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樵的创作及编辑情况
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获奖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和《美术》《中国画》等多种报刊发表,被上海电视台、国家艺术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张宗祥书画院、新加坡新视觉画廊等单位和个人收藏。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和获奖,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院等单位收藏。
B. 魏峨的人物简介
从事戏剧影视创作数十年,有30多部作品由多个剧团上演及拍成电影电视。编剧人生
魏峨,1931年生,为辛亥革命者魏兰后人。他幼承家学,颇有艺术天赋。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入朝鲜。1955年魏峨从部队复员,1956年分配到浙江省文化局,为《俱乐部》文艺半月刊编辑。
魏峨与钱法成由刊物结识、共事,并因此而谱写了一段浙江当代戏剧创作中“魏峨与双戈”的历史。1958年秋天的一个午夜,省文化局第一副局长王顾明十万火急地交给魏峨一个任务,要求马上赶写出一个《赶上英国》的剧本,第二天晚上要在人民大会堂向全省劳模作汇报演出。魏峨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到钱法成家,两人一商量,旋即赶回机关,此时已是凌晨两点钟了。两人抓紧构思、创作,草稿就直接刻在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印出,剧本全部印好后已是早上6点。他俩一宵未睡,又马不停蹄赶往来杭演出的嘉兴越剧团驻地,将油印剧本交给剧团。剧团领导立即付诸行动,按照剧本分配角色,迅速投入排练,当天晚上就在省人民大会堂向全省劳模作汇报演出,第二天《浙江日报》头版刊登专题报道,祝贺演出成功。如今,这个明显带有政治烙印的剧本,已随着那个时代的逝去而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这段两人第一次合作的创作经历却令他们终生难忘。
从五十年代开始,两人一起工作,一起下乡,一同编刊物,六十年代初开始合作戏剧创作,从艰难的《卧薪尝胆》,到后来的《胭脂》、《于谦》。他们一起熬夜,一起欢笑,一起苦恼,甚至一起流泪,在工作之余,同访名山,共游胜景,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在钱法成戏剧创作生涯中,有几个代表性剧作是他们创作思想的宝贵结晶,也是两人情同知己的友谊见证。
1959年文艺半月刊《俱乐部》因纸张紧张而停刊,编辑部也因此撤销。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懊丧的消息竟为魏娥与钱法成打开了成为专业编剧的大门。由于两人之前写的《赶上英国》的剧本反响很大,两人的创作潜能也因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重视。在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商景才及省文化局、省文联的培养下,已成为合作伙伴的魏娥与钱法成,从原来的编辑岗位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1960年初,两人和浙江婺剧团的编剧方元同志共同合作,开始创作《卧薪尝胆》的剧本。“当时三个人凑在一起,由于任务紧,赶时间,写得很辛苦,但彼此之间的合作都很愉快,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钱法成把这个三人创作组比作一只三足鼎立的香炉,脚是各自的,而肚子只有一个,三人共同合用,真是亲密无间。
剧本刚写了半个月,领导上就把浙江婺剧团拉到杭州,包下剧场,等他们写出一场,婺剧团就接着排一场。这样紧密的周期,使得剧本最后完稿的同时,舞台呈现也已形成。戏一公演,引起了极大关注。不久后,茅盾到浙江,省领导请他观看了新戏《卧薪尝胆》。茅盾看后,写出了10余万字的评论文章《论历史与历史剧》,一时引起全国极大的关注,后印成单行本,《人民日报》整版发表了其中的主要内容。这篇具有时代意义的戏剧评论的诞生,一定程度是因观看《卧薪尝胆》而生发的。文章的首句写到“在杭州看了《卧薪尝胆》”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文中,茅盾对该剧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这些对钱法成、魏峨、方元三人今后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20年后的1980年,魏峨、钱法成和方元三人重又聚首,重温了茅公的这篇评论文章,并对《卧薪尝胆》重新作了修改。剧本在原有基础上突出了西施这一人物,剧名也由此更改为《西施泪》。修改后的剧本仍由浙江婺剧团排演,收获了许多殊荣。是年,该剧荣获中国剧协浙江分会戏曲创作奖。1981年,《西施泪》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艺术片,该片获得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百花”奖。
C. 如何创建森林城市
具体如下:
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不断改善;
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重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
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
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
积极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一定宽度,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
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通道网络;
