.没有情感的地理知识是僵硬的、没有活力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增加学习负担,成为学生厌学的根源.基于这样的现实,这次课程改革把地理教学纳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使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地理学科的知识本位被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所取代.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变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地理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结合,使思想品德与社会教育摆脱了以往的在纯道德的场景中进行,学生能够学会用空间观念去看待问题,能够在比较广阔、多面的地理场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加厚重和饱满. 品社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目的就在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地理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的. 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 品德与社会是德育综合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常识题材的内容,大致可分成自然常识类、生活常识类、地理常识类、历史常识类和社会常识类.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题材有下面 4个内容标准: 1、我与学校:Ä、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2、我的家乡(社区):Ä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B、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C、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D、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我是中国人:Ä、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B、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认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C、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D、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E、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 F、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G、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走进世界:Ä、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B、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C、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D、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E、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F、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从以上的内容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地理题材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其与单纯的小学地理常识课内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品德课是教学生做人的本体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地理内容的学习. 因此,作为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目标应该较好地融合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既不能上成单纯的地理知识课,也不能孤立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即情感教育要巧妙地融合在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中. 总之,知识目标要准确规范,不可以贪大求全系统化;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倡多元综合,但注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贯穿教学始终,是核心和关键. 四、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上成纯粹的地理知识课.有些教师把品德课中的地理当作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并按照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为了知识而教学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地理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例如《我们在这里生活》.教师力求把知识讲得多、全、细,做到面面俱到,规范完整,生怕有知识上的疏漏,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把地理知识为品德发展服务的教学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2、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两张皮”.有些教师认为地理本身不含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素.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产生情感,而是从地理知识外面找一个品德目标,让学生无选择、无条件地接受,地理教学变成纯粹的地理知识教学和道德说教两部分.实际上,有些地理知识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只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师生共同挖掘、感受、体验其中的内容,不但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激发情感,实现德育目标. 3、任何地理知识都要进行品德教育.与为地理知识而进行地理教学的情况相反,试图使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态度挂钩.地理知识有很多是认知性知识,如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特点、形成原因等.学习时,要对知识准确地习得、领会、掌握和应用,不必生硬地从知识之外塞进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汉字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
