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谈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谈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发布时间:2021-11-11 15:45:49

『壹』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言
在音乐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教师所教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学习实践,对未来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的设计出新思路、新问题、新创意、新途径、新方法的新型学习实践的教学活动。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多为“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和创新。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教学体系,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笔者结合两年的中学专业音乐教学实践,对综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这里,介绍笔者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要特征,严重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要进行模式的“变革”和“更新”,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现代教学思想为体系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笔者在课堂教育中,选用教学模式时,把握以下两点:
1、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
2、 教学实施要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音乐教学模式紧扣“主体性、创新性”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探索、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创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可以标新立异。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因材施教,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教会为学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给学生创设大胆发问、质疑、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和谐地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笔者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总结出以下两点:
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音乐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往往通过各种教学渠道渗透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加强律动和歌唱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养。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各年级段的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地区、学校、班级间的差异以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音乐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实行因材施教,如对个体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象、文字、音响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刻不容缓,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优化于传统教学。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处于直觉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常常只局限于看到事物的具体特点和外部联系,而对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部联系的能力还比较缺乏。有部分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行动有趣、色彩鲜艳、动静恰当的画面,把静态知识作动态处理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

『贰』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重要矛盾,就是我们现有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制定的大纲完成的,其内容较为保守、滞后,适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而我们的社会却需要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模式,如何在我们的学校教学课堂那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是我们目前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进行音乐的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清楚音乐的创新是指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音乐创新是从音乐的意识、情感、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着手,通过这几方面的创新观念的培养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其次,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在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体制下,“教书”与“育人”永远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书是教授学生学会基础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而育人则是在教授学业的过程中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这两个部分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最后,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音乐的创新教学模式,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实践活动的训练。这些手段能够让我们培养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
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再现,所以音乐艺术既包含了情感信息,也包含了思想信息。从头至尾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的创造、音乐的表现和音乐的欣赏活动都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我们的音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这种审美活动,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真正快乐。学校音乐教学是一门教授基础音乐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一种音乐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艺术,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能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通过学习音乐让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从而创建健全的人格,建立积极向上的个性,培养一名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健康人才。在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要注重知识技能与音乐创造力相结合的能力,要综合的去看待音乐艺术,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体验音乐、发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没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也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发现兴趣、创造音乐,让学校音乐教学真正的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宗旨上来。
三、音乐教育可以开启儿童的智力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实践美的技能,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心理学家、国际“超级学习法”的创始人洛扎诺夫的实验证明:“即以优美的音乐是左大脑半球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倍至2.51倍。”在我国,很多音乐教育学家也通过音乐教育训练培养儿童记忆力的。实验表明:“1.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的直觉判断力均有良好发展;2.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是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3.音乐不是单纯的技能课、启迪灵感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只要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功用,处处都可以体现出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如在音乐唱歌课中,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对联想与想象的发挥;在器乐课教学中,对情绪的把握和乐器的掌握;在律动课教学中,对肢体协调能力的掌控能力等等都是在对人的大脑思维的开发,特别是在音乐创造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把以往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要将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促进学生的头脑敏捷度。
四、音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是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传统观点认为,创造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往往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正是有了探索世界的精神才会有了我们现在众多的发明和创造,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美好的生活。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知识和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其思维的结果虽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对个人来说却是独创的。”我们现在所说的音乐教育就是属于类创造的范畴。音乐属于时间艺术,而且这门艺术还属于非语义性的艺术,所以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在音乐教学过程我们也往往运用了这种不确定性在歌唱课或是器乐或是欣赏亦或是律动课时都要运用这种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特征。
(二)音乐创造思维的训练。在我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音乐也是一门审美活动和实践活动很强的学科,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将创新思维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最好途径。在思维训练中,发散性思维是对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思辨,产生多种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是向外散发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导致结果也与众不同,将这种思维方式结合在教学之中,更是应该提高这种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选择一个发散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功能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音乐的二度甚至三度创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已知的音乐中延伸、拓展,使模式的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思维变成具象的事物;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寻找答案。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就特别注意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平时基础知识积累。
(三)音乐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或理解就可以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需要特别的训练或特殊技能就可以掌握。而特殊能力则是要通过特别的训练或理解才能得到。一般能力为人的基本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的水平高低可以为特殊能力的培养做好保障。瑞士的心理学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音乐教学的主要任选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它就是从审美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在音乐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想象力的参与,这种想象力就是一种音乐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对音乐进行创新活动,而且可以通过肢体运动来对音乐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头脑思维的训练,更对身体的协调性进行了锻炼。
总之,让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美和表现音乐的美,让学生学会了多角度、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全方面的人才。

