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把艺术运用到生活的例子
包豪斯艺术下的作品:"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马塞尔·布劳耶(1902~1981)于1925年时从自己的自行车,车把手上获得灵感创造了一种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而又是现代材料椅子。
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故而取名为"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如今对这把椅子的传承与延续,遍布在世界各地。而这仅仅是包豪斯风格短短十四年中的一位代表作品之一。而包豪斯又是现代艺术150年长河中的一段篇章。
(1)创造艺术的例子扩展阅读:
包豪斯艺术风格代表作:
1、包豪斯德绍时期校舍。
包豪斯留给我们的经典设计中最有意义并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亲自设计的德绍时期校舍。
70年前,德绍的格罗庇乌斯大楼 (Gropiusgebäude) 举行了落成典礼,70 年后,即1996年12月的同一天,德绍和魏玛的包豪斯建筑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汉内斯·迈耶 (Hannes Meyer)、拉斯·罗摩利-那基(László Moholy-Nagy)以及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等包豪斯教授的建筑作品创立了包豪斯风格,并对20世纪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担任建筑师的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❷ 关于艺术的一些小故事。
1、达芬奇画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
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2、泽征尔的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级的大赛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的他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于是他叫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很快他发觉还是不对。
他认为一定是乐谱有问题,于是就问在场的评委,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遭到权威人士“否决”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发现乐谱错误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3、王羲之练字
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4、齐白石学艺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5、毕加索
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毕加索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他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 就连老师也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毕加索的母亲听了觉得无脸见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只有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既有天赋的。他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带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
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
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❸ 现代艺术家的创新事例,80字以内
天才的萨尔瓦多.达利受到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学派思想的启发,开创了“偏执狂批判法”的特殊艺术手法来作画,就是在自己身上诱发幻觉,使自己处于精神异常状态中,并且运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来激发对于创作的意念。追求极度的无条理性、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和分解综合来描绘梦境和偏执狂的幻想。达利因此创作了最富盛名的、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记忆的永恒》。
画作参见:http://ke..com/view/175831.htm
❹ 试举例分析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
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的高级精神生产,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过程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几个部分,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心理与情感活动.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又不得不把它分开来讲.
一般说来,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当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又常常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列为:艺术体验(社会生活素材和经验积累)----艺术构思(提炼素材产生主题与布局设计)---- 艺术传达(制作成作品).
首先,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艺术体验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古代艺术家特别强调自觉艺术体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李白说“一生爱入名山游”,生动描述了自觉艺术体验的观点.中国绘画史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记载,唐代画家吴道子在裴将军的剑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从而完成了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作品.
艺术史上的诸多事例表明,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没有艺术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不是随意的日常生活经验.美学家王一川指出:审美体验是“人生终极意义的瞬间生成”.“人生终极意义”是指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如自由、美、和谐等.
其次,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主题和艺术形象的过程.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构思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有的艺术构思完成于刹那之间,如诗、绘画、音乐中的一些即兴之作;有的艺术构思则需要漫长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从1770年到1831年,他耗费了长达6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时间长短,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完美的形式,赋予艺术体验一种恰当的形式结构.艺术构思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
据明代唐志契的《绘事微言》记载,南宋画院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请画家们作画.许多画家竭力描摹酒家、竹桥、楼阁等,惟独李唐的画上不见酒家也不见人物,只有一幅酒旗在竹林桥边悠然飘扬.宋徽宗认为李唐的作品最高,因为他的画上没有酒家,却隐含了酒家,准确地表达了“锁”的意思,构思高出一筹.
现代作家老舍曾经以诗句“十里蛙声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声音怎么在画面上表现?如何把“十里”的空间呈现在画面上?白石老人画了一幅四尺长的立轴,青苔斑斑的乱石丛中激流奔涌,几只小蝌蚪自由嬉戏,顺流而下.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蝌蚪正生机勃勃地准备变成青蛙,十里之后,必定是一片蛙声.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含蓄蕴藉.