⑶ 品德与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品德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一张名片,有品德之人方能成就大业,孔孟也提到礼义廉耻,也就是我们的品德修养,讲求做人处世的道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百年树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道德建设是育人成材的基础。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要让孩子们能够从寓言中领悟哲理,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故事中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这种关系叫做“社会关系”。例,人类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品德与社会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扩展阅读: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社会并不等同于群体。社会是人类通过相互有机的联系而互相合作形成的群体。合作,非常重要。
人类社会(社会)与人群的区别在于:
1.社会各成员之间联系是必然的紧密的。
2.社会具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
3.社会具有相对集中统一的价值取向、文化特征并得到全体成员的基本认同。
4.社会中有比较健全的生存和生产的职能和分工,具有对环境的适存度。“人群”是孤立的一个静态集合。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精神家园。家庭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家庭核心元素是“人”和“财”,“人财两旺”表示家庭幸福是一般家庭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整体人口过多人均资源下降会帮倒忙。
⑷ 品德与社会题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故宫(北京,沈阳,台北),布达拉宫,秦始皇陵+兵马俑,乐山大佛,清东陵+福陵,悬空寺,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龙门石窟。够了
最长的墙——长城,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15、已知世界最长的皇家宫墙——承德避暑山庄虎皮宫墙
16、世界上建园最早的帝王宫苑--- 故宫西苑
李清照 孔子 孙武 蒲松龄 王羲之 诸葛亮 司马光
祖冲之 章太炎 蔡玉水 徐公明 老子 庄子 吴道子 袁珙 施琅
杨延昭 梅尧臣 索额图
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
隋朝皇帝---隋炀帝杨广
唐代诗人---杨炯
南宋名医---陈自明
“问世间情为何物”----祝英台
梅兰芳 冰心 扁鹊 毛岸英 李白 鲁班
兰州的清汤牛肉拉面、酿皮子、千层牛肉饼、灰豆子等;敦煌的黄面、农家手工臊子面等;张掖的脂羊肉、小吃、香饭等;武威的沙米凉粉;天水的瓜瓜。
黄面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可口。
兰州清汤牛肉面
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又像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兰州清汤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五大特点。游客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酸辣美味。
手工臊子面
敦煌手工臊子面远近闻名,它切面讲究,拌汤鲜美,配料新鲜,色、香、味独特,当地人百吃不厌。
香饭
香饭是张掖名吃,创于清康熙时。香饭香而不腻,清爽可口,营养丰富。
瓜瓜
又名"瓜瓜凉粉面皮"为久负盛名的天水小吃。相传西汉时,瓜瓜是皇宫里的御食。至明末清初,成为"秦州第一美食"。瓜瓜为四季皆宜的特有风味食品。
青海小吃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蒙古、撒拉等民族,利用本地的土特产品作原料,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多姿多彩的风味小吃,形成了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小吃做法简单,食用方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抓羊肉
是青海最有名气的小吃。高原独特的水土环境,使生长在青海的牛羊有着与别处不同的特点。它肉质细腻肥嫩,并带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加上质朴的烹调和鲜美的口味,近似原始的饮食方式,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饮食感受。
杂面片
是青海最为普遍的一种地方小吃,它是用手揪出来的,所以也称"揪面片"。其特点是面片形似指甲盖,白洁鲜嫩,柔韧爽滑,清香可口。
酿皮
是青海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小吃,特别是西宁酿皮与别的地方的酿皮不一样油糊、红辣、酸香出头。金黄透亮的酿皮滑嫩爽口,油红晶亮的调料酸辣醇香,即可作主食充饥,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酸奶
是高原上的冷饮食品,现在普及到青海的城乡各地,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它色白似雪糕、质洁如凝脂、味鲜像荔枝,不仅玉肌冰心,而且乳香扑鼻,叫人入口生津,酸得爽快。
羊肠面
是青海回族群众制作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天热可凉吃,天冷可热吃。凉面柔润金黄、悠长爽口、羊肠细嫩脆软、白洁鲜香、美味适口,实属风味独特的一种地方名吃。
烤饼
是土族传统食品,是用发酵好的面制作而成。这是土族群众在隆重节日里做给本村集会的众人或寺院僧众的一种礼饼。这种烤饼做法新颖别致、风味独特、松软酥脆、不焦不糊。
陕西小吃
羊(牛)肉泡馍
西安市著名清真小吃。羊肉泡馍的特点是:肉香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西安饺子宴
西安著名小吃。其特点是花色新,口味鲜,造型美,营养丰富。西安饺子宴以陕西口味为基础,广泛吸收全国各地味型,烹制出了不同香型、造型各异的饺子。
岐山臊子面
陕西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有名了。以薄、筋、稀、酸、辣、香而著名。系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乾州锅盖