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达标;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
城市森林的自然度应不低于0.5;
注重绿地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城市绿地和各类露土地表覆盖措施到位,绿地地表不露土;
科学栽植、管护树木。对大树移植严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
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
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
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和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D. 浙江籍诗人(非现代),及其作品赏析!!!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唐初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罗隐(833-910)
字昭谏,今浙江富阳人。唐朝诗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大动乱时代,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很不满,所以他的诗多为讽刺现实之作。他的诗中善于运用口语,民间流传颇广。
王冕(1287-1359)
字元章,今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画家。他出身贫寒,少年时替人家放牛,在牛背上读书,勤奋学画。他擅长画梅花和竹石,写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志趣的诗歌。他的诗文语言质朴,不拘一格,在元诗中独树一帜。著有《竹斋集》。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明朝诗人、政治家。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气质刚正,明白如话。著有《于忠肃集》。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所作诗文提倡变法,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热切的爱国之情。他的诗境界开阔,想像丰富,充满浪漫色彩,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陆游:(1125-1209.11)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周邦彦(1056~1121)
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E. “开阔视野”的意思是什么
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领域扩大,以更稳妥地达成目标。
开阔的解释:使开阔;增加知识;扩展;面积大,视野宽广的;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空间宽大,不受局限或阻碍的;思想心胸开朗豁达。
视野的解释:视力所及的范围;指思想或知识的领域;网站名称。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主要收录各种图片及视频。
(5)浙江日报创造扩展阅读:
开阔视野的方法:
1、看书是一种自古至今都行之有效的途径,古语云: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在书海中畅游,你可以看到别人用一生经验凝固出来的观点、故事、态度、经历,你读书就等于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视野当然开阔。
2、如果看书是一条捷径,那么旅行就是康庄大道。身体和灵魂总要一个在路上。所以,旅行是直接获取,旅行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都会更加充实你的人生知识储备。你的视野也会随着你走过的路而增长。
3、上网看新闻、时评、电子杂志、电影、戏剧、艺术表演,这里是一个免费的大舞台,用得好互联网是一把帮助自己千金的利刃,前提是不要被无益有害的资讯吸引迷失方向。
F. 都市快报的报社荣誉
1、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评选(评选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最新一期排名中,都市快报名列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第二、浙江第一。
2、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评选(评选单位: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都市快报连续六年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排行榜,最新排名47位,浙江第一。
3、中国传媒创新年会(评选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传媒杂志): 都市快报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媒体”、“专家委员会特别推荐最具典型性十大创新传媒”、“中国十大都市报品牌”、“中国报业创新年度品牌”等奖项。 4、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工作委员会年会(评选单位:中国报业协会):都市快报荣获“中国最具公信力都市报”、“中国报业发行先进单位”等奖项。
5、最受广告商青睐的都市报评选(评选单位: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 都市快报荣获“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都市报”、“中国发行量认证奖”等奖项。 6、品牌中国1000强(评选单位:品牌中国产业联盟):都市快报荣列449位,居浙江报业第一。
