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能力修改病句
这句话可以这样改,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的能力 是因为这三个词的层次是不一样的,需要修改一下
❷ 如何学会创造
1.创造,是一个从抄小实验的话题。首先袭,我们要学会怎么面对创造。我们要用自己那勤劳、机灵手巧的双手去社会上发展。其次,我们要学会如何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们要在新社会里建起许多许多的好习惯
2.学会创造,就是要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每位同学都应注重培养自己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要培养从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等待老师出好题目,让你写算式。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❸ 如何学会创造机会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当我们尝试着步入失败者的群体中对他们加以访问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像别人一样的机会,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还会向你抱怨好的地位已经人满为患,高级的职位已被他人挤占,一切好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总之,上天对不起他们。
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他们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他们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他们更不会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是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而是自己制造机会。
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心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世界上最需要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遇的人。时机虽是超乎人类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但人在机遇面前,不都是被动的、消极的。许多成就大事的人,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地、主动地争取机会,“创造”机会。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蓄锐养精。”人在待机之时,不能放松蓄锐养精的积累,还要时时窥测方位,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以寻求有利自身发展的机会。
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
创造机会需要一种韧劲、磨劲,需要耐心。当你确定明确的奋斗方向,有坚定的信念,并时时刻刻准备“接纳”机遇时,就可能得到机遇女神的青睐。
❹ 创造学思想录
创造学思想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俨然:形容很像。 优雅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逐个分析: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❺ 什么是创造学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是创造发明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家之 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 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 发明的竞争。创造学就是要通过对创造发明史和当今大量的发现、发 明的过程实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创造发明活 动的规律,借助规律有效地进行各种创造发明。创造学的分类及研究的内容创造学的分类:创造学研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创造过程遍及各行各业,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关创造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任何一个实践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个立志搞革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②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创造学研究的原则和任务1.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一总结创造发明的经验。2.创造学的根本任务——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更加聪明。当今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力,就会忙忙碌碌一辈子,没有发明成就。一个企业没有创造力,就不能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就会在商品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造力,就很难繁荣,甚至会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
❻ 黄曾新的个人介绍
黄曾新在上海市向明中学从事教育工作近十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长期致力研究创造学,并大胆创新。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为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及领悟科学的创新意识与认识科学的本质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绩斐然。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黄曾新创造发明工作室”。
1、开设了向明中学创造学这门课程,编写了《实验中的创造》等八本书,研制了近千个创造教育的教具和学具,先后创办了三个实验室,均受到广泛好评。
2、在担任“向明中学学生创造社团”指导老师期间,社团因成绩显著而被评为“上海中学生优秀社团”。
3、所培养的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中,近上百人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
4、在每年参加的国内外创造发明竞赛中,成绩优异,在数量与质量上多次名列前茅。共获奖项五百多个,其中不乏国际金奖,尤其是获得了中国唯一的“世界青年杰出成就奖”。
5、几年来,工作室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五百多项,向明中学被评为“专利申办示范学校”。
6、其中,“学生成果陈列室”受到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中学创新成果陈列室”。
7、学生研究的成果,不但数量大,而且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如在节能方面的“多点平衡热交换原理及应用”;在生物方面的“对鱼鳔功能的质疑”;在气象方面的“雷电生成原因探究及利用雷电发电方法”;在天文方面的“对地球磁现象生成及变化的几个假设”。均属世界上重大课题,有很大影响与应用价值。
黄曾新带领学生所取得成绩,多次在各大媒体上刊登与播放,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职业创造发明者”。被誉为创造发明的“金牌教练”,是上海及全国创造教育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一面旗帜。
黄曾新是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这次成立的世界发明联合会青少年创新基地,黄曾新担任副秘书长工作,将会为中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做出一定的贡献。
向明中学科技老师黄曾新,成就了沪上教育一种新现象:在他指导下,该校学生几乎拿遍了全国各类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最高奖项。200多名学生获专利近400项,他被誉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神奇教练”。来自高校、中学、创造学会等领域人士在向明中学作了探讨。