乾县著名小吃,乾县古称乾州,故名。乾州锅盔大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由于制作时掺水少,成品含水量低,故极耐贮存。
樊记腊汁肉夹馍
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炳仁、樊凤祥父子创于1925年,已有近80年历史。腊汁肉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候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具有明显的特色。
山西小吃"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以各类粮食制成的面食近千种之多。其用料之广,花样之繁,制作之巧,在全国独树一帜,享有较高的声誉。山西面食除主食外,还发展了多种类的地方小吃和面食艺术品。
山西经典面食
汤锅类
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
烙烧类
烙饼、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
烤制类
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油炸类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蒸制类
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
汤类
五湖茶、油茶、拌汤。
北京:北京烤鸭、涮羊肉、仿膳宫廷菜、炒肝、豆汁、烧麦、小窝头、萨奇马、打卤面、碗豆黄、果脯、桂花陈酒、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臭豆腐。
上海:浦东鸡、盐水火腿、熏火腿、猪肉灌肠、蜜饯、五香豆、鸡肉灌肠包、三黄鸡、鸡鸭血汤、油炸臭干子、大闸蟹。
天津: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天津银鱼、天津紫蟹、锅巴菜、煎饼果子。 重庆:赖汤圆、山城小汤圆、担担面、龙抄手、熨斗糕、珍珠圆子、鸡味锅贴、荷叶软饼、萝卜丝饼、凤尾酥、金鱼饺、玉免饼、玲珑鱼脆羹、三色凉糕、香麻麻品质、重庆火锅、板鸭、金钓豆瓣酱。
广州:开煲狗肉、炒田螺、烧鹅、叉烧包、虾饺子、沙河粉、烤小猪、金丝烩鱼翅、豹狸烩三蛇。 武汉:武昌鱼、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棉花糖、老大兴鲴鱼。
杭州:杭州煨鸡、西湖醋鱼、幸福环、猫耳朵、虾爆鲒鳝面、肉粽、油渣面。 苏州:春卷、酱鸡、酱汁肉、樱桃肉、松鼠桂鱼、海参、螃蟹、红烧海味全家福。 沈阳:熊掌、鳞面、熏面大饼、老边饺。 济南:糖醋黄河鲤鱼、奶油蒲菜、清汤燕菜。
青岛:高粱饴、奶油气鼓、奶油花生糖、酱什锦菜。 桂林:马肉米粉、鸳鸯马蹄、尼姑面、珍酱脆皮猪、南乳肥羊。
兰州:白兰瓜、高三酱肉、热冬果、千层油饼、臊子面、空料果、八宝蜜食、杂肝汤。
成都:夫妻肺片、担担面、麻婆豆腐、麻辣烫、肥肠粉、抄手、三台泥、麻辣兔丁。
重庆:直辖市,是西部的最大的城市,西部政治经济中心。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渝怀、兰渝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必将成为西部通往中南地区交通枢纽。理当第一
2、成都:西南重镇,地区中心城市、地处西南交通要道,城市规模和经济水平较好。和重庆相比,在发挥区域作用方面稍欠,排在第二合适。
3、西安:西北最大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城市建设不错,比成都名气大。但历史包袱沉重,在历史与发展之间定位不准,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水的问题。只好屈居第三。
4、兰州:西北经济重镇,甘宁青区域中心城市,是内地与新疆、青藏的交通枢纽,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地带,石油化学工业发达,战略作用较强,发展前景看好。
5、昆明:西部著名旅游城市,实业经济不足,地处边陲,辐射带动作用稍欠。
6、乌鲁木齐:城市建设较好。孤悬边陲,没有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的政治作用大于经济作用,民族政策及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使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7、贵阳:是西部环境最好的城市,气候与大气质量均属于上乘,属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能源工业发达,但交通、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影响发展。
8、南宁:城市环境非常优美。但工业交通不如柳州,旅游资源不如桂林,处境相对尴尬。能搭上西部开发的车,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9、呼和浩特:城市有一定的规模,经济以毛纺织业为主。环境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10、西宁:传统的机械制造工业发达,人口缺少和高原气候限制了发展,但旅游产业和民族政策使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11、银川:地处河套平原,民族政策的扶持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城市规模偏小及环境问题影响发展。
12、拉萨:新兴旅游城市,经济是次要的,稳定压倒一切。民族政策的扶持和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带动其发展。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不仅在经济上制约了东南沿海的发展,而且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动荡不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西部国有企业的大量破产、兼并,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群体聚集事件时有发生,不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行了。另一方面,西部巨额的社会需要与因购买力极低而导致的极有限的市场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南地区产品的内销。
北方种小麦,没法种水稻,所以只好吃面,南方反之。说不了太多,主要是有没有的问题。
多样的地形、地貌。
优势:
在气候方面也表现出多样性,气候直接作用于农业,适合多样农业发展。动植物种类丰富。
在水利资源方面主要不是多样地貌的优势,是三级阶梯的优势,阶梯状地形、巨大的落差,尤其在接替交界处形成很丰富的水能,能利用与水力发电等。
交通,没有什么优势,地貌越复杂交通越不便。
不足:
地形地貌复杂导致气候复杂,自然灾害就多。气候复杂市和多样农业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不同农作物在大规模种植上存在局限性。
水力资源方面,巨大的落差和多样的地形、地貌灾造成水力资源丰富的同时,水文灾害也多。
够全面了吧,同志,我找的这么费劲,还打了不少字,求求多追加点分吧,给点就行啊
⑸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资料或试卷!