最后,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艺术传达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艺术传达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有艺术传达都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实现.同时,艺术传达也必须以艺术语言来完成.没有这些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艺术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形态,艺术传达就无法完成.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艺术家为了掌握艺术技巧而发奋学习.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皆墨.中国京剧演员大多是从几岁起就练功,即所谓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后也不敢松懈.艺术作品的魅力既来自它的情感和意境,也来自于它的杰出技巧. 郑板桥曾经叙述他画竹的三个阶段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这个画竹的过程,也正是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完整过程.这也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
总之,艺术创作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浑然一体的.因此,艺术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在具体创作中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
❺ 古今中外著名艺术家深入生活,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的故事
1,达芬奇画鸡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2,怀素练字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3,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4,贝多芬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❻ 从事综合性美术创作的艺术家,举几个例子
曲家瑞
❼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无意间创造艺术的例子
比如毕加索 他的画尤其是反映战争与和平的那张
还有罗贯中的父亲 等都反映了在一定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
❽ 艺术家创作的故事
艺术家濮列平的创作历程故事
2007-9-14 10:39:50| 点击:106 | 评论:0 | 专栏:变幻色彩
相关标签: 艺术家,濮列平,《稼事》
有趣的安全套广告
不过这些都不算重要,因为2001年,濮列平的现代书法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得到外国人的肯定,濮列平“牛”了!和1993年炒股赚了大钱就跑的情形一样,已经声名在外的濮列平再次转而追寻新的理想。2002年9月,在云南丽江的灿烂阳光下,濮列平对一同前来的前辈古干说:“我们的书法不能再这样搞了。”二人一拍即合,提出了“汉字艺术”的概念。濮列平说:“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只要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可称为汉字艺术。”他从此“疯狂”地利用一切艺术形式,如音乐、如雕塑、如绘画、如书法、如服装设计等等,来表现“汉字”的魅力。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居然干起了东汉蔡伦的行当,在成都造起了纸,他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连原料也一起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濮列平成为不少浮雕作品的“爸爸”。他跑到监狱大门外,创作《母爱•人性•回归》浮雕。濮列平画出母亲的古文字形象:一个屈膝的女子,她的面前是一排“良”字甲骨文,“良”的甲骨文形状很像小孩子。当时一群干完活的囚犯从外面回来,好奇地围观。他们和濮列平交谈起来,被作品中的母性所打动。比较起当年“巴蜀点兵”中的现代书法作品不被一些观众理解的情形,濮列平可以得意一下:“汉字艺术”完全可以被普通人接受嘛!
啥是艺术家
古干曾提过:“濮列平善书法,会唱歌,好听,美极了!”而濮列平在一次和朋友的茶馆聚会时,偶然说起自己想与萨克斯音乐家一起创作的构想。机缘巧合,2004年,濮列平与美国著名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詹姆斯•霍里克一起,进行了一场“在视觉和听觉艺术中寻找灵魂的交汇点”的合作。
红酒的香醇中,詹姆斯端起萨克斯管,缓缓吹奏。濮列平也侧耳倾听一番,起笔如游龙。据说,在场的人静静享受,鸦雀无声。濮列平感慨万千,说詹姆斯的音乐把他带回了童年,想起诸多往事。此时的濮列平,眼眶里积满眼泪,看起来大受感动。
濮列平后来在日记中写道:“(詹姆斯的音乐)让我回到了童年,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我童年时在家中四合院抬头望天的情景。一次次地抬头望天,我感到周身的血往上涌,热浪滚滚,整个人深深地沉降于岁月的堆积物上,握笔的手也开始颤抖,将很多的颤抖洒落于宣纸上,那些小水印指引我用很音乐的、很细腻的、很沉醉的合着灵魂颤抖的小细线不断写出‘井’字,去罩住那些水印,如同罩住童年时的一个个梦。”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两人出现了怎样的水乳交融的情况,也不知道濮列平到底在日记中记载了一种怎样的迷幻,但我们能感觉到,在音乐与书法的交集中,他是相当的愉快,也显得相当的“艺术家”。当然,也有偏激的人说这类似的活动不知所云,是个哗众取宠的噱头,所谓的艺术家都是骗子和疯子。
2005年5月,濮列平成为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汉字艺术系”的系主任,他并不谦虚地展示他学生的作品,并说:“很多比清华美院的都还要出色。”不知道他的学生,怎样定义这位“传奇”老师的身份。
与濮列平有过激烈争论、也是他好友的郭燕平,曾在一篇文章中用了2000多字,举了鲜活的事例,提出三条基本标准,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论证一个命题:濮列平是否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最后得出的(暂时)结论为:濮列平是真正的艺术家!
濮列平,艺术家,艺术活动家,从研究现代书法转为研究汉字艺术,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❾ 名人创作艺术品的故事400字
一是"贪"
什么都想据为己有,走到外面就像个拾荒的老头,见到一辆破自行车,一个旧包装盒都要捡回家,而家里的东西什么也舍不得丢,香烟盒堆成了金字塔,颜料罐码成了万宝楼。布拉萨依给他照相,留卞几块玻璃底片,他看着高兴,就不肯还了。美国一位妇女收了一批没有盖戳的法国钞票,忘在抽屉里。过了有效期,由于数额较大,她就寄给毕加索,请他帮忙兑换新钞,毕加索想出了使这些废钞不但保值而目增值的办法,可是到头来美国妇女并没有得到这批钞票,因为毕加索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些盖了他的印戳的钞票可是一大笔钱呀!