『叁』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论。并发人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使命。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观念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将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上。不应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成为被动的听众,并机械地模仿,丧失自主学习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存在差异。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方式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的先决条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生活环境及阅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个性,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信心、勇气,激发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因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音乐课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每位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当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也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三、重视和运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1.创造性的歌唱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的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直接根据画面来处理歌曲的演唱。绝不能把“唱会歌就行”这单一的项目当作课堂重点。2.创造性的音乐欣赏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其实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性格特征。他们好动,喜欢将思想感情借助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欣赏时让他们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尝试着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敏捷度和对乐曲旋律、节奏的感知,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3.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在联想、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活泼的特点,选择短小的歌曲,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内容,根据音乐的发展想象音乐的形象,编讲故事,随歌曲来设计动作。在求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变通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同一节奏或同一歌词创编不同的曲调,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当学会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上台表演,扮演与情景相适应的各种角色,使音乐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思路,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各种表现力。四、创设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要在一定的群体中学习,即使是个别学生的独立创新活动,往往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和影响。因此,群体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有利于群体创新能力的开发并能产生一系列效应,主要是合力效应和互补效应。合力效应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聚集起来的合力,产生更大的效果。互补效应可以包括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优势互补等很多方面。在一个合作交往的理想集体中间,个别学生和群体的创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一起配合,不受老师“先入为主”的观念限制,让他们一起不时地迸发出新的火花。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可把过去居高临下的做法改为与学生进行谈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维特征、兴趣、个人爱好等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鼓励语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他们的各种创造欲望来激发创造冲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总之,面对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在开拓、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育中实施。

『肆』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回教育理念,突出一个答“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伍』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课上即兴创作法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创造能力的创造教学理念日趋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创造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并提出: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作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对音乐课的即兴创作教学进行了探索。即兴创作一般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作行为,是事先不必作酝酿及准备的临时创作。即兴创作经常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在音乐课上,它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激情,反应快捷,现场发挥灵活多变、表情自然流畅。正因为它具备的这些特点,学生对参与即兴创作活动表现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的创造性实践中培养了兴趣、能力,增强了自信,发展了个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音乐课的即兴创作教学作几点思考论述. 一、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随着小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音乐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特点。有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每年都在迅速发展。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在音乐课中进行即兴创作活动,既保持了兴趣,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个时期是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笔者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这一些音乐审美心理特征,通常教师可以设计,引导学生作一些浅显的音乐即兴创作,其内容和方法有:
1.即兴歌表演。从幼儿开始,孩子们就喜欢模仿各种动作表演,低年级的许多歌曲都富有趣味,且易表演,在唱歌或听音乐时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是很受孩子喜爱的。
2.即兴节奏短句问答。学生们都熟练感受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后,可引导学生即兴创编2小节的节奏短句进行互相问答。再如,学习了四分休止符后,学生还可以设计含四分休止符的的节奏短句,在创造和发现中,学生保持着兴奋和兴趣。
3.即兴简单旋律的创作。学了“5”、“3”、“1”这些简单音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即兴唱出由这些简单音符组成的旋律。教师可规定一个节奏型,也可不规定节奏。
4.即兴编歌词。例如,将学生自编的旋律唱熟后,可以即兴编配歌词。也可以将原有的歌词进行即兴改编。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由于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同时运动觉、听觉增强、节奏表现、旋律表现更加丰富,他们视觉的发展逐渐优于听觉,有助于识谱能力的提高,他们手指功能发达,促进学习乐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协调性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合唱、合奏开展,根据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教师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高要求,在音乐课上设计这样一些即兴创作活动。
1.即兴创编2-4小节的节奏短句。这种创作活动特别适合于学生刚学会某种节奏型。例如学习含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时,请学生创编的节奏短句必须含有这个刚学的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感受和巩固。
2.即兴创编为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型
3.即兴创编同音乐或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4.运用所学乐器即兴创编旋律问答句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继续增长、运动觉、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继续增强。这一时期是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治和发展时期。他们对音乐音色变化,音色组合产生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变化和表演变化都感兴趣,能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和乐曲的整体结构,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爱好。依据高年级的学生特点音乐课上的即兴创编活动有:
1.为歌曲即兴创编前奏或尾声
2.为歌曲即兴创编及选择伴奏乐器其伴奏音型
3.即兴编唱生活短句或诗词短句
4.运用不同的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或生活情景,并参与表演。
即兴创作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审美、特征出发,尽量减低创作的难度。活动的设计如果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他们在参与即兴创作时,就会体现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并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相反,如果学生感到即兴创作的内容很难做到或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难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正确评价、增强自信
音乐课的创造教学于,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事先没有准备酝酿、排练、设计,没有时间反复推敲、修改,创造的结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不能以“成果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即兴创作活动质量的依据。否则,将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然带来了教学评价的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无疑也提醒了我们,评价学生,应该关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能力发展。教师作为合作伙伴要与学生共同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并对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不但使学生对音乐创造活动更感兴趣,而且也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面向全体、注重个性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例如设计一个表现四分休止符的动作,有的孩子用拍腿表示,有的孩子用握拳表示,也有的孩子喜欢用插腰表示等等,我们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个性表演。再如即兴表演歌曲,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表演的动作都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教师大可不必去规定表演的动作,而应该让孩子学会欣赏不同的表演风格、个性并对孩子的个性表现予以充分肯定,我想,即兴创作这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一定能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很大的舞台空间。
探索音乐课的即兴创作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即兴创作的“好处”多多。首先,它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感情。再则,即兴创作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既然如此,笔者也建议广大同行,音乐课的创作活动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的创作活动,并期待着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