2003年10月,据杭州市城调队调查结果表明,在省城杭州的所有报纸中,《都市快报》拥有的读者最多、阅读率最高、零售量占绝对优势。在报纸内容、形式风格、印刷质量、总体质量等19个内容的调查中,《都市快报》获得18个第一及综合评价第一。
2004年6月,据上海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布数据,《都市快报》日到达率为44.3%,在杭州市所有媒体中居首位。
2005年8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发布的“2005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中”,《都市快报》名列第8强,成为浙江省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晚报都市报类报纸。
2005年11月18日,都市快报团队打造的作为都市快报报系组成部分、有独立刊号的《e时代周报·都市消费》创刊,首期发行24版30万份。
在《都市快报》的七年历程中,创造和实现了浙江平面媒体的四个“率先”: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版式理念,开创中国报业异型加长报纸第一例;率先接轨国际传媒的运作模式,实现全新编辑部内部设置;率先打造“拨我要五个灵”新闻热线,并使之成为浙江媒体第一热线品牌;率先进入浙江厚报时代,扩版以后,日最高版面多达80版。
2004年《都市快报》实现广告收入3.2亿,今年预计超过4亿元。
《都市快报》现有员工260人,其中采编人员188人。
G. 赵洪峰的创作简况
从1983年起,洪峰开始了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生命之流》、《湮没》《瀚海》、《离乡》、《和平年代》、《东八时区》、《生死约会》等。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注重小说的情节,应时任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的安波舜之邀所著的长篇为布老虎丛书中较早的一部,并打破了中国内地缺少惊险间谍小说的先例,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洪峰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北丐”洪峰与“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一同被比喻为文坛射雕五虎将,被当作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被列为中国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不分,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新历史主义”、“新现实主义”、“新感觉主义”等等,这表明了洪峰的创作的难以界定性,因而被批评界的许多人士称为“属于下一个世纪的作家”。 病中的洪峰
90年代以来,他个人的创作则呈现出愈加独特的风格,每部新作都给当代文坛提供新鲜的经验。如今洪峰极其创作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各大学中文系及研究院所的都要列入教程,也是攻读中国当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学者研究的对象。在各大学及研究院所所使用的文学史教材中,将洪峰极其创作作为重要的、具有文学革命性质的现象进行研究。他的作品还分别被译成多种语言文本,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对象。(根据大学教材以及研究机构相关资料整理) 《苦界》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3年
《东八时区》 《收获》杂志1992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年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年
《喜剧之年》 《江南》杂志1994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
《和平年代》 《花城》杂志1993年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5年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年
《爱情岁月》 九州出版社 1995年
《女人塔》 华夏出版社 1997年
《爱情故事的多种讲法》 江南杂志社 1998年
《海边河水也结冰》 大家杂志社 1998年
《生死约会》 《收获》杂志2000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模糊年代》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
《中年底线》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年
《去明天的路上》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年
《革命革命啦》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年
《九路汽车》(话剧) 长春话剧院2005年
《恍若情人》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凤凰出版集团 2007年 《永久占有》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
《你独自一人怎能温暖》 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
长篇纪实散文《一个球迷对中国足球的诉说》 《特区文学》199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 《瀚海》 作家出版社 1988年《重返家园》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湮没》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5年