二是“懒”
尤其是懒于打扫卫生。他的画室里垃圾成堆,蟑螂横行,几乎无法插足,只是他不许别人打扫,他和前任太太,俄罗斯籍的芭蕾美女奥尔加不和,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奥尔加太爱整洁,而他则喜欢“脏乱差”。你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辞“过去的东西能够传到我们手里,全是灰尘保护的结果……要不要我告诉你?我之所以不许别人打扫我的工作室,不准别人掸灰,不仅仅是怕别人摘乱我的东西,更主要的是因为 我一直信赖灰尘的保护作用……它是我的盟友……哪里少了灰尘,就说明那里有人动了我的东西……,正因为他喜欢灰尘,在灰尘中生活,他才特别喜欢穿灰白衣服,因为在这种颜色的衣服上,灰尘不会留下痕迹。
三是“皮”
这个“皮”是顽皮的意思。毕加索从小就是个顽童,喜欢逃学,与人打架,丛来算不清一加一等于几。长大以 后脾性不改,经常惹是生非。他还有个恶劣习惯,就是喜欢乱涂乱画,甚至在公共小便池的墙壁上,也要来上几幅“厕所艺术”。老了以后,有一次他见年幼的小女睡着了,便在她的屁股上画了一个大美人图,叫人看了哭笑不得。
四是“色”
毕加索对女人的激情是举世闻名的。和他有关系的女人不少。巴黎艺术圈里有他“一天三换女伴”的说法,这当然有点夸张。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毕加索养了一条大狼狗,每次他接电话,如果是男人打来的,那狼狗总是无动于衷,可是只要是女人打来的,那狗就一跃而起,摆出迎宾或者出门的架势。狗当然听不到电话里的声音,它的反应,纯粹是受主人的情绪感染。
毕加索这些毛病无伤大雅,对社会无害,不仅可以给世人添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对艺术可能还有益。比如说,如果他不“贪”,不喜欢拾荒货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得到那件用破自行车龙头做成的艺术品《牛头》呢?如果他不把照相底片留下,我们也就无缘一睹那幅著名的《照镜子的女人》的微缩版了。就是他的“皮”,也使一些房产主或者建筑商发了财,他们把有他壁画的墙壁锯下来,当作珍贵的文物保存。据说毕加索有五万件作品,其中大多与女人有关,如此巨大的创造力,都是他的“色”激发出来的呀。
人物传奇画家梵高生命最后的“疯狂”
--------------------------------------------------------------------------------
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佚名
关键字:梵高 凡高
undefined undefined
直逼灵魂的凡·高自画像集锦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专电英国《独立报》日前发表文章,描述了著名画家梵高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和创作。
1888年圣诞节前夜,梵高在法国疗养地阿莱斯与他的朋友、著名画家高更争吵之后感到身心俱疲,精神崩溃,割掉了自己左耳的一部分。梵高从此陷入了日益严重的疯狂状况。但随疯狂而来的还有澎湃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使梵高成为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也使他成为一个对现代油画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人。
梵高进了精神病院。1890年5月,医生诊断他恢复良好,批准他出院。梵高搬到法国瓦兹河畔欧韦,他的天才在那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70天里画了70多幅油画和30多幅素描。
梵高的肖像画人物几乎都是年轻女性。他只画过少数男性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医生保罗·加谢——一个靠埋头工作来逃避孤独和忧郁的人。梵高说这位医生“病得比我还严重”。这幅加谢的画像被视作现代西方肖像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梵高画了两幅女孩草图,其中一幅画的是一个身穿浅色长外衣、戴黄草帽、坐在绿油油麦地上的年轻女子,地上草丛中点缀着罂粟,鲜红如血。整幅画有一种强烈的神秘色彩。
梵高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给家人写了8封信,但从这些信中无法找到线索说明哪一幅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推断他的最后一幅画是《麦田》。这幅画中暗蓝色的天空、盘旋的乌鸦群、混乱的透视法,无不体现出不祥的预示色彩。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他刚刚画完《麦田》和其他两幅作品。他信中写道:“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言语表达。”
1890年7月29日,就在他画过的那片田地上,梵高把画架靠在一个干草堆旁,用左轮手枪自杀,终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