『陆』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已经列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音乐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从人的大脑结构看,左半脑进行的是逻辑思维,右半脑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都是右脑的功能,因此音乐能促进右脑开发,从而提升大脑创新能力。
2011版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思想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下面谈谈我这几年在课堂中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发挥想象,激发创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经常有老师评价这个老师把学生教“活”了,那个被老师教“呆”了。“活”与“呆”往往是思维空间的宽与窄。孩子是富于想象的,而想象是拓宽孩子思维空间的最佳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地听、主动想象、主动表现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过多讲解会阻碍学生的体验想象。老师应简化自己的讲解,多提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多听、多想,主动体验,参与创造活动。以《沃尔塔瓦河》为例,为了让学生的想象不受约束,我在初听音乐时并没有告知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当音乐结束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感受到“神秘的宇宙”,有的是“森林之战”,有的是“银色的河流”。丰富的音乐形象正说明学生的想象得以发挥,思维也随之飞舞起来。再次欣赏时,我出示了几副图,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小溪、河流、森林、乡村婚礼、月光下的水仙女”的音乐意境。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思考,激发出潜在创造力。
二、强调实践,鼓励创造
2011版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学实践和音乐创造放到了一个层面上,强调音乐实践说明课堂中必须以实践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音乐知识的学习应该从灌输式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创造意识,发展创造能力。曾经有段时间我让学生自制乐器,心灵则手巧,动的是手,练的是脑,自制乐器,培养的正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欣赏了英国的“破铜烂铁”,中国达人秀的“蔬菜乐器”,并演示了自己制作的纸盒吉他,从简单到复杂地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方法,让他们分小组讨论研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在一定的难易程度上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雪碧瓶制作了沙球,有的用吸管制作了小排箫,还有的用玻璃瓶做的排钟,我请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尝试演奏,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创造乐趣,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课堂外,我尽量找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正好我们学校有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以往都是特长生参加得多,并且请专业老师辅导,而且很多节目是照搬下来的。所以我们和学校商量后,决定原创的节目在打分时会给一定加分,鼓励学生自己创新,事实证明,学生很乐于自己谱曲,编舞,编排小品。很多非特长生加入进来编排节目,很多环节的设计老师也意想不到,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整体素质也逐步提高。
三、创设情境,表现创造
音乐这门艺术,很多素材内容不是来自学生身边,有时间也有空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陌生遥远,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需要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知识的原发情境中。《当兵的人》这节课中,我首先播放视频,带学生走进军人的军营生活,感受军人的精神。然后请学生站起来随乐踏步,体验进行曲的行进特点,请他们大声跟我念”一二三四”口令,要求他们声音注意高位置,声音要整齐饱满,表现出军人的气魄。并且让学生谈谈军人有哪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当说到军人站坐姿都很笔直时,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在学会歌曲后,我请学生联系歌曲内容和主题思想,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有的学生自编舞蹈为歌曲伴舞,有的学生用吹口哨的形式为歌曲加上引子,还有学生自己在歌曲中加入了beatbox,学生兴致盎然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情境的创设,艺术氛围的渲染,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自主而快乐地表现创造。这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审美创造的欲望。
综上所述,老师要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多实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领悟音乐内涵,逐步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柒』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营造和谐的课堂, 创设美的学习氛围
《学记》中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乐于参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激发。而和谐的课堂则是靠师生间的有爱、平等交往建立的,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指导者或者领导者,而应把自己同自己的学生视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应不时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2 丰富教学手段, 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兴趣在欢乐中高涨,知识在欢乐中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依据大纲和教材,同时也要根据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备课,要积极、努力地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内容健康、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适合小学生特征的作品为教材。在教学手段上,则应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片或者动画,利用多媒体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音乐和图片、动画融合在一起,适时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课堂充满创造性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演艺界明星,以动画形式学习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等,这些学习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造性思维都大有帮助。
3 利用游戏以导趣, 使学生寓学于乐
小学生思想很单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容易对表现出好奇心的事物产生求知欲,对于教师来说也许很平常的事情,他们也会感到惊奇,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这也是一种创造。音乐教学的课堂就是小学生的社会,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大胆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和着音乐舞蹈,其他同学则可以打击乐器,教师则可以指挥,充分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动爱跳的性格,同时从常用的音乐节奏中使课堂常规得到实施,也更好地使轻松的课堂教学充满着音乐的乐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4 帮助学生想象, 利用美的直观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说“: 做勇敢的人吧,勇于扫视广阔的视野,创造性思考也就与之俱来”。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情感丰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欣赏部分的材料,帮助学生把对欣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来,无论学生选择的是开心或者悲伤的情感表达,都应理解并保护他们的思维,不能轻易对学生给予否定,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赏美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丰富教学内容, 多样学习方式以启趣
小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理解苦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时,不能只用单调的讲解,具体的事物形象可能会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讲解节奏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讲解音符的时值应该唱几拍,几分音符应该怎么写,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理解,并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相反,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学生们听发出的声音的长短。如鼓和锣的声音,也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老师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模仿出老师打出的节奏。让他们亲自感知节拍时值的概念,并由学生自己编创出简单的节奏,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试听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捌』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运用情感教学,体现审美教育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它能使人心灵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柏拉图)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征的。它通过“诉诉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感受和体验、鉴赏和评价等能力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的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而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则说:“把人类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圣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不论国度、民族、种族、音乐都可以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工具。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表情开始,并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有音乐,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学会唱歌,学会演奏之后硬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音乐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摇头晃脑,又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乐的表情是发自内心地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抒发,是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换为音乐形象的再造艺术的过程。也正是在这种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的音乐实践中使学生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运用感知教学,体验审美教育感知即“听、感、动”的总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就无法学习音乐;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与掌握富有音乐灵魂的活生生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音的高、低、长、短时就必须首先让学生用听觉去感知、听辩出音的高、低、长、短;在学习音符名称与其时值关系时,不是靠单单的讲解去认识,而重要的是用耳听、用手、用脚的动作体会各种音符的时值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调式时则需通过耳朵的听辨,感知某一调式的特点,而后总结出什么是调式,重要是从听觉中明白。音乐都不是直接可以讲明白的,必须在听的基础上有所真正的感知与体验时才明白。中小学音乐教学所接触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形象化的音乐作品、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三、运用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学,体验审美教育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参与音乐鉴赏,都需要人们展示出生命的活动。实践创造也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特征。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性,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失去了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由于一些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产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心理状态,就谈不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兴趣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快乐式”教学赋予音乐教育强大的生命力。通过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实现。四、运用形象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内容的。音乐艺术也正像其他艺术一样,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学一样,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给人以最大的审美享受。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来用音乐表现。虽然音乐没有“对现实的直接描绘”,但尽管如此,在音乐中仍然具有极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着现实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乐中得到鲜明的、最激动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语言、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变化来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从而达到音乐教学中形象美的审美教育。