《洪峰小说自选集(四卷本)》 华夏出版社 1997年 《拉上窗帘看水塔》2001年
《九路汽车》2007年 相关洪峰创作的评论(报刊杂志名单概览,截至1993年)
在国内有关洪峰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已逾数十万,发表的刊物众多,大致是:
《文艺报》、《文学评论》、《读书》、《小说评论》、《作品与争鸣》、《文学角》、《北京文学》、《文艺研究》、《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河北文学》、《鸭绿江》、《芳草》、《飞天》、《文艺理论与研究》、《百家》、《中州文坛》《当代文学通讯》、《作家》、《文学评论家》、《文艺评论》、《钟山》、《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华文学选刊》、《上海文论》、《当代文坛报》、《东北文学》、《当代文坛》、《当代文艺思潮》、《小说选刊》、《吉林日报》、《创作通讯》、《小说潮》、《松辽文学》、《当代作家评论》、《新苑》、《理论月刊》、《吉林作家研究》、《文汇读书周报》、《文艺时报》、《文论报》、《文艺争鸣》、《青海湖》、《东部》、《花溪文坛》、《理论与创作》、《艺术广角》、《中青年报》、《作家生活报》、《作家报》、《文学自由谈》、《文坛风景线》、《南方文坛》、《当代文学研究》、《上海文学》、《批评家》、《天津文学》、《时代文学》、《青年文学》、《今日文坛》、《文论月刊》、《北方文学》、《文艺理论家》、《小说家》、《漓江》、《社会科学动态》、《江南》、《大家》、《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大众时报》、《新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花城》、《天津日报》、《北京晚报》、《四川文学》、《当代小说》、《特区文学》、《辽宁日报》、《鞍山日报》、《都市青年报》、《齐鲁晚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今报》、《沈阳晚报》、《时代商报》、《电视朋友》等,几乎国内所有综合性报纸和文学艺术类杂志,以及各网站网页上的相关连接和评论,分别键入“作家洪峰”“小说家洪峰”“当代作家洪峰”“作家洪峰作品”“作家洪峰”“作家洪峰创作”“作家洪峰批评”即可分别查阅到数万条信息,实是无法一一列举。
发表洪峰创作评论文章的作家、评论家、学者名单(截至1993)
魏威、朱晶、宁然、郭小东、李敬泽、铁岩、于建、郭铁成、汪政、晓华、王干、费振中、许子东、曾镇南、胡长斌、日月、黄浩、李国文、张晓春、应雄、陈思和、纪众、蒋守谦、王肯、德耘、王蒙、郭银星、辛晓征、陈村、方克强、、刘友宾、李洁非、阮加文、王斌、赵小鸣、吴炫、赵玫、贾涉、李逸、王国华、彭涛、张曰凯、赵凤山、陈晋、孙绍振、杨小滨、孙书第、吴亮、南帆、史铁生、范力、张德林、徐金葵、吴俊、王彬彬、董朝斌、张世俊、王彪、刘火、陈辽、蔡翔、张德祥、朱江、张颐武、徐民生、李劼、宋丹、南荫、刘坚、木木、粒儿、佘意明、罗强烈、蒋原伦、胡平、石海田、季红真、李斐、陈跃红、陈剑晖、谭学纯、唐跃、赵小琪、喻季欣、明小毛、薛毅、钟本康、李小明、张炯、皮皮、常智奇、阎建滨、盛子潮、朱水泳、阎晶明、王宁、陈炎、薄鲁、朱伟、李明泉、罗田、肖鹰、董运庭、钟海帆、吴义勤、李进、杨匡汉、胡河清、大风、张锲、肖云儒、庞守英、李晓峰、傅百龄、韩耀旗、金一、樊星、徐亮、张慧辛、刘海燕、赵智、朱希祥、徐剑艺、叶砺华、盛英、木弓、郑达、杨帆、王力平、杨吉、王光东、杜新华、谭学经、毛浩、李师东、尹鸿、何向平、阎新华、徐潜、程德培、子干、张福盛、施战军、刘俐俐、张毅、李震、马克强、刘心武、闻树国、柳建冬、孙津、马建、潘新宇、谢有顺、王连生、洪治纲、林化、宋隧良、宗仁发、逢增煜、昌切、孙郁、韩毓海、艾云、章平、安子、张跃生、北北、小溪、刘烨园┅┅ 1985年《啊,小山岗上的白杨》获 “绿野”金牛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绿野》杂
1986年《降临·台球》获《关东文学》佳作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关东文学》杂志
1986年《人们叫他“岁儿”》获首届《作家》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作家》杂志1986年《生命之流》获吉林省首届青年文学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吉林省作家协会
1986年《蜘蛛》获第二届《作家》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作家》杂志社
1986年《人们叫他“岁儿”》获吉林省第二届优秀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吉林省作家协会
1988年《瀚海》获1986~1987年《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小说选刊》杂志社
1988年《瀚海》获1986~1987年东方文学基金会、《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中篇小说选刊》
1989年《瀚海》获吉林省政府第一届“长白山”文艺奖优秀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吉林省政府。
1992年《离乡》获首届东北文学佳作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东北三省作家协会
1992年《九路汽车》获东北三省青年作家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鸭绿江〉杂志社。
1993年《重返家园》获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三届(1989~1992)青年文学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年《整体创作成绩》获“庄重文”文学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
1994年《东八时区》获第四届长白山文艺优秀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吉林省政府.