“黄老师在指导学生挑选题方面有一套。”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陆说,他给学生归纳了一些选题“窍门”:尽量选诸如环保、节能、医疗保健等社会热点课题,注重社会需求。一名学生偶然发现医院治疗病人时常用到食盐,而用量必须严格控制,但医院又缺少称食盐的仪器。于是,该学生创意设计了几种手提式微量秤,在创新大赛中受到专家好评。
“黄曾新不怕被学生问倒,只怕找不到答案。”中国创造学会名誉理事长袁张度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黄老师从不敷衍学生,而是带他们一起寻找答案。一次,学生们问走钢丝演员如何保持平衡,他也不知道 ,便立刻同杂技团联系,带着学生去走访,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原理。在他鼓励下,学生们带着疑问走出校门,与天文台、铁路局、能源所及众多高校和专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向明中学支持黄曾新老师“向外输出”,每周给复旦附中、控江中学的学生上创造发明课程,很多学生在他指导下获得了科技大奖,他本人也在交流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和课题。
❼ 为什么学会创造方能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有很多种方式。例如,眼科学家把眼镜的镜架和镜片分解开来,发明了一种新型产品:隐形眼镜;服装设计师把上衣的袖子与身子分解,发明了马甲;把领子从上衣中分解出去,发明了无领衣;科学家把扬声器从收录机中分解出来,发明了音箱。
一位日本教师利用“落洞皮球如何拿”的智能训练故事进行教学,他不满足于告诉学生把水灌进洞里,然后皮球就会浮起来,而拿到皮球,而是启发、鼓励学生想出其它办法。
一个孩子首先说:“用钳子夹上来。”另一个孩子不同意:“洞浅用火钳夹,的确比用水灌省事。如果洞很深,夹得到吗,应该用长竹竿捞。”第三个孩子摇着头说:“如果是个弯洞,直的竹竿伸不进去呵!还是用水灌的办法好。”第四个同学又提出新问题:“如果是个漏洞呢?还是用锄头挖开它。”第五个孩子不耐烦了,说:“如果是个石头洞,怎么挖得动?我看算了,不要它了,还是重新让妈妈买一个省事。”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典型的扩散性思维。对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好处。同样,成年人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思考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还有一种创造称之为原型启发性创造,是指受生活中已有的事物启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医生邓禄谱发现儿子骑自行车时车轮颠得很厉害。当时车胎没有充气内胎,他很担心儿子会受伤。有一次在花园中浇水,手里感到橡胶水管的弹性,他从中受到启发,便用水管制成了第一个充气轮胎。
美国工程师杜里埃认为,为了保证内燃机有效地工作,必须使汽油和空气能均匀地混合,他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喷洒香水,于是创造了发动机的汽化器。汽化器与喷雾器相似,这是相似原理的体现。同样的,依照两栖动物的生理特点,人们发明了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依照人的手掌、手指抓泥,发明了挖土机;还有像剪刀、钳子、起子、木梳等等,都是仿生移植的效应。美国的莫尔斯发明电报时,遇到了由于远距离传送而使信号发生衰减的问题。有一大,他乘车从纽约到巴尔的摩去,在途中观察到马车每到一个站就要更换拉车的马,于是联想出在电报线路沿途设置放大站,不断放大信号,使减弱的信号经放大而得到恢复,从而解决了电报信号长途传输的衰减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能是我们创造的源泉,但是只有善于发挥自己智慧的人,才能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进行创造。
美国北部下暴风雪时,雪经常压断高压电线,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召开工程智慧讨论会,公司鼓励专家围绕该议题畅所欲言。有人提议沿线加置加温装置以消融积雪,但这样耗电很大,费用太高;有人则提议安装震荡器,抖掉线路上的积雪……主持人继续鼓励大家想出绝招。有人幽默地讲,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用大扫帚沿线清扫一回。马上有人接话说:“那得把上帝雇来扫。”这些怪念头和俏皮话,激励了一位参加者的思想火花,“要上帝抱着扫帚来回跑,真妙!我们开一架直升飞机不就行了吗?”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见,集体合作更有助于开发创造力。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智慧的创造,铸就成功的“立体人”更离下开创造。但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天定的,而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以下是培养和训练创造力的十种途径。
——时时提醒自己“想得到最佳办法,就得拥有很多办法”。寻找唯一的答案就会遇到阻力,而寻找多种可能性则会推动创造力的发挥。
——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问题,有利于启发创造力。如果把解决问题看成很严重的事情,就等于无端地给自己加压,令自己焦虑,从而扼制创造力的产生。
——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去创新,在万分疲倦和厌烦时,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所以应本着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适度休息,甚至放弃。
——不要害怕犯错误,要自然面对失误。怕出错,会束缚你的手脚——最关键的是束缚你的创造力,而以平和的心态,承认创造过程中难免出错,则会增加创造力。
——如果先入为主认定很多念头是荒唐的,并不加细想就否决它,创造力将蒙受损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认荒唐念头的存在,会给创造力多一点空间。
——不要将你的观点只告诉会支持和同意你的人,应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寻求回应,敌人有时候是最正确的。
——不懂时不要装懂,沉默也是装懂(即使你心里不这样认为),而应该冒险问傻问题。
——重视直觉。直觉是人的先天能力,往往是创意的源泉。很多人其实是靠直觉处理事情的。任何时候,人都会有预感,但人们常常忽视它。
——创意是从点子出发的,如果你要解决一个场合关注的问题,你就考虑跟这个场景相关的每一个人的立场。如果你全面地考虑了每一个人的立场,从而依据他们的立场修正自己的非分之想,并容纳他人的立场,你将可以找到很多彼此相关的选择可能性。
——善用脑子。人的左右半脑对思考有着不同的管理区域,左脑多管形象思维,右脑则常管抽象思维。一般说来左脑经过学校教育的训练所以较发达,而右脑受到的训练要少一些。其实,左脑和右脑都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功能,应充分应用。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为了帮助你了解创造力是如何发挥的,这里提供一些条件和看法。
首先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有人听见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是不会发明的。”
其次,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紧迫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拖延的惰性。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以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规定要合理,但也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压力。日期规定后要坚决贯彻执行。
富于创造力的人一般都会表现出一种善于使精神放松的气质:不要太紧张,不要大小心翼翼。显然我无法告诉你哪一种方法对你最合适。也许是在地板上踱步,或者是喝咖啡,或是听音乐,关键是要采用对你最合适的方法。
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们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用来刺激并捕获新的思想。
❽ 创造学分为哪几个部分
创造学分为行为创造学、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创造工程学。主要内容是创造教育学、创造理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创造问题、创造美学、创造管理学、其他领域里的创造问题等。
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它建立在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逻辑学、管理科学、体育科学、思想史、科技史、自然辩证法、大脑生理学、传记文学等学科的基础上。
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❾ 创造学起源于哪个国家
创造学起源于美国,六十年代在日本有重大发展,八十年代传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