『玖』 如何在音乐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 营造和谐的课堂, 创设美的学习氛围 《学记》中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乐于参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激发。而和谐的课堂则是靠师生间的有爱、平等交往建立的,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指导者或者领导者,而应把自己同自己的学生视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应不时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2 丰富教学手段, 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兴趣在欢乐中高涨,知识在欢乐中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依据大纲和教材,同时也要根据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备课,要积极、努力地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内容健康、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适合小学生特征的作品为教材。在教学手段上,则应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片或者动画,利用多媒体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音乐和图片、动画融合在一起,适时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课堂充满创造性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演艺界明星,以动画形式学习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等,这些学习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造性思维都大有帮助。 3 利用游戏以导趣, 使学生寓学于乐 小学生思想很单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容易对表现出好奇心的事物产生求知欲,对于教师来说也许很平常的事情,他们也会感到惊奇,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这也是一种创造。音乐教学的课堂就是小学生的社会,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大胆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和着音乐舞蹈,其他同学则可以打击乐器,教师则可以指挥,充分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动爱跳的性格,同时从常用的音乐节奏中使课堂常规得到实施,也更好地使轻松的课堂教学充满着音乐的乐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4 帮助学生想象, 利用美的直观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说“: 做勇敢的人吧,勇于扫视广阔的视野,创造性思考也就与之俱来”。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情感丰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欣赏部分的材料,帮助学生把对欣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来,无论学生选择的是开心或者悲伤的情感表达,都应理解并保护他们的思维,不能轻易对学生给予否定,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赏美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丰富教学内容, 多样学习方式以启趣 小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理解苦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时,不能只用单调的讲解,具体的事物形象可能会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讲解节奏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讲解音符的时值应该唱几拍,几分音符应该怎么写,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理解,并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相反,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学生们听发出的声音的长短。如鼓和锣的声音,也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老师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模仿出老师打出的节奏。让他们亲自感知节拍时值的概念,并由学生自己编创出简单的节奏,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试听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阅读全文

与谈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