1995年《东八时区》获第二届东北文学小说优秀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东北三省作家协会
1995年《喜剧之年》获“江南”优秀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浙江省作家协会/《江南杂志社》。
1998年《结局与开始》获“东海”优秀中篇小说奖证书、奖金,颁奖机构:浙江省文联、作家协会
1998年《太阳照常升起》获《球报》总编奖,颁奖机构:《辽宁日报》。(注:此后,洪峰先生的作品再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文学评奖)
2007年《九路汽车》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获吉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因此奖项涉及到演出单位和其他演职人员的切身利益,故洪峰先生未拒绝。)
H. 五星红旗是谁创造的
曾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来自浙江瑞安。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版争中取得权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
(8)浙江日报创造扩展阅读: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发出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修改审定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于7月15日到26日间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进步日报》和《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
I. 阅读理解 《我的漫画生涯》答案
我的漫画生涯
华君武
我开始学漫画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1928年。我画了一群学生在打防疫针。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于是我就画学生打针时装出的鬼脸。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被我们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了,于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张漫画。
后来我更加喜欢漫画了。那时漫画界风行一种用漫画表现古诗词的画法,我学到一首题目叫《江南》的汉乐府诗,里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就把它画了出来。画中有一个人正在采莲,我在圆圆的荷叶当中画了个十字像个“田”字。这幅画被浙江日报刊登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居然还领到了一块钱的稿费。去领稿费的时候,他们还让我贴三分钱的印花税票,这把我给难住了,我当时连三分钱都没有。人家没好气的说了一句:“连三分钱都没有!”这幅画就是我的第一张刊登在正式报纸上的漫画,时间大概是在1930年左右。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画漫画。
那时的上海有我们漫画界的老前辈: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老师,其实当时他们的年龄也不算太大。丰子恺先生当时也不过40来岁。我20岁左右,当然他是我的前辈。他们画的画比我画的画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什么“创造性”不“创造性”的,总觉得赶不上他们。因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我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因为他们漫画里面的人都不多,一张画里就几个人。像丰先生的画,就三两个人或一个人。我一幅画里可以画几百人。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只好用这种办法来和他们比。当时我的画虽然画得比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
我为什么来强调这个事情呢?就是现在我们画漫画的青年人,不想“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别人没有画过的东西,你来画,这叫创作。假如你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辈子也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创造性。比方说齐白石,他是有创造性的大画家。我们进城的时候就听说北京有“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他们都是齐白石的学生,画来画去都像齐白石,谁也没有超过他。这就因为他们没有创造性的结果。漫画也是这样,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目前我们的作品里叫“跟作”的漫画太多了。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我觉得搞漫画创作就要真的进行创作,要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尽管我20几岁在上海时,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但还是想出画大场面漫画这么一个办法来,好和别人的画区别开。这恐怕算是“瞎猫碰着死耗子”吧。
最后我想讲漫画创作上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实不是这样。过去有人把人画得很丑,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欢让人家给她画漫画像,我们有个漫画家就画了一位女电影明星的漫画像。这位女明星就不干了,弄得这位漫画家很狼狈。有次我看见郎平的漫画像。郎平也不难看,就是牙齿稍长一点,可是这位漫画作者就把她的牙齿画得更长了一些,就很难看。我画漫画不是夸张一个人的丑,而是夸张他有趣的东西。画漫画并不都是专门把人弄丑的。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选自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演讲稿。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华君武根据汉乐府诗《江南》画了一幅漫画,被他所在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这是他的漫画第一次刊登在正式报纸上。
B. 华君武年轻时想超越漫画界的老前辈,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他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这是因为他意识到画漫画要有“创造性”。
C. “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都是齐白石的学生,但他们谁也没有超过齐白石,这就因为他们“跟作”齐白石,没有创造性的结果。
D. 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就越好,华君武也遵循了漫画创作的这一规律,画漫画时夸张一个人有趣的东西。
E. 华君武认为,搞漫画创作就不能“跟作”,要有“创造性”,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2)华君武提出:“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统观这篇讲话,华君武的这一观点有哪些具体体现?(6分)
(3)从本文来看,华君武能够成为中国杰出漫画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4)作为演讲稿,本文语言有很多特色。请结合本文中相关的语句,分别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例句表述)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1)C、E
(2)①知已知彼,同中求异。“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所以只要用这种画多人的办法来和他们比。②知人论世,准确定位。“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要点:①有强烈的兴趣;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鼓励;③善于观察生活;④富于创造精神;⑤作品有特色;⑥善于表现出生活中有趣的东西;⑦长期坚持漫画创作。(意思对即可。一点一分,答对5点给6分)
(4)①语言口语化: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②语言个性化: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③语言生动感人: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④语言幽默风趣: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8分。)
13.B(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J. 人民日报社浙江分社哀亚平
鲁迅(又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生平和创作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是鲁迅第一部小说,其中收集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14篇,原题是“自序”。《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1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附集》(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古籍序跋集》《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名言鲁迅旧体诗: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鲁迅名句: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1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15、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1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18、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2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21、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22、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掉了。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2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26、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27、过去的生命已经亡。我对于这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28、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29、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30、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31、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