六年级品德期末考试测试卷
一、填空
1.(
),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优良品质。一个(
)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
)和(
)。
2.诚实在不同人的(
)中,价值时不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
)”“(
,
);有的人则追求(
)和(
),忽视诚信或丢失诚信。
3.(
)是中华民族的(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
4.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
)、(
)、(
)、(
)、(
)、(
)、(
)等演变过程。
5.(
)不仅对于(
),他也是一个(
),一个(
),一个(
),(
)和(
)的(
)。
6.皇帝和炎帝发明创造的故事,只不过是古老的传说。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
)是两个人的(
),而是许多年来(
)。
7.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我们经常会被(
)所感动,有为(
)而愤怒;有时候有对(
)该不该诚信而苦恼。
8.面对社会上的(
)现象和(
)行为,国家采取许多措施来(
)人们的合法权益,(
)全社会的城市行为。
9.男女学生应该(
),(
),(
),(
)。
10.男女同学之间,既不要故意(
),也不要过于(
),而应该大大方方的(
),(
)和(
)同学间纯真的友谊。
二、选择
1.(
)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不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更因为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缔造者。
A.炎帝
B.黄帝
C.炎黄
2.炎帝在历史上名称很多,大部分人说他是“神农氏“即(
).
A.农业之神
B.汉武帝
C.炎黄
3.(
)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陵墓,人们称他为“黄帝陵”。
A.云南昆明
B.陕西县黄陵县
C.桂林丽江
4.(
)科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
A.20世纪30年代
B.
3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5.
大约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叫做(
)。
A.磁石
B.指南针
C.司南
三、判断
1.大约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人们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做成了使用方便、指示标准的司南。
(
)
2.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到欧洲。这条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
)
3.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商朝时期时期,就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后来被人称为古文。
(
)
4.蔡伦发明了纸。
(
)
5.华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
四、连线
印刷术
李时珍
地动仪
司马迁
《本草纲目》
孙子
《孙子兵法》
华升
《史记》
张衡
五、简答题
1、“张建波和李春霞是同桌,本来两个人好好的,没有什么矛盾,却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界线。”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
2、你觉得《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住处有哪些?
3、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如果不长征情况会怎样?
4、为什么是54门礼炮齐鸣28响呢?
二、
选择1、B
2、A
3、B
4、C
5、C
三、
判断1、×2、
3、×4、×5、
四、
连线
⑹ 思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之美是指什么,文化价值是什么啊
汉字之美
汉字,它是语言国度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字,它传承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华丽乐章;汉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智慧凝结了汉字,是汗水浇灌了汉字,是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哺育了最美丽的汉语!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日”伴随着“月”才是“明”天。“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看 “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而“幽深”两字一出现,你便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两字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钩点的奇妙组合,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汉字之美,美在精髓。在科学攀向高峰的漫长过程中,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新的概念。当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简便而宽广。
汉字之美,美在广袤。汉语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伴随着申奥的成功,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华文课程。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非常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汉字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无尽的向遥远的未来流去,传承了五千年文明的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后人探索的基石。
⑺ 为什么创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一)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化、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的固有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二)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革变的要求
早在1997年颁发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用)》中就已提出:对小学生多采用活动式教学。2002年6月新颁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际,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教学活动要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⑻ 品德与社会促进了你哪些方面的发展
现代社会品德的缺失,其实我也赞成下边人的答案。其实品德本就是统治者给我套上的一个枷锁,其实社会一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和更好的生存下去。本来品德是为了人们更好的活下去,但是被人利用之后,就成了束缚我们的枷锁!你问问领导人的品德能达标吗?
⑼ 为什么说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发展是“经验与问题并存”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明白“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向学生的内在需要的转化,使学生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实性能力。具体说,就是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开放课堂,课堂教学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现实,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把握社会,并通过社会生活验证思想品德课所传授的理论、倡导的观念和思想,最终达到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使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社会性和生活性。
(二)课标的要求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三)现实的需要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的健康生活。由于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让孩子到学校读书只强调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分数是家长、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标,“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满腹的书本知识,但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对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的状况并不少见。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是纷繁复杂的,风霜雨雪都是锻炼,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贴近实际——展现生活
人的生活是人类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根基。教育以人为对象,意味着以人的生活为根基,从而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于注重未来生活,而“说教”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来建构人的生活,人的现实生活空间为教育提供了范例。因此,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就应当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知行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向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化”的内容转变。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一框中,当我讲授到“节水宝典”时无非都是些老套路:循环使用;及时关上水龙头等等,而同学们则提出洗澡关上水龙头,刷牙关上水龙头,不弄脏水就是节约水等等。例如《通向理想之路》中的“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道路,我就选取了残奥会运动员平时刻苦训练的视频材料,这样,更注意从学生生活周围选取事例,学生也易于接受。
(二)联系时政热点——关注生活
时政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都有新闻的产生,假如我们把新闻带入课堂,那我们的课堂就会鲜活的,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气息。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这也正是充满朝气、充满求知欲的初中学生所期盼的。而叶圣陶老先生也早就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这也鼓励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上,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删减、更换社会生活内容,而链接时政新闻是践行“小课堂、大社会”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之一。
如九年级的课本的“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这一框内容,在讲台湾问题时,我及时地添加了“连战大陆行、宋楚瑜大陆行”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明白了这次“破冰之旅”,缓和了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些新近的鲜活的时政新闻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理性的分析也与教材中余光中先生的充满感情色彩的《乡愁》一诗形成互补。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时政新闻,就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各抒己见——评判生活
生活世界多姿多彩,人们对生活的评判也因人而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两难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评判,情感态度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导引也便落到了实处。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情节,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如早上上学时,要迟到了,可前面的红灯亮了,“闯”还是“不闯”?发现好朋友在抄作业,告诉老师还是不告诉老师?去市场退不合适的衣服,老板不承认是他的货,态度恶劣,在公众舆论压力下,好不容易才退掉,结果发现老板多给了钱,要不要还给她?等等这些生活中可能碰上的两难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对话,去碰撞,去寻找真知灼见,去建构认识,久而久之,富有辨别能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道德理性就逐渐培养起来了,就激荡生发出来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生活情境中深化了认识,提高了能力。
(四)组织参与——探究生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探究,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
如在《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中,我设计了“情绪天气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就近期感受最深的情绪和当时的情景,画一画脸谱,写一写情绪词语,说一说对自己的影响,体会情绪对人的影响。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情绪不再是不可捉摸的、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情绪脸谱和一个个熟谙的情绪词语,学生对情绪的认识大大感性化,情绪对人的影响也便了然于心。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影响活动的开放性教学。当然,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来取代教育,因为生活具有零散性、直接性、具体性等特点,生活之中还包括各种消极的成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所涉及的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又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固然重要,但其目的是为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来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体现课程的教育性,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要“清如许”,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生活!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让生活回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激活我们的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服务于生活,教会我们师生如何品味生活,如何适应生活,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教育与生活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